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96年第1期
    • 刘乡
      1996(1): 4-10.
      摘要:针刺镇痛是通过机体内部机制实现的一种生理性镇痛。我们应用电生理技术,以脑镇痛系统主要下行抑制起源部位中缝大核(NRM)为中心,系统地研究了大鼠大脑皮层和某些核团对NRM的调控及其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NRM神经元大多数可对伤害性刺激发生兴奋、抑制或兴奋抑制转化型反应。电针(EA)“足三里”或其他穴位可以激活NRM,抑制伤害性反应呈现出明显的镇痛作用。NRM神经元受导水管周围灰质、尾核头部和伏核的调控,刺激这些核团可激活NRM引起镇痛。而外侧缰核对NRM具有刺激中兴奋,刺激停止后抑制的双向作用,且此种作用随刺激强度的增加而增强。还发现损毁这些核团中的任何一个,电针镇痛作用均减弱或消失,甚至引起痛反应的增大,即痛觉过敏。表明这些核团参与针刺镇痛,并起重要作用。还提示,在脑内各部结构完整,功能健全的情况下,穴位针刺才能发挥最大的镇痛作用和最佳疗效。伏核和尾核头部微量注入吗啡受体阻断剂纳络酮,可阻断电针“足三里”的镇痛作用。而导水管周围灰质注入纳络酮,则不仅阻断电针“足三里”和腹腔注射吗啡的镇痛作用,而且阻断刺激伏核和尾核头部激活NMM引起的镇痛效应。表明内源性吗啡物质为这些镇痛结构参与电针镇痛的主要递质。电解毁损大脑皮层体感Ⅱ区(SmⅡ)可使E  
      关键词:针刺镇痛;痛负反馈调制;中缝大核;伏核;尾核头部;缰核;体感Ⅰ区;锥体系;锥体外系;体感Ⅱ区   
      1691
      |
      324
      |
      1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53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1996(1): 10-11.
        
      716
      |
      2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59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后溪神、门对脑外伤性痴呆的影响

      张安仁, 罗绯, 潘志伟, 周永杰
      1996(1): 12-14.
      摘要:62例脑外伤性痴呆患者,随机分成针刺组和物理治疗组,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痴呆MMSE分值、听觉诱发电位P300波的变化。结果:针刺组各项指标均有显著变化(P<0.05~0.001),而物理治疗组无明显改变(P>0.1~0.4);两级间比较,前者明显优于后者(P<0.001)。本研究证实了:针刺后溪、神门对提高脑外伤性痴呆患者的认知机能具有显著的作用。  
      关键词:针刺;痴呆;听觉诱发电位(P_(300))   
      868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88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朱伟强, 徐振邦
      1996(1): 15-17.
      摘要:针麻镇痛不全可以选用非麻醉性镇痛药加以克服。本文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针麻和针麻加颅通定甲状腺手术时病人血浆β-内啡肽和皮质醇.以了解颅通定对应激的阻断和对针麻的加强作用。结果针麻加颅通定(n=12)手术时血浆应激因子β-内啡肽和皮质醇的变化要小于针麻时这二种物质的变化,说明颅通定具有针麻镇痛的协同作用。  
      关键词:针麻;颅通定;β-内啡肽;皮质醇   
      854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47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胃大部切除规范研究总结报告

      秦必光, 刘颖涛, 程希熊, 彭其芳, 艾中立, 孙频声, 陈婉玲, 张兰英
      1996(1): 18-25.
      摘要:本文介绍“8·5”期间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胃大部切除规范研究.按统一标准.严格对照,多项指标监测观察,经361例验证结果,本法麻醉效果优良率86.93%,成功率96.73%,增强了镇痛作用.改善了腹肌松弛,减轻了牵拉反应,针麻的优越性得到保留,可供临床良性疾病胃大部切除选用。  
      关键词:针刺;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胃大部切除术;规范研究   
      1005
      |
      39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80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刘颖涛, 李翠荣, 唐宏刚
      1996(1): 26-30.
      摘要:本文以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等三种麻醉方法.在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前、术中、术后,通过检测14例SCE诱变指标和RNA、DNA含量及RNA/DNA比率的动态改变,提示了: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针刺麻醉、硬膜外麻醉无致突变、致癌、致畸征象。  
      关键词:针刺;小剂量硬膜外麻醉;淋巴细胞;SCE;RNA/DNA   
      912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38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知热感度测定法对十二井穴正常值的测定

      朱文宏, 薛程远, 马文珠, 刘仁权, 王京京, 钟非, 叶珩, 杜小正, 王春燕
      1996(1): 31-33.
      摘要:笔者随机选择了209名年龄在20~24岁的健康青年为测试的对象,在较恒定的温度及湿度下,在上午及下午不同时间,分别测定了十二井穴的知热感度值。统计结果表明:除极少数井穴外,同一个井穴的上午值与下午值比较,男性和女性上肢井穴的测定值比较,同一时间测得的左右侧同名井穴值比较,均无显著差异。男性下肢井穴的测定值均数高于女性,其差异有显著性(P<0.05)。本研究提示:在人群中存在着每个井穴的知热感度正常值,它将有助于临床诊断。  
      关键词:十二井穴;知热感度;正常值   
      1110
      |
      0
      |
      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34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延脑腹外侧区兴奋和抑制对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

      刘俊岭, 陈淑萍, 曹庆淑, 张建梁
      1996(1): 34-38.
      摘要:在40只乌拉坦和氧醛糖混合麻醉的家免上,观察了注射微量谷氨酸(Glu0.2M,2μl)和甘氨酸(Gly1.3M,2μl)于双侧延胸腹外侧口侧区(rVLM)对结扎冠脉左室支造成心肌缺血后电针“内关”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1)电针可明显促进心肌缺血后ECGST段、MBP、LVP及加/dtmax的恢复;(2)Gln可在一定程度上加强电针对MBP、LVP及办/dtmax的作用;(3)Gly可显著削弱电针的作用。这说明当rVLM细胞兴奋时,电针“内关”改善心血管功能的作用似可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而当这些细胞受到抑制时,电针的作用基本消失;rVLM参与电针“内关”对心脏功能的调整过程。  
      关键词:延脑腹外侧区;谷氨酸;甘氨酸;心肌缺血;电针;内关   
      1140
      |
      0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70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面针效应的临床和实验观察及其传入途径的探讨

      张时宜, 唐仲良, 吴震荣, 李丽卿, 张瑞生
      1996(1): 39-44.
      摘要:以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置“T”管引流的病人为对象,观察到面针穴(肝透胆穴)有明显的促使肝胆汁泌泄的作用,与其它三组体针穴位相比,尤为不同的是面针刺激有非常明显的效应,后效应长达50分钟以上;在经腹结扎输卵管术和胃大部切除等手术中,观察到面针麻醉的优良率明显优于体针麻醉。上述临床观察的结果均经统计学处理,均有非常显著的差异。以家犬为实验动物的面针镇痛效应的观察中,只获得86.5%的优良率,而面针的镇痛效应,可以被2%普鲁卡因封闭两侧三叉神经节节后纤维而消失,提示三叉神经是面针刺激信息传入的主要途径。  
      关键词:利胆;镇痛;面针效应;实验;传入途径   
      94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28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杨永录, 张彩云, 陈振洲
      1996(1): 45-48.
      摘要:为了研究针刺降温机理,本文观察了电针外周穴位对精氨酸加压素(AVP)和精氨酸加压素单克隆抗体(AVPMCAb)作用下的家兔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温度敏感神经元放电活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VP能加强电针对PO-AH热敏神经元放电活动的效应;AVPMCAb则能减弱电针对热敏神经元的兴奋效应和对冷敏神经元的抑制效应。实验结果提示,电针对PO-AH温度敏感神经完活动的影响与AVP有关。  
      关键词:电针;精氨酸加压素;温度敏感神经元;单位放电   
      93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23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治疗留置导尿后尿潴留18例

      张媚
      1996(1)
        
      885
      |
      49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98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喻晓春, 宋利明, 马慧敏, 高惠合
      1996(1): 49-51.
      摘要:本工作比较了电针“足三里”及“阳陵泉”对腹腔神经节节后纤维放电影响的差异,结果表明,电针上述二穴均可抑制上述交感神经节节后纤维放电活动,但二者抑制程度有明显差异,电针“足三里”抑制上述放电的作用比电针“阳陵泉”更大。这一结果表明,不同经穴在功能上具有相对特异性。  
      关键词:电针;腹腔神经节;节后纤维放电;足三里;阳陵泉   
      959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18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育亨宾鞘内注射对电针镇痛及脑内β-内啡肽释放的抑制

      陈明辉, 庄婉俐, 黄显奋
      1996(1): 52-55.
      摘要:鞘内注射α2受体拮抗剂育亨宾(30μg/8μl)可明显抑制电针镇痛,作用维持15分钟,作用最强时痛阈降至佯针水平,此时,电针所引起的侧脑室灌流液中β-内啡肽含量的升高也被抑制,β-内啡肽含量降至佯针水平,而育亨宾本身对基础痛阈及灌流液中β-内啡肽含量均无影响。结果提示,电针镇痛其所引起的β-内啡肽的释放与脊髓α2受体的激活有关。  
      关键词:育亨宾;电针镇痛;β-内啡肽   
      86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50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耳针对实验性哮喘豚鼠肺组织β-受体的影响

      陈玲, 刘心莲, 王新宇, 颜光涛, 郝秀华, 王龙焕, 母义明
      1996(1): 56-59.
      摘要:本文采用放射配基结合分析法分别测定健康组、实验性哮喘组和哮喘耳针治疗组豚鼠肺组织中β-受体最大结合量(Bmax)。结果表明:(1)哮喘组豚鼠肺组织Bmax(52.4±20.1fmol/mg蛋白质)明显低于健康组(106.8±14.0fmol/mg蛋白质)(P<0.01)。(2)哮喘耳针治疗组豚鼠肺组织Bmax(84.5±35.1fmol/mg蛋白质)明显高于哮喘组(P<0.02),而与健康组无明显差别(P>0.05)。  
      关键词:哮喘;肺;β受体;耳穴;针刺   
      1078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4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夹脊穴”抑制创伤痛诱发的脊髓FOS蛋白表达

      孙文颖, 李晓文, 娄之聪, 刘昱, 佟振清, 欧阳群
      1996(1): 60-64.
      摘要:实验用雄性、成年SD大鼠,以截肢造成创伤痛。用ABC法检测Fos蛋白作为C-fos原癌基因表达的指标,观察电针“夹脊穴”对创伤痛情况下C-fos原癌基因表达的影响,以深入探讨C-fos原癌基因在伤害性信息传递过程中的生物学意义和电针“夹脊穴”镇痛的机理。本实验结果表明,截肢性创伤痛传入信息诱发脊髓内多层神经元C-fos原癌基因表达,其表达产物Fos蛋白,于伤后5h,以后角Ⅰ-Ⅱ及Ⅴ-Ⅵ层内最多;并首次报道电针“夹脊穴”能明显抑制上述表达过程,表现为Fos蛋白形成减少。提示,电针“夹脊穴”缓解术后痛的作用与抑制伤害性传入冲动诱发的脊髓原癌基因表达有关。  
      关键词:截肢;创伤痛;脊髓;fos蛋白;夹脊穴;大鼠   
      1036
      |
      0
      |
      4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338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吗啡对鞘内注射P物质引起的痛阈和c-fos表达的影响

      阮怀珍, 李希成, 黎海蒂
      1996(1): 65-69.
      摘要:本文采用测痛和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到大鼠鞘内注射(it)P物质(SP)所引起痛反应与剂量有关,小剂量(0.5μg,1μg)对痛阈无明显影响,大剂量(5μg,10μg)可使之降低,并可诱发脊髓c-fos的表达。it吗啡(10μg)不仅使痛阈提高,还可抑制itSP产生的痛反应及脊髓C-fos表达,此效应可被纳洛酮翻转。  
      关键词:P物质;吗啡;原癌基因蛋白c-fos;脊髓;免疫组织化学   
      1104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98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熊克仁, 杨解人, 齐琼, 郑培敏
      1996(1): 70-72.
      摘要:采用NADPH-d组织化学方法,观察了NOS阳性神经元在大鼠脑扣带皮质前部24区、32区、25区和后部23区、29区的分布,并夹闭双侧颈总动脉,造成脑缺血2h后,再观察各区NOS阳性神经元的变化。结果为扣带皮质前、后部的5个区均有NOS阳性神经元。其前部的24区NOS阳性神经元较多,后部的23区和29区次之,前部的32区和25区较少。夹闭双侧颈总动脉2h后,再观察的结果为扣带皮质前、后部NOS阳性神经元数量均明显增加(P<0.01)。  
      关键词:扣带皮质;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一氧化氮合酶;脑缺血;大鼠   
      1057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93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内毒素休克大鼠肾上腺的影响──组织化学观察

      王志英, 黄为敏, 徐青燕, 黄坤厚, 蔡红, 张新宇
      1996(1): 73-75.
      摘要:观察电针对内毒素休克大白鼠肾上腺的糖元、琥珀酸脱氢酶等组织化学的变化,结果提示:电针内毒素休克动物的“人中”或“足三里”穴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强肾上腺皮质的功能,这可能有助于电针抗内毒素休克的作用。  
      关键词:内毒素休克;组织化学;电针   
      98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88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等温经络线”的实验验证

      李志超
      1996(1): 76-78.
      摘要:本文以实验为基础,进一步验证了作者发表的“等温经络线物理定位辨识”一文对胡翔龙先生发现的“经络线”的分析与论断。证明“等温经络线”乃是计算机对彩色热象图进行的处理和分解,是以体表等温点连接绘制的统计线和示意图,并且是在诸多的统计线中人为挑选与古典经脉循行线大体相类似的温度等高线。它完全遵从体表温度扩散的规律,也只能反映人体表面温度自然扩散趋势,并非人体经络气血运行轨迹的自然显示。  
      关键词:经络;经脉循行线;等温线;红外热象图   
      669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284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