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17年第42卷第1期

      机制探讨

    • 端木程琳, 冯秀梅, 闫娅霞, 王俊英, 高永辉, 乔丽娜, 陈淑萍, 张建梁, 刘俊岭
      2017, 42(1): 1-8.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01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神经痛负性情绪大鼠杏仁核神经突触可塑性相关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等受体蛋白/基因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电针镇痛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麻醉电针组,每组14只(6只用于免疫荧光染色,8只用于基因检测)。结扎坐骨神经结合足底反复电刺激造成慢性神经痛负性情绪模型。电针双侧"足三里""阳陵泉",每日1次,共7d。测量大鼠双侧足底热缩足反应潜伏期(PWL),计算其差值(PWLD)及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右侧杏仁核GABA受体亚型Aβ2、B 1,Glu 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亚型NR 1(NMDA-NR 1),突触后密度蛋白(PSD)-95,突触蛋白Piccolo等基因的表达;用免疫荧光法检测杏仁基底外侧核(BLA)代谢型Glu受体亚型1(mGluR 1)及GABAB 2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PWLD显著增加(P<0.001),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显著减少(P<0.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3d和7d后,电针组和麻醉电针组PWLD显著降低(P<0.05),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显著增加(P<0.05);与电针组比较,电针3d后,麻醉电针组大鼠在条件控制箱停留时间明显缩短(P<0.01),说明电针改善了痛反应和负性情绪。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杏仁核GABAAβ2、GABAB 1、PSD-95、Piccolo基因表达及BLA内GABAB 2阳性细胞数显著降低(P<0.05,P<0.001)。电针7d后,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上述5个分子以及杏仁核NMDA-NR 1基因表达水平及麻醉电针组除了Piccolo外的4个基因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P<0.001),电针组BLA内mGluR 1及GABAB 2阳性细胞数量显著增多(P<0.001);麻醉电针组Piccolo基因、mGluR 1及GABAB 2免疫阳性细胞数量显著低于电针组(P<0.001)。结论:重复电针可明显改善慢性痛大鼠感觉成分和情绪成分,其改善感觉成分的效应可能与上调大鼠杏仁核NMDA-NR 1、GABAAβ2、GABAB 1、PSD-95、Piccolo基因及mGluR 1、GABAB 2蛋白表达有关,其改善痛情绪成分的效应可能与其上调mGluR 1、GABAB 2蛋白和Piccolo基因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电针镇痛;慢性神经痛;痛情绪成分;痛感觉成分;杏仁核;突触可塑性相关蛋白   
      822
      |
      730
      |
      1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50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脑梗死大鼠脑血管内皮细胞Apelin-APJ系统的影响

      杨丽红, 杜元灏, 李晶
      2017, 42(1): 9-13.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02
      摘要:目的:观察脑梗死后调控血管发生通路上关键因子APJ及其配体Apelin的变化规律及针刺对其干预效应规律。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90只),电针组(90只),假手术组(90只)和空白组(10只),前3组又分为大脑中动脉阻滞(MCAO)后1、3、6、9、12、24h,3、7、12d共9个时相组,每组10只。各电针组电针"水沟"穴20min,1、3、6、9、12、24h组造模后即刻治疗1次,并于相应时点取材,3、7、12d组每日治疗1次,末次治疗结束后取材。应用实时荧光定量法(RT-PCR)、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脑血管内皮细胞Apelin、APJ mRNA及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Apelin和APJ 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12h、12dApelin和APJ mRNA表达下调(P<0.05,P<0.01)。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pelin mRNA在12h、7d的表达量上调(P<0.01);电针组APJ mRNA在6、9、12h的表达量上调(P<0.05,P<0.01)。与空白组相比,假手术组Apelin和APJ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Apelin蛋白表达量1、3、6、24h及3、7、12d下调(P<0.01,P<0.05),模型组APJ蛋白表达量1、3、6、9h及3d下调(P<0.01,P<0.05)。与同时相模型组比较,电针组Apelin蛋白表达在6、24h及3、7、12d均上调(P<0.05,P<0.01),电针组APJ蛋白表达量于1、9、12、24h及3、7、12d上调(P<0.05,P<0.01)。结论:电针可上调MCAO大鼠脑血管内皮Apelin-APJ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这对于脑缺血后血管新生及侧支循环的建立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Apelin-APJ;血管新生;电针;水沟穴   
      641
      |
      458
      |
      7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324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吕威, 李冰, 景泉凯, 莫雨平, 姚海江, 宋良玉, 王鑫, 毛颖秋, 李志刚, 时素华
      2017, 42(1): 14-19.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03
      摘要:目的:观察督脉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大鼠不同时间窗下神经元细胞凋亡及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c-Jun)表达的影响,探讨督脉电针在脊髓损伤与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3个时间窗组(术后1、3、7d组),每个时间窗组再随机分3个组: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督脉电针组。采用改良式的Allens打击法复制脊髓损伤模型。督脉电针组选取"大椎""命门"进行电针干预,每日1次,每次20min,连续治疗至相应天数。采用BBB评分法评估大鼠后肢运动神经功能的变化,TUNEL法检测各组大鼠受损脊髓神经元细胞凋亡数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脊髓损伤组织中p-c-Ju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BBB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评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术后3、7d督脉电针组BBB分值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3个时间窗下,模型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内凋亡阳性细胞数目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在3个时间窗下,督脉电针组较模型组凋亡细胞显著减少(P<0.01)。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在3个时间窗下,模型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内p-c-Jun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P<0.01);与模型组相比,术后3、7d督脉电针组大鼠受损脊髓组织中p-c-Jun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结论:脊髓损伤后受损脊髓组织中p-c-Ju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督脉电针可以改善脊髓损伤大鼠运动神经功能,其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受损脊髓组织中p-c-Jun蛋白表达有关。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JNK信号通路;细胞凋亡   
      760
      |
      1049
      |
      18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13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蒋灵鸽, 张华伟, 张拯, 邵瑛
      2017, 42(1): 20-24.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04
      摘要:目的:探讨双强度、频度参数交叉配对电针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 1区β淀粉样蛋白1-40(Aβ1-40)、精氨酸加压素(AVP)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方法:SD大鼠随机抽取8只为假手术组,余大鼠采用4-VO制造血管性痴呆动物模型,造模后筛选出合格的大鼠分为模型组、电针1组(强度0.5mA,每5d治疗1次)、电针2组(强度1.5mA,每5d治疗1次)、电针3组(强度0.5mA,每天治疗1次)、电针4组(强度1.5mA,每天治疗1次),每组8只。电针组针刺"百会""大椎"穴,共治疗10次。运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海马CA 1区Aβ1-40、AVP基因表达,Morris水迷宫测试各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结果: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与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均延长,2min内跨越平台次数减少,Aβ1-40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AVP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P<0.05)。各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平均逃避潜伏期与首次跨越平台时间均缩短,2min内跨越平台次数增多,Aβ1-40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AVP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各电针组间进行比较,同频度不同强度时,高强度组(电针2组、电针4组)较低强度组(电针1组、电针3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强,海马CA 1区Aβ1-40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AVP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同强度不同频度时,高频度组(电针3组、电针4组)较低频度组(电针1组、电针2组)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强,海马CA 1区Aβ1-40基因相对表达量减少、AVP基因相对表达量增加(P<0.05)。结论:电针可有效地改善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其机制可能为电针抑制海马CA 1区Aβ1-40、促进AVP的基因表达;针效高强度优于低强度,高频度优于低频度,高强度与高频度配对治疗方案最优。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电针;电针强度/频度;β淀粉样蛋白1-40;精氨酸加压素;学习记忆能力   
      783
      |
      470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0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李洋, 邵明璐, 于慧娟, 谭奇纹, 崔华峰
      2017, 42(1): 25-30.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05
      摘要:目的:研究电针"夹脊"穴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对心肌细胞色素P 450(CYP 450)信号通路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夹脊组、内关组、阳陵泉组、曲池组,每组10只。采用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各电针预处理组造模前针刺相应穴位30min,每天1次,治疗7d。观察各组造模前后ST段位移值,ELISA法检测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活性,微板法检测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活性,RT-PCR法检测心肌CYP 450相关基因cyp 1a1、cyp 2b2、cyp 2c11、cyp 4a2mRNA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心电图ST段位移值变化,结扎30min后,夹脊组、内关组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1);再灌注30min后,内关组与模型组比较显著降低(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血清CK-MB及LDH活性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夹脊组、内关组、阳陵泉组血清CK-MB及LDH活性均显著降低(P<0.01);与夹脊组比较,曲池组血清LDH显著升高,曲池组及阳陵泉组血清CK-MB显著升高(P<0.05)。模型组与假手术组比较,心肌cyp 1a 1、cyp 2b2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cyp 2c11mRNA表达量降低(P<0.01);夹脊组、内关组、阳陵泉组与模型组比较,cyp 1a1、cyp 4a2mRNA表达量降低(P<0.01),cyp 2b2、cyp 2c11mRNA表达量升高(P<0.01);内关组与夹脊组比较,cyp 1a1mRNA表达量降低,cyp 2b2mRNA表达量升高(P<0.05)。结论:电针"夹脊"穴预处理能够减少心肌缺血再灌注中血清心肌酶的产生,降低心电图ST段,上调心肌CYP 450表氧化酶cyp 2b2、cyp 2c11mRNA表达量,下调ω-羟化酶cyp 1a1、cyp 4a2mRNA表达量,从而起到心肌保护作用。  
      关键词:电针;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心肌酶;细胞色素P 450   
      713
      |
      391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01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谭成富, 严洁, 王超, 常小荣, 谢文娟, 阳晶晶, 刘密, 林海波, 贺香嫦
      2017, 42(1): 31-38.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06
      摘要:目的:探讨针灸预处理诱导热休克蛋白(HSP)表达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兔延迟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新西兰大耳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18只,各组按预处理后不同时相再分为0、24、48h3个亚组,每组6只。电针组及艾灸组造模前电针或艾灸"内关",每次20min,每日1次,共治疗5d。各组于预处理5d后0、24、48h行冠脉结扎法复制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HE染色观察左心室肌病理变化,电镜观察左心室肌超微结构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兔心肌组织HSP 27、HSP 70、HSP 90的表达。结果:各组预处理家兔的HE染色及超微结构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损伤较严重,肌纤维紊乱,部分溶解,小血管扩张;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艾灸组心肌损伤较轻,肌纤维大多正常,肌丝间局灶性水肿减少,线粒体丰富。在不同时相,模型组心肌HSP 27、HSP 70、HSP 90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0h时,各组兔心肌HSP 27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4、48h时,电针及艾灸组比模型组的心肌HSP 27表达均明显增强(P<0.05,P<0.01)。在0、24h时,艾灸组的HSP 70表达均高于模型组(P<0.05,P<0.01),而且在24h时,艾灸组HSP 70的表达明显高于电针组(P<0.05);在48h时,艾灸组及电针组HSP 70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模型组(P<0.01)。0、24、48h各组的HSP 90表达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与艾灸"内关"对兔MIRI均有预保护作用,可减轻兔心肌组织病理改变,其作用与心肌组织HSP 27及HSP 70表达的增强有关,且这种预保护效应存在时间差异,体现在24、48h时更为明显,提示电针与艾灸均具有延迟性保护作用。  
      关键词:针灸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热休克蛋白27;热休克蛋白70;热休克蛋白90   
      952
      |
      688
      |
      1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90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汤月霞, 孟建忠, 丁亚娟, 洪浩, 于美玲, 景欣悦, 卢圣锋, 朱冰梅
      2017, 42(1): 39-44.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07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高脂饮食诱导肥胖(DIO)小鼠白色脂肪组织(WAT)中腺苷受体(AR)的影响,探讨针刺减肥的外周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3周龄雄性C 57BL/6小鼠随机分为普食组(12只)和高脂组(28只),采用高脂饮食复制DIO模型。小鼠分为正常对照组(5只)、正常电针组(7只)、模型对照组(6只)、模型电针组(12只)。两个电针组均电针"后三里"和"内庭"穴,每周治疗6次,共电针4周。测量小鼠体质量,计算双侧附睾脂肪组织(Epi-WAT)脂体比,分别用qPCR、Western blot法检测Epi-WAT中A1R、A_(2A)R、A_(2B)R、A3R的mRNA及蛋白表达。结果:与普食组相比,高脂喂养12周能明显增加小鼠体质量(P<0.01),其中,体质量超过普食组20%的小鼠有18只(占64.2%);治疗结束后,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体质量依然维持在较高状态(P<0.05),体质量变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Epi-WAT脂体比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模型电针组体质量、Epi-WAT脂体比均降低(P<0.05),体质量变化值增大(P<0.01)。A1R mRNA在4个组中表达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A3R mRNA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A_(2A)R和A_(2B)R蛋白表达降低(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模型电针组A_(2A)R和A_(2B)R 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可以调控WAT中A_(2A)R、A_(2B)R的表达,这可能是电针通过促进外周WAT代谢从而实现减肥效应的部分机制。  
      关键词:电针;肥胖;白色脂肪组织;脂肪代谢;腺苷受体   
      769
      |
      341
      |
      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0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影响

      蒋希荣, 任路, 李春日
      2017, 42(1): 45-49.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08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下丘脑-垂体-卵巢(HPO)轴激素及血清β-内啡肽(β-EP)的影响,探讨针刺调节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的神经内分泌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采用双侧卵巢切除和慢性不可预见刺激结合建立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百会"、双侧"肾俞"、双侧"三阴交",西药组使用盐酸氯米帕明灌胃,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治疗28d。观察大鼠阴道涂片、糖水偏嗜率,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β-EP的含量。结果: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及假手术组糖水偏嗜率明显减小(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及西药组糖水偏嗜率升高(P<0.05)。模型组血清E2、β-EP含量较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明显降低(P<0.05),LH、GnRH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及西药组血清E2、β-EP含量明显升高(P<0.05),LH、GnRH明显降低(P<0.05)。结论:针刺能够良性调节围绝经期抑郁症大鼠紊乱的HPO轴功能,改善围绝经期抑郁症状。  
      关键词:电针;围绝经期抑郁症;下丘脑-垂体-卵巢轴;β-内啡肽   
      718
      |
      966
      |
      1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81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贾蕊, 邢海娇, 张选平, 张莘, 杜玉茱, 潘丽佳, 徐晶, 贾春生
      2017, 42(1): 50-55.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09
      摘要:目的:比较毫针、电针、艾灸3种刺灸方法对功能性便秘大鼠的治疗作用差异,并探讨其疗效的可能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8只)、模型组(11只)、西沙必利组(8只)、毫针组(11只)、电针组(11只)和艾灸组(11只)。除空白对照组外,余各组每日予盐酸洛哌丁胺混悬液(3mg/kg)灌胃,制备功能性便秘大鼠模型。造模同时每日灌胃后间隔1h,西沙必利组予西沙必利混悬液灌胃,毫针组、电针组和艾灸组在"天枢"穴和"上巨虚"穴分别予以毫针、电针、艾灸干预治疗,每日1次,治疗15min,共治疗6d。观察各组大鼠首粒黑便排出时间,酶联免疫法检测血浆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血管活性肠肽(VIP)的含量,免疫组化法、蛋白印迹法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VIP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血浆NO、NOS、VIP含量均升高(P<0.01,P<0.05),VIP蛋白在大鼠结肠肠壁的平滑肌层表达评分升高(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沙必利组、毫针组、电针组和艾灸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均缩短(P<0.05),血浆NO、NOS、VIP含量均降低(P<0.01,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评分均降低(P<0.05),VIP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与西沙必利组比较,毫针组、电针组、艾灸组首粒黑便排出时间延长(P<0.05),电针组血浆VIP含量降低(P<0.01),艾灸组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降低(P<0.01)。3个刺灸干预组之间比较,电针组血浆NO、NOS含量及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评分均低于毫针组和艾灸组(P<0.01,P<0.05);血浆VIP含量由低到高依次为电针组、艾灸组、毫针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艾灸组低于毫针组(P<0.05)和电针组(P<0.01)。结论:3种刺灸方法均对功能性便秘有良性调整作用,其中电针对血浆NO、NOS及VIP含量的调节作用较为显著,而在对结肠组织VIP蛋白表达的调节方面,艾灸可能更为适宜。  
      关键词:功能性便秘;毫针;电针;艾灸;一氧化氮;一氧化氮合酶;血管活性肠肽   
      800
      |
      879
      |
      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71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施丽薇, 顾晗, 刘明江, 李金贵, 赵昕, 焦金英, 承南
      2017, 42(1): 56-6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10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治疗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的效应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及手针组,每组8只。利用TNBS灌肠诱导大鼠UC。"曲池"穴和"足三里"穴电针或手针20min处理,每日1次,连续6d。观察结肠病变情况,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结肠组织中炎性细胞因子、同型半胱氨酸(Hcy)和髓过氧化物酶(MPO)的含量;蛋白印迹法测定结肠组织中Bcl-2、Bax、抑制κB蛋白(磷酸化p-IκBα)和p-p 65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结肠肿胀、出血明显,结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IL-6、IL-10以及MPO和Hcy的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Bcl-2/Bax比值显著降低,而p-IκBα和p-p 65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结肠病变明显减轻,结肠TNF-α、IL-1β、IL-6、MPO和Hcy水平显著降低(P<0.01),Bcl-2/Bax比值显著升高(P<0.01),而p-IκBα和p-p 65显著下降(P<0.01),手针组除MPO及Hcy外也有类似的变化趋势。结论:穴位电针或手针均能减轻TNBS诱导的结肠病变,该作用与其调节免疫、抑制细胞凋亡以及核转录因子关键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针刺;溃疡性结肠炎;炎性因子   
      783
      |
      682
      |
      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65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不同穴方对便秘小鼠肠运动的影响

      高纺, 盛红梅, 张田宁, 吴生兵, 曹健, 周美启
      2017, 42(1): 62-66.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11
      摘要:目的:比较单穴之间、单穴与相应穴组之间、四单穴组方与相应穴组之间治疗便秘的疗效差异,为临床治疗便秘选穴组方筛选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昆明小鼠190只,每组10只,分别就单穴组、单穴与相应穴组、四单穴组方与相应穴组的比较进行实验设计,均分别设有正常组和模型组做对照。采用灌胃给予复方地芬诺酯建立小鼠便秘模型。模型复制成功后,各治疗组分别选取"曲池""上巨虚""天枢"和"大肠俞"进行针刺。其中,单穴间比较选取4个穴位的单侧,单穴及相应穴组间比较选取4个穴位的双侧以及"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的单侧,四单穴组方与相应穴组间比较选取"天枢"+"大肠俞""曲池"+"上巨虚"的双侧以及4个穴位的单侧同时针刺,留针20min,共针刺7次。以上均观察针刺对便秘模型小鼠首次排便时间、12h排便粒数和肠道推进率的影响。结果:1与正常组比较,3个模型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12h排便粒数和肠道推进率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与模型组比较,各单穴(单侧)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12h排便粒数明显增多(P<0.05),肠道推进率明显提高(P<0.01)。3与模型组比较,各单穴(双侧)组及天枢+大肠俞组、曲池+上巨虚组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12h排便粒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推进率明显提高(P<0.05),且天枢+大肠俞组与曲池+上巨虚组均优于相应的单穴(双侧)组(P<0.05)。4与模型组比较,四单穴组方组及曲池+上巨虚组、天枢+大肠俞组小鼠首次排便时间显著缩短(P<0.05),12h排便粒数明显增加(P<0.05),肠道推进率明显提高(P<0.05),且四单穴组方组优于天枢+大肠俞组及曲池+上巨虚组(P<0.05)。结论:1针刺各单穴均对治疗慢传输型便秘具有明显改善作用;2针刺穴组的效应优于相应单穴双侧组,提示穴位间具有协同作用;3针刺四单穴组方的效应优于相应双穴组,提示针刺四单穴组方治疗效果最佳。  
      关键词:针刺;慢传输型便秘;首次排便时间;粪便粒数;小肠推进率   
      668
      |
      715
      |
      8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58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临床研究

    • 眼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随机对照研究

      刘露阳, 王鹏琴
      2017, 42(1): 67-7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12
      摘要:目的:观察眼针治疗卒中后失眠的临床疗效。方法:60例卒中后失眠患者随机分为眼针组(30例)与常规针刺组(30例),眼针组针刺双侧上焦区与心区,常规针刺组针刺印堂、四神聪、安眠等穴位,每次20min,均每日1次,15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两组治疗前后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及临床疗效进行比较。结果:眼针组总有效率为96.7%(29/30),常规针刺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眼针组与常规针刺组治疗后PSQI总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0.01),眼针组在入睡时间、睡眠障碍、日间功能障碍评分方面改善优于常规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眼针与常规针刺治疗卒中后失眠均有效,在缩短入睡时间,改善睡眠障碍与日间功能障碍方面眼针优于常规针刺。  
      关键词:眼针;卒中后失眠;常规针刺;随机对照试验   
      717
      |
      898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53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运动平衡针配合局部阿是穴治疗急性腰扭伤疗效观察

      刘莉莉, 卢婧, 马惠芳
      2017, 42(1): 72-75.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13
      摘要:目的:观察平衡针配合运动及针刺腰部阿是穴对急性腰扭伤疼痛和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将46例急性腰扭伤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26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采用平衡针刺,配合活动腰部,得气后取针,局部阿是穴留针20 min,隔日治疗1次,共治疗1周。对照组口服洛索洛芬钠片,每次60mg,每日2次,共治疗1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的腰椎活动度(ROM)评分、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和现时疼痛强度(PPI)评级。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96.2%,25/26)优于对照组(75.0%,15/20,P<0.05)。ROM及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评分均降低(P<0.01);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PPI分级比较,针刺治疗第1次、第2次和第3次后,治疗组的PPI改善情况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平衡针配合运动及针刺阿是穴的综合疗法对急性腰扭伤疼痛以及功能活动改善的即刻和整体效应均明显。  
      关键词:急性腰扭伤;综合疗法;平衡针;阿是穴;腰部运动   
      712
      |
      578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47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文献与史料

    • 气贯针脉:《黄帝内经》针刺诊治“气”思想钩沉

      姜姗, 赵京生
      2017, 42(1): 76-78.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14
      摘要:《黄帝内经》中有丰富的针刺与脉诊关联的论述,因为现代诊疗技术的发展,以及经典医籍理解的断层,这方面内容的传承相对薄弱。而"气"作为该论述中的核心概念,其内涵远未得到透彻解读。针对《黄帝内经》以"气"论述针刺诊治的相关内容,基于语境,结合各注家之论,对"气"的内涵进行阐释,从"气口"概念、代称脉象、与诊络脉的关系以及联结针刺与脉诊之论等4个方面,深入探讨"气"于其中体现的重要意义,由此探析与针刺远治作用的关联以及所投射的古人思想特点,对针灸理论研究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气;黄帝内经;针刺;诊治   
      500
      |
      547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065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内经》与《难经》针刺补泻理论之区别

      李素云
      2017, 42(1): 79-84.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15
      摘要:补泻刺法是传统针刺手法中的精华,早期中医经典《内经》《难经》对此记载颇丰。本文从补泻刺法的原则及内涵和操作时的刺激部位、手法、时机3个关键因素等方面对两部经典有关补泻刺法的论述进行梳理和比较。基于原文的客观分析,发现《内经》与《难经》有关补泻刺法的论述在上述各方面均存在明显差异,从而推断两者可能是出自我国早期不同医学学派的针刺补泻理论。  
      关键词:《内经》;《难经》;针刺;补泻;区别   
      496
      |
      792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059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思路与方法

    • 针刺镇痛的新思路——针灸参与疼痛多维度调节的可行性

      方剑乔, 邵晓梅
      2017, 42(1): 85-89.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16
      摘要:随着疼痛研究的推进,研究者逐渐认识到疼痛包括痛感觉、痛情绪、痛认知3个维度。3个维度之间相互影响又相对独立。疼痛研究已经从伤害性感受的单一模式向"疼痛-情绪-认知"的多维度模式转变。中医对疼痛病因提出了不通则痛、因病致郁等经典论述,体现了疼痛的多维度认识。针灸镇痛历史悠久,作用明确,而且初步研究发现针灸对痛诱发的情绪和认知改变都有积极的干预作用。因此对针刺镇痛的机制研究和临床应用的推广,如能从疼痛的多维度开展,必将创新针刺镇痛的研究理念,拓展针刺镇痛的研究领域,从而开创针刺镇痛更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针刺镇痛;疼痛;多维度;感觉;情绪;认知   
      1563
      |
      3157
      |
      27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28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综述

    • 基于数据挖掘的耳穴疗法临床应用规律

      鲍娜, 王琼, 孙彦辉, 石晶, 李晓峰, 徐晶, 邢海娇, 张选平, 张莘, 杜玉茱, 李俊蕾, 杨青青, 冯欣欣, 贾春生, 王建岭
      2017, 42(1): 90-94.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1.017
      摘要:目的:发掘耳穴疗法在临床应用中的规律,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方法:以单纯应用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期刊、学位论文为数据样本,建立耳穴疗法数据库,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对60多年来与耳穴疗法相关的文献进行下载、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统计分析,总结耳穴疗法的病种、刺激方法、治疗效果及针刺角度等运用规律。结果:耳穴疗法适应病症广,在内科疾病中应用频次最高,占48.56%(863/1 777);耳穴刺激方法中以贴压应用最多;耳穴疗法效果显著,外科愈显率最高,达81.41%;内科疾病中使用按压法效果最好,在外科为放血法-贴压,妇科与儿科均为注射法,五官科为放血法,皮肤科为割治法;注射法在所应用科属中疗效显著;除皮肤科,同科属中的放血法与放血法-贴压疗效差异较小;耳穴疗法针刺角度问题研究较少。结论:耳穴疗法治疗疾病广泛且效果显著,刺激方法多,针刺角度问题研究较少,仍有很大发展空间。  
      关键词:耳穴疗法;贴压;刺激方法;针刺角度;数据挖掘   
      792
      |
      1415
      |
      9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013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消息

    • 《针刺研究》稿约

      2017, 42(1)
      摘要:《针刺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1.投稿内容:针灸理论、实验、临床等有关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综述,有关的新闻、短评、会议信息等。2.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论著、研究报道类一般不超过8 000  
        
      388
      |
      7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040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屠呦呦获2016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17, 42(1)
      摘要:2017年1月9日上午,2016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国中医科学院终身研究员屠呦呦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还有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赵忠贤院士。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为屠呦呦研究员和赵忠贤院士颁发奖励证书,并亲切握手,表示祝贺。随后,习近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和中华人民共和  
        
      378
      |
      65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008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习近平主席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

      2017, 42(1)
      摘要:2017年1月18日,瑞士日内瓦,国家主席习近平与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陈冯富珍,共同见证中国政府和世界卫生组织签署"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并出席中国向世界卫生组织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这个浑身布满穴位的铜人雕塑,顿时吸引了世界目光。习近平主席在赠送针灸铜人雕塑仪式上的致辞中指出,我们要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传统医学,用  
        
      43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005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高琪
      2017, 42(1)
      摘要: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项目组已于近日完成了《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武大版)(2017-2018)》(第5版)的研制工作,并通过中国科教评价网正式对外发布本次评价结果。本版报告的评价研究工作由中文学术期刊的评价、高职高专成高院校学报的评价和中文OA学术期刊的评价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即中文学术期刊评价部分共收录6 193种中文学术期刊,经过65个学科的分类评价共得到326  
        
      430
      |
      4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034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