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1976年第Z1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一九七五年全国针麻肺切除手术临床研究协作组总结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1-6.
摘要:一年来工作概况自去年1月全国针麻研究专业会议决定任务后,各有关省、市、自治区都先后举办了学习班,认真地学习了敬爱的周总理关于针麻工作的指示,把任务落实到具体单位,并付诸实施。全国针麻研究规划决定,全年针麻肺切除临床研究病例数为1,200例,个别由18个省、市、自治区和解放军一些医疗科研单位承担。据不完全统计,去年一年用全国统一穴位和自选穴位作肺切除手术共1,540例,为全年任务的129%;用全国统一穴位作手术1,270例,为全年任务的105.83%,使针麻肺切除在全国范围内得到了空前推广和普及,为今后针麻肺切除的研究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如辽宁省组织了十个协作单位,没有病例到农村基层去
699
|
47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76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一九七五年疝修补针麻手术临床研究年终总结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6-11.
摘要:根据卫生部《针刺麻醉一九七五年全国研究计划》的要求,于1975年12月15日至22日,在广州召开疝修补针麻手术年终总结座谈会。参加会议的有湖南、湖北、河南、四川、福建、广西、广东等省(自治区)代表35人。
598
|
1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74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甲状腺针麻手术操作规程(草案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11-13.
摘要:一年来,按全国统一的穴位处方,刺激条件等,于针麻下做甲状腺手术8,171例,优良率84.8%,成功率95.4%。经到会代表共同拟定并通过了该甲状腺针麻手术操作规程,供各地参考,希在应用中不断提出修改意见。针麻操作规程针麻指征
587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72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全国四肢针麻手术临床研究座谈会在天津召开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13-15.
摘要:1976年3月28日至4月3日在天津市召开了1975年度第二次全国四肢针麻手术临床研究座谈会。出席这次会议的有:北京、上海、陕西、山西、河北、河南、内蒙、吉林、黑龙江、山东、湖南、湖北、广东、江西、安徽、江苏、天津共17个省、市、自治区代表,驻津部队医院和中国医学科学院情报研究所亦派代表参加了会议,共有52人。
656
|
12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525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麻剖腹产临床研究专题协作组座谈会在北京召开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15-18.
摘要:在全党全军全国人民认真学习毛主席词二首和元旦社论的热潮中,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前进的一派大好形势下,1976年1月13-19日在北京召开了《针麻剖腹产临床研究专题协作组座谈会》。到会的共18个省、市、自治区42名代表。会议以阶级斗争为纲,认真学习了毛主席词二首和元旦社论,并以极其悲痛的心情重温了敬爱的周总理生前对针麻工作的多次指示。会议还进行了工作经验和科研成果方面的交流,组织了手术观摩,在总结1975年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制定了1976年针麻剖腹产科研工作计划。
656
|
11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524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麻腹式输卵管结扎临床研究小结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18-22.
摘要:针麻腹式输卵管结扎的临床研究工作,根据卫生部下达的《针刺麻醉1975年全国研究计划》和1975年5月全国针刺输卵管结扎经验交流会的要求,由江苏、上海、福建、山东、安徽、江西、浙江、山西、黑龙江、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云南、宁
660
|
32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67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体表内脏联系途径的研究进展概况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23-27.
摘要:1975年12月15日至22日在广州召开了“体表内脏联系途径的研究”专题座谈会。会议秘书组将会议上交流的资料综合整理,仅供参考。针刺抑制内脏痛和内脏牵拉反应的作用途径一、在胃大部份切除针麻手术观察内脏痛和内脏牵拉反应的产生规律重庆医学院记录25例胃大部分切除手术时指容积波幅曲线,疼痛时,血管容积波幅
662
|
6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65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一九七五年针刺镇痛作用的研究进展情况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27-33.
摘要: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和批林批孔运动以来,全国针麻研究工作进展很快,形势大好。《针刺镇痛作用的研究》专题共有20个省、市、自治区,3个军医大学以及中医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参加,1975年的工作比较集中在中枢镇痛结构及其有关递质上。现将1975年研究进展汇总如下: 针刺镇痛临床规律的研究这方面的工作是针刺镇痛原理研究的基础,过去已进行了不少工作,但对其中很多
724
|
7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518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刺调整作用研究进展概况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33-40.
摘要:自1974年全国针麻研究专业会议以来,参加针刺调整作用专题研究的有关单位研究人员,在毛主席革命卫生路线指引下。坚持中西医结合的道路,加快针麻原理的研究步伐,在原有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进行,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现将针刺调整作用及其与针麻效果关系的研究进展情况概述如下:
618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61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利用多指标作客观评定针麻手术效果的探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41-49.
摘要:针刺麻醉是中西医结合的产物,文化大革命以来,这一社会主义新生事物,更显示出了它的强大生命力,茁壮成长。但是任何新生事物都有它的不够完善之处,镇痛不全就是目前针刺麻醉发展中的一个主要问题。在临床上,判定镇痛不全是否存在,不全的程度,是估价针麻效果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此,我们进行了以下的研究工作。
472
|
1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14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麻应用于甲状腺机能亢进手术104例的临床初步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50-52.
摘要:甲状腺机能亢进(简称甲亢)患者在生理功能、精神状态等方面均发生很大改变,特别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变化较大,因此,过去认为麻醉的选择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我院在甲状腺囊肿、腺瘤常规采用针麻的基础上,自1971年1月至1975年10月,在针麻下共行甲亢手术104例,经临床观察,效果较为满意,现初步分析如下:
562
|
2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58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麻下施行重症二尖瓣狭窄扩张分离术100例临床小结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52-58.
摘要:针麻下施行二尖瓣扩张分离术已在各地普遍开展,但对患有重度二尖瓣狭窄、心脏代偿功能很差、心脏明显增大、且伴有严重肺循环高压及心律失常等的病例,是否适应于采用针麻,还有不同看法。我院自1972年2月至1975年底,在针麻下施行重症二尖瓣狭窄扩张分离术100例,占同期针麻二尖瓣手术的19.17%,针麻的有效率为89%,优良率为70%,无一例因麻醉死亡。现将该100例重症二尖瓣狭窄症的观察结果进行初步小结,并对针麻的安全性及开胸后的呼吸管理
630
|
21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10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麻和全麻下颅内压变化的初步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59-61.
摘要:颅脑手术有它的特殊性,尤其颅内压升高是主要症状之一,也是麻醉处理的关键所在。处理不当能引起脑肿胀、脑疝等危险征象,因此如何控制颅内压和最小限度地影响颅内压是评价脑外科手术麻醉的一个首要问题。为了了解针刺麻醉时颅内压变化,兹将14例针刺麻醉和10例乙醚气管内全麻进行初步观察,报告如下:
568
|
17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07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麻和药麻手术患者肾上腺皮质功能的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61-64.
摘要:针麻原理研究工作中,神经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已初步得到了证实,并且认为各级神经中枢都可能参与这一过程。至于神经系统能否说明镇痛的全过程,值得进一步探讨。我们知道神经的传导作用是很快的,效应的消失也很迅速,而针刺镇痛则需要有半小时左右的诱导期,停针后还有很长的镇痛效果。山西省报导了针刺诱导后不留针手术获得成功,都提示我们除了神经系统外,还可能有其它因素参与针麻过程。
1071
|
11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50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局部同步刺激在临床针刺麻醉中的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64-69.
摘要:根据祖国医学“远端与局部取穴相结合”的针灸治疗原则,经动物实验证明,在针刺远隔穴位条件下,在每一手术操作的同时,附加局部的同步电刺激(简称局部同步刺激)能显著地提高针刺镇痛的效果。在此基础上,为了提高临床针麻的效果,我们选了针麻镇痛不全较为突出的烧伤取皮和四肢骨科手术为主的临床病例,进行了局部同步刺激镇痛作用的观察。
699
|
25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48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刺麻醉时肾上腺能乙型受体的可能作用(初步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69-71.
摘要:有关针刺作用原理的研究工作已经取得了很多进展,然而对于针刺作用原理的完全阐明还有必要从各个方面进行探索。我们根据临床针刺工作中的点滴体会,并根据针麻治疗作用的观察,感到针刺与植物性神经功
746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46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氟哌啶在针麻效果中的临床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71-72.
摘要:为不断提高临床针麻效果,并探索神经介质与针刺麻醉之间可能存在着的关系,我们选用了氟哌啶为针麻的辅助用药。本文根据我科于1974年4月到1975年1月间200例甲状腺手术针麻中使用氟哌啶的体会,统计了1973年未用氟哌啶的甲状腺针麻手术100例,做一粗略对照分析和初步讨论。临床资料分析无选择地在针刺麻醉下进行甲状腺手术200例。针刺穴位为耳针:神门→交感,脾→外肺(双耳),其中男性病人44例,女性病人
547
|
12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97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腹腔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在内脏-内脏性反射中的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73-75.
摘要:在前段工作中我们已证明腹腔器官的痛觉是通过交感神经传入的,并由此而引起躯体性和内脏性反射。同时也初步观察到腹腔迷走神经传入纤维与内脏痛觉无密切关系,但国内报导不完全一致。所以本组实验进一步观察腹腔迷走神经传入纤维在内脏牵拉反应中的作用。
598
|
61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42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抑制内脏牵拉性腹肌紧张的实验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75-80.
摘要:在针麻腹腔手术中存在的腹肌紧张现象主要是由内脏的牵拉刺激所引起的,故腹肌紧张实际上是内脏牵拉反应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内脏刺激所引起的腹肌紧张性收缩可以看成是一种防御性内脏-躯体反射。由于此种内脏-躯体反射涉及到针麻“三关”中的“两关”问题,因而是针麻研究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我们在前项工作中,利用机械性内脏刺激引起持续性的腹肌放电作为观察的指标,初步观察了指压或针刺脊椎旁肌肉部位(相当于各背俞穴位)对反射性腹肌放电的抑制效应。本工作是在前一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内脏刺激引起腹肌放电的规律、指压或电针肢体穴位对腹肌放电的
775
|
21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40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刺对牵拉胃引起延髓网状细胞电活动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81-87.
摘要:过去,我们用强电刺猫内脏大神经模拟内脏痛刺激,曾在延髓网状结构巨细胞核群中诱发出电位,它可以被针刺某些“穴位”所抑制,对产生的原理做过一些初步探讨。为了使实验更接近临床条件,改用牵拉胃的方法,并以延髓巨细胞核(RGC)单位电活动的变化为牵拉反应的指标,观察针刺后的一些变化规律。
565
|
12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91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牵拉胃引起延髓网状结构细胞放电的传导途径初步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87-90.
摘要:在针麻下进行腹部手术中,内脏牵拉反应仍列入“难关”之一。人们曾用过不同的方法减轻内脏牵拉反应,如用少量的普鲁卡因封闭腹膜、浸润胃小弯的神经血管、电针或用电极板直接通电刺激腹腔神经丛等等。虽已取得一定效果,但尚不满意,其中原因之一是牵拉内脏反应究竟是通过什么途径传导到神经中枢?为什么会产生这些反应?弄清这些问题既有助于提高针麻效果,也将为阐明针刺镇内脏痛或内脏牵拉反应的原理,提供一些依据。
542
|
17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37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家兔丘脑束旁核细胞形态学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90-96.
摘要:束旁核为丘脑内侧核群中一个较明显的核团,是围绕缰核脚间束周围的一团较密集的细胞群。过去,对束旁核研究较少,认为它是一团密集深染的梭形小细胞。当前,在广泛开展针麻原理研究的工作中,有人采用电生理方法,根据单个神经元放电的特点及对各种刺激的反应,观察到束旁核内存在着各种不同种类的神经元,其中一种神经元对伤害性刺激能产生特殊的单位放电,而这种放电可被吗啡取消,从而认为丘脑束旁核的功能与痛觉有关,在痛觉整合中可能具有重要作用。关于这些神经元的形态特点尚未见到描述。在研究针刺麻醉原理时,有些实验正在运用丘脑束旁核痛敏神经元的放电反应为指标以探讨疼痛和镇痛关系中的各种因
624
|
1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87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电针合谷穴对兔丘脑束旁核胆碱酯酶活性的影响(初步小结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96-98.
摘要:关于丘脑束旁核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作用以及脑室注射乙酰胆碱和毒扁豆碱在提高家兔痛阈等方面,以往曾有报道。近来有单位还对电针刺大白鼠某些穴位后丘脑内各个核团的胆碱酯酶活性变化进行过研究,认为电针刺后丘脑内真性和假性胆碱酯酶活性有所加强,尤以假胆碱酯酶增强较明显。我院观察到脑室注射乙酰胆碱对丘脑束旁核细胞痛放电呈抑制作用。本工作对丘脑束旁核在针刺镇痛过程中胆碱酯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初步观察,小结如下:
705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33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刺对大白鼠丘脑束旁核单位放电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98-102.
摘要:实验用大白鼠68只,在氯醛糖和尿酯麻醉下,施行手术。动物清醒后以氯化筒箭毒硷麻痹肌肉,在人工呼吸条件下进行实验。用玻璃微电极引导丘脑束旁核单位放电。在Ap3~4,L1.0~0.5,H5.5~6.9区域内共记录了194个单位放电,有自发放电的单位179个,其自发放电基本表现为散状和束状二种型式。在记录的194个单位放电中对刺激出现反应的单位101个。其中对伤害性刺激发生兴奋效应的单位有47个(痛兴奋单位),诱发反应的潜伏期和后放电时间较长。注射杜冷丁(20毫
658
|
11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83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下丘脑在电针镇痛中作用的初步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103-106.
摘要:关于针刺镇痛作用与中枢神经系统的联系包括脊髓、脑干和丘脑等已有若干实验研究。近年来又有脑边缘系统包括下丘脑等部位在针刺麻醉中作用的一些实验报告。另外有些材料表明下丘脑外侧区等部位与痛觉有一定关系,当刺激下丘脑的上述部位时,动物对疼痛刺激不发生反应。为此,我们在慢性动物实验中,初步观察损毁下丘脑外侧区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以及电刺激该区时动物痛阈的变化,以探讨下丘脑外侧区在针刺镇痛中的可能作用。
784
|
21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82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脑室内注射5.6-双羟色胺对针刺镇痛作用影响的功能和荧光组织化学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易庆成, 吴时祥, 俞月桂, 汪范生, 季新泉, 赵丹丹, 邹冈
1976(Z1): 106-111.
摘要:在家兔
3
H-5-羟色胺(3H-5-羟色胺(
3
H-5HT)脑室灌流实验中,我们证实针刺镇痛过程中脑内3H-5HT)脑室灌流实验中,我们证实针刺镇痛过程中脑内
3
H-5HT释放量增加。北京医学院用优降宁(Pargyline)提高脑内5HT含量,可加强家兔的电针镇痛效应。湖南医学院发现针刺后间脑部位5HT含量升高。这些现象表明中枢5HT神经原积极参与针刺镇痛过程。为了进一步阐明这一问题,有必要选择性地损毁5HT神经原,使脑内5HT含量
933
|
22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27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家兔椎旁电针麻醉时脊髓上行通路的初步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111-115.
摘要:很多研究证实针刺麻醉时,针感主要经外周神经传导,在脊髓可能经由腹外侧索上行。沿腹外侧索上行传导痛觉的神经纤维束主要是脊髓丘脑侧束,针刺麻醉的
689
|
16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26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局部同步刺激在实验性开腹术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115-121.
摘要:在祖国医学针灸治疗与针灸止痛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针刺麻醉术,近来颇重视近节段或同神经取穴,并有迹象表明,针刺部位接近痛源或手术部位,镇痛效果较好。这启示我们,似乎可以将针灸止痛中采用的阿是穴(即天应穴以痛为俞)应用于针麻实践。为此,我们在针刺远隔穴位的同时,配合手术步骤,给手术野局部以附加的局部同步电刺激(简称局部同步刺激),以提高针刺镇痛效果,并间接分析针麻部分原理。
779
|
24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记录人体传入神经活动的钨丝微电极制作和应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122-124.
摘要:现代有关感觉生理学的知识,主要得自动物身上的神经生理学实验和对人体的心理-生理学观察。近年来,这一领域的人体实验研究已日趋增多。有学者在人体用表面电极或针电极,记录了电刺激诱发的外周神经复合动作电位,但此法所得神经电活动在时间上较分散。个别研究者曾在无菌手术下直接暴露人体外周神经,从离断的传入神经外周段记录电活动;这种对人体有伤害的实验,显然在推广上受到限制。据晚近的报导,借助于涂漆或套玻璃管的金属微电极,得以经皮肤刺入清醒人体的外周神
535
|
63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24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有关内脏痛的问题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磊
1976(Z1): 125-130.
摘要:疼痛是组织受到伤害性刺激时,人体感觉痛并伴有痛反应(植物性,躯体性以及情绪反应)的一种复杂感觉。按疼痛的性质可分为刺痛、灼痛及钝痛。内脏痛多为钝痛,有内脏病变时在远隔被干扰脏器的体表或深部组织发生疼痛,称为牵涉痛,也属内脏痛。内脏痛按其性质可分(1)内脏-内脏痛,如内脏器官本身受刺激而发生的疼痛;(2)体壁-内脏痛,为由体壁内表面受刺激产生的疼痛。内脏痛的发生多是因内脏本
762
|
81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22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内源性吗啡样因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范少光
1976(Z1): 130-133.
摘要:近年来在脑内发现了对吗啡类药物有亲和力的吗啡受体,从生物学观点来看,这种受体不可能只与外源性药物相作用,而很可能有某种内源性物质能与之相结合,并发挥一定的生理功能。实验证明,已知的一些神经介质如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r-氨基丁酸等都不能使这种受体发生激动。因此,寻找内源性的吗啡受体激动剂,成为大家所关心的研究课题。不少实验室正致力于这方面的工作,并已取得显著进展。 Hughes等和Terenius等分别在猪、牛、大白鼠及兔等动物脑内以及在豚鼠回肠中找
764
|
26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2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硬脊膜外腔通电解除疼痛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汤健
1976(Z1): 133-135.
摘要:早在1943年Martini就曾发现,电刺激脊髓感觉传入通路,可产生镇痛效果。以后,Grieshop(1969)将二根电极插入猴的脊髓内,通以电流,发现可生产麻醉作用,称为电脊髓麻醉(Electrospinal narcosis)。这时动物可完全清醒,麻醉期间血压平稳;停止刺激后,止痛效果尚能持续一定时间。 1965年Melzack和Wall提出了闸门控制学说,认为在脊髓内粗的有髓鞘神经纤维
660
|
1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2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1975年国外针灸、针麻的一些情况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136-140.
摘要:1975年国外召开的规模较大的针灸国际会议有三个,简单情况如下: 一、第四届世界针灸大会:1975年2月17~21日在美国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城举行。出席会议的有美、日、葡、阿根廷、西班牙、印度、巴西、墨西哥、多米尼加、澳、菲、法、意、加拿大、印尼、瑞典、南朝鲜等17个国家和地区的700名代表。其中以美国人数最多,其次是日本(115人)。
721
|
73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0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日本针刺麻醉原理研究概况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绍, 魏保令
1976(Z1): 140-144.
摘要:中华医学会医学代表团于1975年11月11日-12月2日在日本访问21天。这次出访是在友好访问的基础上开展专业活动的,又是在普遍参观医疗、研究设施的条件下,稍有重点地考察了日本针刺麻醉原理方面的部分研究工作。因为不是专业考察,时间也较短,对于日本针麻原理研究情况只是概括的了解,介绍于此,仅供有关人员参考。
803
|
5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9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刺狗足三里穴的心血管效应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冯嘉真
1976(Z1): 145-146.
摘要:足三里穴常用来产生腹部麻醉和治疗肠胃道疾病。有人观察到针刺足三里穴可在人体上降低血压,在麻醉的大白鼠上降低颈动脉窦血压和肠系膜血管中红血球流动的速度,在兔上促进肠蠕动。本文目的是在氯乙烷轻度麻醉的狗上评价针刺足三里穴对心血管功能的作用。材料与方法:在十四只狗上埋藏电磁流量计的测试电极,十天后进行实验。对照与针刺用同一动物。在硫喷妥钠麻醉下做气管插管,然后吸入氯乙烷进行浅麻醉,静脉滴注琥珀酰胆碱以维持麻醉,人工呼吸量控制
889
|
54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8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刺对皮肤电刺激的痛阈和耐痛阈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何淑舫
1976(Z1): 146-148.
摘要:为了估价针刺对电刺激皮肤诱发痛的效应和研究穴位特异性的问题,作者比较了针刺穴位和任选点的效应。方法 1.对象 12名健康的女学生,年龄在22~27岁之间。 2.装置使用方波电脉冲刺激器,波宽1毫秒,频率10次/秒,强度从0到6.4微安线性上升,每次增加0.05微安,从脉冲开始到最大强度为12.8秒。脉冲由实验者触发产生。刺激电极是一对用弹簧连接的直径为7毫米的银球,固定在右侧甲状腺区域的皮肤上。
783
|
10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条件性电刺激引起的痛阈升高应用于电针镇痛的实验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沈克飞
1976(Z1): 148-150.
摘要:从神经生理学的角度来看,针刺以及电针就是以机械或电的手段来刺激体感觉感受器以及外周神经纤维。刺激的强度和频率可以有所不同,但中国方面倾向于用低频刺激(1.5-3.0赫兹)。我们实验室观察了刺激参数与效应的关系。以牙痛的阈值作为指标,按刺激牙髓传入神经引起痛觉所需的电流强度来定量。条件刺激是用板电极或针电极刺激双侧眼眶下区以及姆指与食指之间的区域。所用的刺激频率为2赫兹,强度以受试者能忍受为度。在这种情况下,痛阈平均可增加2-3倍,不同受试者的个体差异较大。刺激停止后痛阈缓慢下降。其全过程和电针镇痛的长诱导期以及后效应期相似。就
787
|
2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5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刺对致敏家兔和豚鼠免疫反应作用的初步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周才一
1976(Z1): 150-152.
摘要:本实验用羊红血球致敏的家兔,以及用脑干组织液致敏的豚鼠为对象,初步观察到针刺对机体免疫反应的影响。实验动物采用新西兰雄兔(体重约3公斤)和Hartley系豚鼠(体重为400~500克)均以食丸法喂饲,饮水量则不受限制。抗原有两种;一种为羊红血球,使用时予先用盐水洗涤三次;另一种为豚鼠脑干抗原制剂,后者的制备是在无菌操作下将脑与脊髓取出,于研钵内研碎,然后用组织捣碎机制备成均匀的悬液,以1份40%悬液加1份不完全福氏佐剂(每毫升含5毫克灭活结核杆菌H37Ra)充分
786
|
1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8812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纳洛酮对针刺镇痛的阻抑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152-153.
摘要:作者以伤害性热刺激引起小鼠嘶叫潜伏期的百分比变化为指标,观察了针刺镇痛作用,和纳洛酮(Naloxone吗啡拮抗剂)对针刺镇痛的阻滞作用。将动物分为7组:①针刺穴位,②针刺非穴位,③针刺加纳洛酮,④针刺加盐水,⑤单用纳洛酮,⑥单用盐水,⑦不加任何处理。每组10只小鼠,电针刺激“合谷”的刺激参数为:电压4伏,频率6赫,波宽0.1毫秒,电流2.1毫安,双相方波,刺激时间为20分钟。
729
|
4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8811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刺激周围神经治疗顽固性疼痛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1976(Z1)
摘要:[病人选择]从200例有顽固性疼痛的病人中选出23例(男8、女15),植入周围神经刺激器。病人年龄17~78岁,平均45岁。全部病人虽经内、外科常规治疗,但仍有持续性剧烈疼痛。明尼苏达大学也做了10例。首先,经皮肤给予病人电刺激。若无效,则穿过皮肤给予神经刺激。通过皮肤针刺疼痛区的主要神经(如果可能时)将一个中性电极固定于此区附近的皮肤上。用不同的脉冲宽度(0.1~2.5毫秒)、不同的频率(10~
593
|
35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0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