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00年第2期
    • 缺血预适应与针灸

      蔡辉, 王艳君
      2000(2): 85-88.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01
      摘要:Murry在 1 986年首先提出心肌缺血预适应的概念。心肌缺血预适应为心肌在一次短暂缺血后的一种快速适应性反应 ,可在随后较长时间心肌缺血中延缓心肌细胞死亡的速度。另有报道 ,受到电刺激的外周肌肉血流在减少的情况下 ,对心肌也有保护作用。不同温度下远处器官的缺血预处理对心肌亦有保护作用。针灸对缺血心肌具有较为确切的保护作用 ,而且针灸与心肌缺血预适应现象具有一定的相似之处。针灸学治疗疾病是依据辨证施治、理法方穴原则 ,体现出整体把握下的经穴经络脏腑优势。因此 ,笔者认为有必要借鉴缺血预适应现象 ,阐述其作用机制 ,弘扬针灸优势。  
      关键词:心肌缺血;缺血预适应;针灸   
      1006
      |
      159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022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对胃分泌机能的调控作用

      赵保民, 黄裕新
      2000(2): 89-92.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02
      摘要:本文概述了针刺调控胃分泌的机制及意义。研究结果表明 ,针刺可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影响胃分泌 :①经外周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途径 ,尤其是中枢神经核团的整合参与胃分泌的调节 ;胆碱能神经、肾上腺素能神经及肽能神经均发挥重要作用。②胃肠激素 ,尤其是与酸分泌密切相关的脑肠肽起着重要的中介作用。③肠神经系统及其胃肠粘膜组织中介质浓度变化 ,如 :β EP、GAS、EGF等可能会改变细胞超微结构 ,参与细胞内信息系统 ,影响胃酸分泌。  
      关键词:针刺;俞穴;胃分泌;胃泌素;上皮生长因子   
      756
      |
      220
      |
      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017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褪黑素对大鼠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

      周敏明, 俞昌喜, 曹小定, 吴根诚
      2000(2): 93-95.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03
      摘要:本实验以 5 0℃热水刺激引起的大鼠甩尾反应为痛反应指标 ,观察腹腔注射 (i p )不同剂量褪黑素 (MEL) 3 0、60、1 2 0mg/kg的镇痛效应 ,及MEL 60mg/kg对电针镇痛效应的影响。结果显示 ,i p MEL 3 0mg/kg对大鼠甩尾潜伏期无影响 ;i p MEL 60、1 2 0mg/kg均能显著延长大鼠甩尾潜伏期 ,作用随着剂量增大而增强 ;i p MEL 60mg/kg 3 0分钟后给予电针刺激 3 0分钟 ,大鼠甩尾潜伏期显著长于单纯给药组和单纯电针组 ,提示褪黑素具有镇痛作用 ,并能加强电针镇痛效应。  
      关键词:褪黑素;电针镇痛;大鼠   
      929
      |
      111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52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面神经损伤后穴位针刺对NGF mRNA表达的影响

      牙祖蒙, 肖道宏, 王建华, 谭颖徽
      2000(2): 96-99.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04
      摘要:本文观察了穴位电针刺激对面神经再生过程表情肌、神经及神经核中NGF表达的影响。将日本大耳白兔面神经压榨伤后 ,电针刺激“翳风”、“颧”、“地仓”、“颊车”、“四白”、“阳白”、“合谷”穴 ,每天 3 0分钟 ,2周为 1个疗程。经 1、2、3疗程治疗后 ,应用原位杂交及RT PCR技术检测针刺组及对照组表情肌、面神经及面神经核中NGFmRNA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表明 ,两组动物的三种组织中 ,NGF表达高峰均在神经损伤后第六周 ;在表情肌组织中 ,针刺组三个时象点的NGFmRNA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 ) ;在面神经及面神经核组织中 ,针刺组原位杂交信号显著强于对照组 ,但RT PCR检测结果在两组中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提示 ,在面神经再生过程中 ,穴位电针刺激能明显增强表情肌组织中NGF的表达 ,这对面神经再生可能起促进作用。  
      关键词:穴位针刺;周围神经再生;面神经;神经生长因子   
      1024
      |
      163
      |
      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07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矫治前肢内翻畸形动物模型的组织学特征

      向谊, 黄伯灵, 聂明, 赵小寅
      2000(2): 100-103.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05
      摘要:在建立前肢骨折后缓慢发生肘内翻畸形的实验兔模型基础上 ,将 2 4只模型兔随机分成实验 (针刺 )与对照 (空白 )两组 ,并于针刺 1 0、2 0、3 0、40次 (天 )后处死取材 ,观察其光、电镜下的形态学变化。结果显示 ,针刺可使发育滞缓的骨骺部软骨成骨活跃 ,促进该部的血液循环 ,加速软骨成骨过程 ,致骨骺生长板增厚。说明用针刺方法刺激内翻侧骨骺区可加快肱骨下端内侧面骨骺与内侧关节面骨骺的生长速度 ,矫治内翻畸形。  
      关键词:针刺;矫治;骨骼;肘内翻   
      802
      |
      2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42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与应激免疫关系的实验研究

      李建萍, 赵英侠, 陈坚
      2000(2): 104-105.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06
      摘要:本文为了研究针刺穴位与应激反应、免疫反应的关系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针刺“足三里”组、铁夹夹足趾组 ,根据测定的各组血浆中皮质醇含量 ,脾脏中T、B淋巴细胞的活性 ,得出针刺穴位与应激是不同的结论 ,针刺穴位可使血中皮质醇含量降低 ,免疫功能增强 ,而应激反应则相反。  
      关键词:针刺疗法;应激反应;免疫反应   
      1028
      |
      180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9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挑筋疗法抗炎免疫作用的实验研究

      童娟, 庄礼兴, 明顺培
      2000(2): 106-108.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07
      摘要:本实验建立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 ,观察挑筋疗法的抗炎免疫作用。结果显示 ,挑筋疗法能减轻局部炎症反应 ,消退足跖肿胀 ,使跖围减小 ;通过观察各组大鼠血清的IL 1、IL 2、TNF含量 ,发现以上指标与致炎对照组比较均有非常显著差异。实验表明 ,挑筋疗法可以调节免疫功能 ,增强机体抗炎免疫能力 ,起到抗炎免疫的作用。  
      关键词:挑筋疗法;抗炎;免疫调节;佐剂性关节炎   
      987
      |
      78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32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443例人体经穴皮肤电阻抗振荡波动现象观察

      程绍鲁, 郑毓新, 余迺登, 周日秀, 刘蕙娟, 陈发金, 黄平, 曾允萱
      2000(2): 109-111.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08
      摘要:本文观察到人体体表皮肤电阻抗是处于一种不间断而有固定频率的波动状态 ,这种皮肤电阻抗的波动现象可称其为人体皮肤电阻抗振荡波动现象 ,在人体井穴与非经穴部位 ,除涌泉穴外有显著差异 (P <0 .0 1)。  
      关键词:井穴;电阻抗振荡波动;经络研究;电脑   
      872
      |
      276
      |
      1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924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魏海峰, 孔健, 尚红燕, 杨秀珍, 庄鼎
      2000(2): 112-116.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09
      摘要:本文采用ESI 1 2 8导脑电成像系统 ,高时 空分辨率地从大脑皮层的整体来研究穴区神经组织受电刺激时在大脑皮层的兴奋过程。结果发现在 1 7~ 60ms潜伏期的过程中 :①大脑皮层均作为一个整体对电针刺激产生反应 ;并且随着时间进程 ,在额区出现规律性的正负电位相互交替 ,并且和对侧顶区总保持电位相反的衍变过程。②电针合谷诱发电位的第一负成分波幅值显著低于旁开对照点 ,而第二负成分波幅显著高于旁开点。这种差异可能与临床针刺穴位的治疗效应有关。  
      关键词:体感诱发电位(SEP);合谷;脑电成像;电针   
      961
      |
      115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83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经线-脏腑联系途径与神经肽类物质相关的研究

      马勤耘, 潘朝宠, 汪克明, 王月兰, 周逸平
      2000(2): 117-120.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10
      摘要:以心经为例 ,在电针对心率调整的大鼠动物模型上 ,用免疫组化ABC法显示神经肽类物质 ,并观察心经经线、心脏和相应的五官—舌的组织 ,以及胸髓、颈髓、延髓中有关传入和传出核团内神经肽类物质的分布和变化 ,以便为经线脏腑联系途径与神经肽类物质相关的研究提供资料。  
      关键词:心率调整;电针;神经肽;经线-脏腑联系;ABC法   
      1008
      |
      202
      |
      9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15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的临床研究

      倪莹莹, 尹世杰
      2000(2): 121-123.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11
      摘要:本文采用针刺水沟、风池、廉泉、合谷 (治疗组 )与脑组织液静脉点滴 (对照组 )方法治疗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 5 7例。根据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积分变化 ,观察两种疗法的效果。结果治疗组有效率为 85 .2 % ,对照组有效率为 3 3 .3 % ,经检验 χ2 =1 5 .69,P <0 .0 1 ;将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进行统计学处理 ,两组治疗后分值均有提高 ,但治疗组提高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 (P <0 .0 1 )。提示针刺治疗在改善假性延髓麻痹所致吞咽障碍方面确实有效。  
      关键词:吞咽障碍;假性延髓麻痹;针刺疗法;脑组织液   
      892
      |
      210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74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压灸百会穴为主治疗颈性眩晕的临床研究

      庄礼兴, 童娟, 李月梅
      2000(2): 124-126.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12
      摘要:本文以压灸百会穴为主要方法治疗颈性眩晕 ,愈显率 85 7% ,与单纯针刺组比较P <0 0 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椎动脉 (LVA、RVA)及基底动脉 (BA)的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流速及平均流速均较治疗前上升 (P <0 .0 5 )。治疗后治疗组的LVA、RVA、BA的收缩期峰值、舒张末流速及平均流速均比对照组上升幅度大 (P <0 0 5 )。  
      关键词:颈性眩晕;灸法;百会穴;经颅多普勒(TCD)   
      1012
      |
      484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07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王敬兰
      2000(2): 127-129.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13
      摘要:临床中对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采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 ,并与对照组进行了比较。统计学分析显示 ,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但子午流注“纳甲法”组平均疗程小于对照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表明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刺时间短、收效快。  
      关键词:周围性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子午流注   
      1042
      |
      174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68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胆囊切除术的体会

      秦必光, 刘颖涛, 李长根, 任业川, 张兰英, 艾中立, 彭晓云, 白占勇
      2000(2): 130-136.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14
      摘要:本研究共观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 75例 ,分为A组针刺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B组穴位电极刺激复合小剂量硬膜外麻醉、C组单纯小剂量硬膜外麻醉 (对照组 )三组。研究结果 :硬膜外麻醉首次用药量 (1 .5 %利多卡因 )A、B两组比C组分别减少 3 8.1 7%和 2 9.2 7% ,麻醉效果A、B两组Ⅰ级分别为 68.0 0 %和 5 6.0 0 % ,C组Ⅰ级 1 2 .0 0 % ,A、B两组麻醉效果优于C组 ,P <0 .0 0 5。说明 ,针刺 (包括穴位电极刺激 )复合硬膜外麻醉可减少硬膜外麻醉用药量 ,提高麻醉效果 ,满足了腹部手术对麻醉的基本要求 ,弥补了单纯针麻效果的不足 ,术中镇痛完全 ,肌肉松弛 ,牵拉反应轻 ,保留了针麻对生理功能扰乱小的优点 ,使针刺复合硬膜外麻醉可作为胆囊切除术麻醉方法之一。监测提示术前、麻醉后、术中及术毕呼吸、循环功能变化不大 ,但静注唛啶应对RR、SPO2 和胆囊手术中HR、BP的变化密切观察 ,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及时处理 ,顺利完成手术。  
      关键词:针刺麻醉;硬膜外复合麻醉;胆囊切除术   
      930
      |
      44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60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药结合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0例临床研究

      何竟, 吴滨, 廖方正, 熊水清, 周荣兴, 刘屹
      2000(2): 137-140.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15
      摘要:采用自身前后对照法 ,观察降血糖药物配合针刺治疗前后 3 0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征、血糖、血液流变学和神经肌电图的变化。结果表明 ,降血糖药物配合针刺治疗 3个疗程后 ,患者的临床症状、神经系统体征明显好转 ,同时 ,血糖降低 ,血液流变学改善 ,感觉神经和运动神经传导速度增快。  
      关键词:针药合用;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血液流变学;神经肌电图   
      984
      |
      142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55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治疗鼻渊临床研究

      刘广霞, 邢春光
      2000(2): 141-143.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16
      摘要:本文根据辨证和病变部位取穴 ,采用针灸治疗鼻渊 43例 ,并设对照组 ,两组进行临床疗效、治疗时间、复发率、对鼻源性头痛疗效等方面的比较。结果表明 ,针与灸结合治疗复发率明显低于单纯针刺治疗 ,且疗程短 ,见效快。  
      关键词:鼻渊;针灸治疗   
      835
      |
      325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89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足三里穴注入自血治疗痤疮67例

      敖先桥, 刘远红
      2000(2): 144-145.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17
      摘要:本文观察了足三里穴注入自血治疗 67例痤疮的疗效。抽取患者正中静脉或贵要静脉血 5ml,注射于双侧足三里穴 ,各 2 .5ml,隔 2日注射 1次 ,5次为 1个疗程。结果 :治愈 3 5例(5 2 .2 4% ) ;显效 2 5例 (3 7.3 0 % ) ;好转 5例 (7.46% ) ;无效 2例 (3 .0 0 % ) ;总有效率 97.0 0 %。提示用足三里穴作自血注射 ,可使肺胃之热得以清泻 ,痤疮诸症渐减至愈。  
      关键词:痤疮;足三里;自血;水针   
      888
      |
      159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85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42例

      黄桂兴, 蔡锣杰
      2000(2): 146-147.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18
      摘要:笔者自 1992年以来运用针灸治疗慢性结肠炎 42例 ,即膝关节以下 ,如足三里等穴用毫针刺 ,并使针感向上传导 ;腰、骶、腹部 ,如关元、大肠俞等穴用温针灸。每日 1次 ,10次为 1疗程 ,经连续治疗 3个疗程后 ,结果临床治愈 2 8例 ,占 66 67%;显效 9例 ,占 2 1 4 3 %;有效 5例 ,占11 90 %。  
      关键词:慢性结肠炎;针灸疗法   
      850
      |
      118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45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针灸治疗临床研究

      汪慧敏, 陈华德
      2000(2): 148-150.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19
      摘要:本文观察了隔药饼灸结合水针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疗效。药饼以温阳散结活血药物为主组成 ,取关元和次两穴位 ,隔天交替灸 1次 ,穴位注射选次、足三里、地机、三阴交、丰隆 ,每次选用 2个穴位 ,每穴位注射复方丹参注射液 2ml,隔天交替选穴。治疗 3 7例患者 ,对痛经有效率为 85 .70 % ,月经不调为 90 .90 % ,盆腔触痛性结节为 90 .0 0 % ,卵巢囊肿为 71.42 % ,腺肌症为 5 7.5 0 % ,不孕症为 3 7.5 0 % ,对该疾病总有效率为 81.0 8%。隔药饼灸结合水针既能调节全身的免疫、内分泌功能 ,又能温通气血 ,活血化瘀 ,调节了盆腔血流。全身作用和局部作用相结合 ,温肾舒肝 ,活血化瘀 ,可起到止痛、消除盆腔包块的作用。  
      关键词:子宫内膜异位症;针灸治疗   
      912
      |
      519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41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天灸发泡法治疗风湿痹症

      杨平梅
      2000(2): 151-152.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20
      摘要:本文观察了以天灸发泡法治疗风湿痹症的临床疗效。选用对肌肤有较强刺激的药物 ,贴敷在痛点或穴位上使皮肤发泡 ,以达到治疗疼痛的目的。共治疗 5 0例病人 ,取得了满意效果。  
      关键词:天灸发泡法;风湿痹症   
      575
      |
      346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777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百会穴证治机理浅探

      姚玉芳
      2000(2): 153-155.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21
      摘要:本文对百会穴的生理特点、治疗范围以及作用机理进行了探讨。百会穴位于巅顶 ,联系脑部 ,不仅对大脑中枢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 ,而且对于一些功能低下的组织器官病症也有较好的治疗作用。临床常用于中风、头痛、眩晕、神经衰弱、癫痫、脱肛、遗尿等疾病的治疗。  
      关键词:百会穴;证治范围;作用机理   
      792
      |
      381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34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治疗糖尿病研究思路

      许云祥, 张家维
      2000(2): 156-160. DOI: 10.13702/j.1000-0607.2000.02.022
      摘要:本文在回顾中、西医对糖尿病病因、病机的认识及针灸治则的基础上 ,指出《内经》分期辨证是理论核心 ,循经取穴是基础 ,膀胱经是研究重点 ,辨病与辨证结合是临床取效的关键 ;立足于学科前沿 ,学贯中西医 ,寻找突破口是今后研究的总体方向。  
      关键词:针灸;糖尿病;分期辨证;胰岛素抵抗;血糖中枢;神经生长因子   
      941
      |
      787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0830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