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1995年第2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针药结合麻醉下新喉再造术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鹤年
1995(2): 3-6.
摘要:本文介绍50例针药结合麻醉下行新喉再造术。耳针取肺、神门、交感等穴,体针以合谷、支沟、扶突为主。术前选用哌替啶、颅痛啶、甲氧氯普胺等镇痛药物,针药结合麻醉。成功率达98%。
关键词:喉肿瘤;喉再造;针麻
884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76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刺激红核对针刺镇痛效应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于琴, 方宗仁, 李艳华
1995(2): 7-11.
摘要:通常认为红核(RN)的主要生理机能是调节躯体运动。本实验旨在探讨RN兴奋对针刺效应及痛觉传入信息的影响。电刺激RN和电针“足三里”穴均可抑制脊髓背角神经元的C反应,电刺激RN加强电针的镇痛效应,纳络酮翻转电刺激RN而产生的对C反应的抑制效应。结果表明:RN除调节躯体运动外,对感觉传入也有调制作用,且这种对感觉的调制作用有内阿片系统的参与。
关键词:红核;针刺镇痛;纳络酮
863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31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家兔腓深神经传入冲动对延髓尾端腹外侧区中枢性降压作用的调节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周苏娅, 张荣宝, 罗建根
1995(2): 12-17.
摘要:家兔33只,脲脂(500mg/kg)加氯醛糖(50mg/kg)混合静脉麻醉,三碘季铵酚制动在人工呼吸下进行实验。用电刺激延髓尾端腹外侧区(cVLM),引起血压下降。此降压作用可被电刺激对侧腓深神经(DPN)部分抑制(P<0.001),腓深神经的调节作用在25~30min后基本消失。静脉注射纳洛酮(1.5mg/kg)或延髓头端腹外侧区(rVLM)微量注射纳洛酮(2μg溶于1μl生理盐水中)均可阻断DPN的上述抑制作用(P<0.01,P<0.001)。
关键词:延髓尾端腹外侧区;延髓头端腹外侧区;腓深神经;纳洛酮;降压反应
843
|
0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64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血管紧张素Ⅱ在脊髓水平可增强电针的抑制效应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胡祁生, 汤剑青, 刘维泽, 张桂林
1995(2): 18-21.
摘要:本实验观察了血管紧张素Ⅱ(AII)对脊髓腰段(L2~3)背角神经元伤害性诱发放电的影响,AⅡ(50~500ng)对伤害性诱发放电主要为抑制效应,而较大剂量(2ug)则呈相反效应;AⅡ(250ng)能增强电计“足三里”及“三阴交”穴的抑制效应。实验结果提示AⅡ参与脊髓水平的痛觉信息调制作用。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电针;脊髓背角神经元
889
|
0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2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辣椒素敏感神经元及针刺穴位对后角乙酰胆碱释放的影响(ACh活度在体测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施静, 周军利, 欧阳兴飚, 张静, 关新民
1995(2): 22-27.
摘要:本文采用脊髓后角乙酰胆碱(ACh)离子选择电极在体连续、原位、实时、动态的观察方法研究针刺穴位后;脊髓后角表面滴注Cap;切断一侧背根;一侧脊髓后角予以SP抗血清后对背角ACh活度的影响。结果发现针刺穴位可提高后角深浅层内ACh活度;Cap可促使后角内ACh的释放;切一侧背根使之溃变,则Cap促ACh释放的作用取消;予以SP抗血清,Cap促ACh释放的作用部分抑制,提示:(1)一级感觉传入中的Cap敏感神经中有ACh存在;(2)含SP的一级感觉传入神经对背角ACh的释放具有调节作用。
关键词:辣椒素;乙酰胆碱(ACh);P物质(SP);脊髓后角
1233
|
0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19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胸髓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对电针治疗急性心肌缺血效应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俊岭, 韩振京, 曹庆淑, 陈淑萍
1995(2): 28-32.
摘要:在乌拉坦-氯醛糖麻醉的40只家兔上,观察了胸髓蛛网膜下腔微量注射去甲肾上腺素(NA,40ug/20ml)对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内关”可显著促进急性心肌缺血(AMI)后ST段、T波及血压的恢复;(2)NA可明显加快AMI后ST、T的恢复;(3)NA能明显加强电针“内关”促进ST、T恢复的作用;从而表明胸髓内α受体参与电针“内关”改善AMI的作用,提示胸髓上段是内关—心脏相关联系的环节之一。
关键词:脊髓胸段;去甲肾上腺上素;内关;急性心肌缺血
1154
|
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51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内关”穴对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在体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娥梅, 吴绪平, 王亚文, 刘又香, 胡平, 闫圣秀
1995(2): 33-35.
摘要:本实验采用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2.5u/kg)造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用悬浮式微电极技术,在体自然呼吸条件下,观察电针“内关”对左心室肌细胞跨膜电位影响,并同步记录心电图和动脉血压。结果我们发现急性心肌缺血时,心室肌细胞静息电位、动作电位振幅、动作电位0相除极化最大速率均明显减小,而动作电位时程明显延长,同时出现除极后电位,上述电位变化均可引起心律失常。电针“内关”可使上述电位改变明显减弱,防止心室肌细胞转为具有慢反应细胞的特性,并能减少除极后电位的发生。这可能是电针“内关”能防治急性心肌缺血并发心律失常的原因之一。
关键词:“内关”穴;急性心肌缺血;跨膜电位;心律失常
1097
|
0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44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艾灸调节荷癌小鼠肝脏细胞能量代谢的~(31)P-核磁共振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翟道荡, 蔡德亨, 丁邦友, 王瑞珍, 陈汉平, 孙尧俊, 王力平, 吴傣琉, 费伦
1995(2): 36-39.
摘要:本研究采用先进的核磁共振谱分析新技术,在完整的器官水平测定肝细胞能量代谢状况。实验结果表明,艾灸关元穴可以明显提高肝细胞内的ATP分子水平,显著增加肝细胞的热力学储备和磷酸化潜力,以增强肝细胞的功能活动。本文从能量代谢的角度阐述了艾灸抗肿瘤的机制和艾灸关元温肾壮阳、培补元气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艾灸;核磁共振;能量代谢
1080
|
0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04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从针刺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分析影响疗效的刺法因素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符仲华, 姜翼, 杨传标, 杨兆民
1995(2): 40-44.
摘要:本文以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为治疗对象,应用正交设计方法,以体重增量、溃疡面积、血浆SOD、LPO为指标,观察比较了针刺时间间隔、留针时间、操作方法、针具大小等四个刺法因素在针刺中的作用,得出了针刺时间间隔因素为最重要,针刺以隔日一次为佳的结论。
关键词:刺法;胃溃疡;实验研究;正交设计法;自由基
946
|
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32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艾灸对大鼠的胃粘膜保护作用及与血清铜锌含量的关系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闽, 程霓, 陈演江, 仲仁山
1995(2): 45-47.
摘要:本实验观察到艾灸+溃疡组大鼠溃疡面积显著小于溃疡组(P<0.05);溃疡组血清铜/锌比值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1);艾灸+溃疡组血清铜/锌比值较溃疡组显著降低(P<0.01)。提示:艾灸对胃粘膜具有保护作用;胃溃疡时机体出现微量元素的代谢紊乱,而艾灸可改善机体的微量元素代谢,这很可能是艾灸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理之一。
关键词:艾灸;神阙穴;胃溃疡;溃疡面积;铜/锌比值
1057
|
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27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肾俞”穴对家兔肾血流量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许能贵, 许冠荪, 朱崇斌
1995(2): 48-50.
摘要:以氢气清除法测得的肾血流量(RBF)为指标,观察电针家兔“肾俞”穴,在正常、肾缺血及双侧肾神经被切断的情况下,对RBF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双侧肾神经完整的情况下,无论是正常,还是肾缺血状态,电针“肾俞”穴均可使RBF下降;而切断双侧肾神经后,则电针“肾俞”穴可升高RBF。提示:“肾俞”穴电针的抑制效应与肾神经有关,兴奋效应与体液因素有关。
关键词:电针;肾俞穴;肾血流量;肾神经
1031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89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梅花针拔罐治疗带状疱疹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赵长君
1995(2)
817
|
35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7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耳-体穴电针对大鼠膀胱压力-容积曲线变化和盆神经电活动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贲卉, 朱元根
1995(2): 51-54.
摘要:本实验通过记录大鼠膀胱盆神经节后纤维的放电情况,探讨针刺对膀胱机能的影响。实验证明,膀胱的压力-容积变化不仅受膀胱壁本身控制,而且受副交感神经的调节。电外可通过神经对膀胱机能状态起到一种调整作用。
关键词:电针;膀胱;盆神经
876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19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促进去卵巢大鼠肾上腺增大,血皮质酮含量升高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高慧, 季士珠, 陈伯英
1995(2): 55-58.
摘要:电针对人和大鼠的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异常有调整作用。在研究电针作用机制的实验中,我们观察到,电针一组穴位,能促进去卵巢大鼠的肾上腺增大,重量增加,血皮质酮含量明显升高,为电针穴位促进去卵巢大鼠肾上腺皮质细胞的功能活动作用,提供了进一步的直接证明。
关键词:电针;去卵巢;肾上腺;皮质酮
936
|
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80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外周应用密胆碱对针刺调节免疫反应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赵续民, 刘文琴, 赵建础, 赵爱玲, 赵岗, 薛锋, 张晓彬
1995(2): 59-62.
摘要:前文研究提示外周交感神经在电针调节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作用[4]。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副交感神经在其中所起的作用。实验用绵羊红细胞予先四天免疫小鼠,电针前3小时分别给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或密胆碱,发现盐水对照组小鼠电针后脾淋巴细胞转化率、IL-2含量及胸腺细胞数均显著增加(P<0.01、<0.001、<0.05),而其他免疫指标未见明显变化。应用密胆碱阻断外周ACh生物合成后,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及IL-2含量显著降低(P<0.05、<0.001),其他指标也无明显变化。若用密胆碱后再给予电针刺激,则小鼠脾淋巴细胞转化率及IL-2含量与单独HC-3组比较也未见明显变化。但值得注意的是药物电针组小鼠的其他多种免疫指标如脾重量、脾指数、脾细胞数、脾溶菌酶、胸腺重量、胸腺指数、胸腺溶菌酶等均呈下降或减少,并显著低于盐水对照组水平。以上结果说明:针刺兴奋副交感神经通过释放ACh递质对免疫反应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密胆碱;ACh生物合成;副交感神经;针刺;免疫调节
1035
|
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75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改变“内关”穴处Ca~(++)浓度对针刺“内关”治疗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效应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艳军, 郭义, 王秀云, 史丽萍, 苗文方, 徐汤苹, 张春煦
1995(2): 63-67.
摘要:复制了乌头碱性和电刺激下丘脑性两种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模型,在肯定“内关”疗效的基础上,用EDTA溶液络会掉“内关”处的Ca++,观察对针刺“内关”治疗心律失常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当络合掉“内关”处的Ca++后,针刺“内关”治疗家兔实验性心律失常的效应不复存在。提示Ca++可能是针刺效应产生的关键因素,是经络功能活动的重要物质基础之一。
关键词:经络;Ca~(++);心律失常;家兔
1098
|
0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7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麻醉患者的心率变异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屈晓馨
1995(2)
899
|
1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36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灸对过敏性哮喘患者粘膜SIgA免疫功能调整作用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永清, 陈汉平, 赵粹英, 王瑞珍
1995(2): 68-70.
摘要:本文从唾液、鼻分泌液、疾液中SIgA和外周血淋巴细胞PWM(Pokeweeklmitogen)刺激培养上清液中IgA含量测定两个方面,对针灸调整过敏性哮喘患者粘膜SIgA免疫功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针灸能明显降低患者唾液、鼻分泌液中SIgA(P<0.01,<0.02)和总IgA(P<0.02,<0.02)含量,有效控制患者的迟发哮喘反应。针灸对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PWM刺激培养上清液中IgA含量的影响无显著性,与细胞免疫在其中的调节作用有关。
关键词:过敏性哮喘;针灸疗法;粘膜免疫;SIgA
1134
|
0
|
1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98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中医血瘀证与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关系研究(针刺活血化瘀效应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孙作露, 奚永江, 蒲蕴星, 奚德培, 陈汉平, 奚桂芳
1995(2): 71-75.
摘要:本文通过对31例类风湿性关节炎(下简称RA)患者的临床观察和假性RA大鼠模型的实验研究,并运用整体和局部治疗相结合的针刺方法,发现:绝大部分RA患者有血瘀体征和血液流变学异常,有统计学差异;模型组大鼠四肢关节、耳朵、尾巴发生红肿,近端趾间关节有梭形趾发生,血液流变学异常和血小板聚集率增高,有统计学差异。针刺后,RA患者和模型组大鼠的以上指标,均得到明显改善,有统计学差异。提示(1)RA与血瘀证之间关系非常密切;(2)针刺具有活血化瘀作用;(3)血液流变学检查可作为RA活动程度及疗效评定标准之一。
关键词:血瘀证;类风湿性关节炎;针刺
984
|
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191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激光共焦扫描显微镜在针灸经络研究中的应用(推荐一种现代科学研究手段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瑞午, 景向红, 蔡虹
1995(2): 76-78.
摘要:本文介绍了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系统的工作原理、优良性能及其在生物学中的应用。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相比,共焦显微镜具有可获得高质量的荧光图象和三维重组图象,可对细胞内离子浓度变化进行测量,可进行胞间通讯研究等优势,将该仪器引入针灸经络的研究将对针灸经络研究提供更多的手段。
关键词:共聚焦;激光;针灸经络
948
|
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53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