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1994年第1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损毁大鼠大脑皮层体感Ⅱ区导致电针对中缝大核痛调制的效应减弱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蒋旻春, 刘乡
1994(1): 4-7.
摘要:以往曾证明刺激皮层体感Ⅱ区(SmⅡ)可以激活具有下行痛调制机能的中缝大核(NRM),神经元自发放电增多,伤害性反应受到抑制,而且刺激SmⅡ的这种效应与电针“足三里”所引起的效应成正相关关系(P<0.001),表明两者有某种共同中枢机制。本文的工作进一步证明电解损毁SmⅡ区,可削弱电针“足三里”激活NRM神经元和抑制伤害性反应的作用。表明SmⅡ区参与电针镇痛,它的结构和机能的完整是电针镇痛所必须的,但不是唯一的结构。因SmⅡ损毁后电针的镇痛效应并未完全消失,可能还可通过其它中枢结构,参与内源性镇痛系统的作用,而产生一定的镇痛作用。
关键词:大脑皮层体感Ⅱ区;中缝大核;针刺镇痛;中枢痛调制机制
975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22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刺激皮层SⅡ区和电针对猫十字沟前皮层内某些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友京, 董晓彤, 王双坤
1994(1): 8-10.
摘要:电刺激皮层SⅡ区、电针以及电刺激皮层SⅡ区+电针对猫十字沟前皮层r-氨基丁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和丙氨酸含量均没有显著影响,说明这些氨基酸可能不参与电针和刺激皮层SⅡ区对十字沟前皮层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电针;脑刺激;大脑皮层体感Ⅱ区;十字沟前皮层;氨基酸
979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55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镇痛过程中谷氨酸参与体感Ⅱ区经运动皮层对丘脑髓板内核群的下行调节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郑欣, 陈正秋, 徐维, 石宏
1994(1): 11-15.
摘要:本实验以皮层表面局部给药及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丘脑髓板内核群(ILN)神经元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针刺镇痛过程中谷氨酸(Glu)是否参与体感Ⅱ区(SⅡ)经运动波层(MCtx)对丘脑ILN神经元的下行调节。结果表研:MCtx局部施予谷氨酸二乙酯(GDEE)可减弱刺激SⅡ及电针对ILN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提示:Glu是SⅡ经MCtx对ILN实行调控的递质之一;电针可能通过激活SⅡ向MCtx释放Glu参与对ILN的调节。
关键词:大脑皮层体感Ⅱ区;髓板内核群;谷氨酸;针刺镇痛
1042
|
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14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微电泳阿托品削弱脑刺激对束旁核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徐志卿, 徐维, 陈正秋
1994(1): 16-19.
摘要:本文用多管微电极方法,记录大鼠束旁核神经元放电,观察微电泳阿托品时刺激SmⅠ区对Pf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微电泳导入阿托品同时电刺激SmⅠ区,见到脑刺激对Pf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减弱;2.微电泳导人ACh可明显减弱Pf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上述结果揭示,ACh可作为神经递质参与皮层下行性痛调制过程。
关键词:微电泳;脑刺激;束旁核;乙酰胆碱;伤害性反应
969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10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大鼠外侧网状旁巨细胞核的去甲肾上腺素在针刺镇痛中的释放变化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红, 姜建伟, 曹小定
1994(1): 20-25.
摘要:本实验用推挽灌流技术结合高效波相──电化学测定方法,从突触前递质释放的角度对大鼠外测网状旁巨细胞核(RPGL)去甲肾上腺素(NE)在针刺镇痛中的作用进行了研究。从结果看出针后病阈升高越明显的动物,其RPGL中NE释放减少也越明显,两者呈负相关,说明RPGL中NE释放减少与针刺镇痛密切相关。
关键词:针刺镇痛;网状旁巨细胞核;去甲肾上腺素
1031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04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对脑缺血性损害的防治作用与机制的初探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汉先, 高观月, 程汉兰, 张康敏, 杨敏, 高原, 肖刚, 关新民
1994(1): 26-28.
摘要:我们通过阻断18只家兔双侧颈总动脉构成急性脑缺血模型,观察了针刺“人中”穴对急性脑缺血的影响。发现针刺能提高脑缺血时颅底动脉压,提高脑内肾素活性(RA)及血管紧张素Ⅰ(AⅠ)和血管紧张素Ⅱ(AⅡ)含量,并明显降低脑内乳酸(LA)含量。为针麻安全及针刺治疗脑缺血提供了实验依据。
关键词:颅底动脉压;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乳酸;针刺
1559
|
0
|
5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97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沙鼠脑缺血及再灌注时脑电活动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应赛霞, 程介士
1994(1): 29-32.
摘要:在急性沙鼠全脑缺血和再灌注模型上,应用计算机统计脑电总功率的方法,研究了针刺对脑缺血及再灌注各期脑电总功率的影响。发现缺血10min,脑电幅度受到严重抑制,总功率大大下降,再灌注后总功率难以恢复,对照组在120min恢复达最高水平时仅为缺血前的27.39±11.31%。电针组动物缺血10min再灌注后,脑电的恢复明显比对照组快,120min时恢复至缺血前的71.45±16.46%(P<0.01),240min时继续恢复至缺血前的75.27±18.43%。实验结果表明,电针能减轻脑缺血时脑电活动的抑制和促进再灌注后脑电活动的恢复。
关键词:脑电(EEG);脑缺血;电针(EA)
1561
|
0
|
5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93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足三里”穴位对大鼠脑及脾脏组织中5-HT和M受体功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莫启忠, 宫斌, 方军, 李建萍, 黄巨涛, 陈坤华, 匡兴伟, 王菊美
1994(1): 33-36.
摘要:用受体放射性配体结合分析法测定了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脑不同分区组织及脾脏中的5-HT和M受体的Rt值,并以不针刺和针刺太冲穴大鼠为对照。结果表明:针刺“足三里”穴产生明显镇痛效果时,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脊髓、脾脏中5-HT和M受体Rt值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而5-HT受体Rt值在脑干和延脑中明显降低,丘脑则无明显变化;M受体的Rt值在脑干和延脑中无明显变化,而丘脑则显著降低。此结果与针刺“太冲”穴时有明显不同,证实了不同经络上穴位的差异性。
关键词:针刺;足三里穴;脑;脾脏;5-HT受体;M受体
1068
|
0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2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内关”对心肌缺血所致兔胸髓背角神经元电活动反应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俊岭, 韩振京, 陈淑萍, 曹庆淑
1994(1): 37-41.
摘要:在乌拉坦-氯醛糖麻醉兔上,用玻璃微电极细胞记录外背角神经元电活动,观察了胸髓(T2-T3)背角在整合电体“内关”和急性心肌缺血(AMI)信息中的作用。结果为:①AMI后,83个背角神经元中,18个放电频率明显增加,14个明显减少,其余51个没明显变化;②AMI引起兴奋反应的10个神经元中,电针“内关”后,有9个被抑制,1个仍呈兴奋状态;AMI引起抑制反应的8个神经元中,电针“内关”后有7个被解除抑制,另1个仍维持抑制状态;③检查了83个背角神经元的感受野及其反应的生理学类型。结果表明,电针“内关”与AMI的信息可在胸髓背角发生会聚性反应,背角参与电针“内关”与AMI的整合过程,因而亦是内关-心脏联系的环节之一。
关键词:胸髓背角;“内关”;急性心肌缺血;整合作用
1012
|
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16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梅花针等疗法治疗近视1185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乔文雷
1994(1)
685
|
136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27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足三里”穴对大鼠血浆、不同脑区及脾脏中环核苷酸含量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方军, 宫斌, 莫启忠, 李建萍, 匡兴伟, 徐多为
1994(1): 42-45.
摘要:在针刺“足三里”穴位产生镇痛作用时,观察了大鼠血浆、脑及脾脏组织中环核苷酸的含量变化。以捆绑不针刺大鼠作为对照组,针刺“太冲”穴为针刺对照组。观察到针刺“足三里”穴可使血浆中cAMP含量升高(P<0.05),脾脏的cAMP含量有升高趋势。大脑皮层中cAMP含量有降低趋势。针刺足三里和太冲后在皮层及脊髓中cAMP、cGMP及cAMP/cGMP的比值有显著的不同。提示针刺“足三里”和“太冲”对cAMP和cGMP含量变化有明显着异。
关键词:环核苷酸;足三里;血浆;脑;脾脏
1056
|
0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09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去卵巢大鼠肾上腺核仁组成区蛋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伯英, 季士珠, 高慧, 何莲芳
1994(1): 46-50.
摘要:用组织学定量分析方法观察了电针穴位后,去卵巢大鼠的肾上腺皮质内侧区细胞核仁组成区银染蛋白(AgNORs)数目明显增多,肾上腺体积和重量增加;阴道涂片出现雌激素样反应,上皮细胞成熟脱落。正常大鼠电针后未发现有相同的反应。本文结果提示,电针可能促进去卵巢大鼠肾上腺内侧区细胞的合成代谢,增加肾上腺源性雄激素的分泌,雄激素可在体内某些组织中转化为雌激素,对因切除卵巢所致的体内雌激素不足,起一定的代偿作用。
关键词:电针;去卵巢;肾上腺皮质内侧区;核仁组成区银染蛋白
961
|
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04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保护过程中中枢及外周单胺类神经递质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沈德凯, 刘冰怀, 韦多, 章复清, 陈亦宜
1994(1): 51-54.
摘要:本文研究了电针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保护过程中单胺类神经递质的作用,结果为电针对大鼠应激性胃溃疡具有较好的保护作用。电针组中枢和外周5-HT的合成和分解受到抑制;中枢各脑区及血液中NE水平都较对照组为高,而胃组织中NE较对照组低;胃及血液中DA水平电针组明显高于对照组。结果表明,中枢及外周的单胺类神经递质参与了电针保护大鼠应激性胃溃疡的过程。
关键词:电针;应激性胃溃疡;单胺类神经递质
1062
|
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68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几种药物对电针镇痛作用和鼠脑细胞游离钙浓度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胡洁, 谢吉民, 胡继岳, 张宇, 王金晞, 陈荣三
1994(1): 55-58.
摘要:本文研究了延胡索、白芷和安乃近对电针镇痛作用的影响,同时用荧光染料Fura-2和AR-CM阳离子测定系统测定了小鼠下丘脑(HT)及导水管周围灰质区(PAG)细胞内的游离钙浓度([Ca2+]i)。结果表明延胡索能明显增强电针的镇痛作用,在电针和延胡索镇痛时小鼠两脑区的([Ca2+]i)均降低(与对照组比较,P<0.01)。在同样条件下,白芷和安乃近组的[Ca2+]i)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揭示其镇痛作用机理与电针和延胡索可能不同。
关键词:电针镇痛;胞浆游离Ca~(2+);镇痛药
1000
|
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60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嘌呤类参与大鼠弱电针镇痛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长宁, 赵飞跃, 朱丽霞
1994(1): 59-62.
摘要:本文用电生理学逆向碰撞方法测定了兴奋穴位Aδ类传入神经纤维的模拟电针强度。用弱于此强度的脉冲(50Hz,1~1.5mA),电针大鼠“阳陵泉”和“悬钟”穴,可引起大鼠缩腿痛阈升高,但不引起甩尾痛阈升高。腹腔给予腺苷受体阻断剂茶碱和咖啡因可阻断电针效应,并呈一定的量效关系;腹腔注射腺苷释放抑制剂潘生丁可缩短电针的后效应,减弱电针效应。结果提示:弱强度电针可引起节段性的镇痛效应,其中可能有嘌呤类参与。
关键词:电针镇痛;阳陵泉;茶硷;咖啡因;潘生丁
916
|
0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91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艾灸“关元”对荷癌小鼠β-END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翟道荡, 陈汉平, 王瑞珍, 华雪桂, 丁邦友, 蒋永芳
1994(1): 63-65.
摘要:本研究结果表明,艾灸关元穴可以使荷癌小鼠本趋萎缩的垂体和肾上腺增生,促进荷癌小鼠的垂体和肾上腺分泌β-END,显著提高血浆β-END水平并维持较长时间,以利β-END发挥免疫调节活性。实验数据还提示,艾灸作用并不引起β-END的即刻释放,而更大可能是刺激β-END长时间持续性的释放。
关键词:艾灸;免疫;β-内啡肽
931
|
0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50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甲氧氯普胺加强电针镇内脏痛及其中枢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蔡佰元, 黄显奋, 莫浣英, 王根年
1994(1): 66-70.
摘要:为进一步了解中枢DA系统与针刺镇痛的关系,寻找合理的加强针刺镇痛的药物,本文在家免内脏痛模型上观察了甲氧氯普胺对电针镇内脏病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甲氧氯普胺能够加强电针镇内脏病,并延长其后效应,该作用与阻断脑内DA受体有关。
关键词:电针;内脏痛;中枢机制;药物
1067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81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红霉素引起家兔胃肠电紊乱的调整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许冠荪, 刘维洲, 张群群, 许能贵
1994(1): 71-74.
摘要:在20只家兔记录胃结肠肌电活动。静脉注射红霉素建立胃肠道紊乱模型。研究电针对胃肠电活动的调整效应,观察切除膈下迷走神经后对电针效应的影响。空腹正常家兔胃电频率4.47±1.23cpm,幅值1.90±0.27mV。近端结肠电频率为8.33经±2.61cpm,幅值0.51±0.12mV,远端结肠电频率为674±2.68cpm,幅值0.35±0.1mV。注射红霉素(7mg/kg)后经3.8±1.4min潜伏期,持续36.5±4.5min的胃结肠电频率、幅值增高,出现巨大收缩波。电针足三里后可使胃肠电频率幅值下降,潜伏期和持续期缩短,离散度减小,降低巨大收缩波出现。切除迷走神经后电针效应不明显,胃肠电更为紊乱,说明迷走神经在针刺调整效应中起重要作用。
关键词:电针;红霉素;胃结肠肌电
1017
|
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78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防治化疗副反应的实验研究──不同穴位的针刺效应比较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金洪, 赵蓉, 袁纪阁, 陈桂平, 张立新, 郁美娟, 吕爱平, 张早华
1994(1): 75-78.
摘要:大鼠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Y)后,其造血功能、免疫功能、肝肾功能皆出现异常改变。分别针刺足三里、大椎、肾俞穴均能不同程度地减轻实验大鼠的上述损害。对造血功能的针刺效应大椎≥足三里>肾俞;对免疫功能的针刺效应足三里>大椎≥肾俞;对肝肾功能的针刺效应肾俞≥足三里>大椎。联合针刺足三里、大椎、肾俞穴较针刺单一穴位作用强度增加,具有协同作用;针刺尾部非穴位点则无明显效果。
关键词:环磷酰胺;针刺效应;穴位疗效分析;化疗副反应
1014
|
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36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治疗面神经麻痹255例观察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侯子荣
1994(1)
832
|
1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66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