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05年第2期
    • 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损伤的抗氧应激研究

      李忠仁, 崔龙, 郭志力, 沈梅红, 马骋
      2005(2): 67-71.
      摘要:目的:探索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流脑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采用改良Longa血管内线栓脑缺血再灌流大鼠模型,随机将10 4只大鼠均分为假手术组、模型Ⅰ组、模型Ⅱ组、电针Ⅰ组、电针Ⅱ组、电针预防组、药物组(丹参注射液或褪黑激素)、针药组,观察不同灌流时间中各组血清和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GPx、CAT活性酶及MDA含量的变化。结果:电针或预防性电针“百会”“大椎”两穴,均可使脑缺血再灌流后血清和大脑皮层、海马、纹状体等脑组织及核团的低GSH Px酶和皮质及纹状体区低CAT酶活性显著增高,高MDA含量显著降低。结论:电针可间接或直接预防及逆转脑缺血再灌流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连锁反应,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应激和脑的保护作用,电针抗氧应激可能是针灸作用又一重要调衡机理。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电针;抗氧应激   
      1023
      |
      0
      |
      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529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不同刺激强度电针对正常大鼠大脑p-Akt表达的影响

      王少军, 朱兵
      2005(2): 72-74.
      摘要:目的:探讨相同穴位不同刺激强度电针的作用机理。方法:实验设对照组、中强度电针组、高强度电针组,分别电针“阳陵泉”“足三里”。中强度电针参数:2~4mA、20/4Hz,高强度电针参数:5~7mA、20/4Hz,60min后出针。隔日1次,针刺3次后观察对正常鼠脑pAkt表达的影响。采用免疫组化染色和SDSPAGE电泳蛋白质分析技术观察pAkt在海马CA1区、齿状回及皮质的表达。结果:中强度电针组pAkt在海马CA1区、齿状回及皮质的阳性细胞表达明显多于高强度电针及对照组,统计学分析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不同强度的电针在促进pAkt在海马CA1区、齿状回及皮质的表达中的作用不同。  
      关键词:电针;磷酸化Akt表达;海马;齿状回;脑皮质   
      1030
      |
      0
      |
      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78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影响下丘脑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相关因素的分析

      王少锦, 康锁彬, 李爱英, 佘延芬, 赵志国, 郑丰杰
      2005(2): 75-79.
      摘要:目的:通过针刺肥胖大鼠并作相关实验分析,探讨针刺减肥效应的某些机理。方法:将实验大鼠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西布曲明组,观察各组大鼠体重指数(Lee’s指数)、左肾周脂肪重量和脂肪细胞体积、脂质代谢、胰岛素、瘦素及神经肽Y的变化,分析其相互作用与联系。结果:针刺组与模型组相比体重指数、脂质代谢有明显改善(P<0.01),左肾周脂肪湿重降低,脂肪细胞体积减小,与西布曲明组比较针刺组作用更好(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胰岛素、瘦素水平明显降低(P<0.01),西布曲明组与模型组比较血清胰岛素、瘦素水平也趋降低(P<0.05);针刺组与模型组比较瘦素与神经肽Y之间有协调趋向,但分布并不一致,西布曲明组则无明显变化。结论:针刺具有减小体重指数、改变脂肪细胞体积、调节脂代谢功能的作用,且可能通过协调机体胰岛素、瘦素及神经肽Y分泌水平而达到降脂减肥目的。  
      关键词:肥胖症;针刺;脂代谢;胰岛素;瘦素;神经肽Y   
      1154
      |
      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13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逆针”与“逆灸”对去卵巢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翟景慧, 李晓泓, 张露芬, 解秸萍, 张慧, 周登芳
      2005(2): 80-82.
      摘要:目的:观察“逆针”与“逆灸”对随后的卵巢摘除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3.5月龄SD雌性大鼠4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对照组、逆针去卵组和逆灸去卵组,分别测定其血清总胆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低密度脂蛋白(LDL)。结果:去卵对照组与假手术组相比,TCh、TG升高不显著(P>0.05),HDL显著降低(P<0.05),而LDL显著升高(P<0.05)。逆针与逆灸去卵组TG明显低于去卵对照组(P<0.05),HDL显著高于去卵对照组(P<0.01),并且逆灸去卵组LDL也明显低于去卵对照组(P<0.05)。逆针、逆灸去卵组与假手术组三者间各指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逆针”“逆灸”可对随后的去卵巢大鼠血脂水平的紊乱起到一定的抵抗与调整作用。  
      关键词:血脂;逆针;逆灸;去卵巢大鼠   
      997
      |
      0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09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音乐电针和脉冲电针镇痛作用的对比性研究

      东红升, 裴浩, 东贵荣
      2005(2): 83-87.
      摘要:目的:通过音乐电针与脉冲电针在行为学和神经电生理学两个方面镇痛作用的对比观察,证实音乐电针镇痛作用的优越性。方法:将大鼠分为脉冲电针组、音乐电针组和空白对照组,采用热甩尾反射和尾核、海马痛兴奋性和痛抑制性神经元细胞放电技术作为检测指标,探讨脉冲电针和音乐电针对腧穴兴奋性的调节,分析两种电针镇痛作用的效果。结果:音乐电针的镇痛作用明显优于脉冲电针。脉冲电针多次应用后,针刺效应作用出现逐渐减弱现象,表明机体穴位产生了电针耐受作用,而音乐电针则未出现针刺耐受。结论:音乐电针疗法具有克服电针耐受作用,从而能更好地发挥穴位功能。  
      关键词:镇痛效应;音乐电针;脉冲电针   
      892
      |
      0
      |
      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01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聂勇, 蔡国平
      2005(2): 88-93.
      摘要:目的:研究透明质酸酶对坐骨神经的疏松结扎(CCI)模型神经源性疼痛的作用,初步探讨临床通过相关穴位点注射透明质酸酶治疗慢性疼痛的机制。方法:采用CCI模型,记录损伤神经异位自发放电和热痛刺激的敏感程度。结果:用透明质酸酶作用于术后7d大鼠的损伤处并进行坐骨神经自发放电的测量,发现在测量的12只模型中,有8只模型的自发放电得到了有效的抑制,这8只的平均抑制率为50.9%±12.4%。在热刺激行为学实验中,损伤局部持续注射透明质酸酶溶液的CCI大鼠在术后3d、6d和14d的热刺激敏感度明显低于局部注射生理盐水的对照组CCI大鼠。通过CCI大鼠损伤坐骨神经组织切片观察,发现神经纤维排列混乱,纤维间存在空泡状间隙,并且在间隙周围分布着染成深色的多糖链;而经过透明质酸酶作用后CCI损伤坐骨神经切片观察,空泡状空隙与深色多糖链沉淀消失,神经排布较处理前更加规则。结论:细胞外基质与神经生理功能密切相关,透明质酸酶能够有效降低CCI模型的异位自发放电;临床穴位注射透明质酸酶改变穴位点聚集的细胞外基质,从而起到镇痛作用。  
      关键词:神经源性疼痛;慢性压迫性损伤;透明质酸酶;细胞外基质   
      84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395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抗吗啡戒断大鼠胸腺细胞凋亡的实验观察

      张荣军, 宋小鸽, 唐照亮, 侯晓蓉, 陈全珠, 许冠荪, 陈亦宜
      2005(2): 94-96.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免疫器官及胸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连续15d肌肉注射递增量吗啡,建立大鼠慢性吗啡成瘾模型,观察电针对吗啡戒断大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及其指数的影响,运用TUNEL法标记各组大鼠胸腺的凋亡细胞。结果:与正常组比,戒断组大鼠免疫器官胸腺、脾脏萎缩,重量下降(P<0.01),胸腺细胞凋亡率升高;电针组大鼠胸腺、脾脏萎缩减轻,重量上升(P<0.01),胸腺细胞凋亡率下降。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具有保护免疫器官、抑制胸腺细胞凋亡的作用。  
      关键词:电针;吗啡戒断大鼠;细胞凋亡;TUNEL法   
      1110
      |
      0
      |
      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389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心经经脉与心脏相关联系的形态学研究

      荣培晶, 朱兵
      2005(2): 97-101.
      摘要:目的:从牵涉痛产生的机理出发,探讨心源性牵涉痛区(沿上肢内侧面分布)和心经与心相关的神经科学机制。方法:将三种荧光素(快蓝、碘化丙啶、双苯甲亚胺)分别注入心经、肺经穴位和心脏,观察C6~T5节段脊神经节中标记细胞的分布。结果:左右两侧标记心经穴位与心脏的双标细胞平均数均高于标记肺经穴位与心脏的双标细胞,而左侧心经穴位心脏的双标神经元与左侧肺经穴位心脏的双标神经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左侧心经穴位心脏双标细胞明显多于右侧同节段的双标细胞(P<0.05)。结论:脊神经节细胞的轴突有分支现象,其一支分布于心脏,一支分布于上肢,这种现象是体表内脏相关和经脉脏腑相关的神经形态学基础;心经循行线与心脏之间的脊神经节细胞分支支配现象更明显,提示心经、心源性牵涉痛与心脏的联系有相对特异性,这种特异性联系的神经基础是神经节段的相同性和神经分布的密度。  
      关键词:体表-内脏联系;心经;心;荧光素标记法;脊神经节   
      1113
      |
      0
      |
      1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90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温灸诱发循经高温线形态学和组织酶化学相关机制研究

      孙志波, 张栋, 罗明富
      2005(2): 102-105.
      摘要:目的:研究经络温度现象的结构和功能基础,探讨循经高温线的形成机制,了解经络现象的实质。方法:选用健康成年家兔16只,应用红外热像仪寻找和定位温灸家兔“后三里”穴后诱发出的循胃经高温线,对高温线上和经线外组织进行取材,观察和比较经线内外乙醛酸诱发荧光反应以及乙酰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的含量。结果:温灸家兔“后三里”穴能诱发出循足阳明胃经的高温线。循经高温线上分布的乙醛酸诱发出的荧光物质(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比经线外少。循经高温线上乙酰胆碱酯酶活性较强,高温线外酶活性则较弱,两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循经高温线上乳酸脱氢酶活性比较强,高温线外乳酸脱氢酶活性则较弱,两者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①温灸后所诱发出循经高温线现象是一种较可靠的经络温度现象。②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较少、能量代谢旺盛、乙酰胆碱含量增加引起的血管扩张均是循经高温线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经络;高温线;单胺类递质;乙酰胆碱酯酶;乳酸脱氢酶   
      1056
      |
      0
      |
      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382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经脉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交感神经放电活动的影响

      汪克明, 周逸平, 周美启, 王月兰, 陈业农
      2005(2): 106-107.
      关键词:急性心肌缺血;心交感神经;电针;心经;小肠经   
      1089
      |
      277
      |
      1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505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不同电针频度对致敏豚鼠IL-4含量的影响

      马文珠, 马惠芳, 于天源, 胡洁清, 张露芬, 袁红, 邬继红
      2005(2): 107-108.
      关键词:哮喘;电针频度;IL-4   
      1067
      |
      14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549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丁兆琳, 周红, 周德安
      2005(2): 109-112.
      摘要:目的:观察健脾化痰法在针刺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中的作用,并初步探讨其机理。方法:将中风风痰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以健脾化痰合祛风通络法、对照组仅以祛风通络法针刺治疗,各30次后观察疗效及检测血脂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6.67%,对照组为73.33%;痰证辨证积分观察组比对照组显著减低;血脂分析,观察组总胆固醇、载脂蛋白B水平比对照组显著减低,高密度脂蛋白比对照组显著升高。结论:健脾化痰法能有效提高针刺治疗中风风痰阻络型的临床疗效,其机理可能与调节脂代谢有关。  
      关键词:中风;针灸治疗;健脾化痰法;血清脂蛋白   
      1026
      |
      0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46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2005(2)
        
      805
      |
      94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547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治疗扁平疣临床观察

      任昶, 高永辉
      2005(2): 113-114.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治疗扁平疣的疗效。方法:以随机的分组方式将54例患者分为针刺组和药物组,针刺组以阿是、足三里、血海、中渚、合谷、曲池为主穴,根据辨证和病变部位相结合的方法取穴,隔日针刺1次,每次15~20min,10次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药物组单纯接受药物治疗,连续治疗60d。结果:针刺组有效率80.65%,药物组有效率52.17%,两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扁平疣的数目减少、疣面积缩小有明显疗效。  
      关键词:扁平疣;针刺疗法;药物疗法   
      88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40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经络穴位与肥大细胞相关性研究进展

      张迪, 丁光宏, 沈雪勇, 姚伟, 林俊
      2005(2): 115-119.
      摘要:本文研究了经络穴位与肥大细胞在结构和功能上所存在的相关性,为探讨经穴处的物质基础及针刺疗效的作用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文中结合了肥大细胞细胞生物学和生理学的相关资料,对近年研究针刺在经穴处引起肥大细胞效应的有关文献加以回顾,认为肥大细胞沿经线富集,针刺经穴后促使其释放介质与针刺疗效作用机理之间存在可能的相关性。  
      关键词:经络;肥大细胞;脱颗粒;组织胺;综述   
      1418
      |
      0
      |
      1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32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世界针灸杂志》有限公司发行部售书目录

      2005(2)
        
      695
      |
      18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97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应用基础研究概况

      陈雅云, 曾园山, 陈玉玲
      2005(2): 120-124.
      摘要:本文就电针对脊髓损伤修复作用的应用基础研究进展作一概述,共综合32篇文献的内容,从电针治疗脊髓损伤的方法、取穴部位、应用基础研究现状、电针治疗的作用机制等方面做了归纳总结,为临床应用电针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基础研究   
      784
      |
      0
      |
      9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424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疗法对脑卒中的免疫调节作用

      欧翔, 袁红
      2005(2): 125-128.
      摘要:无论是非特异性的炎症反应或是抗原特异性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反应,以及体液免疫的变化,均在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针灸通过干预免疫反应过程的某些环节,降低免疫反应给机体造成的损害,成为治疗中风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本文探讨了针灸治疗脑卒中的免疫调节作用及机理,为临床采用针灸疗法调节中风患者的免疫紊乱提供了理论依据。  
      关键词:脑卒中;针灸;免疫;综述   
      1056
      |
      0
      |
      4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359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