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99年第1期
    • 督脉穴位针刺对急性脑梗塞患者的治疗作用

      金竹青, 顾法隆, 陈汝兴, 程介士
      1999(1): 5-7.
      摘要:本工作在对急性脑梗塞病人进行中西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观察了针刺及未加针刺时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CT图像的变化并作比较,结果显示:早期针刺治疗急性脑缺血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为应用针刺(特别是头部督脉穴位)防治急性缺血性中风提供了进一步的依据。  
      关键词:脑梗塞;针刺;神经功能缺损;CT检查   
      1369
      |
      0
      |
      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5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温科辉, 谢福生
      1999(1): 8-11.
      摘要:应用HANS辅助小剂量颈丛阻滞行甲状腺手术麻醉( A组)、与对照组(B组) HANS麻醉各 40例。观察麻醉效果及生理功能变化, A组麻醉优良率为 93%, B组 75%,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甲状腺囊腺瘤切除的麻醉优良率为 96%,甲状腺次全切除的麻醉优良率为86%,但两者比较没有差异性(P>0.05);B组甲状腺囊腺瘤切除的麻醉优良率为 86%,甲状腺次全切除的麻醉优良率为50%,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人手术前后15分钟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血氧饱和度(SpO_2)的变化,A组HR、SpO_2术后较术前降低,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MAP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B组HR术后稍升高,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MAP降低,有显著性差异(P<0.05),SpO_2降低明显,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A组与B组的HR、MAP、SpO_2两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  
      关键词:针麻;颈丛阻滞麻醉;甲状腺;HANS(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   
      839
      |
      0
      |
      4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47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吴焕淦 , 潭卫林 , 陈汉平 , 施征  , 华雪桂
      1999(1): 12-16.
      摘要:临床研究共收治慢性溃疡性结肠炎 151例,随机分成隔药灸 Ⅰ组(65例)、隔药灸Ⅱ组(56例)和对照组(30例),其中隔药灸 Ⅰ组,近期痊愈率达 53.8%,总有效率为 92.3%;隔药灸 Ⅱ组,近期痊愈50.0%,总有效率为89.3%;对照组,近期痊愈率30.0%,总有效率为66.7%。其作用机理可能是通过抑制和/或消除肠上皮细胞HLA-DR抗原的表达,增加(强)T_8细胞数与功能,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比例关系而使结肠粘膜病变得以有效地纠正。151 patients with ulcerative colitis were divided randomly into herbal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group Ⅰ (65 cases), herbal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group Ⅱ (56 cases)and drug group (30 cases)as a control. A good clinical result was obtained. The short-term curative rate was 53. 8 per cent in herbal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group Ⅰ,50. 0 per cent in herbal cake-separated moxibustion group Ⅱ and 30. 0 per cent in drug group. The effective mechanism of treatment may be relevant to depressing or eliminating the antigenic expression of HLA-DR in colonic epithelial cell, increasing the amount of T_8+细胞数与功能,调整T淋巴细胞亚群间的比例关系而使结肠粘膜病变得以有效地纠正。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隔药饼灸;HLA-DR抗原;T细胞亚群   
      1179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42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赵喜新, 王和平, 曹大明, 李文涛, 田开宇
      1999(1): 17-19.
      摘要:选用化疗所致白细胞减少症患者,常规检测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数量及用细胞培养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集落刺激因子的活性,结果证明针灸治疗本症疗效确切,其机理之一可能是针灸可提高机体血清集落刺激因子的活性,同时提出了集落刺激因子活性可能受白细胞负反馈调节的问题。  
      关键词:针灸;化疗;白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969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99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A Letter to Member Societies of WFAS

      1999(1)
        
      658
      |
      7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21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对大鼠炎症痛反应及电针镇痛的影响

      王金兰, 朱崇斌, 曹小定, 吴根诚
      1999(1): 20-23.
      摘要:本实验在福尔马林致痛的大鼠模型上,观察了侧脑室注射孤啡肽对大鼠炎症痛反应及电针镇痛的影响。结果表明:0.1μg和0.5μg的孤啡肽对大鼠炎症痛反应没有影响,1μg的孤啡肽则能明显加强炎症痛反应。电针后侧脑室注射0.1μg和1μg的孤啡肽,都能明显抑制电针的镇痛作用,说明孤啡肽能拮抗电针镇痛。  
      关键词:孤啡肽;电针镇痛;炎症痛   
      1026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94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彭小清 , 张桂林 , 韩丹  , 张亮  , 刘维泽
      1999(1): 24-28.
      摘要:本实验用玻璃微电极记录技术,在55只雄性SD大鼠PAG区记录到65个伤害性神经元,观察了 AII对 PAG伤害性神经元电活动以及吗啡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①AII(50ng、1μg、2μg/5μl,i.c.v.)对PAG区痛兴奋神经元(PEN)电活动产生显著的兴奋效应;②9个PAG痛抑制神经元(PIN)在给 AII后 8个产生抑制效应,一个无反应;③AII(50ng、2μg/5μg,i. c. v)部分翻转吗啡(i.p,2.5mg/kg体重)的抑制作用,两组间AII的作用有显著性差异。以上结果提示:AII可能通过易化PAG区 PEN、抑制 PIN的电活动,从而调制伤害性信息的传递,拮抗吗啡镇痛。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Ⅱ;导水管周围灰质;脑室内注射;伤害性放电   
      90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89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刺激对大鼠大脑感觉运动皮层(SmI)的影响

      王健夫, 王晓慧, 李成祥, WatersRS, McCandlishCA
      1999(1): 29-34.
      摘要:本文通过6例大鼠对其一侧前爪第三趾尖进行短期(2小时)电针刺激,研究了大鼠大脑主要感觉运动皮层外周皮肤表面代表区所受的影响。刺激点相当于人类第三指尖上的十宣穴。通过SmI皮层电生理触觉功能代表区图,分别测量了第二、三、四趾尖在电针刺激前后代表区的面积。所得资料均作了统计学处理。结果表明第二趾尖代表区于电针刺激前后面积的变化无统计学上的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第三趾尖代表区,电针刺激前图的面积明显大于电针刺激后图的面积,两者之间有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 P < 0. 02);而第四趾尖代表区图面积于电针刺激前后的变化与在第二趾尖代表区图面积的变化相仿,其间亦无统计学明显差异(P>0.05)。结果说明短期电针刺激影响了大脑主要感觉运动皮层外周代表区的组合,并能直接扩大受试点在SmI皮层代表区的面积。 本文还从大脑皮层可塑性的角度对其变化机理进行了探讨。其原因之一可能是比原代表区增力。部分的皮层范围内神经元的亚阈值输入改变或提升到能放电的超阈值水平。  
      关键词:电针;主要感觉运动皮层;皮层代表区   
      923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83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豚鼠听皮层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反应恢复时间的影响

      周庆辉 , 曾兆麟 , 李伯勤 , 庄剑青 , 施建蓉 , 李鼎
      1999(1): 35-39.
      摘要:本文用电生理学方法观察不同穴位电针对豚鼠听皮层中潜伏期诱发电位反应恢复时间的影响。实验以诱发电位的反应恢复时间代表听皮层的兴奋性,耳区穴和前肢穴电针主要引起皮层兴奋,而后肢穴电针主要引起皮层抑制。  
      关键词:听觉;听诱发电反应;豚鼠;针灸效应   
      1023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77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赵建平, 彭裕文, 刘才栋, 李鹏 , 曹银祥
      1999(1): 40-43.
      摘要:在大鼠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向肋间神经和胃等内脏分支投射基础上,用电刺激大鼠左侧切断神经根的T_(10)肋间神经,记录了同侧内脏大神经上的诱发电位。结果:记录到平均传导速度为12.40m/sec的复合动作电位,此结果不受呼吸肌麻痹的影响,但麻醉肋间种经或内脏大神经后不再出现。提示:神经冲动可从脊神经节细胞周围突行走在肋间神经中的躯体分支,经分叉处传导到行走于内脏大神经中的内脏分支,这些分支以 A-δ纤维为主。  
      关键词:脊神经节;电刺激;神经传导   
      854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71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对肾上腺切除大鼠哮喘模型肺功能影响的研究

      崔龙苹, 杨永清, 陈汉平, 马淑兰, 张英英
      1999(1): 44-47.
      摘要:本文以肾上腺切除(ADX)哮喘模型和ADX捆绑处理作为对照组,观察了针刺对ADX大鼠哮喘模型肺功能(气道阻力和肺顺应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针刺能明显降低肾上腺切除大鼠哮喘模型的气道阻力,增加其肺的顺应性。提示针刺治疗哮喘不主要依赖肾上腺皮质激素。  
      关键词:针刺;肾上腺切除;哮喘;大鼠;肺功能   
      1037
      |
      0
      |
      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65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穴位贴敷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王淑伟, 尚德志, 罗永芬
      1999(1): 48-50.
      摘要:应用穴位贴敷法,对慢性支气管炎大鼠红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观察,结果发现穴位贴敷法能提高慢支大鼠的免疫功能,提高慢支大鼠对免疫复合物的清除能力,减少炎症反应。  
      关键词:支气管炎;穴位贴敷法;红细胞免疫   
      100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60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梁门”穴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机理探讨

      黄国峰, 汤德安, 周桂桐, 范英昌
      1999(1): 51-55.
      摘要:本文探讨了电针“梁门”穴治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的机制。结果表明:电针能抑制胶元纤维的过度增生而利于溃疡的愈合;改变了病理状态下胃粘膜 PG含量,从而起到对胃粘膜的保护作用;升高胃组织的SOD含量以阻止胃粘膜组织的进一步损伤和促进损伤的胃粘膜修复;使红细胞C_3b受体花环率增高,以增强免疫功能,从而提高机体的防病抗病能力。  
      关键词:电针;“梁门”穴;针灸疗法;胃溃疡   
      1021
      |
      0
      |
      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94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何竟, 廖方正, 吴滨 , 郑重 , 熊水清, 周荣兴
      1999(1): 56-59.
      摘要:本研究运用光镜、电镜和神经肌电图等检测手段来观察针刺对实验性糖尿病模型大鼠坐骨神经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组糖尿病大鼠经过 3个月病程后,坐骨神经的结构和功能已形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样病理改变,而针刺组糖尿病大鼠的坐骨神经损害明显轻于模型组。结果说明:针刺可延缓或减轻由糖尿病所致的大鼠周围神经损害,即针刺可防治糖尿病大鼠形成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  
      关键词:针刺;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神经病理形态学;神经肌电图   
      983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48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艾灸抗小鼠S_(180)实体瘤的实验研究

      唐照亮 , 陈淼和 , 宋小鸽 , 候正明 , 章复清 , 陈全珠 , 袁静  , 金涌  , 李俊
      1999(1): 60-63.
      摘要:本实验建立S_(180)实体瘤小鼠模型,观察艾灸的抗肿瘤作用。实验表明,艾灸“关元”穴和对肿瘤的灸割治疗均能提高其存活率,延长生存期,抑制肿瘤的生长,有 33%以上的瘤重抑制率。灸疗能恢复与提高荷瘤小鼠对 ConLA(刀豆球蛋白 A)、LPS(脂多糖)诱导的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IL-1(白介素-1)、IL-2(白介素-2)的活性。上述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且相当或优于环磷酰胺的抑瘤效果。表明灸疗有明显的抗肿瘤作用。实验结果提示,灸疗的抗肿瘤作用与其热疗效应、活血化瘀作用及提高机体免疫力等有密切关系。  
      关键词:肿瘤;艾灸;热疗;活血化瘀;免疫功能   
      1123
      |
      0
      |
      9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83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药物治疗胆道蛔虫症临床观察

      张澜
      1999(1): 64-65.
      摘要:观察胆道蛔虫症100例。治疗组60例用针灸中药辅以脂餐硫酸镁总攻疗法治疗,针灸取穴:肝俞、胆俞、日月、期门、阳陵泉。中药用茵陈蒿汤、四边散、乌梅丸合方。对照组40例用西药对症治疗。结果治疗组胆蛔消失 43例,治愈率 70.2%;对照组胆蛔消失 15例,治愈率 37.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关键词:胆道蛔虫症;针灸疗法;中医药疗法   
      88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80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艾灸治疗溃疡性结肠炎58例疗效观察

      方向明, 许能贵, 肖永俭
      1999(1): 66-67.
      摘要:溃疡性结肠炎或慢性非特异性结肠炎(简称溃结炎),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临床上以长期反复的腹痛、腹泻及迁延难愈的脓血粘液便为特征。本文选用艾灸患者足三里、关元等穴,并以习用的西药作对照,经观察,艾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艾灸   
      999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35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艾灸加针刺夹脊穴治疗颈腰椎疾病237例临床观察

      胡秋炎, 肖伟, 周建霞, 陈善龙, 周建平
      1999(1): 68-71.
      摘要:本文采用艾灸加针刺夹脊穴治疗颈腰椎疾病 237例,并设对照组(针夹脊穴不灸)43 例进行观察,结果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 70. 89%和 100%,对照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分别为44.19%和86.05%,经统计学处理P<0.0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各证型间疗效比较 P>0. 05,差异无显著性。提示艾灸加针刺夹脊穴具有缓解症状、改善体征的作用。  
      关键词: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艾灸;针刺;夹脊穴   
      98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69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加艾箱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80例

      赵艳
      1999(1): 72-73.
      摘要:用针刺加灸治疗腰椎骨质增生症,取得较好疗效。本组80例患者中,均经X线正、侧位片示有不同程度骨质增生,并排除其它疾病。病程1个月至30年不等。治疗取腰椎夹脊穴,棘突压痛明显者为主要选穴部位,下肢疼痛者加环跳、委中。针刺加艾箱灸,每日1次,每6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 1日。结果本组 80例患者中, 显效 38例,有效 40例, 无效 2例,总有效率为97. 5%。  
      关键词:腰椎骨质增生;针刺;艾箱灸   
      70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565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小针刀配合艾灸治疗跟骨骨刺42例

      董洪涛, 卢正海
      1999(1): 74-76.
      摘要:跟骨骨刺即跟骨骨质增生,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及疑难病,作者采用小针刀配合艾灸疗法治疗跟骨骨刺 42例,并与单独使用小针刀治疗的 28例作对照观察,结果发现小针刀加艾灸法治疗跟骨骨刺疗效明显高于单纯使用小针刀组,且前者治疗次数短。两组的治疗效果与发病时间的长短有密切关系,即发病时间越长,小针刀加艾灸法较之单用小针刀越能奏效。  
      关键词:跟骨骨刺;小针刀疗法;灸疗法   
      900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23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灸法治疗产后尿潴留

      韩培玲
      1999(1): 77-78.
      摘要:本文就产后尿潴留的认识进行了中西医对照,并阐明了灸法治疗产后尿潴留的治则、治法及临床治愈37例的体会。  
      关键词:尿潴留;雀啄灸;灸架灸   
      81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621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的科学基础》述评

      沈斌
      1999(1): 79-80.
        
      695
      |
      10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19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