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95年第1期
    • 放化疗对恶性肿瘤患者内分泌功能的影响及针刺调节作用

      杨金洪, 郁美娟, 赵蓉, 陈桂平, 李立, 蔡蕾, 张早华, 张永兴, 鲁伟
      1995(1): 1-4.
      摘要:对皮质醇、雌二醇、雌三醇、睾酮等指标的观察结果表明,恶性肿瘤患者内分泌功能出现不同程度的异常改变,放化疗后进一步加深了内分泌功能的紊乱;针刺则能纠正患者内分泌功能的紊乱,具有一定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放射疗法副反应;化学疗法;雌二醇;皮质醇;睾酮   
      99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06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邹挺, 刘乡
      1995(1): 5-9.
      摘要:本实验记录鼠NRM神经元的单位放电,观察到损毁尾核头部前刺激SM后肢区,能明显激活NRM神经元和显著抑制NRM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而在损毁尾核头部后刺激SM,这两种效应几乎消失,提示刺激SM后肢区对NRM的效应可能是经尾核头部中继的,结合以往的工作,对SM通过锥体系与锥体外系两条途径参与痛调制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尾核头部;中缝大核;大脑皮层感觉运动区;痛觉调制   
      1064
      |
      0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36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阿片肽参与皮层下行调节疼痛作用的探讨

      郑欣, 徐维, 陈正秋
      1995(1): 10-14.
      摘要:本实验用玻璃微电极细胞外记录神经元单位放电的方法观察了侧脑室注射纳洛酮前后刺激大鼠皮层体感运动Ⅱ区(SmⅢ)对丘脑特异性核团腹侧基底核(VB)神经无伤害性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单纯刺激SmⅡ可抑制VB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侧脑室注射纳洛酮后,SmⅡ对丘脑VB神经元伤害性反应的下行抑制效应被减弱。提示:皮层SmⅡ对丘脑VB有下行调节作用。内源性阿片肽可能是皮层下行调节疼痛的递质之一。  
      关键词:皮层体感运动Ⅱ区;腹侧基底核;阿片肽   
      96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31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陈正秋, 石宏, 吴国冀, 郑欣, 徐维
      1995(1): 15-19.
      摘要:用多管微电极细胞外记录及微电泳技术,观察到:毁损大鼠皮层SmI后,电针穴位对丘脑束旁核(Pf)神经无伤害性反应的抑制作用被减弱;微电泳导入ACh能抑制SmI毁损大鼠Pf神经元的伤害性反应,其作用与SmI完整时电针对其伤害性反应的抑制效应相似。结果表明,ACh是参与皮层对丘脑Pf神经元针刺镇痛下行调节的神经递质之一。  
      关键词:大脑皮层SmI区;下行性调节;乙酰胆碱;丘脑束旁核;伤害性反应;针刺镇痛;微电泳   
      1168
      |
      0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25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痛敏神经元放电的影响

      黄彰海, 佟振清, 孙文颖
      1995(1): 20-23.
      摘要:用玻璃微电极记录SD大鼠下丘脑背内侧核(DMH)病敏神经元的放电。电针“足三里”和“三阴交”后观察到:(1)DMH痛兴奋单位的自发放电和痛诱发放电的频率明显减少。且痛诱发放电的时程明显缩短;(2)DMH痛抑制单位的自发放电频率增加,并解除伤害性刺激引起的抑制效应。上述结果提示:DMH参与针刺镇痛。  
      关键词:下丘脑背内侧核;痛敏神经元;电针   
      991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19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徐卫东, 刘乡, 朱兵, 何晓玲, 张守信
      1995(1): 24-30.
      摘要:细胞外记录大鼠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会聚神经元对同侧鼻颊部伤害性与非伤害性刺激的反应。用高低两种强度分别电针同属足阳明胃经但属不同神经支配的穴位“下关”和“足三里”。结果表明,低强度电针只有同属三叉神经支配的“下关”穴对伤害性反应有显著抑制作用,而“足三里”无此效应。但高强度电针无论是“下关”还是远节段腓总神经支配的“足三里”穴均产生明显的镇痛效应。表明低强度电针镇痛作用部位的局限性即穴位特异性,而高强度电针镇痛作用范围广泛即镇痛作用的广泛性。这一结果为针刺治疗不同部位痛症的穴位、手法和刺激量的选择提供科学实验的基础。  
      关键词:针刺镇痛的广泛性;穴位特异性;三叉神经脊束尾侧核;会聚神经元   
      1200
      |
      0
      |
      4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15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邓兆宏, 曹福元, 邓云平, 茹立强
      1995(1): 31-35.
      摘要:应用兔抗岛核苷酸调节蛋白的功能单位(即:Go蛋白—αo)多克隆抗血清,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大鼠脊髓内αo免疫反应性(αo-IR)对Go蛋白进行定位,及其在切断脊神经背根后和电针镇痛时的改变。结果发现正常鼠和对照组鼠脊髓后角浅层内均出现强的αo-IR,第Ⅱ层(胶状质)最为密集;外侧脊核区也出现αo-IR纤维网。切断背根后和电针镇痛时,胶状质内αo-IR及其光密度定量均明显降低。表明胶状质内与一级伤害性刺激传入有关的神经元末梢内Go蛋白部分来源于一级感觉神经元,及类“抑制”型Go蛋白的释放增加(αo-IR减弱),提示Go可能参与调控一级感觉的传递及电针镇痛。  
      关键词:鸟核苷酸调节蛋白;脊髓胶状质;背根切断;电针;一级感觉传入;免疫组织化学;大鼠   
      1049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09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麻新喉再造术30例

      黄鹤年
      1995(1)
        
      699
      |
      1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17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正常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时效观察

      杜莅娜, 姜建伟, 曹小定
      1995(1): 36-39.
      摘要:本工作通过每天给于电针刺激正常SD大鼠左侧足三里(ST36)、阑尾穴(Extra33),观察1、3、5、7、9不同天数电针对大鼠ConA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IL-2诱生的变化。结果表明;电针3、5、7天组ConA刺激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明显增强(P<0.05;P<0.001;P<0.05)。1天组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9天组回降到针前水平。该组数据经曲线回归分析法处理,R2=0.9901。电针3天组、5天组IL-2诱生的cpm值显著升高(P<0.05)。该工作对于临床针刺治疗选择时程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电针;淋巴细胞转化试验;白介素-2   
      961
      |
      0
      |
      4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73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药复合麻醉用于肾移植手术的临床研究

      屈桂莲
      1995(1)
        
      874
      |
      19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13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交感神经在针刺调节免疫反应中的作用

      赵建础, 赵续民, 刘文琴, 段学智, 赵爱玲, 赵岗, 薛峰, 张晓彬
      1995(1): 40-43.
      摘要:本文用6-0HDA对成年小鼠化学性切除外周交感神经,并用SRBC予先给与免疫,探讨外周交感神经在针刺调节免疫反应中的作用。实验结果:(1)电针对正常小鼠(仅用SRBC免疫)脾淋巴细胞转化率(LTT)及白细胞介素2(IL-2)含量均显著升高(P<0.05);而血清溶菌酶(IZM)含量却明显下降(P<0.01)。(2)用6-OHDA后小鼠的脾重量、脾指数、脾细胞数、胸腺重、胸腺指数均明显下降,IZM及IgG含量亦显著减少;而LTT、IL-2及空斑形成细胞(PFC)未见明显变化;唯胸腺细胞数反见明显增多((P<0.01)。(3)在6-OHDA组动物给与电针刺激,见到对因6-OHDA而降低的多种免疫参数可恢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对6-OHDA无明显改变的LTT、IL-2活性及因6-OHDA明显增多的胸腺细胞功能均呈增强作用,IL-2增强作用尤为明显。以上结果提示,对周交感神经参与针刺对免疫功能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交感神经;6-羟多巴胺;针刺;免疫反应   
      1035
      |
      0
      |
      7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99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对心功能保护及抗休克作用的观察

      侯正明, 宋小鸽, 唐照亮
      1995(1): 44-47.
      摘要:本文报导了针刺“内关”穴对失血性休克家兔心功能及血压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后PEP缩短;ET延长;SV、CO增多;MAP升高,每项指标与休克时相比均有非常显著之差异(P<0.001)。以上结果提示,针刺能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泵功能,升高血压,这在抗休克过程中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针刺;休克;心功能   
      959
      |
      0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61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麻醉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

      屈晓馨
      1995(1)
        
      876
      |
      37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69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刘农虞, 杨兆民, 张京英, 张蕊, 卞慧敏
      1995(1): 48-53.
      摘要:本文对利血平化大鼠用不同质(艾绒、烟丝)和量(强、弱)的灸刺激“足三里”后,观察体重、体温、血中胆碱脂酶活性及胃肠酚红排推运动。实验结果显示:艾灸优于烟灸、艾条强刺激优于艾条弱刺激及烟条的强、弱刺激。艾条强刺激能明显提高血中胆碱脂酶活性(P<0.05),抑制胃肠运动亢进(P<0.05),维持正常体温(P<0.05),限制体重减轻。提示灸质、灸量与灸效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针灸;灸质;灸量;胃肠运动;胆碱脂酶活性   
      1063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56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产痛客观指标的临床探索

      金有慧
      1995(1)
        
      708
      |
      2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29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穴位相对特异性与经络或神经节段关系的实验研究

      刘乡, 张守信, 魏北桦
      1995(1): 54-59.
      摘要:本工作选用足少阳胆经的“上关”和“阳陵泉”及与之对应的足阳明胃经的“下关”和“足三里”,但“上关”和“下关”位于头部的颧弓上下,同为三叉神经支配。而“阳陵泉”和“足三里”位于腓骨小头前下方,同受腓总神经支配。分别观察电针这四个穴位对中缝大核(NRM)神经元及其由牙髓或尾尖饬害性刺激所引起的反应的效应,分析穴位相对特异性与经线或神经支配节段性的关系。观察到电针“上关”和“下关”均可激活NRM神经元,并抑制其两种刺激所引起的伤害性反应。但对牙髓伤害性反应的抑制作用更强(约-60%,5~10分,P<0.05~0.001),而对尾尖伤害性反应无明显的抑制作用或仅为-30%。电针“阳陵泉”或“足三里”也可激活NRM神经元并抑制两种伤害性反应,但对尾尖伤害性刺激反应的抑制作用比对牙髓的强而持久,前者为-60%~-40%,30分钟(P<0.05~0.001),后者为-40%,5~10分钟(P<0.05~0.001)。上述事实表明,头部穴位电针对牙痛,后腿穴位电针对尾部痛的镇痛作用更好。指出穴位相对特异性似不依经线区分,而与神经支配的节段性关系密切。  
      关键词:针刺镇痛;穴位相对特异性;经线;神经支配节段性   
      1124
      |
      0
      |
      9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87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严洁, 常小荣, 臧敬跃, 李克林, 徐慧玉, 林亚平, 易受乡, 阳仁达
      1995(1): 60-65.
      摘要:针刺足阳明经四白、天枢、足三里、上巨虚、内庭等穴及其左右旁开对照点,观察胃窦上下径、前后径变化,结果表明,针刺经穴大多能使胃窦容积明显增大,而针刺对照点则变化均不明显。  
      关键词:足阳明经;胃窦容积;上下径前后径   
      1055
      |
      109
      |
      1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82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治疗疱疹后神经痛的疗效观察

      黄晔
      1995(1)
        
      886
      |
      1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26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国家攀登计划“经络的研究”项目通过中期评估

      李瑞午, 胡卫国
      1995(1)
        
      797
      |
      34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59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生物电信息录制与导入技术和针灸穴位信息导入

      郑大明
      1995(1): 67-71.
      摘要:本文讨论了生物电信息存在的范围,提出了生命体中生物信息两个模块的假说,以及生物电信息提取和导入的意义、录制与导入技术的原理与应用,进而提出建立生物电信息针灸技术的可能性。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生物电信息研究方向,并用于临床诊断与治疗。  
      关键词:生物电信息通讯;生物信息模块;录制与导入;生物电信息;针灸   
      95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43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李瑞午, 蔡虹, 冯世平
      1995(1): 72-73.
        
      1077
      |
      49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20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沉痛悼念马廷芳同志

      1995(1)
        
      511
      |
      1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11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