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04年第3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中缝大核内催产素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文彦, 白波, 王宏, 李健, 刘玉红, 冀强
2004(3): 165-169.
摘要:目的 :探讨中缝大核 (NRM )内催产素 (OT)在电针镇痛中的作用 ,及其和内源性 5 HT在电针镇痛中的关系。方法 :以钾离子透入法引起大鼠甩尾反应的电流强度为痛行为反应指标 ,测定动物痛阈 ,观察NRM内注射催产素和噻庚啶对电针镇痛的影响。结果 :向大鼠NRM内微量注入催产素后 ,能明显增加电针镇痛的效应 ;而向NRM内注入噻庚啶后 ,可阻断催产素增加电针镇痛的效应。结论 :NRM内的催产素在电针镇痛的复杂过程中发挥着一定作用 ,且其效应可能是通过内源性 5 HT系统中介的。
关键词:中缝大核;催产素;电针镇痛
933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381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平衡针法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TNF-α、sICAM-1的影响及其相关性的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文远, 赵建明, 齐迎春
2004(3): 170-173.
摘要:目的 :通过研究缺血性脑卒中大鼠针刺前后的血清TNF α、sICAM 1水平变化 ,探讨缺血性脑损伤机制及平衡针法在缺血性损伤中对脑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 60只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治疗组 ,光化学法诱导局灶性脑缺血模型 ,酶联法 (ELISA)测量血清TNF α、sICAM 1值。结果 :血清TNF α、sICAM 1水平模型组较空白组明显上升 (P <0 .0 0 1) ,平衡针治疗组较模型组有所降低 (P <0 .0 5) ,血清TNF α与sICAM 1呈正相关 (r=0 .83 4,P <0 .0 5)。结论 :局灶性脑缺血大鼠血清TNF α、sICAM 1含量明显上升 ,二者呈正相关。平衡针法治疗可降低其TNF α、sICAM 1水平 ,从一定程度上抑制缺血性脑损伤。
关键词:脑卒中;平衡针法;TNF-α;sICAM-1
976
|
1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376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不同时窗针刺对脑瘫幼鼠海马CA1区神经元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琴, 玉孙砚, 辉许能, 贵靳瑞
2004(3): 174-178.
摘要:目的 :观察针刺在不同时期介入对缺血缺氧性脑瘫幼鼠的治疗作用 ,并探讨其神经生化机制。方法 :7日龄新生大鼠随机分为A、B、C、D 4组 ,A、B组分别于造模后 48h、7d开始针刺 ,C为模型组 ,D为假手术对照组 ;7、14、2 1d时进行行为测试 ,2 1d时观察各组死亡率 ,测定脑重量 ,并观察脑大体和海马CA1区神经细胞的损伤状况以及脑组织神经生长因子 (NGF)的表达情况。结果 :①针刺可提高动物的存活率 ,以A组最明显 ,死亡率较C组下降 2 1.8%。缺血缺氧后 7d ,模型组大鼠前肢功能明显下降 ,至 2 1d时 ,A、B、C 3组前肢功能均显著改善 ,A组基本接近正常水平 ,但C组仍差于D组。缺血缺氧后 2 1d ,A、B、C组左脑半球呈程度不等的萎缩 ,各组左大脑重量有显著性差异。 4个组右侧海马CA1区锥体神经元数无显著差异 ,左侧则差异显著。②造模后2 1d ,各组NGF表达存在程度上的差异 ,A组NGF呈强阳性表达的数量最多 ,其次为B组、C组。PBS空白对照组结果为阴性。结论 :①针刺可早期介入治疗脑瘫 ,提高存活率 ,改善前肢功能 ,增加脑重 ,促进大脑发育 ,但头针在早期宜慎用。②针刺提高缺血缺氧后海马神经元密度 ,增加NGF的长时程阳性表达 ,这可能是其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瘫的重要机制之一。
关键词:脑性瘫痪;针刺;神经生长因子
933
|
0
|
8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39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心经不同经脉段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周美启, 周逸平, 汪克明, 王月兰, 陈业农
2004(3): 179-182.
摘要:目的 :比较电针心经腕段、心经肘段和心经肩段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心经腕段组、心经肘段组、心经肩段组 ,以左心室内压峰值(LVP)、左心室内压变化上升最大速率 (LVPdp/dtmax)、心力环面积 (ACFL)、心肌收缩成分最大缩短速度 (Vmax)为指标 ,观察静脉注射脑垂体后叶素造成家兔急性心肌缺血心功能各指标的变化及电针对其的干预作用。结果 :电针心经腕段、心经肘段和心经肩段均能显著性地调节心功能 ,尤以心经腕段最为显著 ,而心经肩段的调节作用似较心经肘段为强 ,但两者比较差异不显著。结论 :心经腕段作为心经经脉一特定的经脉段 ,其调节心功能作用最具代表性。
关键词:急性心肌缺血;电针;心经
1037
|
0
|
1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31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对胃粘膜损伤家兔胃粘膜生长抑素及其受体基因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阳仁达, 易受乡, 严洁, 常小荣, 林亚平, 刘玉群, 张泓, 王超, 罗志勇, 刘水平
2004(3): 183-186.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足阳明经穴对家兔胃粘膜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 :将动物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 ,每组 8只。采用无水乙醇损伤造模法。针刺穴位取左侧“内庭”“解溪”“足三里”“梁丘”“天枢”“梁门” ,每日 1次 ,每次 3 0min ,连续 7d。采用RIA法检测胃粘膜生长抑素(SS)含量 ,采用RT PCR反应方法检测胃粘膜中SSR1 mRNA表达的强度。结果 :针刺组胃粘膜中SS含量、SSR1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模型组 (P <0 .0 1)。结论 :针刺足阳明经穴可减少生长抑素的生成 ,抑制家兔胃粘膜生长抑素受体基因表达强度 ,促进粘膜上皮细胞的增殖 ,加速损伤粘膜的修复 ,从而表现出良好的细胞保护作用。
关键词:足阳明经穴/针刺;胃粘膜生长抑素;SSR1mRNA表达
1272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22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1β、IL-1ra mRNA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熳, 王丽娜, 易春霞, 孟宪芳, 曾青, 张静, 李玲俐, 施静, 关新民
2004(3): 187-191.
摘要:目的 :观察电针对单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的疼痛试验评分、炎症灶局部病理反应 ,以及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 1β、IL 1ra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将完全弗氏佐剂 50 μL注入SD大鼠左后肢外踝关节皮下制造单侧佐剂性关节炎疼痛模型 ,电针“环跳”穴、“阳陵泉”穴 (刺激参数为0 .5~ 1.5V ,4~ 16Hz,3 0min) ,应用跖、背屈关节评分连续观察大鼠 7d内的痛反应曲线 ,应用HE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察病灶局部皮肤组织炎性病理反应 ,应用RT PCR技术检测IL 1β、IL 1ramRNA表达情况。结果 :电针可明显减少炎症痛大鼠的疼痛评分 ,抑制佐剂性关节炎大鼠病灶局部炎性病理反应 ,并抑制病灶局部皮肤组织IL 1βmRNA表达 ,促进IL 1ramRNA表达 ,使IL 1ra/IL 1β比值上升 (P <0 .0 1)。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调节炎症灶局部致炎细胞因子及抗炎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 ,从根本上解除局部病灶免疫细胞的激活状态 ,达到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的调控作用 ,从外周途径缓解疼痛。
关键词:佐剂性关节炎;电针;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受体拮抗剂(IL-1ra)
1070
|
0
|
1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356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糖尿病大鼠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和神经超微结构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永方, 孙辉臣, 郭秀英, 郑利星, 康尔竹
2004(3): 192-196.
摘要:目的 :观察固本通络电针法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防治作用。方法 :大鼠分为正常组、电针组和模型对照组 ,运用链脲菌素造成大鼠实验性糖尿病模型 ,用桥式鼠架使大鼠在清醒、安静的自然状态下接受电针“肾俞”“环跳”穴 ,用神经电生理方法观察坐骨神经传导速度 ,用透射电镜观察神经纤维的超微结构。结果 :电针组与模型组相比 ,左、右两侧NCV均明显加快 (P <0 .0 5) ,潜伏期均明显缩短 (P <0 .0 5) ,但未达到正常组的水平 ;电针组有髓纤维髓鞘脱失的程度有所减轻 ,神经纤维内微血管内皮细胞肿胀程度较轻。结论 :固本通络电针法对实验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坐骨神经;传导速度;超微结构;电针
918
|
0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314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对肥胖大鼠下丘脑穹隆周核的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志诚, 孙凤岷, 赵玫, 孙志, 项晓人, 朱苗花, 张中成, 徐斌, 袁锦虹, 姜军作, 吕雅妮
2004(3): 197-203.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对肥胖机体下丘脑穹隆周核神经功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对照组和针刺组 ,应用放免、神经细胞微电极和脑立体定位技术 ,观察针刺对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中枢和外周瘦素 (LP)和胰岛素 (INS)水平以及下丘脑穹隆周核 (PeF)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的影响。结果 :肥胖大鼠体重、Lee’s指数、体脂、血清中LP和INS水平以及PeF神经细胞自发放电频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大鼠水平 ,而下丘脑LP和INS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大鼠水平 ;PeF神经细胞自发放电与肥胖指标、血清LP和INS水平均呈正相关 ,而与下丘脑LP和INS水平呈负相关。针刺治疗在取得良好减肥疗效的同时 ,肥胖大鼠血清LP和INS以及PeF神经细胞自发放电水平均显著回降 ,而下丘脑LP和INS水平却显著回升。结论 :肥胖机体LP和INS血脑转运异常以及PeF神经功能亢奋可能是产生肥胖的重要原因。针刺对肥胖机体中枢和外周LP和INS水平以及PeF神经功能的良性调整可能是针刺减肥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肥胖;穹隆周核;针刺;神经细胞自发放电;瘦素;胰岛素
1052
|
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259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小肠经不同腧穴拮抗庆大霉素耳毒性的特异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程凯, 韩焱晶
2004(3): 204-208.
摘要:目的 :通过针刺小肠经不同腧穴观察小肠经腧穴与耳的相关性 ,比较其主治特异性。方法 :将豚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对照组、针刺“听宫”组、针刺“肩贞”组、针刺“后溪”组 ,每组 12只。除正常组外 ,其余 4组以庆大霉素肌注 (每日 80mg/kg ,连续 2 0d) ,造成庆大霉素耳毒性模型 ,造模同时针刺组每日分别针刺“听宫”“肩贞”“后溪”穴 ,每次 3 0min ,每日 1次 ,连续 2 0d。观察各组琥珀酸脱氢酶 (SDH)染色耳蜗铺片、听毛细胞缺失数、热休克蛋白活性表达及透射电镜下听毛细胞的超微结构变化。结果 :针刺“听宫”组耳蜗铺片、听毛细胞缺失数、听毛细胞超微结构情况均明显好于模型对照组 ,同时 ,针刺“听宫”穴可以明显增强内耳热休克蛋白的表达水平 ,与其他 4组比较P <0 .0 1。针刺“后溪”和“肩贞”二穴对各项检测指标的影响作用不明显。结论 :并不是小肠经上的所有腧穴都与耳具有明显的相关性 ,只是局部穴位才具有这样的特点 ,体现了“腧穴所在 ,主治所在”的规律。
关键词:针刺;小肠经;庆大霉素耳毒性;腧穴特异性
1012
|
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344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对部分切断背根猫备用背根节c-fos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柯青, 赵有成, 王华, 何国厚, 王廷华
2004(3): 209-212.
摘要:目的 :探讨针刺对部分切断背根猫备用背根节c fos表达的影响 ,为了解c fos与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的关系奠定基础。方法 :取成年健康雄性猫 10只 ,随机分 2组 :手术 7d组及针刺备用根 7d组 ,每组 5只动物。取各组术侧L6 背根节于 -2 0℃恒冷切片机上连续切片 ,片厚 2 0 μm ,分别用兔抗c fos( 1∶10 0 0 )抗体行免疫组化ABC法染色。观察并测量各组背根节中c fos蛋白的分布和单位面积c fos阳性神经元数。进行两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 :针刺备用根后 ,备用背根节中的c fos阳性神经元数与手术组比显著增加 (P <0 .0 5)。结论 :针刺备用根后c fos在备用背根节表达增加 ,提示c fos可能在针刺促进脊髓可塑性中发挥作用。
关键词:备用背根节;c-fos表达;电针
904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302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大鼠红细胞计数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睢明河, 周宇姝, 马文珠, 马惠芳, 王朝阳, 于天源
2004(3): 213-216.
摘要:目的 :探讨大小刺激量捻转补泻法与补泻效应的关系。方法 :70只Wistar大鼠采用断尾放血法造成血虚证模型 ,随机分为 7个组 (A、B、C、D、E、F、G组 ) ,每组 10只 ,A、B组为对照组 ,C、D、E、F、G组分别采用不同捻转参数 (捻转幅度、频率和时间 )的捻转补泻手法针刺血虚证大鼠的“足三里”穴 ,观察对红细胞计数的影响。结果 :不同捻转幅度、捻转频率和捻转时间决定的捻转补泻法对血虚证大鼠模型的红细胞计数可产生不同影响。当捻转刺激量≤ 2圈 /次、60次 /min、2min操作时间时 ,呈现补法效应 ,当捻转刺激量大于此时 ,呈现泻法效应。结论 :以刺激量大小决定的捻转补泻法是客观存在的 ,并存在一个临界点 ,当刺激量小于这个临界点时产生补的效应 ,大于这个临界点时则产生泻的效应。
关键词:血虚证;红细胞计数;针刺刺激量
1039
|
0
|
1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298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解剖学基础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淑莉, 晋志高, 景向红, 张建梁, 蔡红, 逯波, 蒋瑾, 张璐, 刘爱红
2004(3): 217-221.
摘要:目的 :用形态学的方法探讨“合谷”穴与口面部的传入联系。方法 :本实验分神经生物素示踪和fos蛋白表达两部分 ,每部分均选用雌性Wistar大鼠 2 4只。将神经束路示踪剂神经生物素分别注射于“合谷”穴区和口面部 ,观察标记纤维在颈段脊髓和低位脑干的分布。电针“合谷”穴和口面部 ,利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观察其二者的传入信息在颈髓和低位脑干诱导的fos样免疫反应阳性神经元的分布。结果 :“合谷”穴区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颈髓 5~ 8节段 ;来自口面部的初级传入纤维主要止于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 ,尚有少量分支直接投射至同侧孤束核和网状结构。电针“合谷”穴的传入信息除主要到达颈部脊髓背角外 ,也可到达孤束核和网状结构 ;而电针口面部的传入信息主要抵达同侧三叉神经脊束核、孤束核和网状结构 ,也可影响到颈髓背角等结构的神经元。结论 :“合谷”穴和口面部均与孤束核有着直接或间接的纤维联系 ,这可能是“合谷”穴和口面部联系的形态学基础。
关键词:口面部;“合谷”穴;c-fos表达;生物素
1727
|
0
|
17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328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头针加药物治疗早期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丙二醇含量变化与神经功能康复的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俞昌德, 吴炳煌, 洪安辉, 白靖宇, 俞宙
2004(3): 222-226.
摘要:目的 :探讨头针应用于脑梗死 (CI)早期的作用。方法 :60例早期CI患者 ,随机分为A、B两组 ,B组采用CI早期常规药物治法 ,A组在B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头针 ,每日 1次 ,10次为 1疗程。治疗结束后进行外周血丙二醇 (MDA)检测、神经功能评分 ,并对MDA含量与神经功能评分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两组治疗后均可显著改善MDA及神经功能评分的情况 (P <0 .0 1) ,A组疗效优于B组 ,治疗前后MDA含量与神经功能评分均呈显著正相关 (P <0 .0 5)。结论 :头针应用于CI早期治疗时 ,对MDA及神经功能改善有肯定的作用。
关键词:脑梗死;头针治疗;丙二醇;神经功能
1001
|
0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28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局部透穴为主治疗麻痹性斜视58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窦惠芳, 叶增桂
2004(3)
736
|
97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59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阴阳、脏腑和疏通经气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蒋松鹤, 楼新法, 宋丰军, 刘宝华
2004(3): 227-230.
摘要:本文从古典经络理论、神经解剖生理和颈、腰椎病临床三个角度 ,对阴阳、脏腑和疏通经气等经络理论的基本概念进行转译和研究 ,初步将阴阳、脏腑和疏通经气等中医学特有的古老语言和术语用现代科学的概念和术语进行诠释和汇通。认为阴阳、脏腑在经络理论中的含义分别是对称 (对应 )规律、躯干与四肢相关规律 ,其机制可能与脑的双侧支配性、脊神经传入纤维在脊髓的汇聚及脊髓的节段性相关 ;疏通经气则是在此基础上出现的与针灸临床疗效相关的一种信息传导。
关键词:经络;阴阳;脏腑;疏通经气
721
|
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278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概况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东挺
2004(3): 231-235.
摘要:本文旨在体现近 5年来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临床研究的概况 ,反映这一专题研究的最新水平和进展 ,为今后的临床科研提供参考依据。通过对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不同的治疗方法、疗效机理研究的总结以及相关文献报道 ,进一步揭示和肯定了针灸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具有整体调节、降低血糖、改善高凝血状态和微循环障碍的作用。
关键词:糖尿病;针灸疗法;综述
923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215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灸治疗肩周炎的近况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胡波, 马惠芳, 郭长青
2004(3): 236-239.
摘要:本文通过对近年来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文献报道进行整理 ,从辨证分型、取穴、治疗方法、疗效等方面做一总结 ,介绍了针灸在肩周炎治疗中的应用和成果的状况 ,并分析了各类方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效果 ,在肯定其疗效的同时 ,指出随着针灸治疗肩周炎的拓展 ,尚需从诊断标准、疗效评定标准、设置对照组等方面进行探究。
关键词:肩周炎;针灸疗法
2056
|
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270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传统针术 异域开花——评《针刺在怀孕和分娩中的应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涛
2004(3)
673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57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