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91年第Z1期
    • 朱丽霞, 徐维, 刘乡, 葛子, 崔仁麟, 黎春元, 方宗仁, 陈正秋
      1991(Z1): 145-147.
      摘要:本专题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着重在丘脑和脊髓两个痛觉传导的重要驿站对针刺镇痛中针刺穴位激活皮层对丘脑的下行抑制、皮层通过边缘系统对脑干下行抑制的调控、P 物质在下行调制中的作用以及脊髓镇痛的突触机理及其物质基础等方面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  
        
      1141
      |
      214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225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1991(Z1): 147-150.
      摘要:The thalamus and spinal cord are two importallt relays in mediating painsensation.To study further the roics of the cercbral cortex,brain stem andspinal cord in acupuncture analesia (AA),in the prescnt series of studiesstress was placed on two relays by means of investigating corticofugai modula-tion of the thalmus,corticofugal.regulation on brain stem descending inhi-bition via the ilmbic system,the rolc of Substance P(SP)in descending  
        
      739
      |
      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183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大鼠大脑皮层SI区神经元对电针和手针的反应特性

      袁斌, 庞天赐, 刘新领
      1991(Z1): 150-151.
      摘要:在清醒麻痹大鼠的皮层 SI 区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方法观察了425个神经元对电针对侧足三里—丰隆穴或手针足三里穴的反应。结果表明:(1)相当一部分感受野位于对侧后  
        
      94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165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对Ⅰ区慢痛反应的影响

      柏志全, 陈助华, 陈培熹
      1991(Z1): 151-152.
      摘要:实验用猫,在氯醛糖和三碘季铵酚处理下进行。以极化电流阻断 A 类纤维传导,选择性引起隐神经的 C 类纤维传入,在对侧 SI 区记录平均诱发电位(C-CEP)作为慢痛反应指标,  
        
      90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215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体感皮层Ⅱ区在电针抑制大脑皮层慢痛反应中的作用

      陈助华, 许实光, 林文健, 陈培熹, 唐建勇
      1991(Z1): 153-154.
      摘要:实验用猫,以 C 类纤维传入引起体感皮层Ⅰ区(SⅠ)特异诱发电位(C-CEP)作为慢痛反应指标,探讨 SⅡ区在电针(EA)抑制皮层慢痛反应中的作用。1.电针刺激环跳穴,在 SⅡ区记录到明显的电反应,提示 EA 信号可以到达 SⅡ区。2.EA 后,C-CEP 有抑制和易化两种效应。EA 引起 C-CEP 幅值明显衰减,电刺激  
        
      90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11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刺激额叶皮层对束旁核痛单位放电的影响及与电针的关系

      曾玲, 胡世凤, 谢惠明, 卢树斌, 刘荫仁, 韩冠钰
      1991(Z1): 154-155.
      摘要:实验用43只兔,观察刺激额叶皮层,损毁一侧尾核头部,电针“内关透外关”穴对束旁核痛放电的影响。结果如下:①刺激额叶皮层使束旁核痛兴奋单位放电增加,痛抑制单位放电抑制。②电针后刺激额叶引起痛兴奋单位放电抑制(19/25),剌激尾核头部使痛兴奋单位抑制(n=6),同时刺激额叶和尾核头部产生明显的协同抑制效应。③损毁一侧尾核头部后,  
        
      100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150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乙酰胆碱参与皮层下行调制疼痛的作用

      徐维, 阎亚生, 石宏, 陈正秋
      1991(Z1): 155-156.
      摘要:以往工作表明,给大鼠腹腔注射阿托品可以减弱脑刺激及电针的镇痛效应。提示乙酰胆碱(ACh)可能参与皮层下行调制疼痛的作用。为验证此设想,本文用侧脑室给药方法,以大鼠甩尾阈为痛行为反应指标,探讨 ACh 是否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皮层对疼痛的下行调节。实验前,预先给大鼠一测皮层 SmⅠ区埋藏一对银球电极,作刺激用;并在同侧脑室插管,以便注射阿托品(10微克/2微升)。结果如下:  
        
      90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101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α_2受体激动剂对皮层慢痛反应和电针效应的影响

      翁纪伟, 谢瑶, 陈培熹, 陈秉学, 邓天忠
      1991(Z1): 156-157.
      摘要:本文以 C 类纤维传入冲动引起的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CEP)作为慢痛指标,探讨电针抑制 C-CEP 过程中,中枢α_2型肾上腺素能受体的作用。选用α_2受体激动剂—Dexmedetomidine(DM)来激动α_2受体,观察其对 C-CEP 和电针抑制 C-CEP 效应的影响。实验用猫,在氯醛糖麻醉和三碘季铵酚制动下进行。在体感皮层记录 C-CEP。  
        
      90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096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夏勇, 潘卫星
      1991(Z1): 157-158.
      摘要:设正常对照、电针、药物三组。采用同体对照。平均年龄23岁。采用日产 Neuropack-Ⅱ诱发电位仪记录。刺激右手的食指、中指记录对侧皮层体感区(C3′)的正中神经 SEPS。药物组一次性口服杜冷丁片100mg。电针组针左侧内关、合谷穴30分钟。  
        
      88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093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唐仲良, 张绯洁, 严隽陶
      1991(Z1): 158-159.
      摘要:实验是在新西兰家兔上进行的,结果如下:1.电针和推拿“内关”穴都能明显地提高家兔的痛阈;2.纳洛酮可阻断电针和推拿轻手法所提高的痛阈,但不能阻断重手法所提高的痛阀;3.“内关”穴上方用1%普鲁卡因局封后,电针和推拿的镇痛效应消失;  
        
      114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088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冯(钅监)强, 陈培熹
      1991(Z1): 159-160.
      摘要:本文以猫隐神经 C 类纤维传人诱发的体感皮层单位放电(C-CED)为指标,探讨大脑皮层联合区对C一CED的影响及阿片肤在其中的作用,为阐明感觉的调制作用提供新的资料。  
        
      66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085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大脑下行冲动对小脑慢痛反应的影响

      吴杰, 陈培熹
      1991(Z1): 161-162.
      摘要:以往的工作表明,大脑皮层在针刺镇痛中发挥重要调制作用;电针猫足三里穴可明显抑制小脑皮层的慢痛反应。本文进一步观察电刺激大脑皮层对小脑皮层慢痛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用双极电极刺激猫大脑皮层 SⅠ区,在对侧小脑皮层 VⅠ小叶蚓部表面记录到峰潜伏期为9.9±1.6ms、波幅为93.4±34.5μV 的诱发电位(SⅠ-CEP),表明大脑下行信息可以  
        
      69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123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与脑刺激镇痛的形态基础在大鼠延髓腹侧的研究

      周敬修, 田启, 胡中庭, 黄登凯, 李宽(女严)
      1991(Z1): 162-163.
      摘要:在下行抑制中,延髓居总公路位置,具承上启下作用。巨细胞网状核(rgi)和旁巨细胞外侧核(pgcl)与针刺镇内脏痛及尾核刺激镇痛有关。用同位素标记去氧葡萄糖法观察到当针刺镇痛或尾核刺激镇痛时,rgi、pgcl 等部位葡萄糖代谢率明显增高。表明其积极参与镇痛过程,pgcl 与 rgi 居延髓头端腹侧,神经纤维的连系研究表明,rgi 及 pgcl 与丘脑束旁核、脊髓背角三叉神经脊束核等与痛有关结构,有往返纤维连系;与其他结构也有较广泛连系。此  
        
      81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117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秦潮, 俞泳蓓, 朱衡, 程珍凤, 梅俊, 侯宗濂
      1991(Z1): 163-164.
      摘要:已证明大脑前额叶的下行性调制作用可于丘脑和中脑水平影响痛觉过程,但是否直接对脊髓背角伤害性信息传递过程亦有影响?本工作对此进行探讨。结果如下:(1)对同心电极刺激大鼠前额叶呈现反应的 WDR 为83.67%(41/49),其中23个呈现易化效应,11个为抑制,7个为双向反应。(2)电刺激(25Hz,200~400μA)前额叶2′停针即刻,易化型 WDR 晚成  
        
      96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011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马庆龄, 朱笛霓, 李春敏, 赵建础
      1991(Z1): 164-165.
      摘要:已知下丘脑-垂体-靶腺轴与中医“肾”关系密切,本实验用大鼠中脑中央灰质(CG)神经元自发放电和对刺激下丘脑内侧视前区(MPO)诱发放电为指标,观察肾阳虚大鼠上述指标的变化,及电针、夹尾刺激的作用。结果:①正常大鼠 CG 神经元自发放电频率为7.03±10.7Hz,刺激 MPO 后激活多数 CG 放电,电针使多数 CG 神经元放电抑制。电针后 CG 神经元  
        
      84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064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吴根诚, 姜建伟, 朱津民, 曹小定
      1991(Z1): 165-166.
      摘要:本工作观察针刺镇痛时视前区β-内啡肽(β-EP)、亮氨酸脑啡肽(LEK)与去甲肾上腺素(NA)释放变化的关系,并观察针刺两组不同穴位对视前区递质释放的影响。采用钾离子测痛法观察家兔痛阈,经自制的推挽灌流套管收集针刺镇痛时视前区的人工  
        
      100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001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中缝大核的递质及其与针刺镇痛的关系

      范天生, 李戬, 孔天翰
      1991(Z1): 166-167.
      摘要:近年来,我们运用神经生物学领域里多种新技术对中缝大核(NRM)的细胞构筑、神经通路、神经递质、超微结构及其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进行了比较深入系统地探讨。结果表明:NRM 是脑干内5-HT 神经元的主要集中地,此外,其内还有 ENK 及 SP 等其他神经元,最近报道在 NRM 内:5-HT 不但可与 SP 共存于胞体、纤维及突触囊泡内,还可与 ENK 或 TRH  
        
      87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97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大鼠中缝背核在电针镇痛中的超微结构研究

      薛孟周, 范天生, 李世东, 楚宪襄
      1991(Z1)
      摘要:本实验选 Wistar 大白鼠(220~250g)12只,雌雄不拘,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和针刺实验组,正常对照组未加针刺,针刺实验组电针刺激双侧“足三里”穴位,速取中脑中缝背核(NRD),制作电镜标本。  
        
      91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92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电针对肾阳虚大鼠中脑中央灰质单位放电的影响

      孙启新, 朱笛霓, 赵建础, 李春敏
      1991(Z1)
      摘要:已证明,中脑中央灰质(CG)是中枢抗痛系统的重要结构,下丘脑腹内侧核(VMN)参与电针镇痛,两个部位均与性行为和生殖生理密切相关。本工作观察了电针对肾阳虚大鼠的CG 单位自发放电、伤害性刺激(夹尾)、电刺激 VMN 及机械刺激宫颈后所引起的 CG 放电变化产生的影响。结果如下:1)电针使肾阳虚大鼠 CG 放电频率显著增高;2)使夹尾对 CG 的  
        
      84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90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大鼠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下行镇痛机制的形态学基础

      李云庆, 饶志仁, 施际武
      1991(Z1): 170-171.
      摘要: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直接地或经中缝系统及邻近区间接地参与和影响下行抑制系统,作用于脊髓后角、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SP5C)、弧束核(NTS)等,对躯体和内脏疼痛产生镇痛作用。本研究结果如下:(1)用 HRP 追踪与免疫组化相结合的双标技术将HRP 注入 SP5C 并进行5-HT 样免疫反应,发现 PAG 内有双标细胞,它们占 HRP 标记细胞的  
        
      92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84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对小鼠脑区中~3H-LSD含量的影响

      莫启忠, 宫斌, 黄欣, 方军, 王菊美, 陈荣, 匡兴伟
      1991(Z1)
      摘要:本文报导了5-羟色胺受体阻断剂3H-LSD 在小白鼠脑区的时相过程。30分钟时3H-LSD 在小白鼠脑区的时相过程。30分钟时3H-LSD在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等脑区达到最高峰。其中大脑皮层含量最高,其次是纹状体和海马。电针刺激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电针后痛阈由针前10.82秒升高至32.82秒。而针后小白鼠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下丘脑和延脑组织中3H-LSD在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等脑区达到最高峰。其中大脑皮层含量最高,其次是纹状体和海马。电针刺激能明显提高小鼠的痛阈,电针后痛阈由针前10.82秒升高至32.82秒。而针后小白鼠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下丘脑和延脑组织中3H-LSD 含量明显降低,中、间脑和脊髓  
        
      76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79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伤害性刺激抑制丘脑伤害性传递及电针的加强抑制作用

      何莲芳, 董惟强, 王妙珍
      1991(Z1): 172-173.
      摘要:本实验用强电震刺激腓肠神经模拟伤害性刺激,在麻醉家兔的丘脑前核、外侧核及中央外侧核等区记录了兴奋型(n=50)与抑制型(n=23)二类神经元。羟戊甲吗啡微电泳明显地抑制兴奋型反应(48/49),纳洛酮微电泳可阻断其抑制(16/16),纳洛酮作用后有些神经元的反应增大。在兴奋型反应较弱的神经元上,纳洛酮有明显的易化作用(2/2)。对于抑制  
        
      75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03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滕国玺, 孟宪伟, 刘素珍, 马晓令
      1991(Z1): 173-174.
      摘要:用细胞内电位记录及细胞内 HRP 标记相结合方法,从单一神经元水平确切证实猫丘脑后核群(PO)中存有内脏伤害感受神经元并研究其电生理特性及形态。用40只猫记录了42个对刺激内脏大神经有反应的神经元(相关神经元)的细胞内电位。静息电位为53.74±11.68mV,诱发放电反应的潜伏期为46.62±11.00ms,动作电位的幅值  
        
      82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026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慢性吗啡耐受时大鼠丘脑束旁核痛反应神经元的电变化

      徐满英, 孙明智, 张丽敏, 李玉跃, 韩济生
      1991(Z1): 174-175.
      摘要:长期注射吗啡可引起吗啡的镇痛作用减弱、甚至消失。本实验目的是在丘脑束旁核内痛兴奋神经元(PEN)和痛抑制神经元(PIN)水平上探讨慢性吗啡耐受的形成和对抗吗啡耐受作用机理。实验用雄性 Wistar 大鼠25只。每只大鼠皮下注射吗啡或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6天,每天3次。第一天吗啡剂量为5mg/kg/次,以后逐日递增至10、15、20、25和30mg/kg/次。  
        
      97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63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芦子跃, 朱培纯
      1991(Z1): 175-176.
      摘要:已知,SP 是一级传入神经元胞体及终末的兴奋性神经递质与痛信息的传递有关。以往研究证明,去传入神经导致看角 SP 脱失及 SP、NT、ENK 以大颗粒小泡胞吐形式在非突触部位释放。而去传入神经引起动物的 Autotomy 已作为实验室慢性痛模型,并从生理、药理等  
        
      95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59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下丘脑室旁核在电针抑制内脏痛中的作用

      龚珊, 殷伟平, 印其章
      1991(Z1)
      摘要:在急性皮肤痛的动物模型上已经证明,下丘脑室旁核(PVN)有可能通过释放加压素参与针刺镇痛。本实验采用内脏痛的实验模型,研究 PVN 在电针抑制内脏痛中的作用。电针能使腹腔注射酒石酸锑钾引起的扭体反应明显减少,说明对内脏痛有镇痛作用。电刺激 PVN后,电针抑制扭体反应的作用有所加强。电解损毁 PVN 后,电针抑制扭体反应的作用大为  
        
      100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54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大鼠下丘脑室旁核参与针刺镇痛的电生理学观察

      韩永勤, 印其章
      1991(Z1): 178-179.
      摘要:近年来行为测痛的研究表明,下丘脑室旁核(PVN)参与针刺镇痛。本实验用电生理学方法,进一步研究 PVN 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在 PVN 共记录到82个神经元的单位放电。电针“足三里”和“三阳交”可使28.5%的神经元放电频率加快,47.0%的神经元放电频率减慢,24.5%的神经元的放电频率无明显改变。伤害性电刺激坐骨神经也呵影响 PVN 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出现兴奋、抑制、先兴奋后抑制、先抑制后兴奋等多种反应,也有部分神经元  
        
      95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49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下丘脑室旁核参与针刺镇痛的生物活性物质

      杨俊, 宋朝佑, 林葆城
      1991(Z1): 179-180.
      摘要:以往工作证明,刺激下丘脑室旁核(PVH)可升高痛阈和增强针效,损毁 PVH 则痛阈降低和针效减弱。本实验通过采用核团微穿刺、核团推挽灌流、微量注射结合神经肽放射免疫分析法、免疫细胞化学和行为测痛法,探讨 FVH 参与大鼠针刺镇痛的生物活性物质。核团微穿刺结果表明,对照组 PVH 内加压素含量与大鼠基础痛阈呈负性相关(P<0.05)针刺可导致 PVH 内加压素含量显著降低,与对照组比相差显著(P<0.05);但是针刺对 PVH  
        
      93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03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创伤痛对大鼠痛阈及下丘脑背内侧核单位放电的影响

      孙文颖, 娄之聪, 刘星, 佟振清
      1991(Z1): 180-181.
      摘要:本文在观察创伤痛传入冲动对脑内镇痛核团一下丘脑背内侧核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结合痛阈变化规律,探讨慢性痛中枢机理。在麻醉及无菌条件下,于大鼠右踝关节下0.5cm 处截肢以造成创伤痛。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创伤组(单纯截肢)及封闭组(截肢前封闭同侧坐骨神经)。各组以辐射热伤害性刺激引起的缩肢及甩尾反应的潜伏期(S)为痛阈。用玻璃微电极记录下丘脑背内侧核(DMH)的神经元(单位)放电。  
        
      90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98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韩济生, 王强
      1991(Z1): 181-183.
      摘要:以往的工作证明低频和高频电针分别在大鼠脊髓中释放脑啡肽和强啡肽引起镇痛。这一结论并已在人体上得到证实。本工作探讨上述两种反应的中枢部位。在间脑与中脑之间横切,或选择性破坏下丘脑弓状核(ARH),均可取消低频电针镇痛,但不影响高频针效;破坏桥脑臂旁核(PBN)使高频电针镇痛降低,但不影响低频针效。为破  
        
      93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94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弓状核损毁及针刺不同穴位对下丘脑去甲肾上腺素的影响

      潘建粹, 唐仲良, 邓家琪, 李娟
      1991(Z1): 183-184.
      摘要:以往的工作表明,应用活体伏安法观察到电针大鼠“环跳”穴可使下丘脑腹内侧核(HVM)的去甲肾上腺素(NE)浓度明显上升,在邻近脑区的 NE 峰值无明显影响。本工作结合弓状核损毁和电针不同经络的穴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  
        
      93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63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电刺激AC、AL、BNST及AHL对PO内脏痛放电的影响

      沙磊, 黄品杰, 丁伟, 滕国玺
      1991(Z1): 184-185.
      摘要:本文以猫丘脑后核群(PO)内脏大神经诱发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研究有密切相互联系的四核团:杏仁中央核(AC),杏仁外侧核(AL),终纹床核(BNST)和下丘脑外侧区(AHL)对内脏痛放电的抑制作用,及它们在镇痛中的相对地位。  
        
      77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90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潘玉贞, 唐毓环, 王绍
      1991(Z1): 185-186.
      摘要:通过埋植套管向大鼠双侧缰核分别注射50nM/0.5μl CaCl_2,30nM/0.5μl ACh,2.8nM/0.5μl 三碘季铵酚和7.2nM/0.5μl 阿托品观察到,Ca(++)降低基础痛阈并拮抗电针镇痛效应;ACh 拮抗电针镇痛;Ca(++)降低基础痛阈并拮抗电针镇痛效应;ACh 拮抗电针镇痛;Ca(++)拮抗电针镇痛的作用可被胆硷能 N 受体阻断剂三碘季铵酚  
        
      91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23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红核的镇痛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探讨

      刘敏芝, 黄民, 李晓莹, 林复生, 张红
      1991(Z1): 186-187.
      摘要:以往的工作表明,刺激红核对躯体痛有抑制作用并加强电针的镇痛作用。本工作进一步观察了红核与内脏痛的关系并对红核镇痛作用的机制作了初步探讨。结果如下:(1)电刺激大鼠红核可改变丘脑前核(AT)和束旁核(Pf)中大部分内脏痛相关神经元及丘脑腹后外侧核(VPL)中大部分躯体痛相关神经元的自发放电频率,而对内脏痛和躯体痛无关神经元则无明  
        
      86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82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猫红核对口面部痛觉传递调控的超微结构研究

      李惠民, 张建华, 李继硕
      1991(Z1): 187-188.
      摘要:在以前研究中曾发现猫的红核小细胞部发出纤维投射至对侧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延髓背角 MDH)第 V 层,并由此推论红核对 MDH 处的痛觉传递有一定调控作用,这可能对解释口面部的针刺镇痛有重要意义。本文的目的就是在超微结构水平为上述推论提供证据。先分  
        
      82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78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猫黑质神经元对强电脉冲刺激内脏大神经的反应

      时利德, 黄品杰, 王欢, 蔡奎, 滕国玺
      1991(Z1): 188-189.
      摘要:本实验在24只猫黑质(SN)区共记录了69个 SN 神经元的单位放之,其自发放电频率为11.21±0.86次/秒。在强电脉冲刺激内脏大神经(GSN)后,观察到:①35个神经元(占50.7%)发生兴奋反应,反应的平均潜伏期为42.40±5.59ms,平均持续时程为87.32±9.05ms。②20个神经元(占29.0%)发生抑制反应,反应的平均潜伏期为34.75±4.18ms。其中8个神  
        
      89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11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大鼠尾核微量注射r-氨基丁酸对痛反应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谷瑞民, 孙明智
      1991(Z1): 189-190.
      摘要:本工作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尾核痛反应神经元电活动的方法,观察了尾核内注射 r-氨基丁酸(GABA)对同侧尾核痛抑制神经元(PIN)和痛兴奋神经元(PEN)电活动的影响;IP印防已毒素(PIC)对 GABA 的阻断效应。实验用 Wistar 大鼠32只,共记录尾核81个痛反应神经元,其中 PEN43个,PIN39个。  
        
      73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06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镇痛与弥漫性伤害抑制性控制

      朱兵, Villanueva L Le Bans D
      1991(Z1): 190-191.
      摘要:实验在体重220~300克的雄性大鼠上进行,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三叉神经尾侧核会聚神经元单细胞活动。这类神经元可被位于同侧口鼻部感受野的伤害性和非伤害性机械刺激激活。电刺激兴奋性感受野中心可以诱入神经元的 A 和 C 类纤维的传入反应。  
        
      77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03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大鼠外侧网状旁巨细胞核的内阿片肽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

      周丽, 田启, 姜建伟, 关根诚, 曹小定
      1991(Z1): 191-192.
      摘要:国内外的大量工作已证明外侧网状旁巨细胞核(RPGL)是痛觉下行抑制系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本工作采用核团电刺激、电毁损、微量注射及推挽灌流等技术结合行为测痛、神经肽放免测定等方法从不同角度探讨 RPGL 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及该核团中内阿片肽的作  
        
      110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99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内脏和躯体初级传入纤维的脊髓前汇聚

      秦秉志, 王亚奇, 李继硕
      1991(Z1)
      摘要:应用荧光素双标记法,将3%快蓝(FB)注入于大鼠膀胱壁左半侧,5%核黄(Ny)注入于同侧胫神经。结果在 L_6后根节检出 FB-Ny 双标记细胞—脆浆亮蓝色,核呈黄绿色,多为小型和中小型细胞。提示这些神经元的周围突分叉,分别布于膀胱壁和后肢躯体性结构。  
        
      80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55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内脏和躯体初级传入纤维在骶髓后连合核的汇聚

      李继硕, 秦秉志, 杜彦军, 吕少文, 丁玉强
      1991(Z1)
      摘要:应用 HRP 跨节追踪技术,发现猫内脏(盆神经)和躯体(坐骨神经和阴部神经)的初级传入纤维都有一部分终止于骶髓后连合核(DCN),提示 DCN 可能是内脏和躯体初级传入纤维的汇聚处。继而应用溃度和 HRP 标记相结合的电镜技术,发现在 DCN 区,来自胫神经的溃变终末与来自盆神经的 HRP 标记终末和同一树突形成轴-树突触,即汇聚于 DCN 神经元的  
        
      72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90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镇痛中突触后抑制和阿片肽、GABA、P物质的关系

      方宗仁, 于琴, 李艳华
      1991(Z1): 195-196.
      摘要:在大鼠记录脊髓背角投射神经元逆向动作电位,以逆向动作电位延长作为突触后抑制指标,观察三种神经递质拮抗剂对电针的突触后抑制效应的影响。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3伏、100赫兹、10分)。共记录48个投射神经元均符合逆向动作电位的三个条件。实验分四组,结果如下:  
        
      101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47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刺激穴位诱发的下行性脊髓背表面电位

      郑庆印, 程珍凤, 丁铭臣
      1991(Z1): 196-197.
      摘要:实验用 SD 大鼠。以单方波刺激“涌泉”穴,在其远隔节段 C_6脊髓背表面记录了脊髓背表面电位 Y-dCDP,Y-dCDP由一慢正电位 P 波组成。与刺激“涌泉”在同节段所诱发的节段性脊髓背表面电位 Y-sCDP 相比,Y-dCDP P 波潜伏期较长(17.45±0.40ms),且 P 波前无明显 N 波。当高位横断脊髓后,Y-dCDP 完全消失,提示该电位由脊髓上结构参与产生。  
        
      75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42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黄其鄂, 阎剑群, 陈婉梅, 许临平
      1991(Z1): 197-198.
      摘要:许多研究表明多个脊髓以上结构具有下行抑制作用,近年来在有关下行抑制作用尤其是在紧张下行抑制作用的起源部位的研究中,延髓外侧网状核(LRN)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的研究目的在于①观察电刺激大鼠一测 LRN 是否对脊髓广动力范围(wDR)神经的放电有抑制作用;②损毁一侧 LRN 对脊髓 WDR 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79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37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电针同异节段穴位对大鼠脊髓背角WDR神经元的作用

      俞咏蓓, 秦潮, 朱衡, 谢浩, 师建华
      1991(Z1): 198-199.
      摘要:实验在22只雄性大鼠上进行,脊髓背角 WDR 神经元的伤害性诱发反应由电刺激腓肠神经引起,观察4Hz、20~40V,60Hz、20~40V,4Hz,1~3V,60Hz、1~3V 电针异节段“内关”穴及4Hz、20~40V 电针同节段“承山”穴5分钟对 WDR 神经元的作用。结果表明:低频高强和高频高强电针“内关”能引起绝大部分 WDR 神经元的伤害性诱发反应放电频率  
        
      86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33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电针镇痛时脊髓背角P物质含量的变化

      杜俊辉, 何莲芳
      1991(Z1): 199-200.
      摘要:20只 Wistar 大鼠随机分为4组:(1)对照组(C);(2)福尔马林脚掌注射组(F);(3)福尔马林脚掌注射+电针“足三里”组(F+EA);(4)电针“足三里”,组(EA)。经测痛可见,F+EA 组电针镇痛效果明显。一小时后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图像分析方法观察4个组的脊髓背角 P 物质样免疫阳性(SPLI)物质的光密度。经测定,分别为0.116±0.071、0.368±0.176、  
        
      88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29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电针对大鼠脊髓后角内神经降压素含量的影响

      李和, 梁勋厂, 关新民, 艾民康
      1991(Z1): 200-201.
      摘要:有资料表明,神经降压素(NT)参与机体的镇痛作用,但 NT 与针刺镇痛(AA)的关系目前尚未见报道。为此,本文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观察了电针镇痛时大鼠腰段(L1-5)脊髓后角浅层内 NT 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①电针大鼠双侧“环跳”穴30分钟(4~16Hz,疏密波,强度从1伏开始,每10分钟递增1伏),可使大鼠的痛阈(电刺激鼠尾引起嘶叫的毫安  
        
      89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62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电针刺激可在大鼠脊髓诱发原癌基因c-fos的表达

      纪如荣, 王晓民, 韩济生
      1991(Z1): 201-202.
      摘要:原癌基因 C-fos 是病毒癌基因 V-fos 在哺乳动物的同源序列。它可编码一个磷酸核蛋白 FOS,,该蛋白可与原癌基因 C-jun 的蛋白产物 Jun 形成二聚体后同 DNA 链上的 AP-1位点结合,从而调控基因表达。目前许多人将 FOS 视为核内第三信使。以往的文献报道伤害性刺激可引起中枢 C-fos 的表达。本文首次报道电针刺激亦可在大鼠脊髓诱发 C-fos 的表达。我们  
        
      94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58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戴甲培, 菇立强
      1991(Z1): 202-203.
      摘要:以前的研究表明背根神经节(DRG)内含丰富的交感神经末梢。本研究应用交感化学切除剂6-羟多巴胺(6-OHDA)大鼠单侧腰4-6DRG 内注射损毁交感神经末梢,动物存活48小时后,结果发现经6~OHDA 处理后,处理侧相应节段皮肤痛阈比对照侧明显升高(P<0.01),  
        
      78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15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常国清, 曹福元, 邓兆宏, 梁勋厂, 茹立强, 艾民康
      1991(Z1): 203-204.
      摘要:应用免疫细胞化学及免疫电镜技术分别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脊髓后角浅层内神经降压肽(NT)、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免疫反应性的影响和正常大鼠后角浅层内 NT、CGRP 的突触联系以探讨两者与针刺镇痛的关系及可能的形态基础,结果如下:1.电针部分:电针组大鼠痛阈较电针前明显提高(P<0.001),与之同时后角浅层的  
        
      95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11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茹立强, 艾民康, 关新民
      1991(Z1): 205-206.
      摘要:大鼠分对照组、电针组、吗啡组、吗啡加电针组和切断脊髓后根组。测定鼠基础和处理后痛阈。取脊髓作 AChE 显示和显微镜光度计半定量,及作电镜观察酶定位。结果表明:①正常鼠胶状质内 AChE 活性中度,神经终末主含园形清亮囊泡,酶产物沉着于胞浆或轴膜上及薄髓粗纤维轴内。②电针使酶活性升高;吗啡组酶活性减弱;吗啡加电针组酶活性轻度回  
        
      94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41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镇痛的传入递质

      赵晏, 史文春, 王会生, 侯宗濂, 崔仁麟
      1991(Z1): 206-207.
      摘要:针刺镇痛信息外周传入纤维的研究表明,细纤维起着重要作用。细纤维末梢在脊髓背角释放 P 物质(SP)。SP 是否就是针刺镇痛信息的初级传入递质?本工作各用行为学实验分析了SP 在传统手法针刺镇痛中的作用,探讨了它作为镇痛传入递质的可能性。实验用 SD 大鼠,麻醉后安放牙髓刺激电极及二腹肌埋置记录电极,用电刺激牙髓所诱发的反射性二腹肌肌电的幅度(ARDP)作为痛反应指标。蛛网膜下腔置入 PE-10导管至腰膨  
        
      83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99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镇内脏痛的中枢效应

      舒加, 黄登凯, 李宽(女严), 莫浣英
      1991(Z1): 207-208.
      摘要:本实验采用2-脱氧葡萄糖放射自显影定量分析方法来观察针刺镇内脏痛对中枢神经有关核团葡萄糖代谢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电刺激大鼠内脏大神经可引起胸髓后角、中缝背核、中央上核、蓝斑、中脑中央灰质、丘脑束旁核—中央中核、缰核、丘脑腹后核、隔区、尾核头部背侧以及大脑  
        
      77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31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感一级传入与初级整合的神经生化基础

      关新民, 茹立强, 李之望, 梁勋厂, 施静, 张育文, 张坚, 邓云平, 艾民康
      1991(Z1): 208-209.
      摘要:为了探明针感一级传入和初级整合的神经生化机制,我们在大鼠针刺镇痛的动物模型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研究,结果表明:1.ACh 参与针感一级传入:(1)皮下或腹腔注射新斯的明和密胆碱,可加强或减弱电针镇痛(EAA),密胆碱抑制 EAA 的效应,不能为新斯的明逆转,但可被 ACh 和新斯的明合并用药迅速翻转。(2)穴位处皮下神经网织,特别是游离神经末梢、小动脉周围神经丛、  
        
      97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24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痛觉一级传入与初级整合的细胞化学基础

      艾民康, 茹立强, 常国清, 李和, 李正莉, 曹福元, 李之望, 关新民
      1991(Z1): 209-210.
      摘要:研究结果:①胶状质(SG)含 AChE 和 FRAP,部分共染。含 AChE 终末主含园清亮囊泡,酶产物定位于胞浆、轴膜外表面和薄髓粗纤维轴内。含SP、cGRP、ENK、NT、5一HT和GABA未梢及含ENK、NT、SP和GABA胞体彼此形成一些突触样联系:  
        
      90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81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胫神经支配穴位的外周装置及其针感的研究

      王克摸, 刘健, 曹东元
      1991(Z1): 211-212.
      摘要:我们用神经内超微记录(INMR)和超微刺激(INMS)技术记录人体胫神经支配穴位在手针或电针刺激时的单位放电,并以它和针感作指标测量了穴位的部位、大小、针感感受器的类别;以神经传导速度为主辅以单位传入放电特征的 FFT 分析作为判断传入纤维类别的标准研究感受器、传入纤维类别与针感性质间关系。其结果如下:  
        
      90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13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口面部针刺镇痛机制的形态学基础探讨

      张文斌, 李继硕, 李惠民
      1991(Z1): 212-213.
      摘要:口面部很多穴位在针刺时可以有内脏镇痛或调整内脏功能的效应。但三叉神经如何参与这种效应,仍是尚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以三叉神经传入纤维与内脏传入(迷走神经、舌咽神经、鼓索神经)在孤束核的汇聚为目标进行探索,以期为针刺效应的理论提供形态学依据。1.本研究结果表明:三叉神经诸分支中只有蝶腭神经、舌神经和下牙槽神经有一部分纤维  
        
      90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07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陶之理, 李瑞午, 李群
      1991(Z1): 213-214.
      摘要:我们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HRP 法)对心包经穴位的“内关”、“间使”及心经穴位“神门”以及心脏的传入神经元的节段性分布进行了研究。用猫50只,将10%HRP50~60微升分别注入“内关”、“间使”、“神门”等三个穴位,每个穴位用10只猫。此外另20只猫则用10%HRP100~150微升注入心脏的心外膜与心  
        
      97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66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灭吐灵加强电针镇内脏痛的中枢机制探讨

      蔡佰元, 黄显奋, 莫浣英
      1991(Z1): 215-216.
      摘要:本工作在家兔内脏痛模型上观察灭吐灵(Metoelopramide,MCP)对针刺镇内脏痛的影响,并从递质及受体水平探讨其与中枢多巴胺递质系统的关系。1.MCP 对电针镇内脏痛的作用在 MCP8mg/kg iv 的同时给予电针30min,15min 后痛阈最大提高值为1.13±0.2mA,明显高于电针组(0.55±0.13mA),停电针后镇痛效应继续维持30min,提示 MCP 有加强电针镇痛作用,并延长其后效应。  
        
      97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61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陈唯, 黄显奋, 莫浣英
      1991(Z1)
      摘要:本工作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或耳尖部皮肤测定清醒家兔内脏痛阂或皮肤痛阈,观察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去甲肾上腺素和阿片肽在内脏镇痛和皮肤镇痛中的作用。实验结果:PAG 内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5μg/μl,内脏痛阈无明显变化,而皮肤痛阈明显升高,并增强和延长电针镇皮肤痛的作用。PAG 中微量注射β受体阻断剂心得安  
        
      97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57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对不同内脏痛反应的抑制通过不同的阿片受体

      程介士, 罗达三, 阚虹
      1991(Z1): 217-218.
      摘要:实验在家兔上进行,用内脏大神经电刺激模拟内脏痛刺激,以前肢回缩反应(WR)和内脏躯体反射(VSR)作为痛反应指标,结果如下:1.电针对 WR 和 VSR 均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电针刺激兔双侧华陀夹脊穴(6~10mA,140Hz,15′),WR 阈值和 VSR 阈值均明显升高。将电针期间测得的各次 WR 及 VSR 阈值和  
        
      97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52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和吗啡对关节炎大鼠脑内乙酰胆碱受体的影响

      马晓峰, 端木肇夏, 印其章
      1991(Z1): 218-219.
      摘要:本实验以佐剂性关节炎大鼠边缘系统胆碱能 M 受体的最大结合部位数(Bmax)和解离常数(KD)为指标,观察关节炎大鼠 M 受体的变化及针刺和吗啡的影响。注射佐剂后,大鼠出现炎症关节温度升高、肿胀、痛阈降低,产生痛过敏现象;同时有活动减少、呆滞等情绪反应。这些变化在注射佐剂后48小时达高峰,此时 M 受体的 Bmax 明显升高(P<0.01),但 KD 无明显变化。在注射佐剂后的48小时内,三次腹腔注射5mg/kg 的  
        
      82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47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电针、中药对佐剂性关节炎的作用

      朱丽霞, 方宗仁, 黎春元, 吉长福, 于琴, 李惟明
      1991(Z1): 219-220.
      摘要:本文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以痛阈(热-缩腿阈)及足容积为指标,比较观察了电针环跳—阳陵泉穴,激光照射昆仑穴,涂抹复方中药酊剂或60%酒精等的镇痛效应及对多发性关节炎形成的影响。1.镇痛效应:佐剂后痛阈均降低,形成痛觉过敏.对照组40~45天恢复。佐剂后2~10天给予治疗,可促使痛敏恢复,电针、激光组30天恢复,中药、酒精组25天恢复。各疗法  
        
      96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4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崔仁麟, 赵飞跃, 马春红, 田宇瑛, 蔡红, 朱丽霞
      1991(Z1): 220-221.
      摘要:实验动物分为三组,全部于电针前2日以佐剂(卡介苗)诱发关节痛。一组于第四脑室注入5.7-双羟色胺(5.7-DHT),9日后进行电针镇痛实验(5.7-DHT+电针)。其它二组为溶剂+电针组(溶剂代替5.7-DHT)和5.7-DHT 对照(不电针)。电针并测痛后断头、  
        
      109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39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脊髓5-羟色胺Ⅰ型受体(5-HT_1R)参与高频电针镇痛

      许伟, 董艺娜, 邱学才, 韩济生
      1991(Z1): 222-223.
      摘要:实验用200~250g Wistar 大鼠,水合氯醛麻醉下于脊髓蛛网膜下腔(ich)置入 PE-10聚乙烯管,术后24小时进行实验。以辐射热照射大鼠尾部引起甩尾反射的潜伏期(TFL)作为疼痛指标,以高频(100Hz)电针(1~3mA,0.3ms,持续30min)刺激“足三里”和“三阴交”穴,每10min 停电测痛1次,30min 内3次所测 TFL 增长百分数的平均值作为平均针效;  
        
      102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75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黎春元, 朱丽霞, 李惟明, 吉长福
      1991(Z1): 223-224.
      摘要:过去的工作说明针刺穴位能使初级传入 C 纤维突触前末梢去极化。本实验进一步探讨了此去极化与 r-氨基丁酸(GABA)、内阿片肽(OLS)及 P-物质(SP)的关系。实验在脊髓(L_1-L_2)及记录侧腹根(L_3-S_1)均横断的猫上进行。在紧靠腓肠神经进入脊髓的背根内侧,距脊髓表面0.3~0.6毫米深处,放置一检验刺激电极(尖端直径30~40  
        
      96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70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横断脊髓背外侧束后对NRM神经元刺激SMII效应的影响

      刘乡, 张守信, 徐卫东, 何小玲
      1991(Z1): 224-225.
      摘要:我们证明大鼠大脑皮层 SMII 区可以通过伏核和缰核对 NRM 发挥调控作用,并参与针刺镇痛。NRM 是脑干重要下行抑制的起源部位,经脊髓背外侧束(DLF)抑制脊髓背角痛信息的传递,它是痛负反馈调制的脊髓上中枢。为此,在脑干 NRM 水平进一步探讨,刺激 SMII区对痛反应所发挥的调制作用是否是经 DLF 实现的。  
        
      76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66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加强针刺镇痛机制的研究

      汪海宏, 许绍芬
      1991(Z1): 225-226.
      摘要:一些多巴胺(DA)受体拮抗剂可以加强针刺镇痛,但作用机制还不甚明了。本工作首先在家兔皮肤痛模型上观察了 DA 受体拮抗剂氟哌啶醇对痛阈及针刺镇痛的影响,并采用放射受体结合分析法、放射自显影,着重观察了电针与药物合用后,针刺镇痛效应与脑内阿片受体亲和力及受体密度变化的关系。结果如下:  
        
      87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23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氯丙嗪使电针镇痛减效——多巴胺系统的参与

      戴佳乐, 许绍芬
      1991(Z1): 226-227.
      摘要:以往研究认为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加强电针镇痛,并据此发现了一类针麻增效药。在此基础上我们探讨了氯丙嗪对痛阈及电针镇痛的影响。实验采用钾离子透入法测定家兔耳尖皮肤痛阈,电针单侧“合谷”和“外关”穴,电流强度以产生前肢轻度抖动为度。家兔随机分成四组:(1)生理盐水组;(2)氯丙嗪组;(3)电针+生理盐水组;(4)电针+氯丙嗪组。实  
        
      79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58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周岩, 孙宇华, 朴素芬, 韩济生
      1991(Z1): 227-228.
      摘要:行为学研究表明中枢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在电针耐受和吗啡耐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研究表明,电针耐受时大鼠脑脊液中 CCK-8样免疫活性物质(CCK-8-ir)的浓度增高,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内的 CCK-8-ir 的含量也明显增加,并观察到在急性吗啡耐受时大鼠脑  
        
      87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56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韩济生
      1991(Z1): 228-229.
      摘要:1.脑室(icv)或脊髓蛛网膜下腔(ith)注射 CCK-8对抗电针镇痛(EAA)式吗啡镇痛。2.伏核、杏仁核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是 CCK-8对抗阿片镇痛的三个重要核团。  
        
      87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54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性激素与针刺镇痛效应关系的初步研究

      朱笛霓, 马庆龄, 赵建础
      1991(Z1)
      摘要:以往工作表明、发情期大鼠针刺镇痛效应明显高于非发情期。本工作观察不同性激素对针刺镇痛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双侧摘除性腺后大鼠针刺镇痛效应显著降低。去性腺+睾酮25μg/kg,电针仍无镇痛效应。去性腺+睾酮250μg/kg,电针镇痛效应明显增强。去性腺+睾酮1mg/kg,电针有部分镇痛效应。摘除卵巢+雌二醇(100μg/kg)雌鼠或摘除卵巢+  
        
      92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12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催产素与八肽胆囊收缩素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刘文彦, 宋朝佑, 杨俊, 林葆城
      1991(Z1): 231-232.
      摘要:我们以往的工作表明,脑室注射催产素(OT)可增强电针镇痛效应,注射抗 OT 血清则明显削弱电针镇痛效应,电针时,脑内某些与痛和镇痛有关的核团内的 OT 含量也有明显变化。为进一步研究脑内 OT 增强电针镇痛与内源性阿片肽之间的关系,本工作用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mA)为痛反应指标,观察了侧脑室注射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纳洛酮(Nx)对 OT 增强电针镇痛的影响。  
        
      97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44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1.6-氨基辛二酸-8-精-催产素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宋朝佑, 刘文彦, 王成海, 林葆城
      1991(Z1): 232-233.
      摘要:本实验为观察1.6-氨基辛二酸-8-精氨酸催产泰(Asu-AVT)是否也具有镇痛和增强电针镇痛的作用,采用钾离子透入测痛法,观察侧脑室注射 Asu-AVT 对大鼠痛阈和电针镇痛的影响。侧脑室注射75ngAsu-VAT 后10min,痛阈开始升高,40min 时达顶点,比注射前升高41.4±  
        
      93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40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可乐宁、育亨宝、哌唑嗪对电针镇痛的影响

      苏树伊, 郑淑琪, 苏承华
      1991(Z1): 234-235.
      摘要:中枢去甲肾上腺素(NE)递质在针刺镇痛过程中作用各家报道不甚一致。这与脑内受体的复杂性有关。我们选用α_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可乐宁(Clo)及其拮抗剂育亨宝(Yoh),α_1受体拮抗剂哌唑嗪,观察其对大鼠电针的影响,并分析α_1、α_2受体的作用。通过埋藏瘘管进行脑室沣射(icv),注射量20徽升。ip 药物后20分钟(NS 同)或 icv 药物后45分钟分别开始电针  
        
      81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32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创伤大鼠痛阈变化的规律及电针效应的探讨

      娄之聪, 孙文颖, 刘昱, 佟振清
      1991(Z1): 235-236.
      摘要:为探讨大鼠创伤后痛阈变化的规律及电针穴位缓解创伤痛的作用,用 SD 大鼠52只,分为创伤和非创伤两大组。创伤组在麻醉和局部消毒理,自右踝关节下截肢;创伤+封闭组是在创伤前用1%普鲁卡因和95%酒精各0.4ml 注入同侧坐骨神经周围;创伤+电针组是在健侧“足三里”、“三阴交”穴施予电针(6Hz、20min/d),强度以足部轻度抖动为度。非创  
        
      89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88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对炎症性痛过敏的外周镇痛作用

      胡三觉, 沙建慧, 顾建文, 韩庸
      1991(Z1): 236-237.
      摘要:实验采用鹿角菜素局部注射引起的大鼠后肢足跖部炎症性痛过敏模型,观察到电针双侧“足三里”后,痛敏足的热痛缩腿潜伏期由6.37秒增加到32.87秒。对侧正常足的缩腿潜伏期虽然也增加,但增加的幅度远小于痛敏足,表明电针对炎症性痛过敏部位的镇痛作用有相  
        
      89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23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不同灸法镇痛效果比较

      白耀辉, 林文注, 荣震烨, 钱存泽
      1991(Z1): 237-238.
      摘要:本文比较在穴位施灸的四种方法(艾灸,JWD-901型仿灸仪、微波、激光)的镇痛效应,共用216只家兔,以 K+透入法作为伤害性刺激,产生疼痛反应时的电流强度作为痛阈值。实验结果如下:1.穴位施灸20分钟,四种方法的镇痛效应无明显不同;艾灸和仿灸的镇痛后效应相  
        
      82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76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一种新的动物持续性痛反应指标——大鼠抬足时间

      田巧莲, 李景峰, 赵德化
      1991(Z1): 239-240.
      摘要:检测装置包括一个底面为导电铜板的小型有机玻璃观察盒和一个电计时器。动物一侧后肢足跖皮下注射致痛剂后,套上与计时器有软线联接的微型电极环,再放入观察盒内自由活动。只要被测足跖抬起离开铜板,计时器便自动计时,观察结束累积的总时间便为大鼠的抬足时间。  
        
      64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70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药物加强针刺镇痛效应的研究

      许绍芬, 曹小定, 徐振邦, 吴根诚, 潘银英, 莫浣英, 吴刚, 黄显奋, 戴佳乐
      1991(Z1): 240-242.
      摘要:针刺麻醉应用于外科手术已多年,取得良好的效果,但对有些病人镇痛不全,影响了针麻的推广和应用,我们在研究针刺原理的基础上,选用一些临床常用的药物,在动物模型上与电针合用,观察药物对针刺镇痛的影响,以期将上述药物分为“针麻增效药”,“针麻减效药”和“无影响药”三类,并进一步进行临床验证和机理分析,目的为提高临床针麻效果提供新措施,结果如下:  
        
      108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05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治疗偏头痛148例

      陈文友, 陈改峡, 陈仲新
      1991(Z1): 242-243.
      摘要:本文观察了148例病人用针刺治疗偏头痛的结果。并随机选择65例作为对照。所有病例均排除颅脑器质性病变。针刺穴位为:液门、足窍阴。液门穴针刺方向平行于掌骨,深1.5寸,得气后嘱患者吸气时,大幅度提插;呼气时,大幅度捻转针,要求有强烈针感,并循经扩散;足窍阴穴直刺  
        
      88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01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对肿瘤恶痛的镇痛作用

      沈荣福
      1991(Z1)
      摘要:本组72例住院的晚期肿瘤病人均有恶痛。在针刺治疗之前,使用各种镇痛方法,收效甚微,而改用本疗法治疗。本组疼痛测定的标准是根据 WHO 规定的记分方法。分为轻、小、重三类。本组轻度痛21例(占29%)、中度痛36例(占50%)、重度痛15例(占21%)。针刺镇痛方法是根据中医  
        
      70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99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足三里穴治疗癌性腹痛69例临床观察

      徐淑英, 刘尔林
      1991(Z1)
      摘要:自1987年至1990年,应用针刺足三里穴治疗癌性腹痛病人共69例,其中男性51例,女性18例,胃癌晚期和胃癌术后复发28例,肝癌23例,结肠癌术后复发8例,腹腔淋巴肉瘤10例,治疗效果满意。69例病人均经我院病理科细胞学诊断(肝癌除外),CT 或 B 超确诊,治疗期间,停用一切止痛药物,取病人双侧足三里穴,行提插和捻转手法,得气为宜,留针15  
        
      80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95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腰腿痛及颈肩痛的疗效分析

      陈丽君, 韩金祥, 赵献忠, 李小昕
      1991(Z1)
      摘要:本治疗组共计760例,经过对各类疼痛病人的治疗观察,在药物配伍,给药途径及停药时机等方面做了较为详细的对比分析,从而择出:硬膜外注药治疗腰腿痛,对老年人或患有合并症者,以选用复方当归组较强的松龙组为好。腰肌劳损、急慢性扭伤所致的腰痛应首选椎旁注药。颈肩痛患者选用肩胛岗上窝或下窝  
        
      70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50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耳压对胆囊炎胆石症镇痛的观察

      殷庆兰
      1991(Z1): 245-246.
      摘要:采用耳压治疗胆囊炎、胆石症共106例,对镇痛有明显效果。经各医疗单位用 B 超或胆囊造影确诊。单纯性胆束炎27例,合并胆石症79例,其中,女性80例,男性26例。选穴:肝、胆、脾、胃、小肠、大肠、神门、迷根等穴。操作方法:用王不留行在耳穴敏感点贴压,要有刺激量。每次选一侧耳穴,隔日换另一侧耳穴,每日自己按压3~4次,15天为一疗程。总有效率84%,无效16%。  
        
      57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48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治疗急性胆囊炎100例疗效观察

      李后乐, 冯钦汲
      1991(Z1): 246-247.
      摘要:本文报告针刺治疗急性胆囊炎100例临床疗效观察,起效时间2—3次,总有效率92%。结果表明:针刺治疗方法简便,经济,安全,取效快,有效率高。发病时间越短共疗效越好,均随访一年未有复发。对针刺的取穴、手法、针感、留针和疗效标准作了介绍,要求准确无误。并对针刺治疗所获疗效的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71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81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治疗产后宫缩痛39例

      王长春, 刘国光
      1991(Z1)
      摘要:笔者采用针刺治疗产后宫缩痛39例,获效满意,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39例中受孕均为一胎,年龄最大27岁,最小21岁。治疗方法:取穴:中极、血海、太冲。选用30#2寸毫针,直刺1~1.5寸。得气后连按BT701电麻仪,频率为140次/分。输出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佳,留针40~60分钟,对疼痛较  
        
      59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77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灸治疗痛经149例

      刘国光, 王长春, 刘进书
      1991(Z1)
      摘要:笔者自1984年2月~1990年7月,运用针灸治疗痛经149例,收效满意,现介绍如下。辨证施治:1.气滞血瘀型:治以理气活血、逐瘀止痛。取中极、三阴交、地机、悬钟、太冲,用泻法。2.寒湿凝滞型:治以温经化瘀、散寒利湿。取中极、气海(灸)、三阴交(灸)、血海(灸)、行间,用平补平泻法。3.气血虚弱型:治以益气养血。取关元  
        
      77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74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125例痛经针灸观察

      张玉平
      1991(Z1)
      摘要:笔者用针灸治疗125例痛经,实证84例,虚症41例,年龄在14~30岁之间。针灸选穴:以三阴交,气海、肾俞为主。刺法:泻法或平补平泻法、结果:119例痊癔,6例显效,有效率100%。  
        
      68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72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耳穴无痛分娩效果观察

      殷学军, 何竹才, 杨晓萍
      1991(Z1): 250-251.
      摘要:我们在针刺或按压耳穴下,对20例产妇行无痛分娩,效果满意。方法:双耳用0.5×0.5胶布,中央粘菜籽,分别贴在神门、子宫、外生殖器、尿道、直肠下段穴上,用双手指持续按压,或针刺耳穴的神门透子宫,外生殖器透尿道透直肠下段,  
        
      63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30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肛门病术后针刺止痛的观察

      肖继芳, 谢感共, 凌朝坤, 杜认昌, 董江涛, 宋莉, 赵艳红
      1991(Z1)
      摘要:肛门疾病术后止痛,是肛门外科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我们用针刺方法,对肛门病术后疼痛的患者进行针刺止痛观察,收到较满意的效果。155例均为住院者,疼痛程度均在Ⅱ度以上。选穴:(1)攒竹、合谷(或通里);(2)承山、承浆。以普通28~31#1~1.5寸毫针,任选其中一组穴位针刺,得气后留针30  
        
      63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58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电针治疗梨状肌综合征100例

      蒲朝刚
      1991(Z1): 252-253.
      摘要:梨状肌综合征是臀部的深层肌肉组织梨状肌因损伤或受寒而发生的患侧腰、臀及下肢的疼痛,功能障碍等综合症候群病症。本文用电针低频振荡法治疗观察了100例门诊病人。其中男72例、女28例,年龄25至65岁病程最短3天,最长1年。多数被误诊为“坐骨神经痛”,经中西医治疗无效者,且多有  
        
      62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64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四肢扭伤针刺镇痛的观察

      焦焰
      1991(Z1): 253-254.
      摘要:四肢扭伤为最常见的一种痛症。本文仅指肘、膝关节以下的软组织损伤。近年来,对300例患者进行了临床对照观察,其结果如下:在300例患者中,下肢损伤208人,上肢损伤92人,急性软组织损伤198人,慢性软组织损伤69人,陈旧性软组织损伤33人。所有患者均有明显的外伤史。90%的患者经 X 线摄片无骨折。将3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观察,观察组200例用针刺治疗,对照组100例用 BLG—2型超短波治疗机照射。  
        
      73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61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和手法治疗膑下脂肪垫劳损疗效对比

      莫孝荣, 王连清, 刘青
      1991(Z1): 254-255.
      摘要:共治疗膑下脂肪垫80例,临床显效者64例(占80%),好转者11例(占13.75%),无效者5例(占6.25%),总有效率为93.75% 。 80PaPer。13。75%CaseS0 f knee:PrainM于ereThe result 15agfollows T五e total effeetive ratetreated by  
        
      75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57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镇痛前后血中内阿片样肽含量的变化

      李其松, 奚桂芳, 刘忠英
      1991(Z1): 255-256.
      摘要:本文报导96例疼痛病人和35例健康人,观察针刺治疗前后血中内阿片样肽包括吗啡样物质(MLS)和亮脑啡肽(LEK)的含量。选择适当穴位,于早晨8时进行针刺治疗,得气后留针30分钟。治疗前平静状态和治疗后30分钟各抽静脉血8毫升,血清吗啡样物质采用放射受体结合法,血浆亮脑啡肽采用放射免疫法。针刺镇痛效果评价以主诉和 VAS(0~100)划线法。  
        
      81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51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全息针刺治疗痛症108例

      阮明华, 唐承华
      1991(Z1): 256-257.
      摘要:作者用全息针刺法治疗痛症108例,获得明显的效果。病种有 A:原发性痛经48例;B:神经性头痛15例;C:腰肌劳损22例,D:肩周炎9例;E:胃痛5例;F:落枕4例;G:肋间神经痛5例。以每天一次,三次为一疗程,三疗程为限,108例中治疗有效率100%。治愈率 A97.9%、B80%、C86.36%、D55.6%、E40%、F100%、G100%。治愈时间:A 一疗程占68.75%,二疗  
        
      68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47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麻在颞顶枕区及后颅窝手术中应用的研究

      江澄川, 严惠昌
      1991(Z1): 257-258.
      摘要:本文介绍在统一操作规程和评级标准下536例开颅术的针麻效果。结果Ⅰ级488例,Ⅰ级率即成功率为91.05%。其中颞顶枕区357例,Ⅰ级率91.88%;后颅窝179例,Ⅰ级率为89.38%。通过对照组比较,确认针麻手术组针刺镇痛起主导作用,文章讨论了耳穴效果优于体穴的神  
        
      67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08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麻开颅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和神经内分泌的变化

      王恩真, 王保国, 董吟辰, 张淑珍, 王忠城
      1991(Z1): 258-259.
      摘要:本研究对112例额、颞、顶、枕开颅病人分针麻、全麻和局麻三组,对比观察了手术中血流动力学和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AII)、皮质醇(Cor)醛回酮(ALD)的变化。结果表明针麻组病人术中安静、合作、血压轻度升高,心率(HR)增快17.6~23.2%,心博指数(SI)轻度下降,心肌收缩力指数(HI)、心脏指数(CI),时间张力指数(TTI)变化较小,  
        
      75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38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应用SSP电极穴位麻醉行拔牙术231例次效果分析

      辜祖谦
      1991(Z1): 259-260.
      摘要:1989年至1991年笔者用该法行拔牙术231例次(男:130例;女:101例;年龄10~75岁)。方法:将 SPP 电极贴压于穴位皮肤上使之固定并导联于 CDM—2型针麻仪,不分正负极。穴位:仅四白及颏孔二穴。诱导时间:9~11分钟,频率为300次/分。常规步骤拔牙。术  
        
      71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01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麻下环枢椎后路手术的临床观察

      胡淑兰, 王宽, 李钊, 赵秀珍, 王素琳, 马丽华
      1991(Z1): 260-261.
      摘要:将针麻应用于环枢椎脱位后路手术61例次(有2例做2次手术),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本组59例中,男43例,女16例;年龄11~67岁。手术方式:环枢椎钢丝固定植骨融合术26例,枕颈融合术17例,环椎后弓切除减压术7  
        
      72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96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麻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

      庄心良, 屈桂莲, 周惠清, 蔡宝贤, 王济华
      1991(Z1): 261-262.
      摘要:本研究为提高针麻甲状腺手术的疗效,对影响针麻甲状腺手术效果的多种因素进行探讨,从病员、病种新穴位配合辅助用药、给药时间和途径、刺激方式及手术操作等,分组观察其临床疗效。  
        
      83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90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临床分析

      张德琛
      1991(Z1): 262-263.
      摘要:甲状腺手术选择针刺麻醉效果比较满意,我科用本方法做106例,其中男性55例;女51例,年龄最小19岁,最大61岁;术前一般用杜冷丁、芬太尼等药。穴位选择分四组:一组内关、合谷;二组合谷、扶突;三组耳穴:神门透交感,脾透膈;四组:人中、合谷;106例无一例失败。  
        
      74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87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从针麻胸内手术探讨针麻的适应症

      邹学超, 童稳圃
      1991(Z1)
      摘要:本文列举5例施行针麻胸内手术成功的特殊病例提出针麻的指征有;高针刺耐痛阈或痛阀;对针麻或/及手术信心很强;危重病例体质差,应激反应弱,用全麻也有顾虑;气管严重狭窄;或重症肌无力经纵膈胸腺切除等。由于针麻提高痛阂和调节剖胸后生理紊乱作用有一定限度,要提高针麻效果须从选择病例开始,分析并利用病种、病情及手术中对针麻有利的因  
        
      69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81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手法针麻肺叶切除术病例报导

      裘德懋
      1991(Z1)
      摘要:操作规范,12对穴位,传统手法方法。第一组自1960年6月至1991年10月728例,以普鲁卡因局部应用为辅助药。135例不用药(占18.6%),失败26例(为3.5%)。以痛控制为考核标准。以临床生理拢乱为考核标准附合者13例(1.7%)。第二组自1988年8月至1991年10月共51例,以临床神志清醒为考核标准,清醒者80个手术步骤为16%。以脑电图考:核110个手术步骤,  
        
      70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78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手法针麻肺切除取穴效果分析及术后穴位K~+测痛镇痛观察

      周红, 刘圣灵, 裘德懋, 胡江
      1991(Z1)
      摘要:将针麻肺切单、双侧取穴各30例分析结果如下:两组血压、脉搏、呼吸无明显差异,P>0.05;术中病人主诉较痛分别为3/270、37/270例次,以单侧组为好(P<0.01);用药效果评级分别为不用药为1例、3例,少用药组为1例、2例,以双侧组为好。  
        
      93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06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麻肺切除无痛与失败病例的研究

      薛复洲
      1991(Z1): 266-267.
      摘要:针麻肺切除临床研究已通过卫生部专家组鉴定,但针麻肺切除在理论和临床上的深入探讨和研究,已不再是单纯的病例积累,而应通过对针麻无痛和失败病例的分析,总结出针麻肺切除的适应症,为临床推广应用提供可靠的论据。  
        
      70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04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药复合麻醉肺切除术30例临床观察

      淡国平, 周红, 童稳圃, 裘德懋
      1991(Z1): 267-268.
      摘要:本组应用针药复合麻醉施行30例肺切除术,病员手术中大多处于清醒或浅睡状态,并进行了 IR-β-EP(强啡肽)的测试。结果为单纯针刺后病员血浆中的β-EP 有提高,但无统计学  
        
      80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65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加增效药作肺切除及脑电观察

      童稳固, 张敏
      1991(Z1): 268-269.
      摘要:我院从1988年6月到1989年12月应用针刺增效药麻醉作肺切除51例。30例病人术中作脑电图观察。方法:在静脉全身麻醉下作气管内插管,然后渐停静脉滴注,应用针刺麻醉,并尽量保持病人于似睡似醒的状态。  
        
      83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94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许灿然, 王祥瑞, 孙大金
      1991(Z1): 269-270.
      摘要:近年来我院采取:1.严格掌握适应证;2.术前一、二周进行腹式呼吸锻炼;3.合理使用辅助用药;4.加强针麻管理;5.改进手术操作;6.各项操作宜轻、快、准;7.麻醉者和手术者配合默契等综合性措施,进行心内直视术72例。结果优良率由69.2%提高至84.09%,有效率为97.8%,初步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82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54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麻食管镜检术的临床应用

      钟跃苹, 涂万全
      1991(Z1): 270-271.
      摘要:本文就1507例针麻食管镜检术实例,指出:根据经络理论取合谷穴为主穴,辅以其它穴位。用电针麻醉,不但有镇痛和肌肉松弛作用,而且有调节肌体各种生理功能的作用。成功率高达99%,与药物麻醉相比,麻醉效果明显,无副作用,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66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86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麻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随访报告

      王友良, 王素琳
      1991(Z1): 271-272.
      摘要:本文对针麻下胃大部分切除术后5~15年随访100例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并与药物麻醉下同类手术341例随访结果对照。表明:针麻与药物麻醉下胃大部切除术,远期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别,针麻下胃大部切除术随访的100例中,无溃疡复发及死亡。无论使用何种麻醉方法,只要按常规操作,都可获得良好的疗效。远期并发症发生率相似。通过28例随访者纤维胃镜  
        
      65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46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麻胃大部分切除手术远期效果追踪观察

      秦必光
      1991(Z1): 272-273.
      摘要:追踪观察共76例,诊断为十二指肠溃疡34例,胃溃疡33例,胃十二指肠复合溃疡9例。效果标准:1.优级:健康状况良好,无胃肠疾病症状。体征,术后恢复满意,生活、劳动正常,体重增加;2.良级:健康状况好,术后恢复较满意,基本无肠胃疾病症状、体  
        
      62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42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麻胃大部切除术1201例临床总结

      项立敏, 上官步荣, 朱湛明, 邵青福, 杨蓁, 朱凤仙
      1991(Z1): 273-274.
      摘要:共累积针麻胃大部切除术1201例。根据全国针麻效率评定标准,成功率达95%,其中Ⅰ级率为16.4%。近年来又试用针药复合麻醉97例,均达Ⅰ、Ⅱ级水平。  
        
      77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76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硬膜外麻醉下加用针刺对机体调整作用的观察

      谢学鸥, 黄应珍, 刘光冰
      1991(Z1)
      摘要:对142例在硬膜外麻醉下施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其中一半在手术全过程中加用电针,作观察对比,结果提示针刺能减少因麻醉及手术刺激所致的生理干扰,术中低血压,脉博缓慢发生率低术后发热数少。T 细胞亚群检测结果表明,针刺后 T 细胞亚群 T_3、T_4、T_8增加.  
        
      66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32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唇针电麻应用于子宫外孕破裂手术97例的体会

      李荣基, 李素兰
      1991(Z1)
      摘要:针刺人中穴,接6805针麻仪用连续波诱导15分钟,频率逐达6千次/分,术中以同样的强度及频率持续进行刺激。87例评为优良率占90%。2例辅以局麻,8例辅以氯胺酮肌注,剂量  
        
      70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66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麻输卵管结扎术10000例

      沈龙媞, 陆珏
      1991(Z1): 275-276.
      摘要:1964年6月开展针麻腹部输卵管结扎术,25年共做手术一万余例,成功率97.5%。用耳针、体针、面针及鼻针不同方法比较,以耳针效果最佳,已被大家所选用。个体差异明显表现在耐针力良好、精神状态安静型针麻效果优良率高(P<0.05)。因此个体差异在针麻中  
        
      51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63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术中效果及后效应

      李立志, 孙频声
      1991(Z1): 276-277.
      摘要:本文将阑尾切除术患者,随机分为针刺足三里穴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与常规硬膜外麻醉各40例,对照观察术中麻醉效果及后效应。结果表明:两者麻醉完善率和成功率无明显差异。术中血压前者较硬膜外麻醉平稳,术后在减轻疼痛、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早期排气、组织愈合等效应方面,针刺小剂量硬膜外麻醉明显优于常规硬膜外麻醉。证明针刺足三里穴  
        
      75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60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提高疝修补术针麻优级率的临床观察

      李丽卿, 蒋录云, 陈永荣, 陈宣桃, 陈沛
      1991(Z1): 277-278.
      摘要:为提高针麻疝修补术的优级率,针麻结合少量用药进行辨证措施的临床对照观察。124例疝修补术中针麻94例,硬膜外麻醉对照组30例,其中针麻组分杜冷丁组58例,芬氟组36例。采用杜冷丁为辅助用药组选用常规的体针加耳针,电针连续波。芬氟组采用:(1)辨证施针:足三里、三阴交加切口旁针(表里及远近配穴法);(2)电针定时改变波形及刺激强  
        
      76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14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激光-针刺复合麻醉疝修补术临床观察

      卞学平, 曹仁江, 王秀文, 彭永军
      1991(Z1): 278-279.
      摘要:本文报导了氦氖激光-针刺复合麻醉疝修补术34例临床观察,并与单纯针麻33例和局麻18例进行对照,以探讨针麻新方法和提高镇痛效果。麻醉效果:激光组和单纯针麻组成功率分别为94.12%和90.91%,其中Ⅰ级率分别为61.77%和30.30%,Ⅱ级率分别为32.25%和  
        
      716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50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穴位在术中对循环功能影响的初步观察

      周婉基, 钟跃萍
      1991(Z1): 279-280.
      摘要:本文选择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单纯胆囊切除术之女性病员,分针刺组(右内关,右足三里)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循环功能变化及后效应参与镇痛等情况,取得较满意的效果。1.血压平稳者,针刺组27例,对照组9例。  
        
      69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05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奚桂芳, 丁秀娟, 李丽卿, 睢久红, 陈永荣, 江澄川, 陈商群
      1991(Z1): 280-281.
      摘要:本文分析针麻(AA)39例、全麻(GA)11例和硬膜外麻醉(PA)13例,AA 诱导20分钟前后及GA和PA用药前同用药20分钟后血浆中刀一EP、LEK和NE含量的变化。AA诱导期血浆声EP和LEK含量增加(变化值:  
        
      93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00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术中呃逆的处理

      陈丽君, 李小昕
      1991(Z1)
      摘要:呃逆是膈肌周期性孪缩的表现,在上腹部手术中发生的机会较多,由于呃逆发生时横膈抽动使腹腔内脏器的固定受到严重干扰,给手术操作带来诸多不便。强烈的呃逆长久而不消失,呼吸的通气和换气将随之减少,造成缺氧和二氧化碳蓄积,继而发生循环动力学的一系  
        
      66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37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从针麻研究得到的启示

      王翘楚
      1991(Z1): 282-283.
      摘要:针刺麻醉是中国医药发展史上一项重大突破,它的成功不仅为现代外科手术创造了一种非药物性的麻醉方法,推动了针灸医学的发展,而且催化了现代自然科学多学科对疼痛学的研究,在神经生理、生物化学、组织化学、神经递质等学科产生了不少新概念,已成为现代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54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35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尾核头部在刺激感觉运动皮层对NRM调控活动中的作用

      邹挺, 刘乡
      1991(Z1): 284-285.
      摘要:我们曾证明刺激大鼠感觉运动皮层(SM)的后肢区可激活中缝大核(NRM)神经元,抑制痛刺激的反应,本实验的目的在于研究感觉运动皮层对 NRM 这种作用是否是通过尾核头部实现的。实验用大鼠,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 NRM 神经元的放电及尾尖伤害性刺激的反应,观察刺激大鼠感觉运动皮层的后肢区的效应,以及损毀尾核头部后对此效应的影响。  
        
      88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90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李希成, 赵邦云, 阮怀珍, 黎海蒂
      1991(Z1)
      摘要:脑室和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注射 P 物质(SP),观察大鼠下丘脑、海马和纹状体内5-羟色胺(5-HT)含量的变化及其与痛阈、电针镇痛的关系,结果如下:(1)脑室注射 SP可使痛阈和下丘脑、海马内5-HT 含量显著升高;应用对氯苯丙氨酸降低脑内5-HT 后,脑  
        
      108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28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麻醉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适应证的商榷

      王一山
      1991(Z1)
      摘要:自1972年至1987年施行250例(甲组)针麻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手术病种包括大多数先天性和后天性心脏病,其中有不少比较复杂的病例。在此基础上总结经验并提出对此手术适应征应重新考虑。自1988年11月到1990年10月又施行了经挑选心内病变单纯的工5例(乙组)。采用针麻效果较好的穴位组,对此手术入路从解剖结构的层次上作了分析和分别对待处理,认真采用局部辅助药和严格掌握。为此,针麻手术特定的操作手法和体外循环灌注方法。  
        
      79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84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镇痛无痛分娩在北美

      张金达
      1991(Z1)
      摘要: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use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for Labour and Deli-very with the application of auriculo-electro acupuncture and body acupuncture(Hegu L.I.4).Tonification was applied to the body acupoint Hegu(L.I.4),Three case studies are presented.A Chinese primi,the first woman in North  
        
      64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21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张仁惠, 梁炎基, 阮聘仙
      1991(Z1)
      摘要:在过去针麻临床的基础上,着重进行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应用于危重、以老年、体弱、特殊手术病人的研究。138例临床应用结果表明,术中镇痛效果良好,肌肉松弛,能满足外科手术要求,麻醉优良率达90.6%。尽管病人多为老年合并重要脏器疾患,但术中整体机能稳定,脉搏稳定率达74.1%,血压稳定者占49.6%,术中需用麻黄素纠正及维持血压的人次  
        
      87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19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时的穴位选择

      梁炎基, 阮聘仙, 张仁惠
      1991(Z1): 288-289.
      摘要:为探索在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这一特定条件下选择针刺穴位的规律,指导在针刺复合麻醉临床中的选穴,进行了一系列临床及电生理学方面的研究。在模拟临床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的动物模型上观察到,在硬膜外腔注药后的2~60分钟内、刺激背部(阻滞区  
        
      85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74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深切怀念艾民康教授

      关新民
      1991(Z1): 289-290.
      摘要:中国针灸学会、针麻与针刺镇痛研究会理事、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针灸针麻专业委员会委员、同济医科大学针刺镇痛原理研究室主任、博士导师艾民康教授因患肺心脑病、呼吸衰竭经多方医治无效,不幸于1990年8月9日2时37分在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同济医院逝世,享年66岁,艾民康教授的逝世是我国针灸针麻和针刺镇痛界的重大损失。  
        
      63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72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激光穴位针刺对淋巴结作用的超微结构研究

      袁德霞, 傅志良, 李淑蓉
      1991(Z1)
      摘要:本实验采用成年雄性,体重为250~300克 Wistar 大鼠6只(对照及实验各3只)。实验组进行动物尾部电流测痛后,用 He-Ne 激光内灸仪,输出波长为632.8nm,单色红光,功率为5mW,应用极细光导纤维,通过特制空心单针,导入激光,刺人大椎穴0.5cm,电流7mA,停针10分。又以激光双针刺入“足三里”穴,深度0.5cm,电流同上。停针15分后立即断头取颈部淋巴结。对照组动物静置固定器中25~30分钟立即取材。进行透射电镜标本制备及扫描电镜标本制作,应用 H-500透射电镜和 S-520扫描电镜观察。发现在针刺后淋巴结内免疫  
        
      89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08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麻醉应用于四肢骨科手术62例分析

      常庚申, 庞学智
      1991(Z1): 291-292.
      摘要:针麻62例中男45例,女17例,年龄在15~72岁之间。手术时间最长305分钟,最短20分钟,43例应用气压止血带时间在20~130分钟之间。按全国四肢针麻统一规定的评级标准,总优良率为64.5%,成功率为91.9%。  
        
      70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66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题录

      1991(Z1)
        
      318
      |
      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23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 针刺研究第16卷总目录

      1991(Z1)
        
      522
      |
      9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231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