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08年第3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实验研究
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关元”穴的中枢神经束路示踪研究及电针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凤, 冯异, 周瑞, 张玉秋, 陈伯英
2008(3): 147-153.
摘要:目的:应用伪狂犬病毒(PRV)作为神经示踪剂研究正常和病理状态下"关元"穴针刺信号从穴位传递到神经中枢的通路,并观察电针对其影响。方法:将SD雌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NC)、正常加电针组(NC+EA)、去卵巢组(OVX)和去卵巢加电针组(OVX+EA)。OVX和OVX+EA组行双侧卵巢切除术,术后4周与NC和NC+EA组同时在"关元"穴注射10μl滴度为108plaque-formingunits(PFU)/ml的PRV。NC+EA和OVX+EA组在注射病毒后30min在"关元"穴给予电针处理(2Hz,2~3mA),每天1次,每次30min,连续3d。用免疫组化法观察PRV免疫阳性细胞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分布及数量。结果:1)4组大鼠的脊髓、脑干、下丘脑以及大脑皮层均可观察到PRV免疫阳性细胞,其主要分布为:脊髓腰、胸、颈段的腹侧和背侧角,脑干孤束核、巨细胞网状核、三叉神经脊束核、下橄榄核等,下丘脑室旁核、弓状核、腹内侧核、斜角带核、视前大细胞亚核等,以及皮层的纹状区等。2)在OVX组,与神经内分泌密切相关的核团中PRV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如:隔内侧核、室旁核、弓状核、斜角带核(P<0.05);部分核团甚至无阳性表达,如:下丘脑视前大细胞亚核、腹内侧核(P<0.01)。OVX+EA组在相同核团内的阳性细胞数量与OVX组相比明显增加(P<0.05)。NC和NC+EA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去卵巢后,机体功能发生异常,正常状态下的神经通路受到影响;针刺"关元"可促进原有神经结构的恢复。
关键词:“关元”穴;伪狂犬病毒;神经束路示踪;电针
319
|
0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98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高频电针刺激对实验性肥胖大鼠脂代谢的调节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少锦, 徐华洲, 肖红玲
2008(3): 154-158.
摘要:目的:通过对高频电针刺激肥胖大鼠后相关生化指标变化的观察,分析针刺对脂代谢的影响。方法:SD大鼠51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3)、模型组(n=19)、针刺组(n=19)。采用高脂饲料、谷氨酸钠造模法建立肥胖大鼠模型。电针"后三里""三阴交""关元""中脘"穴,频率100Hz,电流3~5mA,每日1次,每次10min,共治疗28d。测定各组大鼠体重指数、左肾周脂肪重量和脂肪细胞分布;用酶学终点法测血清甘油三酯、胆固醇含量;以磷钨酸-镁沉淀法测血清高密度脂蛋白含量,聚乙烯硫酸沉淀法测血清低密度脂蛋白含量;免疫比浊终点法测定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用放射免疫法测血清胰岛素、瘦素含量。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体重指数、左肾周脂肪组织湿重及脂肪细胞面积均明显降低(P<0.01),而脂肪细胞个数增加(P<0.01);血清脂质各项含量均有不同程度改善(P<0.01,0.05),血浆脂蛋白脂酶活性升高(P<0.01);血清瘦素水平及血清胰岛素水平均降低(P<0.01,0.05)。结论:高频电针刺激对肥胖大鼠脂代谢具有良性调节作用。
关键词:高频电针;肥胖症;脂代谢;胰岛素;瘦素
447
|
0
|
9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92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大鼠耳穴及体穴治疗实验性胃溃疡的疗效与肥大细胞的关系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何俊娜, 罗明富, 郭莹, 李翠红, 张金铃
2008(3): 159-163.
摘要:目的:研究针刺耳"胃"穴及体穴"足三里"治疗实验性胃溃疡过程中,穴区内肥大细胞(mastcells,MC)的分布和功能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方法:正常成年Wistar大鼠3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后2组首先在胃窦前壁肌层与浆膜层之间注入0.05ml20%冰醋酸制作胃溃疡模型,电针组在造模后连续7d电针(2/15Hz,1mA,30min)胃溃疡大鼠耳"胃"及"足三里"穴。取耳"胃"及"足三里"穴区组织恒冷箱切片,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染色并用甲苯胺兰复染,显示皮肤真皮层MC的分布、数量和脱颗粒情况;取胃窦前壁含溃疡的胃组织,石蜡包埋,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电镜下观察胃窦前壁黏膜层的形态变化。结果:对3组大鼠的穴区真皮层MC进行对比观察,其中模型组MC总数量均明显多于电针组和对照组(P<0.01);模型组MC脱颗粒率明显高于电针组与对照组,电针组细胞脱颗粒率明显多于对照组,3组间差异均非常显著(P<0.01)。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胃壁黏膜面光滑无变化;而模型组胃窦壁黏膜面有很明显的溃疡缺损,并已超过黏膜肌层;电针组胃窦壁黏膜面稍有缺损,尚未达黏膜肌层。结论:耳穴、体穴区组织内MC的总数及脱颗粒率的变化不但可反映胃溃疡的严重程度,还与针刺耳穴及体穴治疗胃溃疡的疗效密切相关。
关键词:胃溃疡;肥大细胞;脱颗粒;电针;耳“胃”穴;“足三里”
390
|
0
|
8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86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调节松果体褪黑激素作用的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忠仁, 沈梅红, 牛文民
2008(3): 164-168.
摘要:目的:探索电针调节松果体褪黑激素(MT)的作用。方法:将52只清洁级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8只)、模型组(model,8只)、电针组(EA,8只)、褪黑激素组(MT,3.2mg/kg,8只)、电针加MT组(EA+MT,8只)、电针加MT阻滞剂Luzindole组(EA+L,每只1mg/100μl,6只)、电针加MAPK阻滞剂PD98059组(EA+P,每只1mg/100μl,6只)。用改良Longa血管内线栓法制成脑缺血、缺氧再灌注模型。用连续波、频率3Hz,强度1~3mA等刺激参数电针"百会""大椎"30min。用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各组大鼠脑松果体内MT的含量;依据Kuluz神经缺陷三级评分标准和Julio氏神经行为学评分法对大鼠神经行为进行评分;用免疫组化法显示脑纹状体内Bax/Bcl-2基因蛋白表达。结果:模型组Bcl-2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数、神经行为学评分明显低于假手术组和各治疗组(P<0.01),Bax免疫反应阳性的细胞数、Bax/Bcl-2显著高于假手术组和各电针组及MT组(P<0.001);电针大鼠"百会""大椎"可使脑松果体内MT浓度大量增加(P<0.01),神经行为学评分显著改善(P<0.01),使脑纹状体组织内Bcl-2基因表达的细胞数明显增加(P<0.001),降低Bax/Bcl-2(P<0.001)。EA+L组与EA+P组之间的MT和行为学评分,及MT组和EA+MT组间Bax、Bcl-2阳性细胞数及Bax/Bcl-2的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逆转由于脑缺血、缺氧再灌注所造成的脂质过氧化及自由基连锁反应,达到抗氧应激和脑保护作用,其中脑松果体内MT分泌增加及释放可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电针;褪黑激素;抗氧应激;脑缺血性损伤
333
|
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25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不同穴组对脑缺血大鼠血浆和脑组织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含量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胡蓉, 严洁, 李铁浪
2008(3): 169-172.
摘要:目的:探讨督脉取穴法("水沟""百会"穴)和背俞穴取穴法("肝俞""肾俞"穴)抗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作用机制,并比较两者的针刺效应。方法:将雄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水沟-百会组、肝俞-肾俞组,每组15只。采用颈外动脉插入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局灶性脑缺血(MCAO)模型,电针参数为疏密波,2/30Hz,电流2mA,持续30min,每12小时1次,共电针6次。假手术组及模型组仅作相应时间点捆扎,不进行针刺。观察神经行为学评分;放射免疫法测血浆和脑组织中血管内皮素(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含量。结果: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后,与假手术组比较:神经功能障碍加重,血及脑组织ET含量明显升高,而CGRP含量明显降低(P<0.05或P<0.01)。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后,针刺各组与模型组比较:电针水沟-百会组及肝俞-肾俞组对行为学评分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并在缺血48h后产生效应;脑组织ET含量降低(P<0.01),但对血浆ET含量无明显影响(P>0.05);血浆及脑组织CGRP含量升高(P<0.05或P<0.01)。两电针组之间上述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电针水沟-百会组和肝俞-肾俞组能有效改善行为学评分,对大鼠MCAO急性脑缺血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2)电针水沟-百会组和肝俞-肾俞组通过降低ET含量和促进CGRP合成、分泌及释放来发挥其对急性脑缺血损伤的保护作用,且两组针刺效应相近。
关键词:脑缺血;电针;神经行为学评分;内皮素;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354
|
0
|
5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77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头针对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大鼠促炎性反应因子TNF-α、IL-1β含量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周利, 张红星, 刘灵光, 黄浩, 李璇, 杨敏
2008(3): 173-178.
摘要:目的:探讨头针治疗脑缺血的免疫学机制。方法:将140只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20)、模型组(n=60)和头针组(n=60),后2组又各分为24、48、72h共6个亚组,每个亚组各20只。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再灌注模型。头针组选取"顶颞后斜线""顶颞前斜线",取双侧头穴,采用疏密波,频率2/100Hz,强度2mA,每次20min,每日1次。应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HE染色及酶联免疫吸附反应(ELISA)观察各时间点头针对模型大鼠神经功能缺损、缺血脑组织及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含量的影响。结果:头针组与模型组各时段的组间比较,第72h头针组的NSS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头针组白细胞浸润在48h和72h降低最为明显(P<0.01),大鼠血浆和脑组织TNF-α、IL-1β含量在72h两组间差异显著,头针组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结论:头针有利于大鼠脑神经功能的恢复,可减轻急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白细胞的浸润,下调TNF-α、IL-1β的表达,从而减缓由其介导的炎性免疫反应,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实现对脑组织的保护作用。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头针;炎性反应;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
365
|
0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71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敲除缝隙连接蛋白Cx 43对针刺抑制内脏痛小鼠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余炜昶, 黄光英, 张明敏, 王伟
2008(3): 179-182.
摘要:目的: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影响针刺镇痛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将野生型(WT)和Cx43基因敲除杂合子(HT)小鼠随机分为6组:WT对照组、WT模型组、WT针刺组、HT对照组、HT模型组、HT针刺组,每组12只,腹腔注射0.6%醋酸(0.1ml/10g)制造内脏痛模型。针刺"中脘"、双侧"足三里"穴,每5min捻针30s,共30min。采用瞬时基因c-fos表达作为神经元活动的标志,用RT-PCR、免疫印迹法检测脊髓背角c-fos基因的表达。结果:HT和WT对照组小鼠脊髓背角c-fosmRNA和蛋白很少表达,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T和WT内脏痛模型组小鼠脊髓背角c-fo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两模型组间上述指标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与模型组比较,WT针刺组小鼠脊髓背角c-fos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HT针刺组小鼠c-fosmR-NA和蛋白水平虽然亦有下降趋势,但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HT和WT针刺组两组间差异分别有显著性(P<0.05)和极显著性(P<0.01)意义。结论:针刺可缓解腹腔内脏痛,同时抑制伤害性痛反应诱发的脊髓c-fos表达;敲除Cx43基因可减弱针刺镇痛的作用,同时减弱针刺下调脊髓背角c-fos表达的作用;提示Cx43与针刺镇痛效应有着密切联系。
关键词:内脏痛;针刺镇痛;c-fos基因表达;缝隙连接蛋白43;基因敲除
363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66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四关”穴对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的保护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学宽, 卓廉士, 任凌燕, 刘群英, 朱艺
2008(3): 183-185.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四关"穴对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探索电针保护结肠组织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药物组及电针组,每组10只,用慢性应激结合孤养的方式造模21d。在造模同时,药物组按1.8mg/kg给予氟西汀灌胃,1次/d,连续21d;电针组取"合谷"和"太冲",频率为1.5~2Hz,疏密波,电压9V,电流强度1~3mA,留针20min,1次/d,连续21d。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GSH-Px的活性及NO的含量。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活性、NO含量增加,GSH-Px活性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药物可降低抑郁模型大鼠结肠组织中iNOS的活性及NO的含量,提高结肠组织中GSH-Px的活性(P<0.05);电针组与药物组比较,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电针"四关"穴具有保护抑郁状态下大鼠结肠组织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抑郁模型;电针;结肠;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一氧化氮
424
|
0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62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仿真手法对高血压大鼠血压及心肌血管紧张素Ⅱ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华元, 钟小红, 刘堂义, 蒯乐, 高明
2008(3): 186-190.
摘要:目的:通过针刺手法仿真系统,以不同刺激量参数的捻转手法刺激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比较其降压效应及对心肌血管紧张素(Ang)Ⅱ含量的影响,为针灸治疗高血压临床研究探索最佳针刺刺激参数,同时为针刺手法量化和规范化研究提供思路。方法:33只SHR随机分为轻刺激组(n=8)、中刺激组(n=8)、重刺激组(n=8)、模型组(n=9),另设8只正常动物组。采用PowerLab无创尾动脉血压测定分析系统对大鼠进行血压测定,并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组织AngⅡ含量的变化。轻、中、重3种刺激参数旋转角度和频率分别为:144°、75次/min,255°、111次/min,360°、140次/min。结果:轻刺激量捻转手法与中刺激量捻转手法均有显著抑制血压上升的作用(P<0.01),而重刺激量捻转手法抑制血压上升的效果不明显(P>0.05),SHR模型组的血压3周后显著升高(P<0.01)。同时发现,各治疗组大鼠心肌组织中的AngⅡ水平仍高于正常组(P<0.05),与模型组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不同量化参数的捻转手法的针刺效应具有差异性,针刺治疗的效果与手法参数的量化有密切的关系;本研究同时提示针刺治疗高血压可能与AngⅡ无明显相关性,其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自发性高血压;捻转手法;血压;心肌血管紧张素
346
|
0
|
8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0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消息
加拿大卑诗省将针灸纳入医保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8(3)
327
|
75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018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973计划针灸研究项目取得重要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8(3)
387
|
185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015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世界卫生组织认可的64种针灸适应证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8(3)
347
|
488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55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广西与马来西亚尝试开展传统中医保健技术合作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8(3)
307
|
78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5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日本灸法概况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8(3)
255
|
163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07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大会卫星研讨会——针灸与人类健康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8(3)
339
|
4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48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现代技术应用
手太阴肺经在虚拟人体上的可视化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邵水金, 董艳, 严振国, 牟芳芳, 庄天戈, 赵静
2008(3): 191-193.
摘要:目的:显示手太阴肺经在虚拟人上的体表循行路线。方法:通过定义腧穴为控制点,并适当插值,合成骨架曲线,实现面绘制,重建经脉管状模型。结果:重建后的经脉模型视觉效果好,并可以显示手太阴肺经循行路线上不同层次的解剖结构。结论:初步实现了手太阴肺经在虚拟人体上的可视化显示,为构筑经络研究平台提供了数据载体。
关键词:手太阴肺经;可视化;虚拟人;管状建模
318
|
0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51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针灸学传播发展——以“数字针灸博物馆”为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立剑, 李素云, 冉升起, 徐文斌, 徐青燕
2008(3): 194-196.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利用这些技术进一步保护、传播和发展传统中医药针灸文化,是当前的重要课题。本文在阐述现代信息技术特点的基础上,分析了这些技术在针灸资源的数字化及展示与共享方面所具有的优越性,并通过"针灸数字博物馆"实例的介绍,为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针灸资源的数字化建设,促进针灸学传播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现代信息技术;针灸学;传播和发展
293
|
0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44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临床研究
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喜德, 张金禄, 郑汉光, 刘风云, 陈滢
2008(3): 197-200.
摘要:目的:观察蜂针疗法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其促进西药减量及稳定病情的作用。方法:100例R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组(蜂针治疗组)50例,西药对照组50例。西药对照组口服甲氨喋呤(MTX,每周1次,每次7.5mg)、柳氮磺吡啶片(每天3次,每次0.5g)、美洛昔康片(莫比可,每天2次,每次7.5mg);蜂针治疗组在口服上述西药的同时,加用蜂针疗法,根据RA发病部位,以局部取阿是穴为主,配合辨证取穴,疗程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症状、体征变化,及西药用量、不良反应和治疗后3个月病情复发情况。结果:蜂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优于西药对照组(P<0.05);在改善症状和体征(关节疼痛度、肿胀度、压痛度、活动度、握力、晨僵)的积分方面,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0.01);蜂针治疗组的美洛昔康及MTX的用量、病情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少于西药对照组(P<0.05,0.01)。结论:蜂针疗法加西药治疗RA的疗效优于单独西药治疗,蜂针疗法不良反应少,具有促进西药减量、减少病情复发率和稳定病情的作用。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蜂针疗法;药物
254
|
0
|
9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37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不同时间电针治疗失眠疗效评价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肖晓玲, 刘志顺
2008(3): 201-204.
摘要:目的:比较晚上和上午电针治疗失眠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60例失眠患者随机分为晚上电针组和上午电针组,每组30例,分别于晚上(8~9点)和上午(8~11点)接受电针治疗。选取百会、神庭、头维(双侧)、上印堂、神门(双侧)、三阴交(双侧)穴,头部穴位刺入骨膜下15mm,百会和神庭加电针(频率2~100Hz,电流1~3mA),留针20min,每日1次,5d为1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睡眠率及催眠药物使用的变化情况。结果:晚上电针组和上午电针组都可降低PSQI评分,提高睡眠率,晚上电针组优于上午电针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而晚上电针组第1天能明显提高患者睡眠率(P<0.01),表现出即时疗效。另外,电针治疗后晚上电针组的催眠药物使用明显减少(P<0.01),上午电针组则无明显改变(P>0.05)。结论:晚上电针可明显降低失眠患者PSQI评分,提高睡眠率,减少催眠药物使用频次,并且具有即时效应,优于上午治疗。
关键词:失眠;电针;治疗时机
295
|
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782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思路与方法
针灸临床研究与质性研究——针灸临床研究方法的思考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宁, 王成伟, 文谦, 王丹琳
2008(3): 205-207.
摘要:鉴于对量性研究在针灸临床研究应用中产生的质疑,本文对质的研究发展背景、研究方法及与针灸临床研究可能的未来结合趋势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针灸临床研究方法提供一个可能的模式,让针灸临床研究者能够了解并可能在其临床工作中实践使用质的研究方法,以推动针灸临床研究,提高针灸理论水平,提供真实的针灸临床证据。
关键词:针灸疗法;临床试验;质性研究
340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778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综述
针刺治疗高血压神经-内分泌-免疫机制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崔韶阳, 唐纯志
2008(3): 208-212.
摘要:针刺疗法通过穴位良性双向调节及穴位脏腑相关性的途径,不仅可调节血压,而且可调节各脏腑机能状态,因此针刺辅助治疗高血压在靶器官保护方面有其特色。本文搜集了10年来针刺治疗高血压的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文献,从神经-内分泌-免疫三方面阐释了针刺对高血压靶器官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提出了目前针刺在该领域研究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关键词:针刺;高血压病;靶器官;神经-内分泌-免疫;综述
353
|
0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773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一氧化氮介导去甲肾上腺素与经穴的皮肤低电阻特性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梁媛, 马胜兴, 陈家旭
2008(3): 213-216.
摘要:经脉/穴位具有皮肤低电阻特性。我们进行了3次实验,结果证明:经脉区皮肤组织的一氧化氮(NO)含量和神经一氧化氮合酶(nNOS)蛋白表达较高,外源性NO和nNOS抑制剂能够调节穴位皮肤中去甲肾上腺素(NE)的合成与释放,L-精氨酸衍生的NO复合物和NE可以调节皮肤低电阻穴位的皮肤电导。说明经穴的皮肤低电阻特性可能与NO和NE有关。
关键词:皮肤低电阻特性;一氧化氮;去甲肾上腺素
347
|
0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770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