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93年第1期
    • 中枢乙酰胆碱在痛觉调制和镇痛中的作用

      徐广银, 端木肇夏, 印其章
      1993(1): 1-5.
      摘要:早在本世纪初,人们就发现乙酰胆碱(Ach)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1921年 Loewl通过蛙心灌流实验初步证明 Ach 具有神经递质的作用,1929年 Dale 与 Rudly 从马与公牛的脾脏中首先提得了 Ach,1939年 Mann 等证明脑组织中有 Ach 的合成。目前已经公认,Ach 是许多外周神经的神经递质,在中枢神经系统的许多部位,Ach 作为神经递质的作用亦基本确立。随着人们对疼痛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 Ach 与痛觉调制密切相关,本文拟从胆碱能药物性镇痛、针刺镇痛和应激镇痛三个方面来讨论 Ach 在痛觉调制和镇痛中的作用。  
        
      1003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4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恢刺”、“关刺”治筋病

      陈玉华
      1993(1): 6-7.
      摘要:筋拘急、筋弛缓尤其是手足部为临床常见病证,多见于偏瘫、痹证、外伤等疾病。我们采用“恢刺”、“关刺”等刺法治疗该病,取得了显著疗效,现介绍如下:一般资料:自1985年始共收治63例,其中筋拘急者38例,筋弛缓者25例,发生于手部者27例,发生于足部者14例,发生于手足者22例,继发于偏瘫者41例,继发于痹证者16例,外伤引起者6例。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恢刺”、The present paper introduced a kind of acupuncture—“ui or Guan” pun-cture That is to puncture onto the muscle tendon near the focus with needlesfor treating the “Jin” (tendon) diseases  
      关键词:恢刺;关刺;筋急;筋缓   
      633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43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翟娜, 杜元灏, 石学敏, 许屏
      1993(1): 8-13.
      摘要:以脑灌注方法动态观察了阻断大鼠一侧大脑中动脉(MCA_0)所致大脑表面缺血区内软脑膜动脉网的代偿及针刺效应。MCA_0阻断后立即灌注,整个阻断侧大脑半球为空白的缺血区;阻断 MCA_03小时后,针刺组缺血区边缘末梢吻合网的血流已部分涌入缺血区,并随时间延长,缺血区内充盈血管逐渐增多,而非针刺组仅可见到缺血区内有个别的代偿血管。实验提示:阻断 MCA_0初期,MCA 血管系统存在较严重的血管痉挛,故旁侧动脉的代偿基本不能实现,针刺则在缺血早期快速缓解了血管痉挛,使之接受代偿血流。  
      关键词:脑灌注;大脑中动脉;脑梗塞;软脑膜动脉网;针刺   
      1725
      |
      0
      |
      1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36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周重人, 何连芳, 周敬修
      1993(1): 14-20.
      摘要:原癌基因 c-fos 是 FBJ 和 FBR 鼠成骨肉瘤病毒所携带转化基因—v-fos 的同源序列。c-fos 为细胞由快速反应基因,能对外界刺激在数十分钟内起反应。它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表达产物 fos,为一核磷蛋白,它可以通过影响靶基因转录速率把外界信号和基因表型改变偶联起来,从而被认为在外界刺激—转录偶联信息传递过程中起着核内第三信使的作用。目前,人们已能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 Fos,从而研究不同刺激对 c-fos 在中枢神经系统内表达的影响。本研究拟从面针刺激和鼠尾电刺激致痛来研究 Fos 在中枢内的表达,尚未见有报导。  
        
      1028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70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刺激正中神经引起的体感诱发电位痛成份

      潘卫星, 夏勇, 张若平, 移平
      1993(1): 21-23.
      摘要:本实验采用缺血法阻断纤维传导,分析刺激正中神经引起的体感诱发电位(SEPs)痛成份。结果表明:强痛刺激下,于200毫秒处出现一正向波(平均峰潜伏期213±16毫秒),随后300毫秒处接一负向波(296±15毫秒),特称此复合电位为 P200-N300。阻断血流至触觉消失后,SEPs 的其它成份消失,而此成份只要痛觉存在即被保留,但潜伏期略延长(234±14ms)。当痛觉消失后,此成份也消失。血行恢复后的记录与阻断相同。此成份在中央沟前后(C_3′,F_3)的分布基本相似。可以认为 P200-N300是正中神经 SEPs 的痛成份。  
      关键词:正中神经;体感诱发电位痛成分   
      1045
      |
      0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27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对家兔大脑皮层诱发电位的影响

      沈雪勇, 张文彬, 郁伟林
      1993(1): 24-28.
      摘要:本实验在31只乌拉坦麻醉或清醒家兔身上观察了针刺对视觉、听觉和体觉脑发电位及原脑电的影响,并分析了诱发电位与原脑电的关系。结果表明,针刺对各诱发电位波幅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同时动物出现轻度激醒行为,原脑电呈去同步化,总积分与慢波频带功率减少,后二项与诱发电位主要成分波幅呈正相关。因此,不能排除针刺对诱发电位波幅的影响是原脑电变化的间接结果,针刺时诱发电位的抑制并不意味着皮层处于抑制状态。  
      关键词:皮层诱发电位;视觉诱发电位;体觉诱发电位;听觉诱发电位功率谱分析   
      911
      |
      0
      |
      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21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感觉运动皮层的锥体束通路对NRM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邹挺, 刘乡
      1993(1): 29-32.
      摘要:感觉运动皮层可通过锥体束及锥体外系对躯体运动进行控制。本实验证明大鼠感觉运动皮层也可通过锥体束对痛觉进行调制。锥体束切断后可明显增强电针“足三里”的镇痛作用。表明锥体束完整的情况下对电针的镇痛效应有拮抗作用。这可能是患者情绪急躁全身肌肉紧张时,针刺疗效不佳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感觉运动皮层;锥体束;锥体外系;电针镇痛   
      1002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56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蒋昊春, 刘乡
      1993(1): 33-36.
      摘要: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大鼠(NRM)神经元单位放电及其对尾尖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研究表明刺激 SmⅡ可增加 NRM 神经元的自发放电,抑制其伤害性反应;与电针对 NRM 的效应相似,发现两者具有相关性。提示:SmⅡ对 NRM 镇痛机制可以发挥下行性调控,电针对 NRM 的影响可能部分是经激活 SmⅡ,再转而作用于 NRM 的。  
      关键词:大脑皮层体感Ⅱ区;中缝大核;针刺镇痛   
      98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10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刺激AC及AL、BNST,AHL对PO内脏痛放电的影响

      沙磊, 黄品杰, 丁伟, 滕国玺
      1993(1): 37-43.
      摘要:本文以电刺激内脏大神经(GSN)在丘脑后核群(PO)诱发的单位放电作为内脏痛指标,研究电刺激杏仁中央核(AC),杏仁外侧核(AL),终纹床核(BNST)和下丘脑外侧区(AHL)对内脏痛放电的影响,及其对内脏痛抑制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和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对内脏痛放电抑制最强的核团为 AC,以下依次为 AHL、BNST、AL、AC。对 PO 内脏痛放电的抑制中,阿片肽类不参与活动。AC 可能在杏仁复合体镇痛中起着重要作用。BNST 与 AC 的镇痛作用是相互独立的。AL 的镇痛作用则可能与 AC 有关。  
      关键词:内脏大神经;丘脑后核群;杏仁中央核;杏仁外侧核;终纹床核;下丘脑外侧区;阿片肽类   
      106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05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不同强度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应

      王友京, 王双坤
      1993(1): 44-47.
      摘要:本文观察了低频弱电针(10赫兹,3伏)、高频弱电针(200赫兹,3伏)、低频强电针(10赫兹,6伏)和高频强电针(200赫兹,6伏)的即时镇痛效应和镇痛后效应。结果表明,低频电针的即时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强电针优于弱电针;而高频电针的镇痛后效应优于低频电针,弱电针优于强电针。  
      关键词:电针强度;电针频率;即时镇痛效应;镇痛后效应   
      1092
      |
      0
      |
      1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41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曹蔚鸿, 邓颖, 董晓彤, 王友京, 陆卓珊
      1993(1): 48-52.
      摘要:电针在急性关节炎动物模型上有镇痛作用,但不同电针参数的研究未见报道。本实验用100赫芝和15赫芝两种频率电针关节炎大鼠阳陵泉穴,可见低频电针镇痛效应优于高频电针;低频电针组脊髓谷氨酸含量低于高频电针组,γ-氨基丁酸含量在两组间无明显著差别。结果提示脊髓谷氨酸可能与不同频率电针的镇痛效应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γ-氨基丁酸;关节炎;痛反应;谷氨酸;电针   
      1081
      |
      0
      |
      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96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胃俞、足三里抗急性应激性损害的实验研究

      项立敏, 朱凤仙, 马颖, 翁恩琪, 汤国英
      1993(1): 53-57.
      摘要:选用 SD 大鼠57只,观察了大鼠正常胃肠里浆膜电极引导的胃电情况,和经束缚-旋转后应激性胃肠里活动的变化。观察到针刺胃俞、足三里能减轻应激性的胃肠粘膜损害。并伴随着对于抑制性胃肠电反应的明显的去抑制作用。  
      关键词:针刺;应激胃肠电活动;粘膜损伤;大鼠   
      942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90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大鼠脑内GABA含量与细胞免疫在ACTH镇痛中的相互影响

      黎海蒂, 李希成, 赵邦云, 阮怀珍, 董文华, 罗中华, 周成贵, 孙玮
      1993(1): 58-63.
      摘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可提高海马内 r-氨基丁酸(GABA)含量和痛阈,降低淋巴细胞转化指数和白细胞介素Ⅱ(IL-Ⅱ)的产生。GABA 合成酶抑制剂异烟肼(INH)和 GABA 受体阻断剂印防(?)毒素(PTX)可对抗 ACTH 升高痛阈和降低淋巴细胞转化指数和 IL-Ⅱ产生的作用;而免疫抑制剂环孢素 A(CyA)则可削弱 ACTH 镇痛及其提高海马内 GABA 含量的效应。结果提示 ACTH可通过海马 GABA 增多而镇痛,ACTH 对细胞免疫的抑制作用可能与脑内 GABA 有关,细胞免疫可能参与 GABA 含量的调节,GABA 合成及其受体在下述作用中起着重要的介导作用。  
      关键词:促肾上腺皮质激素;r-氨基丁酸;镇痛效应;细胞免疫;海马   
      1043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27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镇痛中突触后抑制和阿片肽、GABA与P物质的关系

      方宗仁, 于琴, 李艳华
      1993(1): 64-67.
      摘要:在麻醉大鼠脊髓背角神经记录投射神经元电活动,以神经元的逆向动作电位潜伏期为突触后抑制指标。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使潜伏期延长0.111±0.022ms(N=12,P<0.001)。荷包牡丹碱组(N=12)电针仅延长0.010±0.04ms,与电针组有统计学差异。纳洛(?)组(N=12)和 SP 抗血清组(N=12)电针使潜伏期发生有意义的变化。实验表明 r-氨基丁酸,阿片肽和 P 物质可能参与电针的突触后抑制效应。  
      关键词:针刺镇痛;脊髓背角神经元;突触后抑制;r-氨基丁酸;阿片肽 P 物质   
      1119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21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耳-体穴电针对去除部分盆神经家兔膀胱机能的影响

      贲卉, 朱元根, 叶燕燕
      1993(1): 68-72.
      摘要:本文采用部分去除家兔膀胱的盆神经支配,使其产生可逆性尿潴留状态,观察耳—体穴电针对膀胱机能的影响。结果说明因神经损伤产生的尿潴留很难在短期内治愈,而针灸治疗可减轻症状,似可促进早日康复。  
      关键词:膀胱;排尿阈值;尿潴留;电针;盆神经   
      996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75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刺激兔耳穴对胆囊收缩的影响

      张媛贞, 李永华, 唐晓晗, 李常新, 沈丽敏
      1993(1): 73-74.
      摘要:本实验发现电刺激兔耳肝胆穴后,胆囊缩小,胆囊颜色变淡,其缩小反应最早在刺激后1分钟时出现,多在刺激后10分钟左右收缩开始明显,一般持续30~40分钟。取刺激后15~25分钟所得的胆囊长径和宽径乘积的平均值,与刺激前比较,差异显著。这一结果不但由体外观察到有关耳穴与肝胆脏器的相关关系。也为临床上采用耳压排石疗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免耳肝胆穴;胆囊大小;吸缩   
      71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13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术与深部感受器放电反应的关系

      董泉声, 董新民, 李海明, 陈东, 先茂全
      1993(1): 75-82.
      摘要:在29只兔上观察到每类深部感受器均可对所用针术产生放电反应;针刺影响感受器的有效刺激点。说明针刺对感受器的有效刺激主要是针刺的压力、牵拉和振动等所产生的使感受器发生形变的应用作用。认为胀与胀痛,包括酸感为主的手针针感主要是兴奋了深痛感受装置。  
      关键词:针术;深部感受器   
      718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069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