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11年第36卷第4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实验研究
艾灸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及艾灸鼠结肠上清液对培养的结肠上皮细胞内紧密连接蛋白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施茵, 包春辉, 吴焕淦, 马晓芃, 虞莉青, 张榕, 陈巍峰
2011, 36(4): 235-24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01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温和灸、隔药灸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体外诱导大鼠结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咬合蛋白(occludin)、闭合蛋白1(claudin-1)和闭锁蛋白1(zonula occludens-1,ZO-1)及其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对肠上皮屏障损伤的修复/保护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温和灸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各12只。采用三硝基苯磺酸制备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大鼠模型。温和灸组与隔药灸组选择"天枢""气海"穴分别予以温和灸和隔药灸,每日1次,共治疗14次;西药组以柳氮磺胺吡啶溶液灌胃,每日2次,共14次。治疗结束后剖取各CD组大鼠结肠,制备结肠黏膜上清液;正常组纯化并培养结肠上皮细胞建立肠上皮屏障体外模型。将各CD组结肠黏膜上清液分别与正常大鼠结肠上皮细胞混合培养1周,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上清液TNF-α含量,Western blot和荧光定量PCR法观察其对CD大鼠体外结肠上皮紧密连接occludin、claudin-1和ZO-1及其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CD模型组较正常组大鼠结肠黏膜上清液中TNF-α含量有显著增高(P<0.01),温和灸、隔药灸和柳氮磺胺吡啶治疗后TNF-α含量显著降低(均P<0.01),其中温和灸、隔药灸组优于西药组(均P<0.05);与此同时,温和灸、隔药灸和西药组结肠黏膜TNF-α上清液体外诱导大鼠结肠上皮紧密连接occludin、claudin-1和ZO-1及其mRNA表达较模型组有显著增高(P<0.01,P<0.05),且隔药灸、温和灸两组也优于西药组(均P<0.05)。结论:艾灸(隔药灸、温和灸)可能是通过降低CD大鼠结肠黏膜异常增高的TNF-α,进而促进或调节结肠上皮紧密连接occludinc、laudin-1和ZO-1及其mRNA表达,达到修复/保护肠上皮屏障损伤的目的。
关键词:艾灸;肿瘤坏死因子-α;结肠上皮细胞;紧密连接蛋白和基因;咬合蛋白;闭合蛋白;闭锁蛋白
1177
|
799
|
5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387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头穴透刺对急性脑出血家兔脑组织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和胆碱化合物水平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凡, 雷慧姝, 赵喜, 李欢欢, 东贵荣
2011, 36(4): 242-246.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02
摘要:目的:观察头穴透刺对脑出血家兔脑内N-乙酰基天门冬氨酸(N-acetyl-aspartate,NAA)和胆碱化合物(choline,Cho)的影响,探讨头穴透刺法对脑出血后神经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和针刺组,每组10只。采用自体血二次注血法复制急性脑出血模型。针刺组造模成功后选取患侧"百会"透"太阳"穴治疗,留针30 min,留针期间施以平补平泻法捻转,每日1次,连续治疗7 d。分别在造模前及造模后2 h、3 d和7 d对各组家兔进行磁共振波谱分析NAA、Cho及肌酸(Cr)各峰下面积,观察血肿周围NAA/Cr、Cho/Cr比值的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兔脑出血模型建立后血肿周围NAA/Cr比值显著下降(P<0.05),Cho/Cr比值显著升高(P<0.05)。针刺治疗后NAA/Cr水平明显高于模型对照组(P<0.05),Cho/Cr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透刺"百会""太阳"穴可调节急性脑出血家兔脑组织内NAA/Cr和Cho/Cr代射变化,从而加快了脑组织神经损伤的修复过程。
关键词:头穴透刺;脑出血;神经损伤;磁共振波谱分析
1017
|
218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420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大鼠穴区注射干细胞因子抗体对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宋晓晶, 罗明富, 蒋瑾, 张金铃
2011, 36(4): 247-25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03
摘要:目的:观察穴位干细胞因子(SCF)抗体注射及电针后大鼠穴区组织内肥大细胞(MCs)分布及功能变化,探讨电针过程中SCF对大鼠穴区MCs活性的影响。方法:将3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电针组、注射抗体+电针组,每组10只。电针组选取左侧"胃俞""足三里"穴给予电针,强度0.1 mA,频率2 Hz/15 Hz,针刺25 min。注射抗体+电针组先给予左侧"胃俞""足三里"穴1∶200 SCF抗体稀释液0.1 mL封闭,然后进行电针刺激25 min,其它参数同电针组。乙酰胆碱酯酶组化染色并甲苯胺兰复染法观察各穴区组织内MCs的分布,比较各组"胃俞""足三里"穴区内MCs总量和脱颗粒的差异。结果:与正常组比较,电针组"胃俞"穴区、"足三里"穴区组织MCs总数均升高,注射抗体+电针组两穴区MCs总数均下降,注射抗体+电针组"胃俞""足三里"穴MCs总数与电针组、正常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正常组比较,电针组、注射抗体+电针组"胃俞""足三里"穴MCs脱颗粒率均显著升高(均P<0.05),电针组和注射抗体+电针组两穴区MCs脱颗粒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SCF抗体穴区注射及电针后,穴区MCs显著减少,SCF是电针过程中促进MCs向穴区迁移、募集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干细胞因子;肥大细胞;电针;穴位注射;胃俞;足三里
1397
|
283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314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对脑心综合征大鼠颈交感神经节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mRNA和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曹健, 周美启, 吴生兵, 汪克明, 周逸平, 王月兰, 陈业农
2011, 36(4): 252-257.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04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干预对脑心综合征(CCS)大鼠颈交感神经节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NET)mRNA和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β1-AR)mRNA表达的变化,探讨CCS发病的交感通路机制以及针刺对其防治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18只随机分为伪手术对照组6只,其余采用胶原酶加肝素联合注射尾状核复制CCS模型。复制成功的大鼠12只再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各6只。电针组大鼠电针"水沟""风府""内关""心俞"穴,每次20 min,每天1次,连续3 d。于实验72 h后观察脑和心肌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颈交感神经节NET mRNA以及大鼠心肌β1-AR mRNA表达。结果:①伪手术组脑和心肌组织结构正常;模型组大鼠脑组织内可见大量红细胞,部分血细胞溶解,可见含铁血黄素沉积,血肿周围脑组织水肿,神经细胞肿胀,胞核碎裂溶解或消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大量平滑肌断裂;电针组脑组织内红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脑组织轻度水肿,神经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轻,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心肌细胞变性、坏死程度较轻,仅有少量平滑肌断裂。②模型组NET mRNA相对表达量较伪手术对照组减少(P<0.01);电针组NET 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加(P<0.01)。③模型组β1-AR mRNA相对表达量较伪手术对照组减少(P<0.01);电针组β1-AR mRNA相对表达量较模型组增加(P<0.01)。结论:①颈交感神经节NET mRNA表达下调可能参与CCS的发生发展,针刺早期防治可拮抗这种变化,能有效阻止NET mRNA表达下调;②心肌β1-AR mRNA表达下调可能参与CCS的发生发展,针刺早期防治可能直接干预β1-AR mRNA表达下调,或干预其上游调控因素NET mRNA表达的下调。这些可能是针刺防治CCS交感通路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脑心综合征;电针;去甲肾上腺素转运蛋白mRNA;颈中星状神经节复合体;心肌β1肾上腺素能受体mRNA
1205
|
408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364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艾灸对亚急性衰老大鼠松果体细胞数及热休克蛋白70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梁欣, 钟愉
2011, 36(4): 258-26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05
摘要:目的:探讨艾灸延缓衰老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实验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艾灸组,每组10只。皮下注射25%D-半乳糖溶液(125 mg/kg)造成大鼠衰老模型。艾灸组选取双侧"脾俞""肾俞"进行艾灸治疗,每日治疗1次,每次每穴灸5 min,连续治疗6周。采用组织化学染色及多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技术,结合细胞医学图像分析及病理图文图像分析方法,测定各组大鼠松果体细胞数及HSP 70表达。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松果体细胞数显著减少(P<0.001)、HSP 70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相比,艾灸组大鼠松果体细胞数显著增多(P<0.01)、HSP 70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艾灸可能通过上调脑区松果体中HSP 70表达、减缓机体衰老过程中松果体细胞减少的速度,在一定程度上维持松果体的正常形态及功能,延缓松果体衰退,从而起到抗衰老的作用。这可能是艾灸延缓机体衰老机制之一。
关键词:艾灸;衰老;松果体;松果体细胞数;热休克蛋白70
1393
|
255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360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大鼠“京骨”和“大钟”原络配穴的神经解剖学基础——霍乱毒素亚单位B结合荧光素488和594双标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崔晶晶, 朱新龙, 吉长福, 景向红, 白万柱
2011, 36(4): 262-267.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06
摘要:目的:用霍乱毒素亚单位B结合荧光素488和594(cholera toxin subunit B conjugated with Alexa Fluor 488,594,CTB-Alexa 488,594)双标记示踪技术揭示"京骨"和"大钟"穴在大鼠神经系统中的特异性联系,探讨原络配穴的神经解剖学基础。方法:用微量注射器将0.1%CTB-Alexa 488和CTB-Alexa 594两种示踪剂各5μL分别注入3只雄性SD大鼠后肢"京骨"和"大钟"穴区。72 h后将动物灌流固定,取出脑、脊髓和脊神经节,并制成组织切片,然后直接用荧光显微镜系统观察和记录被标记的神经元。结果:在相应的激发光下,CTB-Alexa 488和594标记的神经元分别呈绿色和红色,双重标记的神经元呈黄色,均位于示踪剂注入侧的相关神经组织中。在所标记到的神经元中,与"京骨"和"大钟"穴相关联的感觉神经元集中在L4
L
5脊神经节,少量分布在L3和L6脊神经节,其中双标的感觉神经元主要出现在L4L5脊神经节,少量分布在L3和L6脊神经节,其中双标的感觉神经元主要出现在L4
L
5脊神经节;与两穴相关联的运动神经元以L4L5脊神经节;与两穴相关联的运动神经元以L4
L
5节段为中心呈柱状分布在L3L5节段为中心呈柱状分布在L3
L
6节段脊髓前角第Ⅸ层的后外侧部。结论:应用CTB-Alexa 488和594荧光双标记示踪技术观察到了与原穴"京骨"和络穴"大钟"相关的感觉和运动神经元在脊神经节和脊髓的分布规律。
关键词:京骨;大钟;神经支配;荧光双标;感觉神经元;运动神经元
1189
|
610
|
1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288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足三里”穴对脾虚证大鼠血清中睾酮和雌二醇水平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昕, 赵明亮, 吉长福, 高俊虹, 付卫星, 滕静如, 晋志高
2011, 36(4): 268-27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07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对脾虚证大鼠内分泌代谢变化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选用成年雄性Wistar大鼠26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6),脾虚造模组(n=8),自然恢复组(n=6),针刺治疗组(n=6)。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余3组均用酒精+白醋灌胃(1 mL/100 g),建立脾虚证模型。针刺治疗组给予针刺"足三里"治疗,每天1次,共治疗10 d。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血清中睾酮(T)、雌二醇(E2)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脾虚造模组T、E2含量明显降低,自然恢复组与脾虚造模组比较血清中T、E2含量没有明显变化(均P>0.05),针刺"足三里"穴可使脾虚大鼠血清中T、E2含量及T/E2比值升高,明显高于脾虚造模组(P<0.05)。结论:针刺"足三里"穴治疗脾虚大鼠后,对内分泌代谢具有调节作用,性激素接近正常水平,使大鼠体质得以恢复。
关键词:脾虚证;针刺;足三里;睾酮;雌二醇
1377
|
312
|
5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340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足三里”对急性胰腺炎大鼠血清促炎因子及胰腺核因子-κB活性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薛奇明, 李宁, 薛平, 王成伟, 何洪波
2011, 36(4): 272-277.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08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足三里"穴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SAP)的作用机制。方法: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22只。通过胆胰管注射3.5%牛磺胆酸钠制作SAP模型。电针组在模型制作成功后及处死前给予电针"足三里"穴治疗各30 min。3组大鼠均于造模后3 h(n=7)、6 h(n=7)、12 h(n=8)分批处死,检测各时间点腹水量,观察胰腺病理学评分变化,并用ELISA方法检测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浓度的变化,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胰腺组织核因子(NF)-κB P 65表达水平。结果:各时间点模型组的胰腺组织病理评分、腹水量、血清TNF-α和IL-6浓度及胰腺NF-κB P65表达水平均较假手术组增高(均P<0.05);电针组各时间点上述各项指标均较模型组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穴可以减轻牛磺胆酸钠诱导的SAP大鼠胰腺病理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的活性、降低血清促炎因子TNF-α、IL-6浓度有关。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电针;胰腺核因子-κB;TNF-α;IL-6
1456
|
257
|
7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337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临床研究
针刺对脑功能性网络连接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诺, 王江, 邓斌, 魏熙乐, 车艳秋, 贾晨辉, 郭义, 王超
2011, 36(4): 278-287.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09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脑功能性网络的连接特性探讨针刺对脑部的作用。方法:首先设计了针刺足三里采集脑电(EEG)信号的实验;然后采用相干估计法分析9位志愿者(6位男性,3位女性)针刺前、针刺中和针刺后各阶段EEG信号的同步特性并建立相应的脑同步性矩阵和脑功能性网络。结果:通过针刺中、针刺后与针刺前的状态相比观察到,针刺足三里会显著提高EEG信号的δ频段和γ频段的同步性。通过对脑功能性网络的节点度分析发现,针刺足三里会增加脑部区域的度;进一步分析发现针刺会大量增加δ频段内脑部远端区域间长距离连接的数目,从而增强脑功能性网络的聚类系数,降低其平均路径长度。结论:针刺足三里能够协调脑部不同区域间的电活动,具有提高脑部远端区域间信息交流的效果,并且这种效果是对脑部有益的。
关键词:脑功能性网络;针刺;相干估计;脑功能同步性;聚类系数;平均路径长度
891
|
437
|
5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266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蔡辉, 赵凌杰, 赵智明, 郭郡浩, 袁爱红
2011, 36(4): 288-29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14
摘要:目的:探讨瘦素与Ⅱ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的关系以及针刺对Ⅱ型糖尿病患者血清瘦素的影响。方法:80例Ⅱ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40例)和优降糖组(40例)。针刺组以脾俞、肺俞、胰俞、胃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为主穴,结合辨证取穴,每次留针30 min,隔日治疗1次,共12周;优降糖组根据血糖调节剂量持续用药12周。治疗前后检测空腹血糖(葡萄糖氧化酶法)、空腹胰岛素(放射免疫法)、空腹瘦素(酶联免疫法),并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和胰岛素抵抗指数。结果:与治疗前比较,针刺组和优降糖组治疗后的空腹血糖、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下降(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明显回升(P<0.01);针刺组空腹胰岛素和空腹瘦素下降明显(P<0.01),优降糖组空腹胰岛素有所上升(P<0.01)。治疗后,针刺组空腹胰岛素、瘦素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明显低于优降糖组(P<0.01),胰岛素敏感指数针刺组高于优降糖组(P<0.01)。结论:针刺对瘦素的调节可能是其治疗Ⅱ型糖尿病、改善胰岛素抵抗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针刺;Ⅱ型糖尿病;血清瘦素;胰岛素抵抗
1013
|
311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259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穴位埋线超前镇痛干预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疗效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伟, 张磊昌, 王亮锋
2011, 36(4): 292-295.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10
摘要:目的:对承山穴术前埋线实施预镇痛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进行客观评价,探索新的痔术后镇痛方法。方法:将120例实施混合痔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埋线组与药物组,各60例。埋线组取双侧承山穴,术前0.5 h实施穴位埋线,药物组术后口服盐酸曲马多胶囊100 mg。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价两组患者术后5、24、48、729、6 h疼痛情况,同时记录不良反应、镇痛药物使用情况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5、24、48、729、6 h测得的疼痛积分,埋线组均小于药物组(P<0.05),且埋线组不良反应、使用其它镇痛药物以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均优于药物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超前镇痛能有效改善混合痔术后疼痛,该方法副作用少且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关键词:穴位埋线;混合痔;术后疼痛及并发症
1296
|
457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320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思路与方法
代谢组学研究针灸关键问题的初步策略分析与探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高骏, 刘旭光, 颜贤忠, 余曙光, 吴巧凤, 杜怀斌, 梁繁荣
2011, 36(4): 296-30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11
摘要:代谢组学是后基因时代出现的一门新兴"组学",近年来代谢组学技术被日益广泛地运用于中医药研究领域,但针对针灸作用规律与机制的代谢组学实验研究尚处于初步探索阶段,鲜有文献报道。本文阐述了代谢组学在系统生物学中的独特优势,及其在现代中医药领域的广泛研究基础,探讨将代谢组学与中医、针灸契合的整体性、动态性等研究特点应用到现代针灸研究之中,对应用代谢组学解决临床研究中假针刺、时间针灸、针灸重大疾病及优势病种的机制研究、针灸处方配伍规律等现代针灸研究关键难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与策略分析。
关键词:代谢组学;针灸;研究策略
2450
|
1251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214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综述
近十年针刺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及实验研究现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谭程, 赵吉平, 张昶
2011, 36(4): 302-306.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12
摘要:本文对近十年体针及电针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行评价分析。临床研究一般选用外周血进行检测,发现针刺能改善肺功能,调整免疫状态,减轻炎性反应,从而达到改善哮喘临床症状的目的。动物实验发现针刺能改善哮喘动物模型的肺功能,减轻哮喘症状,其疗效发生机制与针刺减少嗜酸细胞的聚集及浸润、减少细胞因子的释放以及延缓气道重塑、影响免疫应答的信号转导有关。综合分析文献资料,认为目前临床研究设计不够严格,使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受到影响;动物实验的指标选择虽种类多,但探讨指标之间的联系力度不够,使得研究结果之间彼此孤立。因此还需根据循证医学原则对其疗效机制做进一步研究。
关键词:针刺;支气管哮喘;临床研究;实验研究
993
|
630
|
8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210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生长抑素在经络功能中的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郭媛, 罗蓉, 王军, 赵晏
2011, 36(4): 307-312.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04.013
摘要:我们以往的研究表明,模拟电针可以引起循经电信息的传递,P物质和谷氨酸等兴奋性递质参与此过程。我们近期的研究表明,除了兴奋性递质外,内源性的抑制性递质生长抑素也可通过其外周受体抑制穴位支配神经电活动,并且对电针引起的循经电信息传递发挥抑制作用。穴位局部生长抑素与谷氨酸之间存在相互作用。上述研究表明,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之间的动态平衡对于维持经络活动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经络;足太阳膀胱经;生长抑素;循经电信息
1024
|
11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202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