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78年第2期
    • 农村甲状腺手术针刺麻醉1,063例报告

      1978(2): 1-5.
      摘要:我县于1975年至1976年,开展了防治地方性甲状腺肿歼灭战。在专业卫生医疗人员的指导下,以赤脚医生为主体的地方性甲状腺肿防治队在认真落实食盐加碘予以予防的同时,对60,618例现患病人分别进行了服药、注射和手术治疗。使这个地方性甲状腺肿高发的山区总治愈率达到84.2%。在农村简陋的条件下,进行了1,410例甲状腺手术,全部采用了针刺麻醉。现将符合全国甲状腺针麻手术统一标准的1,063例针刺麻醉效果观察报告如下。  
        
      697
      |
      41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8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剖腹产3,221例临床观察

      1978(2): 5-8.
      摘要:从1975年成立了全国针麻剖腹产专题协作组,由内蒙、天津、湖南、湖北、辽宁、河南、河北、江西、北京、黑龙江、上海、四川、江苏、陕西、山西、福建、广东、贵州等十八个省市参加。各单位共同协作,普及了针麻剖腹产,并在临床科研上作了一些工作。就统计的针麻剖腹产4,955例,成功率为83.6%,优良率为72.3%。其中按统一的针麻方法,参加科研的病例共3,260例,今就其中记录较完整的3,221例作初步分析,因为各单位观察的项目不同,所以在各项分析中总例数不同,仅按各省市分析资料加以综合。  
        
      578
      |
      2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26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维生素B_1耳穴封闭行鼻息肉手术

      纪宏开, 邱爱珠, 柴德意, 熊惠英
      1978(2): 8-9.
      摘要:从1968年以来,我院采用维生素B_1耳穴封闭行鼻息肉摘除术已为手术常规。其方法简单,效果良好,便于掌握,临床应用无付作用。八年中共行鼻息肉手术153例,Ⅰ、Ⅱ级率140例,占91.5%,成功率150例,占  
        
      719
      |
      2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6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一种隐性的经络感传现象

      1978(2): 9-13.
      摘要:经络感传现象是指刺激穴位时,从刺激点开始沿着经络循行的路线走行的一种传导感觉现象。典型的受试者(一般称为经络敏感人)能够十分确切地指出这种传导性感觉所走的路线、速度和性质等。自1972年以来大量的普查工作证明这种敏感人在人群中占有比较小的、却是一定的比例(约为1%左右)。绝大多数的人(80%左右)是没有这种典型的感觉的,称为不敏感人。其余的人则介干这两种人之间,称为稍敏感或较敏感人。  
        
      786
      |
      108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4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内脏痛与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关系及电针效应

      1978(2): 14-21.
      摘要:大脑皮层是神经系统的高级部位,各种感觉信号进入中枢神经系统后,最后都到达大脑皮层,引起感觉。大脑皮层不仅在内脏痛觉的发生中,而且在感觉的整合过程中也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大脑皮层在针刺抑制内脏痛过程中的作用对阐明针麻原理是重要的。为此,我们通过动物实验,刺激猫的内脏大神经(腹部内脏痛的主要传入神经),模拟内脏痛,观察大脑皮层诱发电位及细胞放电的变化,以探讨内脏痛与大脑皮层电活动的关系,并进一步研究电针对其影响的原理。  
        
      748
      |
      3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21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78(2): 21-31.
      摘要:大脑皮层机能状态的变化对感觉机能起着重大作用。针麻手术的临床实践表明,大脑皮层的机能状态对针刺镇痛能产生一定的  
        
      756
      |
      38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1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切割脊髓背侧部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胡家俊, 胡三觉, 范谨之
      1978(2): 31-38.
      摘要:近几年的研究已初步证实,针刺镇痛效应与脊髓下行抑制有关。为了进一步判断这一作用方式在针刺镇痛过程中的地位,我们观察比较了切割脊髓背侧部前后的电针镇痛效应,看到脊髓下行抑制是实现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环节。方法实验共用体重2~3.5公斤的猫40只。在乙醚麻醉下完成实验例行手术。然后停止吸入乙醚,给静脉注射肌松剂三碘季铵酚,并  
        
      956
      |
      39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17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78(2): 38-41.
      摘要:在提高针麻疗效的探索过程中,临床应用2,500周/秒频率的切口旁电针,对切皮镇痛亦得到了一定的效果。在每秒1,000周以上的频率中,每秒2,500周电针的镇痛效果是否最好?诱导时间需要多长?电针强度多大比较合适?为了配合临床回答这些问题,我们在18只猫上作了实验,观察了1,000周/秒以上频率的电针对外周神经的作用。方法用猫的在体隐神经进行试验,麻醉和实验安排基本同前。所不同的是:(1)电针改用不含有直流成份的矩形波,波宽为50微  
        
      707
      |
      3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16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同神经电针镇痛的外周作用

      1978(2): 41-46.
      摘要:临床针麻实践表明,电针刺激支配手术区域的皮神经可以获得较好的皮肤及浅层组织的镇痛效果。由于伤害性刺激以及电针刺激所引起的神经冲动,均由同一神经传入中枢,所以将这种刺激的方法称为“同神经电针”。本工作试图通过动物实验,探讨同神经电针过程中外周神经的作用,为进一步阐明同神经电针镇痛的原理和提高临床针麻效果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648
      |
      3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8814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不同刺激参数和刺激方式对同神经电针刺激效应的影响

      1978(2): 46-51.
      摘要:同神经电针刺激对测试刺激所引起的复合动作电位有一定的压抑作用。同时观察到不同的电针刺激参数,其压抑程度是不同的,国内也有类似的报导。并且在临床针麻实践中也观察到,由于同神经刺激方式的不同,因而达到镇痛效果也不一致。本实验目的是探索不同的电针刺激参数和刺激方式对测试刺激所引起的复合动作电位的影响,从而为临床针麻采用同神经电针寻找有效的刺激参数和刺激方式。  
        
      739
      |
      147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8813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刺激波宽与针麻效应关系的初步观察

      1978(2): 51-54.
      摘要:针刺麻醉的临床实践与理论研究中,许多单位均报道采用电针仪进行针麻时,所取电刺激参数与针麻效果有比较大的关系。1974年我们曾以家兔进行脊椎旁针刺麻醉实验,观察到采取适宜的电刺激频率和强度时,可以获得较好的针麻效果。本文系继续上一次的工作,进一步观察电刺激的另一参数——波宽对针麻效应的影响。  
        
      598
      |
      4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组织胺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1978(2): 55-60.
      摘要:组织胺在体内分布很广,几乎所有动物所有组织和器官都含此胺,尤以皮肤、外周神经、肺等含量最高,脑内也含有一定的量。组织胺具有多方面的生理作用,其中之一是和痛觉生理有关。一般认为组织胺在外周是一种致痛物质。痛感受器是化学感受器。当损伤、炎症时释放出许多化学物质如组织胺、5-羟色胺、激肽等,可兴奋痛感受器,传导到中枢即产生痛觉。脑中组织胺是一种可能的神经介质,且有人认为参与吗啡的药理作用。既然组织胺在外周和中枢都与痛觉生理有关,那么是否也和针刺镇痛原理有关呢?我们在人体、家兔和大鼠身上进行了实验观察。  
        
      670
      |
      57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1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内脏痛反应动物模型及其实验研究

      1978(2): 60-66.
      摘要:甲、内脏痛反应动物模型内脏牵拉反应(包括内脏痛,以下同)是针麻手术中存在的“三关”之一。研究针麻手术中内脏牵拉反应的规律,提高针麻抑制内脏牵拉反应效果,阐明针刺抑制内脏牵  
        
      725
      |
      64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8809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78(2): 66-73.
      摘要:内脏(胃)牵拉反应中内脏(胃)牵拉痛是胃手术时“三关”中的最主要一关,是针麻条件下胃手术成败的关键。有关此方面的理论性研究不多,其中胃牵拉痛向中枢传入途径,仅见有少数由生理和临床的报导,但还有争论;胃牵拉痛的产生  
        
      643
      |
      3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57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刘磊
      1978(2): 74-77.
      摘要:读了《以合谷穴位为典型研究穴位与针感的进展情况》一文以后,结合当前我国有关资料及我们的初步实践,认为如下问题深值讨论:一、针感发生时穴下主要起作用的是何种结构?二、肌电做为人体针感的“客观指标”是否确有价值?关于第一个问题:针感发生时穴下起主要作用的是何种结构?根据各地实验资料,大体有如下观点:以肌梭为主体的“二重结构假说”;压觉及压痛觉观点;血管观点;以及痛觉变异并多种结构感觉复合观点。上述各观点皆有一定的设想和实践,目前尚各述已是。“只要自然科学在思维着,它的发展形式就是假说”(自然辨证法);同时根据毛主席指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  
        
      782
      |
      6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5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