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77年第4期
    • 脑内组织胺

      鲁祖荪
      1977(4): 1-9.
      摘要:近年来,我们对组织胺(Histamine缩写HA)的研究工作初步看到,外周血液中和脑内的组织胺与针刺镇痛有密切关系。国外有人报道HA参与吗啡的药理作用。鉴于HA与痛觉生理及针刺镇痛作用的可能关系,我们对有关HA的资料进行了初步整理。关于HA的一般问题,国内外已有许多综述,本文不再重复。由于近来测定脑HA的灵敏、特  
        
      735
      |
      2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541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内麻点”在骨科针麻手术中的应用观察

      1977(4): 10-12.
      摘要:“内麻点”穴位的发现,是在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中,我国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开展和推广针刺疗法群众运动中发现的新穴位。根据资料记载,我院在开展针刺麻醉经验的基础上,将“内麻点”用于骨科针麻手术113例。其中,上肢手术41例,下肢手术66例,脊柱手术3例,髋部手术3例,总的优良率为83.1%,成功率为92.7%。现将观察结果介绍于下: 麻醉操作  
        
      544
      |
      5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539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腋平穴针麻上肢手术25例小结

      1977(4): 13-14.
      摘要:我院骨科、麻醉组于1976年5月开展了四肢针麻工作,集中观察针刺腋平穴上肢手术的效果。兹将1976年5月至1977年1月,共25例小结,汇报如下。取穴:上臂外展30度,腋前皮肤主横纹顶端取穴,位于胸大肌束中,取与躯干平行的横纹为好,如术式需肢体90度位时,按上述定穴,划一标记,再将臂外展90度进行操作。操作方法:垂直进针,深度以“得气”为准,大约1.5~3寸。要求麻串感到达手术  
        
      582
      |
      1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80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麻醉膝关节半月板摘除术440例临床小结

      1977(4): 14-15.
      摘要:从1968年到1976年底,共进行针麻膝关节半月板手术440例,成功率97.3%,其中优、良级共393例,占89.1%。目前针麻下做膝关节半月板手术,已经成为常规麻醉方法。也是我们骨科针麻手术接待外宾参观的主要病种之一,在1976年期间共做45例。临床资料分析 1.病员多数为青壮年,年龄最大54岁,最小15岁,男性占多数。其中内侧半月板  
        
      703
      |
      3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78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麻醉应用于断肢再植手术

      1977(4): 15-17.
      摘要:我院在前上臂手术采用针麻的基础上,对针麻应用于断肢再植术进行了尝试。从1974年下半年到1976年两年半时间内,共有63例断肢再植手术是在针麻下完成的。其中资料较完整的共50例,简单介绍如下: 基本情况病例:50例针麻断肢再植手术中,包括肢体大部断离病例7例,其中手臂5例,手掌1例,手腕1例;肢体全部断离病例43  
        
      704
      |
      2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76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77(4): 17-20.
      摘要:我院在临床实践中,总结出:“外陵透外陵,气冲透气冲横刺不留针针麻”的方法,(以下简称横刺不留针针麻)用于剖腹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从1973年8月到1977年5月,我院在这一针麻方法下,共做剖腹产51例,针麻利用率达98.1%,成功率为100%,优良率为74.5%。  
        
      630
      |
      39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529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皱眉穴”留感不留针针麻在眼科手术应用初步体会

      1977(4): 20-22.
      摘要:我们自1975年12月19日,学习摸索“皱眉穴”留感不留针针麻施行晶体摘出成功。至1976年8月,应用于眼科手术55例,效果较为满意。介绍于下。一般资料本组55例63只眼69次手术。男21例,女34例。年令最小18岁,最老88岁,50~77岁52例。其中急性充血性青光眼19例20只眼;老年性白内障30例37只眼,白内障并发青光  
        
      612
      |
      17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526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225例针麻手术病人皮肤耐痛阈的测定

      1977(4): 22-25.
      摘要:我院自1974年12月至1976年12月,应用点电式刺激测痛方法进行针麻效果预测共340例,现在将条件比较一致的225例(即减去用直流电源的33例,女扎82例)分析如下: 临床资料在225例中,男性125例,女性100例;年龄最大72岁,最小13岁,以30~49岁最多。工人63例,农民85例,干部58例,其他19例。胃大部切除术57例,兰尾切除术38例,甲状腺次全切除术34例,甲状腺瘤、囊肿29例,  
        
      626
      |
      1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525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中医辨证与甲状腺切除术针麻效果的关系

      1977(4): 25-28.
      摘要:根据临床的初步实践,针麻效果与中医辨证有一定的关系,偏阳虚病人针麻效果较好。因此,进一步研究针麻效果与中医辨证的关系,可能有助于提高针麻效果与中西医结合针麻原理的探讨。本文拟通过采取传统的中医辨证方法,在手术前辨别患者机体的阴阳、虚实情况,结合以指端血管容积为指标,观察电针后的变化,以与针麻效果  
        
      623
      |
      19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523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的中医辨证分型及针刺对体液成分影响的研究

      1977(4): 28-37.
      摘要:第一部分:针刺对唾液成分的影响和针麻效果的关系在针麻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实践中,我们看到中医辨证分型不同的病人,其针麻效果也有所不同;阳虚病人的针麻效果往往比阴虚的好。本文主要研究受试者在针刺前后,有那些体液成分的改变,并观察其与中医辨证分型和临床针麻效果的关系,把针麻原理和中医理论结合起来进行探索。现将针刺前后唾液中钾、钠、氯、钾/钠比值、唾液蛋白质与淀粉酶活力的改变及其与临床针麻效果的关系报导如下:  
        
      724
      |
      39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66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比较穴位电刺激和暗示对痛阈的影响

      杨依方, 杨治良, 胡春香, 吴瑞良
      1977(4): 38-41.
      摘要:近年来,针刺麻醉有了迅速的发展,从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穴位电刺激能保持和增强“得气感”,提高痛阈;心理因素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影响痛阈。国外报导中对针刺镇痛作用有不同的看法。很多人认为,针刺确有镇痛作用,而且是通过生理效应实现的;Wall、Clark等人认为针刺镇痛取决于心理因素的作用。为此,我们观察了正常人的穴位电刺激和暗示对痛阈的影响,并将两者进行了比较,以期为今后的针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提供参考。  
        
      806
      |
      5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64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抑制人体痛觉反应的初步观察

      1977(4): 41-45.
      摘要:痛刺激作用于人体可引起意识感觉(痛觉),并伴随有植物性神经机能的反应(痛反应)。在针刺麻醉原理研究中,针刺对痛反应的作用,也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前人已观察到,血管容积的变化与疼痛有关;有实验证明,痛觉刺激产生反射性的血管收缩,出现指端脉搏容积缩小;在针刺麻醉研究中也有报导,将指端血管容积作为针麻手术中观察痛觉反应的客观指标。本实验用人工致痛的方法,以电阻抗描记方法记录人体指端血管容积的变化作为植物性神经  
        
      649
      |
      2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517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77(4): 45-50.
      摘要:我们在探讨电针对痛刺激的影响时,曾观察到电针能抑制兔大脑皮层及下丘脑视上核区的诱发电位。还观察到电针对诱发电位的抑制和杜冷丁的抑制不同,也观察了电针频率与皮层频率响应的关系。我们认为电针穴位与痛刺激间的相互关系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我们用“条件刺激与检验刺激”的方法,对穴位刺激与痛刺激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初步观察。  
        
      697
      |
      1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15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胡三觉, 胡家俊
      1977(4): 50-55.
      摘要:在研究针刺镇痛原理的实验中,不少人使用细胞外的单位放电作为动物痛反应的一个指标。单位放电定位局限,反应灵敏,放电的次数可以精确统计,有助于在细胞水平分析针刺引起的机能变化。但是,单位放电的引导易受电极移动损伤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长时间稳定出现。针刺镇痛的诱导和后效应一致需要较长的时间,尤其在比较有关因素影响前后的针刺效应时,往往要连续观察几个小时,这一指标的不稳定性便给  
        
      805
      |
      1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12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家兔脑内单胺类神经介质的影响

      1977(4): 60-65.
      摘要:在两批共36只家兔身上观察了在针刺条件下,不同脑区内同时测定5-羟色胺(5-HT)、5-羟吲哚乙酸(5-HIAA)、去甲肾上腺素(NA)、多巴胺(DA)含量的变化,并探讨了其与电针镇痛的关系。材料和方法测痛方法:家兔以布兜悬挂,在清醒条件下用57-9A型电子刺激测痛仪测痛。作用电极直径4毫米,无关电极放在同侧后肢。  
        
      694
      |
      1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55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瞬膜运动作为动物痛反应指标的观察分析

      胡三觉, 胡家俊, 范谨之
      1977(4): 65-68.
      摘要:瞬膜运动早已用作观察颈交感神经机能的一个指标。疼痛刺激可引起交感神经紧张性升高也是公认的事实。但是,在针麻的动物实验中,能否把瞬膜运动作为一个痛反应的指标,尚未看到详细报导。我们在实践中发现,瞬膜运动不仅与疼痛刺激有密切的关系,而且反应稳定可靠,用于判断动物的针麻效果,是一个简明实用的指标。现将记录方法及有关观察分析介绍如下。  
        
      808
      |
      18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51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一种基本无电解的针麻仪——7610型双向针麻仪

      1977(4): 68-70.
      摘要:我们根据督脉电针麻醉临床实践的需要,参考国内几种常用针麻仪的性能,设制的7610型双向针麻仪,具有波形双向对称,基本无电解效应,输出电流大,刺激作用强等特点。经临床试用,证明其性能安全,效果较好,尤其运用于针刺较深,接近神经等重要组织以及需要刺激强度较大的针麻方法。现简介如下: 主要性能脉冲波形:如图1所示,为双向对称尖  
        
      588
      |
      2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8810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内脏体表联系途径的研究进展(1976年~1977年

      1977(4): 71-77.
      摘要:第一部分针刺抑制内脏痛与内脏牵拉反应的规律一、提高胃针麻手术效果的临床研究在提高临床胃大部分切除术效果上有新的进展。如辽宁省针麻会战组、庄河县医院、沈阳医学院针麻协作组及广东省湛江医学院附属医院外科麻醉组。他们的主要经验是通过选穴、配穴、改革电针仪、改革手术操作等措施取得的。  
        
      73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5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胃大部分切除术针刺麻醉效果分析

      1977(4)
      摘要:本文依据病人反应(皱眉、诉痛、呻吟、出汗、肌紧张与恶心),生理指标(脉搏、血压、血管容积)与生化测定(血液碱酯酶、钾、钠)的变化,系统地观察了19例胃大部分切除术。其中针麻11例,硬膜外麻醉5例,中药麻醉3例。主要观察了六个手术操作步骤:切腹壁、探查牵拉胃、结扎胃动脉、处理十二指肠球部、找蔡氏韧带、缝腹壁。其结果如下: 针麻:取穴与刺激参数:鸠尾、水分(每穴双针)刺激频率10万次/分,强度20  
        
      637
      |
      2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49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77(4)
      摘要:一般认为血里的乙酰胆碱能作用于化学感受器引起疼痛。胆碱酯酶却使乙酰胆碱分解,失去生物活性作用。本文拟通过观察针麻手术过程中胆碱酯酶活力变化,了解胆碱酯酶活力与针麻效果间的关系。共观察了25例针麻下胃大部分切除术。血样品采集法:取静脉血3次(针麻前,切皮,牵拉胃),每次取血0.5毫升,用草酸钾抗凝。按Hestrin氏法,即碱性羟胺与三氯化铁光电比色法测定胆碱酯酶活力。胆碱酯酶活力单位是在37℃下,保温10分钟所分解的乙酰胆碱的微克分子数(微克分子/毫升)。结果见下表。  
        
      498
      |
      1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47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77(4): 78-79.
      摘要:在这次下乡开展针麻胃手术中,我们对48名病人进行了血液嗜酸细胞的直接计数测定,得出初步的结果是: (1)脾胃虚寒型与肝气犯胃型两种不  
        
      526
      |
      1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98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提高针麻胃大部切除效果的探讨

      1977(4)
      摘要:本文为探讨提高针麻效果克服内脏牵拉反应总结了1975.12至1977.8期间100例针麻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资料。对比了肢体穴位组、扶突组、新穴Ⅱ组、新穴Ⅱ胸8~10组和新穴Ⅱ心俞组等五组不同的穴位处方,使用不同的刺激参数和术前、术中辅助用药。发现采用新穴Ⅱ心俞这一组的针麻优良率和成功率较高,分别为81.48%和96.3%。从经络学说、解剖和生理学等方面讨论了新穴Ⅱ、心俞穴位的作用原理,认为可能与刺激迷走  
        
      542
      |
      1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96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腹部手术中内脏牵拉反应性质的探讨

      1977(4): 79-80.
      摘要:本文对120例针麻胃、胆、子宫手术时内脏牵拉反应的临床表现进行了观察,结合用RM-85型多导生理记录仪全程描记术中呼吸波、指脉波、瞬时心率、腹直肌肌电积  
        
      561
      |
      21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95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胃手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观察

      1977(4): 80-81.
      摘要:在54例针麻胃大部份切除手术中,记录多种生理指标的变化,探讨针刺抑制内脏牵拉反应的规律。观察到在手术过程中主要出现两种反应:第一种为指容积脉搏波增大反应,多见于分离胃大弯网膜时,持续时间比较长,常伴有指血管容积增大、心率减慢、血压下降等变化,病人常诉有胸闷、胸部重压感和顶心感等。第二种为指容积脉搏波减小反应,多见于拉胃肠及分离胃窦后壁时,持续时间较短,常伴有指血管容积减小、心  
        
      593
      |
      14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40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胃手术的临床理论研究

      1977(4)
      摘要:根据上腹部手术中针麻“三关”表现比较突出的特点,本文对针麻下胃手术的生理指标变化进行了观察,并分析了内脏痛及内脏牵拉反应的规律,找出控制的方法以提高针麻胃手术优良率,逐步探索针麻的原理。 101例针麻胃大部切除术中的针麻穴位处方共分四组:一组为体针,二组为穴区带不留针加体针,三组为穴区带留针,四组为穴区带不留针加头针。其中以四组效果最好,优良率达80%。  
        
      595
      |
      1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39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效果观察

      1977(4): 81-82.
      摘要:通过筛选穴位及改进外科手术方法对从13岁到73岁共142人胃、十二指肠溃疡患者做了临床针麻手术效果的观察。六种针麻处方的成功率为98.6%,平均优良率79.5%。其中单侧头面二针加双侧足三里组优良率为83.3%(31例);双侧头面二针加双侧足三里组优良率为88.9%(36例)。  
        
      540
      |
      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36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至阳”穴作胃大部切除100例小结

      1977(4): 82-83.
      摘要:通过几年来的临床实践,在针麻下施行胃切除术是可行的,但“三关”问题并未得到解决。为此探索不同方法,以便解决上腹部针麻手术中的“三关”,是当前急待解决的课题。我们通过自身实验及实验室工作,试用“至阳”穴电针麻醉进行胃大部切除手术100例。〈一〉操作方法: 按硬膜外麻醉操作要求,敷料、器材及注射用液均经消毒。患者取右侧卧位,在  
        
      620
      |
      4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86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泳漆显示取穴法的针麻临床应用

      1977(4): 83-84.
      摘要:电泳漆显示取穴原理主要根据体表一内胜相关规律,经穴有较高导电率,即有较低电阻特性。根据临床实践证明,脏腑有病时,在体表相应经络的经穴或反应点上,更是有电阻降低现象,因而利用电泳漆能将体表上导电率较高部位显示出来。在57例胃、十二指肠溃疡及50例胃癌病人,以及55例甲状腺病人上观察电泳漆显示点,并在甲状腺手术病人身上用电泳漆显示点作为针刺的穴位,观察其与手术效果的关  
        
      620
      |
      2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33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术中指脉波扩张原因的分析

      1977(4)
      摘要:针刺作用下指脉波的扩张现象已引起重视,并作为针刺调整作用的重要论据之一,但作者认为针麻术中影响指脉波扩张的因素甚多;且与手术步骤有密切关系,不能单纯用针刺的调整作用来解释,在引用这类资料时应特别慎重。本文对40例针麻甲状腺次全切除术及40例针麻胃次全切除术术中指脉波扩张的时机、发生率、扩张程度进行了分析,扩张的标准为较前波幅增大33%以上,同时对比了其他单位的资料,结合术中影响指脉波扩张  
        
      512
      |
      1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82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37例针麻输卵管结扎手术中某些生理指标变化的观察

      1977(4)
      摘要:了解针刺麻醉下施行腹腔手术时某些植物性神经机能的变化,对认识人体痛反应的规律会有帮助。本工作在输卵管结扎针麻手术过程中,选用指端血管容积、心率、皮肤电位、皮肤温度和血压作指标,观察体表痛与内脏牵拉时的变化,并比较应用不同穴位配方时反应的差异,试图为针麻原理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所用穴位有两组:(1)耳穴:右耳神门透子宫、脑点透肺;(2)耳穴加体穴:耳穴同上,两侧切口旁针,两侧五里穴。全  
        
      476
      |
      1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81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77(4): 85-86.
      摘要:鉴于临床针麻上腹部手术仍存在“三关”,而镇痛不全仍为急待阐明及克服的关键问题。本实验即采用了阳极通电方法以研究克服内脏痛及躯体痛。家兔26只,阳性通电刺激66个序列,另在4只兔做“胃俞”穴阳极通电,实验结果如下: 一、内脏痛及躯体痛的四级反应用方波刺激2~10伏每秒10次,时程为3毫秒,刺激左内脏大神经传入纤维及左胸_(10)肋间神经传入纤维,规律地引起动物摆头,  
        
      682
      |
      2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26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家兔胃牵拉反应的影响

      1977(4)
      摘要:实验在37例未麻醉的家兔身上进行,用悬吊砝码重量的方法牵拉其胃,以呼吸运动、腹肌肌电为牵拉反应的指标,观察比较电针“足三里”(双侧),背部“八椎下”两旁和面部“丝竹空透攒竹、瞳子髎透四白”,  
        
      672
      |
      8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25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内脏痛的动物模型及其实验研究

      1977(4): 86-87.
      摘要:创造更接近临床胃手术实际和牵拉刺激能定量的内脏痛动物模型对研究针麻手术的内脏反应规律,提高针麻效果,阐明针麻抑制内脏痛的原理都有重要的意义。利用局麻方法及肌松剂相结合条件下记录犬动脉血压及耳血管容积为内脏痛客观指标,又创制了气动拉胃器,用同临床胃手术相似方法做定量拉胃。由外科医生给狗做胃大部切除术手术,观察手术步骤中血压及血管容积变化。将此  
        
      699
      |
      61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2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胃、十二指肠的牵拉反应与电针效应

      1977(4)
      摘要:本文的目的是研究清醒状态下猫在牵拉胃、十二指肠的牵拉反应中血压、喉返神经传出放电这两个指标所代表的病理生理意义。一、血压反应:在限制胃、肝脏等组织下移的情况下,牵拉胃、十二指肠的牵拉反应中,绝大多数的动物表现为升压反应,偶见有两相反应;升压反应的强度大体上与拉重的大小成正比,而在不限制胃、肝下移情况下牵拉,大多数为降压及两相反应。同时  
        
      650
      |
      1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3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内脏痛与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关系及电针效应

      1977(4): 87-88.
      摘要:本文刺激猫的内脏大神经,模拟内脏痛,观察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和细胞放电的变化,同时观察血压和血管反应,以探讨内脏痛与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关系,并研究电针对其影响。用氯醛糖和尿酯麻醉进行手术,在三碘季铵酚麻痹下观察,用矩形电脉冲刺激神经。当用引起Aδ及C类纤维兴奋的强度刺激内脏大神经时,在对侧皮层体感Ⅰ区记录到多相诱发电位,同时出现明显的血压升高和血管收缩反应。诱发电位包括快反应和慢反应  
        
      770
      |
      1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2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77(4): 88-89.
      摘要:单个方波电脉冲刺激猫内脏神经,可在对侧皮层乙状回钩状沟前缘记录到二个诱发电位,潜伏期分别为10~30毫秒和80~250毫秒,前者振幅较大,一般为数十微伏至一、二百微伏,暂定名为A_1波;后者振幅较小,约数十微伏,暂定名为A_2波。单侧穴位电针,可使A_1、A_2波的振幅明显减小或完全消失,其中A_2波较A_1波更易受到抑制。在部分实验中同时记录右侧颈肌肌电,发现电针“足三里”穴不仅使皮层诱发电位抑制,亦使颈肌肌电抑制。电刺激内脏神经  
        
      829
      |
      5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19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胃手术中内脏牵拉反应传入途径的临床分析

      1977(4): 89-90.
      摘要:本文以60例胃手术为研究对象,首先通过25例针麻与23例局麻组胃手术对比,从临床评级、表现及内脏各主要手术段的呼吸波、指脉波、瞬时心率、腹直肌肌电积分图变化的综合评级比较均未见明显的统计学差别,从而认为针刺有一定的抑制效应。作者进一步利用麻醉学的方法分析了内脏牵拉反应的传入途径。在10例局麻浸润腹壁诸层的基础上,用1%普鲁卡因30毫升封闭胃小弯,对比封闭前后胃肠牵拉反应的临  
        
      599
      |
      17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9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足三里”-肠运动效应中血管因素的进一步观察

      1977(4)
      摘要:在以前实验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足三里”穴所处的肢体与躯干的联系,血管相连的标本及记录方法与原先大致相似。为了进一步排除其它因素作了股骨离断,在腹股沟处将504止血凝胶注入动脉内作封塞,在封塞以下动脉内注入培养液或含麻醉剂和高渗蔗糖的培养液,以观察所致的肠蠕动效应的传入途径。避免捻针引起牵拉作用,多数动物用化学药物:乳酸、氯化钡或冷、热生理盐水作刺激。  
        
      730
      |
      21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15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77(4): 90-91.
      摘要:本文系在广泛的研究胃及胃四周神经成分的基础上,由形态学角度阐明内脏(胃)牵拉痛的产生部位、该部位神经成分、性质、来源、传入途径,并解释临床上一些反应和  
        
      623
      |
      1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3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77(4)
      摘要:为了探讨胃与体表穴位联系的规律,我们在40例消化系病、症观察了足三里、阳陵泉、阴陵泉、地机、胃俞及脾俞的反应;并以10例无消化道症状的非消化系病者作对照。观察方法是用手指按诊穴位,了解有无感觉过敏、组织松弛、凹陷和反应物等。结果如下: 1.40例患者中39例有穴位反应,主要表现为皮下出现条索状或结节状物,条索最大者为4厘米×0.3厘米,结节一般0.5×  
        
      890
      |
      77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6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一年来国外针麻原理研究简介

      1977(4): 92-94.
      摘要:目前国外总结针麻原理时列举的学说有经络学说,神经学说,体液学说,闸门控制学说以及催眠学说等。由于对针刺镇痛还有怀疑,所以在国外有不少针刺镇痛的实验;又因为有人认为针刺是催眠和暗示的作用,所以也有不少关于针刺与催眠的关系的实验。一、针刺镇痛和针刺与催眠关系的试验:针刺镇痛试验大致可分两类,一类是针刺治疗  
        
      528
      |
      34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4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