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10年第35卷第2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实验研究
电针治疗抑郁症的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数据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江励华, 王玲玲
2010, 35(2): 83-89.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01
摘要:目的:研究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方法:采用Open-Field法作行为学测试,选取活动度相近的30只大鼠进行实验,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10只。模型组、电针组应用慢性不可预见性应激(冰水游泳、电击、夹尾等)合并孤养(持续21 d)的方法造成大鼠抑郁症模型。电针组选择"百会""印堂"穴电针15 min(频率2 Hz,输出电流1 mA),1日1次,连续7 d。分别于造模前、造模结束时和治疗1周后测定各组大鼠的行为学(水平和垂直方向的运动)和1%蔗糖溶液消耗量。取各组大鼠的海马组织进行Roche-Ni mbleGen全基因组表达谱芯片测试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造模后,大鼠行为学能力和1%蔗糖溶液消耗量均明显降低(P<0.01);电针后,上述指标均有改善趋势,其中1%蔗糖溶液消耗量的改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基因芯片测试结果显示,抑郁症模型大鼠下调表达,而经电针治疗后表达趋于正常的基因有101条,其中多条基因与能量和物质代谢有关,还涉及蛋白质生物合成和嗅觉感受器等;抑郁症模型大鼠上调表达,而经电针治疗后表达趋于正常的基因有125条,其中多条基因与凝血、免疫、炎性反应和凋亡相关。结论:电针治疗抑郁症的机制与调控多条基因表达有关。
关键词:抑郁症;电针;海马;基因芯片
1061
|
404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223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扶突”穴对颈部切口痛大鼠脊髓痛敏物质P物质及镇痛物质5-羟色胺1A受体等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乔丽娜, 王俊英, 陈淑萍, 高永辉, 杨永升, 刘俊岭
2010, 35(2): 91-98.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03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双侧"扶突"穴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脊髓背角痛敏物质及镇痛物质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方法: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穴组、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10只。沿大鼠颈中线做长约1.5 cm的纵行切口,制作切口痛模型。电针双侧"扶突""足三里"-"阳陵泉"穴30 min。用辐射热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颈段(C1-C4)脊髓背角P物质(SP)、速激肽受体-1(NK-1)、环氧合酶-1(COX-1)、5-羟色胺1 A受体(5-HT1 AR)、5-HT2 AR的活性,图像分析仪测定上述物质免疫反应阳性产物的积分灰度值。结果:与颈部切口术前比较,各组的热辐射躲避潜伏期明显缩短(P<0.05);电针"扶突"穴后,与本组术后比较其躲避潜伏期显著延长(P<0.05);电针"足三里"-"阳陵泉"与本组术后比较,躲避潜伏期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颈部切口术后,脊髓背角浅层SP、NK-1、COX-1的灰度值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即表达显著升高;与模型组比较,扶突穴组SP、NK-1、COX-1的灰度值显著升高(P<0.05),表达明显下调;足三里-阳陵泉组与模型组比较,该3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5-HT 1 AR灰度值明显降低(P<0.05),5-HT2 AR灰度值变化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扶突穴组5-HT1 AR、5-HT2 AR灰度值明显下降(P<0.05),而足三里-阳陵泉组的灰度值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电针"扶突"穴可缓解大鼠颈部急性切口痛,该作用与其下调脊髓背角SP、NK-1、COX-1的免疫活性,上调5-HT1 AR、5-HT2AR的表达密切相关。
关键词:切口痛;针刺镇痛;脊髓背角;SP;NK-1;COX-1;5-HT1 AR;5-HT2 AR
1684
|
405
|
1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215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穴位注射组胺在急性佐剂性关节炎大鼠上引起的镇痛效应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猛, 谢英元, 丁光宏
2010, 35(2): 99-103.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15
摘要:目的:观察组胺对穴位处肥大细胞的激活作用,以及其引起的类似针刺的镇痛效应,讨论穴位注射疗法可能存在的机制。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生理盐水对照组、手针组和组胺注射组。大鼠左踝关节腔注射完全弗氏佐剂0.05 mL制作佐剂性关节炎模型。测量各组痛阈变化,并对穴位组织进行组织学观察,统计肥大细胞脱颗粒率。比较在"足三里"穴位注射100μg/mL的组胺溶液50μL和手针刺激20 min下的镇痛效应的差异性。结果:组胺注射和手针针刺,都能提高大鼠的痛阈达到镇痛效果,与模型组相比治疗后痛阈都有显著提高(P<0.01)。组胺引起的肥大细胞脱颗粒率与生理盐水相比明显增高(P<0.01),与针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中,组胺可以引起穴位处肥大细胞脱颗粒,产生与针刺类似的镇痛效应。以刺激肥大细胞为目的的新型穴位注射疗法存在可行性。
关键词:急性关节炎;针刺;穴位注射;镇痛;组胺;肥大细胞
1393
|
385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179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内关”“太冲”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蔡荣林, 胡玲, 汪克明, 吴子建, 陈业农, 龙迪和, 何璐, 刘婧, 周逸平
2010, 35(2): 104-107.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04
摘要:目的:研究电针"内关""太冲"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心功能的影响,比较同名经原穴间的效应差异。方法:健康青紫蓝家兔50只,随机选择8只作为正常组,余经股静脉注射垂体后叶素造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家兔随机分为模型组、"内关"组、"太冲"组和非经穴组,每组8只。观察电针前后各组家兔心功能变化情况。结果:"内关"组及"太冲"组家兔的室内压上升段最大变化率(+dp/dt max)、室内压下降段最大变化率(-dp/dt max)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1)。"内关"组的左心室收缩压力峰值(LVSP)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电针"太冲"穴对LVSP的调节作用不显著(P>0.05)。非经穴组的+dp/dt max、-dp/dt max及LVSP与正常组比较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内关""太冲"穴对急性心肌缺血家兔的心功能均有一定的改善作用,且心包经的络穴"内关"对心脏功能的调节作用优于其同名经的原穴"太冲"。
关键词:急性心肌缺血;心功能;电针;内关;太冲
1691
|
668
|
9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102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穴位埋线对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鸥, 李惠, 王巍, 郑利岩
2010, 35(2): 108-112.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05
摘要:目的:观察"石门"穴位埋线对着床期小鼠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埋线组及西药组,每组10只。埋线组于妊娠第1天"石门"埋线;西药组于妊娠第4天上午皮下注射米非司酮0.1 mL。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各组小鼠在妊娠第5天上午9:30-10:00子宫内膜胞饮突的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子宫内膜白血病抑制因子(LIF)的表达。结果:西药组和埋线组小鼠子宫内膜表面胞饮突的发育明显延后于对照组;西药组和埋线组小鼠子宫内膜LIF的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石门"穴位埋线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的建立,其调节可能与抑制子宫内膜LIF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子宫内膜容受性;着床期;埋线;石门;子宫内膜胞饮突;白血病抑制因子
1037
|
352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164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内关”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大鼠心肌组织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和细胞内钙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超, 田岳凤, 周丹, 杨孝芳, 林亚平, 常小荣, 严洁
2010, 35(2): 113-117.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06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内关"穴对实验性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细胞内钙超载及内源性保护物质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影响,为针刺防治心血管疾病及经脉脏腑相关理论提供实验依据。方法:5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模型组、电针内关组、电针列缺组、电针合谷组。采用冠脉结扎法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电针组于冠脉结扎前后各电针20 min(30 Hz/100 Hz,2~4 mA)。硝酸还原酶比色法检测各组心肌组织NO、NOS的含量,在Fluo-3/AM染色后于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检测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NOS含量明显降低(P<0.05),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升高(P<0.01);电针心包经"内关"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心肌组织NO、NOS含量明显升高(P<0.05),心肌细胞内Ca2+荧光强度明显降低(P<0.01);电针肺经"列缺"穴及电针大肠经"合谷"穴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心包经"内关"穴可上调心肌内源性保护物质的水平,降低Ca2+超载,且这种效应存在经脉(穴)与脏腑间的相对特异性联系。
关键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电针;内关;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钙离子;经脉脏腑相关
1273
|
917
|
25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088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微血管内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卢岩, 王世军, 宋修涛
2010, 35(2): 118-123.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07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微血管内皮细胞转运功能的影响机制。方法:6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模型,电针组电针双侧"内关"穴(疏密波,4 Hz/20 Hz,强度1 mA,持续30 min)治疗15 d。运用免疫组化法和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大鼠缺血侧海马微血管内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与含量。结果:模型组大鼠缺血侧海马微血管内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显著低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治疗后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与模型组比较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可促进局灶性脑缺血大鼠海马微血管内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的表达,提高脑缺血后微血管内皮细胞的葡萄糖转运功能。
关键词:局灶性脑缺血;电针;微血管内皮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1表达
1078
|
333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084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大陵”穴对室性心动过速大鼠心率、心律失常时间及血管活性肠肽含量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樊展, 王华, 喻建兵, 张强, 吴绪平
2010, 35(2): 124-128.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08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大陵"穴对室性心动过速的调节机制。方法:将7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大陵"组、"太渊"组,正常组10只,其余各20只。采用股静脉插管注射氯化铯造成大鼠室性心动过速模型,"大陵"组针刺"大陵"穴,"太渊"组针刺"太渊"穴,连接BL-410四道生物机能实验系统,连续记录大鼠肢体Ⅱ导联心电图,观察心率、心律失常总持续时间的变化,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管活性肠肽(VIP)含量。结果:电针"大陵"穴后大鼠心率与模型组和"太渊"组相比明显下降,心律失常总持续时间缩短(P<0.01,P<0.05);造模后大鼠血浆VIP含量较正常组显著降低(P<0.05),"大陵"组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升高(P<0.01)。结论:电针"大陵"穴有较好的调节心律失常的作用。
关键词:室性心动过速;心率;持续时间;血管活性肠肽
1221
|
317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140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短篇报道
分经辨证治疗头痛临床体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邵立原
2010, 35(2): 89-90.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02
关键词:头痛;针刺;分经辨证
800
|
317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205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临床研究
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曙辉, 许明珠, 崔韶阳, 郭元琦
2010, 35(2): 129-133.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09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探讨刺络放血疗法的增效作用。方法:将63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针刺阿是穴,患侧内膝眼、犊鼻、梁丘、血海、足三里、阳陵泉等,每周治疗3次,治疗4周;配合腘窝部浅表静脉刺络放血,每周治疗1次,治疗4周)和对照组32例(单纯采用针刺疗法)。以骨关节炎调查量表(WOMAC)及临床疗效为客观指标,比较两组第1次治疗后、疗程结束的疗效差异及各项指标的积分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控制5例,显效17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0.32%(28/31);对照组临床控制4例,显效14例,有效10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0%(28/32);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WOMAC各项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治疗组第1次治疗后与治疗前的疼痛分差值和总疗程后与治疗前的疼痛分差值及生理功能分差值均较对照组大(P<0.05)。结论:针刺结合刺络放血疗法能较好地改善患者的生理功能,缓解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疼痛感觉,尤其对疼痛早期缓解效果更佳。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针灸结合刺络放血;随机对照试验;常规针刺
1719
|
1158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133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疗效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熊典樟, 刘灵灵, 易燕, 叶锋
2010, 35(2): 134-137.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16
摘要:目的:评价电针联合小剂量氯氮平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将难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西药组和针药结合组各40例。西药组患者均采用口服氯氮平治疗;针药结合组患者选百会及太阳穴电针治疗,同时口服小剂量氯氮平。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副反应量表(TESS)评分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PANSS均下降,且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药结合组TESS评分结果显著低于西药组(P<0.01)。西药组愈显率35.0%(14/40),有效率77.5%(31/40),针药结合组愈显率32.5%(13/40),有效率72.5%(29/4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两组方法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疗效相当,而针药结合组不良反应更轻,提示电针配合小剂量氯氮平是治疗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的较好方法。
关键词:难治性精神分裂症;电针疗法;氯氮平;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副反应量表
940
|
163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125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思路与方法
质控图检测法评判针刺提插手法的可行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美仁, 郭翔, 李强, 李迎红, 黄宇辉, 胡蓉
2010, 35(2): 138-14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10
摘要:目的:探讨利用质控图检测法评判针刺提插手法的可行性,为针刺提插法的教学和针灸专家手法技术整理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针刺手法参数测试仪,对我校针灸教师的针刺提插手法进行测试,建立提插法的手法质控图,随机抽取100名学生在学习提插法后进行手法测试,根据仪器记录的波形参数用提插法的手法质控图进行评分,同时采用传统标准进行评分,用自身配对的方法比较两种评分方法评分之间的相关性。结果:100名学生在学习提插法后的针刺手法传统评分值为(81.03±8.40)分,手法质控图检测法评分值为(80.60±7.48)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评分方法呈正相关。结论:提插法的手法质控图检测法评分与传统标准评分具有正相关性,质控图检测法可用于提插法的评判。
关键词:提插法;手法;质控图;评判;可行性
947
|
151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12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实践中的指导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蕙, 郑欣, 张群策, 陈业孟, 王天芳
2010, 35(2): 142-145.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11
摘要:经络辨证对针灸临床实践起着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目前在临床上此法的运用日趋淡化,甚至有被脏腑辨证取代的趋势。本文在分析《内经》经络辨证理论的基础上,总结归纳古今的问诊、望诊、切诊法,现代经络穴位电、热学等失衡现象的测定法及其临床应用,旨在强调经络辨证在针灸临床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经络辨证;《内经》;针灸;诊断;经络学说
1102
|
1108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013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药结合增效机制研究的新思路探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崔晶晶, 高俊虹, 王玉敏, 马淑骅, 胡剑江, 马琰岩, 喻晓春
2010, 35(2): 146-150.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12
摘要:临床实践证明,包括穴位注射在内的针灸与药物的结合应用可以产生更好的疗效。而针药结合增效作用的机制迄今不甚清楚。本文结合既往的研究,提出针灸可能通过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和代谢过程等,从而改变血药浓度、靶器官药物浓度或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也可通过影响靶器官细胞上特异性受体及其信号转导路径而改变细胞对药物的反应性或敏感性,最终提高药物的疗效。上述思路将可能为针药结合增效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关键词:针药结合;增效机制;新思路
1069
|
696
|
1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049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消息
建立外国医生来华学习针灸的国家补偿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10, 35(2)
840
|
45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203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世界针灸杂志》征稿启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10, 35(2)
700
|
18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20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综述
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文献质量评价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孙敬青, 郭静
2010, 35(2): 151-155.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13
摘要:目的:对针刺治疗失眠的临床随机对照研究文献进行文献质量评价。方法:以"针刺""失眠"为检索词,计算机检索中文及英文数据库,手工检索《中国针灸》等中医杂志及有关学术会议论文汇编。对纳入文献的方法学,诊断及纳入、排除标准,针刺、对照组干预措施,疗效评价标准及随访等方面进行评价。结果:共纳入20篇随机对照研究文献,其中4篇为高质量研究,16篇为低质量研究。国外研究多采用量表评价疗效,国内研究则主要自拟疗效评价标准。结论:目前国内尚无高质量的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临床研究报道,迄今所发表研究采用的疗效评价方法不能恰当评价针刺治疗原发性失眠的疗效。今后应从临床试验设计及实施角度,严格按照现代医学研究模式,设计出更为科学的试验方案。
关键词:针刺;失眠;文献质量评价
1281
|
836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045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中心肌保护的现代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周传龙, 邵晓梅, 方剑乔
2010, 35(2): 156-160.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2.014
摘要:心肌缺血再灌注对心肌损伤主要是通过氧自由基生成增多、Ca2+超载、血管内皮细胞功能障碍、中性粒细胞激活、心肌细胞凋亡等多种机制相互作用产生,本文就上述方面对近10年来针刺修复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机制进行了综述,发现针刺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修复作用机制研究日趋深入,但研究以动物实验为主,因此认为今后的研究重点应集中于临床研究。
关键词:心肌损伤;缺血再灌注;针刺保护
1158
|
442
|
5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040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研究》稿约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10, 35(2)
615
|
38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226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