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苏州医学院针麻原理研究组药理组
纸质出版日期:1978
移动端阅览
头面部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递质的关系 2.脑室注射5-羟色胺对针刺镇痛的影响[J]. 针刺研究, 1978,(1):57-58.
头面部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递质的关系 2.脑室注射5-羟色胺对针刺镇痛的影响[J]. 针刺研究, 1978,(1):57-58. DOI:
DOI:
在头面部针刺镇痛与中枢神经递质的关系研究的第1报告中
电解毁损大白鼠中脑中缝核群后
唇针的镇痛效应明显减弱。本文报导给大白鼠脑室注射5-羟色胺后
唇针的镇痛效应有所增强。在无菌麻醉状态下
将1.0毫米直径的医用聚乙烯塑料管埋入侧脑室(前囟后1.5毫米
矢状缝旁开2.0毫米
深变为3.5毫米)。隔24小时后进行实验。用辐射热烫尾法测痛。测得稳定的基础痛阈后
脑室注射5-羟色胺3微克(溶于0.03毫升生理盐水)。对照组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发现在注射5-羟色胺后5~10分钟
基础痛阈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相比
差异非常显著(p<0.01~0.001)。到给药后20~40分钟
基础痛阈逐步恢复。如果在注射5-羟色胺的同时
开始唇针(穴位“人中”和“承浆”
G6805治疗仪
疏密波
频率“14”
强度“2”)。在开始针刺后5、10、20、30分钟时
给药组的痛阈都比对照组明显升高
但经统计学处理后
只有在针刺10分钟时有非常显著的差异
0
浏览量
45
下载量
CNKI被引量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