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79年第2期
    • 疼痛的神经生理解剖学基础

      杨天祝
      1979(2): 1-8.
      摘要:疼痛生理解剖学的研究历史虽属悠久,但至今仍有不少悬而未决的问题。近年来,利用单细胞记录的电生理学技术,结合单一神经元的电镜观察,使这领域的研究取得若干重大进展。本文仅就疼痛生理解剖学的研究近况作一概述,以供针麻原理研究的参考。  
        
      781
      |
      119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59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颅脑外科手术的针刺麻醉

      1979(2)
      摘要:我院自70年5月至78年9月八年中记录较完整的颅脑外科手术共计305例,其中后颅凹63例,垂体瘤摘除术24例。手术种类包括大脑半球摘除术,脑膜瘤摘除术,后颅凹探查术及脊髓探查术共计23种。患者年令最小者12岁,除幼年不合作,精神紧张,神经类  
        
      736
      |
      2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12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下二尖瓣狭窄扩张术215例的临床研究

      1979(2): 9-11.
      摘要:我院1969~1975年应用针刺麻醉施行心脏二尖瓣扩张术215例,其中男性121例,女性94例。年龄17~57岁。其中20岁以下者21例;20~30岁97例;31~40岁者87例;40岁以上者10例。以青壮年居多。心功能属Ⅰ级者12例;Ⅱ级者141例;Ⅲ级者62例。215例中除2例改为双侧开胸外,均采用左胸前外  
        
      689
      |
      1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11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麻醉施行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手术128例的临床研究

      1979(2): 12-13.
      摘要:为慢性缩窄性心包炎患者施行心包剥离手术是使其获得有效治疗的主要方法,但是由于本症有的有呼吸、循环系统的障碍,给麻醉手术带来了极大的危险性。以往在药物麻醉下手术死亡率为10~13%,其中大约有1/3死于手术台上,2/3在术后短期内  
        
      781
      |
      2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53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79(2): 14-18.
      摘要:全麻剖胸手术都用气管内插管和辅助呼吸,而针麻剖胸以往多不插管,那么它的呼吸和循环系统变化如何?安全幅度怎样,这是要研究回答的。就二尖瓣扩张分离术来看,不插管的病员,多数在开胸后有胸闷,重压感,呼吸急促,偶也有因缺氧而引起紫绀和心律失常,为了提高针麻疗效,本文通  
        
      55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51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用苯妥英钠等提高临床针麻效果的初步报告

      1979(2)
      摘要:试用苯妥英钠等于218例针麻手术病人,初步获得较满意效果。绝大多数病人术前日服苯妥英钠3次,每次0.1克,术前药中再服0.1克,少数病人术前服药2~3日。部分病人再于针麻诱导时静脉滴注30%左右葡萄糖200毫升及硫酸镁2~3克。单用苯妥英  
        
      614
      |
      1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04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乳腺癌根治切除手术应用针刺麻醉133例的研究

      1979(2): 19-20.
      摘要:我院自1970年下半年开始在针剌麻醉下施行乳腺手术,至今共218例,其中乳腺单纯切除术26例、乳腺肿瘤切除术59例、乳癌根治切除术共133例。现仅就针麻下乳癌根治切除术133例的临床观察进行分析总结。针对临床应用针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意见和讨论。  
        
      757
      |
      47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01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局部敏感穴刺激不留针针麻兰尾切除术

      1979(2): 21-23.
      摘要:针刺麻醉做为一种麻醉术,已广泛用于各部位的手术,取得较好的效果。但在针麻下行兰尾切除术效果却远不如其他手术,由于右下腹部腹壁解剖的特点、兰尾位置的变异和兰尾病情程度的多样,故素有“兰尾手  
        
      577
      |
      24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99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麻醉用于颅脑手术临床规律研究

      1979(2): 24-28.
      摘要:几年来我院在开展针麻下施行颅脑手术的过程中对其临床规律进行了探讨,现就记录较完整者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 200例中男性124例,女性76例,年令最小者16岁,最大者65岁,30~50岁者最多,其职业有工人、农民、干部、知识分子、学  
        
      781
      |
      24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98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至阳穴作胃大部切除术的临床研究

      李宝华, 潘铨, 庄心良, 周惠清, 王莲珍, 沈锷
      1979(2): 29-31.
      摘要:我院自1969年开始曾选用各种不同穴位在电针麻醉下施行胃大部切除618例,其中优良率达60.8%,临床实践证明电针作胃大部切除术对多数病人是可行的,但还存在“三关”问题没有完全解决,为探索克服腹部手  
        
      962
      |
      48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42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腹式输卵管结扎术3346例报告

      徐子玉, 周敬澄
      1979(2): 32-33.
      摘要:我院自1975~1978年运用针刺麻醉施行腹式输卵管结扎术3,346例,无一例失败。优良率为90.4%。临床资料一般情况本组3,346例中,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42岁,31~40岁为最多、占76.4%。职业以农民居多,占70.3%;工人次之,占20.5%。  
        
      688
      |
      17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58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付忠立
      1979(2): 34-36.
      摘要:影响针麻效果的因素很多,诸如:个体差异、身体素质,皮肤之厚薄,肌肉之坚脆,腠理之疏密,神经类型,精神因素,病变程度,外科操作的技巧,手术时间的长短,取穴是否得当,刺法是否适宜,以及病人的耐痛,耐针,得气等等。  
        
      830
      |
      4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93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王承棓, 乐伟芩, 吴新华, 张志风, 刘世英, 汤耀法
      1979(2): 37-39.
      摘要:在第一阶段的动物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电刺激的频率和电流强度对耐痛阈的提高起肯定作用,且频率与强度之间还有交互影响。在第二阶段我们摹拟甲状腺手术的正常人体实验中更证实了这一点,发现当电针刺激双侧合谷和内关穴35分钟后,1赫兹较  
        
      84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90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杜冷丁非那根局注提高针麻镇痛效果的探讨

      程容荃, 程锦元, 孙济治
      1979(2): 40-41.
      摘要:我科采用针刺麻醉施行耳部手术中,发现将术前肌肉注射的辅助药物杜冷丁、非那根改为手术切口局部注射后,镇痛效果明显提高,增强了我们坚持针麻手术的信心。现将1975~1977年间的257例针麻效果,分析如下:  
        
      782
      |
      18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36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氟哌啶醇对针麻效果的影响

      田贵祥, 朱阿月, 张毓芳
      1979(2): 42-43.
      摘要:国内对针麻原理的解释有经络学说,神经学说,体液学说。我们是偏于神经观点的,几年来的工作都与植物神经有关系,认为抑制交感神经活动可提高针麻的效果,为此我们观察过口一受体阻断剂麦角毒碱和舒肝理气,散表,升阳,可能与抑制交感系统功  
        
      680
      |
      11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86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自由活动条件下大白鼠的吗啡镇痛和电针镇痛

      江振裕, 白耀辉, 赵宝文
      1979(2): 44-46.
      摘要:迄今,关于大白鼠针刺镇痛效应的慢性实验,都是在动物运动受限制的条件下进行的。从方法学考虑,显然存在以下一些局限性:①由于动物被限制在一个狭窄容器内,其痛行为不可能充分表现出来;②限制运动本身就可能使动物产生情绪反应,特别  
        
      865
      |
      2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84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病人血浆环-磷酸腺苷含量的变化

      文允镒, 刘伯春, 刘景生, 李越明, 严徽瑾, 王振纲
      1979(2): 47-52.
      摘要:环一磷酸腺苷(cAMP)是普遍存在于人及动物体内具有广泛而重要的生理功能的物质。它控制并调节细胞的新陈代谢,尤其是作为许多激素及单胺类神经递质的细胞内作用介质,与植物神经系统的功能有着密切关系,根据近三年我们在临床针麻研究的许  
        
      732
      |
      17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29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苏树伊, 韩济生, 翟青竹, 梁熙南, 汤健, 任民峰, 乌文英
      1979(2): 53-58.
      摘要:从中枢神经介质阐明针刺镇痛的机理,是针麻原理研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中枢5-羟色胺(5-HT)已被证明是实现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因素。关于中枢儿茶酚胺类神经介质,从目前多数实验结果看来,似具有对抗针刺镇痛的作用,但这一论  
        
      101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8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穴位针感结构的形态学观察

      1979(2): 59-64.
      摘要:穴位是经络的组成部分,又是针刺效应韵起点。针刺“得气”即产生针感(酸、麻、重、胀,)是针刺疗效和针麻效果的必要条件。祖国医学早有“刺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九针十二原篇》“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幽标赋》等许多论述;  
        
      660
      |
      13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6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腹式输卵管结扎临床研究报告

      1979(2)
      摘要:针麻腹式输卵管结扎研究课题由十八个省、市、自治区的科研工作者和临床医师组成协作组,对23,554例针麻腹式输卵管结扎进行了临床研究。成功率为97.9%,优良率为85.5%。为寻求影响针麻腹式输卵管结扎效果的有关因素,协作组选用体针、唇针及耳针分  
        
      631
      |
      1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4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对人体穴位针感部的形态学观察

      吴淑兰, 曹玉纯, 王仲涛
      1979(2): 65-68.
      摘要:祖国医学认为“剌之要,气至而有效”(《灵枢》)“气速至而速效”,气迟至而不治(《针灸大成》)。强调“气至”和疗效的关系。大量的临床实践表明,针刺引起酸、麻、胀、重等(得气)感觉时,针麻,针灸均能产生较好的效果。但是针刺时扎到穴位的什么结构才能弓f起针感?是尚待深入研究  
        
      913
      |
      114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421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对穴位内肌梭微细结构的观察

      曹玉纯, 吴淑兰, 王仲涛
      1979(2): 69-74.
      摘要:近年来上海、山东、重庆、安徽以及西安等地,都证明体针穴位针感感受器位于深部组织中,并且通过不同实验方法提出了一个推论,认为在肌肉丰厚处产生针感的感受器主要是肌梭。本文仅以合谷、内关、三阴交和涌泉四个穴位中所观察到的肌梭,分析其微细结构,为探讨肌梭与针感的关系,提供一些形态学根据。  
        
      802
      |
      6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71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对合谷穴内神经末梢的形态学观察

      王仲涛, 曹玉纯, 吴淑兰
      1979(2): 75-82.
      摘要:为了阐明针麻原理,必须对产生穴位针感的感受器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虽然对针剌穴位时形成针感的机理还没有统一的意见,但从现代医学的观点出发,一切感觉都是对末梢感受器刺激的结果;是以对穴位内各种感受器的存在位置、所属类型及其结构特点的观察,仍是针麻原理研究中的重要课  
        
      801
      |
      7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9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庄心良, 陆维俊, 吴珠琳, 洪长顺, 楼旭军
      1979(2): 83-88.
      摘要:电针至阳、脊中、命门等督脉穴位进行针麻手术已在临床应用,但有些问题尚需进一步研究,例如:(1)电针在那一层组织,其镇痛效果最好?(2)其镇痛作用是镇皮肤痛、深部痛还是内脏病?(3)镇痛作用与电针刺激条件关系怎样?(4)是否需诱导期与有无后效应?针对上述几个问题,我们进行了动物实验。  
        
      954
      |
      78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7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躯体神经与内脏迷走神经在中枢的会聚

      1979(2)
      摘要:1.我组试图用神经实验形态学方法,分两组做动物实验,一组切除动物的迷走神经结状节,观察迷走神经内脏感觉纤维的向中投射。另组动物,做脊髓半离断术(针灸穴位的向中纤维在脊髓外侧索上行),观察脊髓上行纤维与内脏迷走神经之间在中枢的会聚点。为体表内脏相关学说,提供形态学依  
        
      590
      |
      6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8814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庄心良, 张力方, 王珍娣, 吴珠琳, 沈文珍
      1979(2): 89-92.
      摘要:电针刺激以至阳,脊中,命门等督脉穴位为主穴的针麻配穴法提高了一些腹部手术如前列腺摘除,全子宫切除等手术的针麻效果。而且这些针麻手术效果的提高与刺激这些穴位达一定深度时所产生的特定针感有一定关系。临床上为得到这种针感,操作十分费时,而且很难达到预期目的,以至有时针  
        
      921
      |
      17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3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与药麻于休克危重病员手术时的观察对比

      周德华, 吴淑英, 张新
      1979(2)
      摘要:休克危重病员手术麻醉的选择是一难题。本文总结了70例休克危重病员手术麻醉的临床经验,其中接受针麻者31例,药麻者39例。选择的病例是:手术前经过适当的处理,麻醉前收缩压仍低于90毫米汞柱以下,脉压差小于20毫米汞柱,临床表现有休克征象者。  
        
      724
      |
      14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2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在阿尔及利亚运用针刺麻醉365例的临床研究

      1979(2): 93-94.
      摘要:中国医疗队赛以达医疗组,在阿尔及利亚工作期间,广泛开展了针刺麻醉,在不到两年的时间共进行了针刺麻醉手术356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将临床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689
      |
      2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36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