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1. 复旦大学生理学及生物物理学系
2. 上海中医学院附属龙华医院
纸质出版日期:1989
移动端阅览
唐仲良, 张瑞生, 吴震荣, 等. 面针镇痛及其作用机制探讨[J]. 针刺研究, 1989,(Z1).
唐仲良, 张瑞生, 吴震荣, 等. 面针镇痛及其作用机制探讨[J]. 针刺研究, 1989,(Z1). DOI:
DOI:
一、当人体某一部分发生病变时
往往会在相应的区域或穴位处出现压痛点
电阻降低或伴有形态和色泽变化。根据这些反应
可以对躯体或内脏疾病的定位起辅助诊断作用。应用电阻测定仪
对121个病人合计242病例进行面部腧穴低电阻的测定工作
结果表明:符合率为60.3%(即低电阻反应与息者的主诉和临床诊断相一致的)。在面部24个腧穴中
出现反应点的有17个穴位。二、结合面针的临床实践
应用家犬进行面针镇痛的模拟实验
以探讨面针的作用途径。
0
浏览量
78
下载量
2
CNKI被引量
关联资源
相关文章
相关作者
相关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