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文章列表页 >
运动头针法抗卒中后痉挛效应的电生理机制研究
机制探讨 | 更新时间:2024-05-08
    • 运动头针法抗卒中后痉挛效应的电生理机制研究

    • Elect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motion-style scalp acupuncture for treating poststroke spasticity in rats

    • 一项研究观察了运动头针法对卒中后痉挛(PSS)大鼠H-反射变化的影响,并探讨了其抗PSS的电生理机制。研究发现,运动头针法能够有效改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痉挛肌运动阈值、Hmax/Mmax比值及H-反射FDD,发挥较好的抗PSS效应。这一发现为PS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该研究采用了雄性SD大鼠作为实验对象,通过改良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并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运动头针组。经过连续7天的治疗后,研究人员发现模型组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肌张力及运动功能均出现了显著变化,而运动头针组则呈现出相反的结果。这一结果表明,运动头针法具有显著的抗PSS作用。此外,研究人员还记录了各组大鼠的H-反射变化,发现模型组大鼠的H-反射频率依赖性抑制(FDD)显著升高,而运动头针组则呈现出相反的趋势。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运动头针法能够改善神经功能损伤,降低痉挛肌运动阈值、Hmax/Mmax比值及H-反射FDD,从而发挥抗PSS作用。该研究不仅为PSS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为运动头针法的应用和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未来,我们可以进一步探索运动头针法的临床应用,为更多的患者带来福音。
    • 针刺研究   2023年48卷第10期 页码:986-992
    • DOI:10.13702/j.1000-0607.20220920    

      中图分类号: R245.31
    • 收稿日期:2022-08-12

      修回日期:2022-09-15

      纸质出版日期:2023-10-25

    移动端阅览

  • 张秦墉,马良宵,王俊翔等.运动头针法抗卒中后痉挛效应的电生理机制研究[J].针刺研究,2023,48(10):986-992.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920.

    ZHANG Qin-yong,MA Liang-xiao,WANG Jun-xiang,et al.Electrophysiological mechanisms of motion-style scalp acupuncture for treating poststroke spasticity in rats[J].Acupuncture Research,2023,48(10):986-992.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920.

  •  
  •  

0

浏览量

10

下载量

4

CNKI被引量

文章被引用时,请邮件提醒。
提交
工具集
下载
参考文献导出
分享
收藏
添加至我的专辑

相关文章

基于Na~+/K~+-ATP酶-谷氨酸转运体-谷氨酸途径探讨针刺治疗卒中后痉挛的中枢机制

相关作者

马良宵
田园
于文颜
孙天祎
张洲
母杰丹
钱旭
张一丹

相关机构

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针灸特色疗法评价重点研究室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