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98年第1期
    • 针刺治疗突发性耳聋的临床研究

      王长海, 袁军, 刘英茹, 寮鸿盛, 张仲海
      1998(1): 5-7.
      摘要:为探讨针刺对突发性耳聋的治疗作用。运用针刺配合营养听神经西药法治疗突发性耳聋,并设单纯西药组对照,两组均以两周为一疗程,三个疗程后进行统计分析,比较两组总疗效和疗程。结果,针刺加西药组总有效在为90.0%,对照组为70.0%,差异非常显著(P<0.01),两组疗程间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表明针刺可增强营养神经药物的作用,两者结合使用可提高突发性耳聋的治愈率,并可缩短病程,值得临床应用的推广。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治疗;针刺法   
      82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62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戒毒点滴体会

      钱志云
      1998(1)
        
      717
      |
      4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93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谢学鸥
      1998(1): 8-11.
      摘要:本文通过142例腹式全子宫切除术患者,分为常规硬膜外麻醉及常规硬膜外麻醉加针刺两组进行临床及实验对比观察。结果表明:(1)针刺在麻醉中对高血压患者有良好调整作用;(2)能减少因麻醉及手术对机体循环系统的干扰;(3)有增强硬膜外麻醉效果的作用;(4)患者本后发热少;(5)可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此种复合麻醉法,尤其适用于老年人、危重患者、心血管系统疾患或其它合并症患者。故倡导使用硬膜外麻醉加针刺的复合麻醉方法。  
      关键词:硬膜外麻醉;电针;全子宫切除术;T细胞亚群   
      84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60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醒脑开窍法治疗中风后遗症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

      张存生, 张慧勇, 马春燕, 李岩, 孙士静, 宋秋珍, 卞金铃, 赵建国, 王舒, 石学敏
      1998(1)
        
      1083
      |
      289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46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切断大鼠前根对痛阈及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王才源, 徐嵘, 李玲琍
      1998(1): 12-15.
      摘要:本实验研究了前根在痛信息和针刺镇痛信息中的传入作用:(1)切断大鼠左侧L4、L5前根前,大鼠处于正常状态下,左右两侧大腿外侧部痛阈没有明显差异。(2)切断左侧L4、L5前根后第三天,切断侧痛阈较切断前和对照侧的痛阈均明显增加。(3)如果在切断后第三天给予电针刺激,切断侧针效与切断前电针刺激后的针效和对照侧电针刺激后的针效相比较,虽有升高,但无明显差异。  
      关键词:前根;痛阈;电针镇痛效应   
      88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57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项针疗法治疗假性延髓麻痹的临床与机理研究

      高维滨, 聂卉, 唐强, 盛国滨, 孙凯军, 王伟华
      1998(1)
        
      806
      |
      35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84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李韶, 吴晓平, 张自东, 崔存德
      1998(1): 16-20.
      摘要:实验在60只SD大鼠上进行。采用细胞外记录方法,记录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PAG)内痛兴奋神经元(PEN)的自发放电和伤害性刺激的诱发放电。主要观察中脑楔状核(NCF)内微量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和乙酰胆碱(ACh)对PAG内PEN的痛放电影响,以及TRH与NCF内胆碱能神经的关系。结果表明:(1)NCF内分别注入TRH(0.5μg/0.5μl)和ACh(2.5μg/0.5μl)均能明显抑制PAG内PEN的痛放电频率。而将等剂量TRH注入NCF背侧的下丘内,对PAG的痛放电则无明显影响。(2)预先注入阿托品(2.5μg/0.5μl)再注入TRH或ACh,阿托品能阻断ACh对PAG痛放电的抑制效应;但不影响TRH的抑制作用。(3)单独注入阿托品(2.5μg/0.5μl)对PAG的抑制效应也无明显影响。结果提示:外源性TRH和ACh都参与NCF对伤害性信息的调制作用,ACh的抑制效应是经m-受体介导的;而TRH的作用似乎与m-受体无关。  
      关键词:楔状核;中脑导水管周围灰质;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乙酰胆碱;痛调制   
      107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16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大鼠隔区向缰核的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投射

      熊克仁, 杨解人, 郑培敏
      1998(1): 21-23.
      摘要:刺激隔区产生的镇痛作用是经缰核而实现的。为了提供依据以解释其机制,采用辣根过氧化物酶(HRP)法与还原型辅酶Ⅱ黄递酶(NADPH-d)相结合方法,对大鼠隔区向缰核的NOS阳性神经元的投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缰外侧核接受来自斜角带核垂直支(VDB)腹侧部、斜角带核水平支(HDB)及VDB背侧部的NOS阳性神经元的投射;缰内侧核接受少量来自VDB腹侧部NOS阳性神经元的投射。这种隔区与缰核之间的NOS阳性神经元联系可能是其具有针刺镇痛作用的重要形态学基础之一。  
      关键词:缰核;隔区;一氧化氮合酶;针刺镇痛   
      1027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52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抑制老年大鼠脑与垂体细胞因子基因表达

      黄诚, 陈汉平, 秦秀娣, 周羚, 程介士
      1998(1): 24-27.
      摘要:为了阐明针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可能机制,我们应用老年大鼠腹腔注射细菌脂多糖(LPS)以模拟老年性痴呆脑内的炎症状态,并使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观察针刺时大鼠脑与垂体白细胞介素-1β(IL-1β)与白细胞介素-6(IL-6)mRNA的变化。结果显示,IL-1β与IL-6mRNA在老年大鼠皮质、小脑、垂体显著高于4月龄大鼠,针刺后其表达减少,表明针刺抑制脑内的炎症反应可能为治疗老年性痴呆的机制。  
      关键词:针刺;细胞因子;基因表达;Alzheimer's病;衰老   
      1026
      |
      0
      |
      7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46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及其对SOD、LPO、NO的影响

      赖新生, 莫飞智, 江钢辉, 李建强, 邝枣园, 陈景亮, 张正, 张家维, 郑宗昌
      1998(1)
        
      1122
      |
      17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79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李耀功, 杨茹, 高慧, 季士珠, 陈伯英
      1998(1): 28-32.
      摘要:本文采用RNA点杂交、放射免疫测定(RIA)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研究电针(EA)对雌性大鼠垂体组织雌激素受体mRNA(ERmRNA)及血中雌二醇(E2)水平的影响。实验动物随机分成四组:正常组(INT)正常电针组(NT+EA)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电针组(OVX+EA)。结果表明,OVX血雌二醇(E2)水平明显低于INT(P<0.01)。OVX杂交斑点灰度低于INT(P<0.01);OVX+EA血E2含量明显高于OVX(P<0.01)。OVX+EA杂交斑点灰度高于OVX(P<0.01);INT+EA血E2水平及杂交斑点的灰度与INT比较无显著差异。结果提示,电针可能通过提高去卵巢大鼠体内E2水平,影响垂体雌激素ER的基因表达,这可能是电针调整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异常功能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电针;垂体;雌激素受体mRNA;雌二醇   
      1156
      |
      0
      |
      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02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

      晏义平, 孙凤艳
      1998(1): 33-35.
      摘要:本研究运用TUNEL染色法观察电针对大鼠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假手术组和单纯电针组,大鼠脑内未见神经细胞凋亡,脑缺血后12小时,大脑皮层梗塞区内大量的神经细胞凋亡,在缺血十电针组,大脑皮层梗塞区内神经细胞凋亡数目显著减少。结果表明:电针抑制脑缺血后脑内神经细胞凋亡。  
      关键词:脑缺血;凋亡;电针   
      1881
      |
      0
      |
      1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36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脑缺血大鼠体感诱发电位及脑梗塞体积的影响

      司全明, 吴根诚, 曹小定
      1998(1): 36-40.
      摘要:本实验在大脑中动脉阻塞(MCAO)及再灌注动物模型上,观察缺血后电针对大鼠体感诱发电位(SEP)和脑梗塞体积的影响。结果发现缺血组和缺血后电针组在MCAO后30分钟,缺血侧SEP波幅降至缺血前的2.2±3%,1.9±2%,缺血后再灌注7天,SEP恢复至缺血前的25.5±14.1%,58.6±27.2%,两组比较P<0.05;脑梗塞体积分别为70.72±25.4mm3,45.65±11.4mm3(P<0.05)。结果提示电针可促进脑缺血后SEP的恢复,减少脑缺血性组织坏死。  
      关键词:脑缺血;体感诱发电位;脑梗塞体积;电针   
      1173
      |
      0
      |
      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94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心经腧穴对冠心病患者心功能的特异性研究

      黄卫东, 郝喜书, 赵晖, 袁晓军, 牟秀霞, 耿恩广
      1998(1)
        
      999
      |
      15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34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大鼠脊神经节和脊髓内一氧化氮合酶表达的影响

      熊克仁, 汪桐
      1998(1): 41-43.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脊神经节和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表达的影响。方法:电针单侧大鼠“足三里”穴,采用还原型尼克酰胺嘌呤二核苷酸脱氢酶(HADPH-d)法显示L5-6脊神经节和脊髓节段的NOS表达变化。结果:针刺组针刺侧脊神经节和脊髓的NOS表达,均比非针刺侧及对照组增加。结论:电针可上调脊神经节和脊髓NOS表达,这可能是一氧化氮(NO)参与针刺效应的重要基础之一。  
      关键词:电针;一氧化氮合酶;脊神经节;脊髓;大鼠   
      929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89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对帕金森病大鼠模型脑内单胺类递质含量的影响

      何崇, 王玲玲, 董洪涛, 汪君梅, 马聘
      1998(1): 44-48.
      摘要:本研究初步观察了大鼠帕金森病模型纹状体内三种单胺类递质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A)、5-羟色胺(5-HT)针灸治疗前后的变化情况,在此基础上,为了摸索针灸的临床治疗规律,本组资料选择了不同选穴和不同针灸方法进行分组,观察这些针灸刺激因素对单胺类递质的不同影响。结果发现,针灸后大鼠纹状体内DA、NA、5-HT明显上升,此外,从选穴的角度看,头部选穴明显优于四肢,头部选穴各组差别虽无统计学意义,但组间差别似乎反应,针刺方法作用较平均,艾灸和电刺激方法对儿茶酚胺类递质作用更明显。  
      关键词:针灸;帕金森病;6-OHDA;单胺类递质   
      962
      |
      0
      |
      7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24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隔药灸治疗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吴焕淦, 陈汉平, 华雪桂, 施征, 陈及灵, 赵琛
      1998(1)
        
      999
      |
      19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68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穴位注射治疗实验性震颤麻痹的研究

      徐斌, 马骋, 王玲玲
      1998(1): 49-52.
      摘要:本研究观察了不同试剂穴位注射对实验性震颤麻痹大鼠阿扑吗啡诱发旋转行为的影响,并检测了纹状体多巴胺、5-羟色胶的含量,发现穴位注射时无论是否给予外源性多巴胺均能显著性地降低大鼠的诱发旋转行为,降低的程度与多巴胺的增加程度密切相关,5-羟色胺的变化虽与旋转行为改变的相关无显著性意义,但与多巴胺的变化呈显著的正相关,提示:穴位注射对震颤麻痹的影响与中枢多巴胺相关,并与5-羟色胺递质问的协同作用有关。  
      关键词:震颤麻痹;穴位注射疗法;中枢神经递质   
      104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50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大鼠内分泌激素的调节作用及其机制初探

      宫星, 董晓彤, 王双坤, 王友京
      1998(1): 53-56.
      摘要:本实验观察了电针对大鼠血清TSH、T4、T3、rT3、皮质醇和睾酮,下丘脑和垂体β-EP,血浆CAMP和cGMP含量及cAMP/cGMP比值的影响。结果表明:电针大鼠“足三里”穴使血清T4和T3含量升高的同时,伴有血浆cAMP和cGMP含量明显下降。提示环核苷酸可能参与电针对大鼠甲状腺激素的调节作用。  
      关键词:电针;β-内啡肽;环核苷酸;内分泌激素   
      92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20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耳针对慢性支气管炎临床疗效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曾强
      1998(1)
        
      904
      |
      38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32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孙国杰, 王华, 张英, 刘又香
      1998(1): 57-60.
      摘要:本文采用针刺、艾灸、针加灸三种方法,分别治疗二肾一夹型高血压大鼠,结果显示,三种治疗方法对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均有一定的影响,但三者的作用存在一定差异。综合分析,以针加灸作用最强,针刺次之,艾灸作用较弱。说明针刺与艾灸联合使用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肾素;血管紧张素Ⅱ;醛固酮;针灸疗法   
      1114
      |
      280
      |
      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75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实验性骨折愈合作用的组织学观察

      祁晓华, 沈梅红, 聂明, 吕越, 黄晔, 杨兆民, 蔡文辉
      1998(1): 61-65.
      摘要:将健康雄性家兔36只手术造成左侧桡骨中段3mm骨缺损,术后分电针组和对照组,并于一、二、四周分别处死,以骨折局部标本,通过组织形态学方法观察电针对骨折愈合的作用,并进行初步探讨。实验结果显示:电针组在第一周能够促进血肿的机化,第二、四周能够促进成骨细胞的增生、骨痂的形成,经等级资料两样本比较,两组之间有显著差异(P<0.01或0.05),说明电针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  
      关键词:骨折/针灸疗法;骨折愈合;针灸效应;组织学;动物   
      993
      |
      0
      |
      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10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轴突转运的影响

      邵水金, 单宝枝, 余安胜, 严振国
      1998(1): 66-68.
      摘要:目的在于研究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再生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手术模型,HRP追踪观察。结果:电针组的L4、L5脊髓前角和L4、L5脊神经节内的标记细胞数目最多,与空白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中药组次之,西药组最少。结论:该研究初步证明神经损伤后应用电针治疗,周围神经与中枢神经已获得较好的连续性,是一种加速神经再生,提高神经功能恢复的有效手段。  
      关键词:神经再生;电针;HRP   
      968
      |
      0
      |
      4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65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实验研究

      刘志诚, 孙凤岷, 韩燕, 马骋, 詹秀琴, 赵飞浪, 王沂争, 朱苗花, 刘臣
      1998(1): 69-75.
      摘要:本文提示,采用高脂饲料喂养SD大鼠制造肥胖模型,致肥率达56.8%。本实验探讨了针刺和芬氟拉明(FFA)治疗肥胖大鼠的作用。结果表明,针刺对肥胖大鼠的摄食量、饮水量、体重、身长、Lee氏指数、心包、腹股沟和肾周脂肪量、主要脏器和腺体的重量、血中TG、TC、LDL-C、HDL-C、BG的含量及AI等指标的良性调整作用明显优于FFA。通过推挽灌流技术,我们观察了实验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灌流液中单胺类介质含量的变化。结果示,对照组LHA中去甲肾上腺素(NA)含量显著高于正常组,针刺组LHA中NA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提示,针刺时肥胖机体LHA的调控可能是针刺减肥关键因素之一。  
      关键词:针刺;单纯性肥胖症;下丘脑外侧区;肥胖大鼠;推挽灌流   
      1988
      |
      0
      |
      3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58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足三里穴巨微结构形态观察

      余安胜, 赵英侠, 严振国, 李西林, 张建华
      1998(1): 76-79.
      摘要:用体视显微镜(5~25倍)观察足三里新鲜标本层次和断面结构及ABS铸型、淋巴灌注标本。结论:足三里穴与非穴位的巨微结构观察未发现除神经、血管、淋巴、筋膜、肌腱、肌肉等组织外的特殊结构,穴位不是由一种组织结构组成,而是由多种组织共同构成的一个多层次的空间结构。  
      关键词:足三里;巨微解剖   
      900
      |
      2
      |
      17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453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根据神经节段支配理论探讨针灸取穴规律

      王佩
      1998(1)
        
      831
      |
      24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55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