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17年第42卷第4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机制探讨
电针不同穴位对颈部切口痛大鼠颈段背根节内卫星胶质细胞活动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乔丽娜, 谭连红, 杨娇娇, 高巧玲, 朱江, 荣培晶, 朱兵, 杨永升, 刘俊岭
2017, 42(4): 283-289.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01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甲状腺区切口痛大鼠颈背根神经节(DRG)内卫星胶质细胞(SGCs)活性的影响,探讨针刺缓解术后痛或针刺镇痛行甲状腺手术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扶突组、合谷-内关组、足三里-阳陵泉组,每组20只。除正常组外,沿大鼠颈正中线做一纵行切口并反复分离刺激,制作甲状腺区切口痛模型。各治疗组分别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足三里-阳陵泉"穴,1次/d,连续3d。检测大鼠切口部位热痛阈;用免疫荧光、Real-time PCR、ELISA和蛋白免疫印迹法分别检测大鼠脊髓颈(C)2-C 6DRGs内SGCs标记物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connexin 43(Cx 43)免疫荧光强度和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IL-6mRNA和蛋白表达量以及Cx 43蛋白表达量。结果 :模型组大鼠颈部的热痛阈较正常组明显缩短(P<0.05);扶突组和合谷-内关组大鼠热痛阈均较模型组和足三里-阳陵泉组显著延长(P<0.05)。DRGs内GFAP免疫荧光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IL-6mRNA和蛋白表达量及Cx 43免疫荧光强度与蛋白表达量在模型组均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双侧"扶突""合谷-内关"穴后GFAP免疫荧光强度及mRNA表达水平与IL-1β、TNF-α、IL-6mRNA表达水平和Cx 43免疫荧光强度与蛋白表达量,扶突组IL-1β、TNF-α与合谷-内关组IL-6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下调(P<0.05),足三里-阳陵泉组除IL-1β、TNF-αmRNA外,多数指标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电针"扶突""合谷-内关"穴可缓解大鼠颈部切口痛,该作用可能与其下调C 2-C 6DRGs内SGCs活性,减少促炎细胞因子的释放,减弱SGCs间信息交流密切相关。
关键词:切口痛;针刺镇痛;颈背根神经节;卫星胶质细胞;促炎细胞因子
848
|
456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439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项七针”穴组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颈椎间盘Delta样配体4及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卢岩, 沈庆思, 田梦, 贾红玲, 张永臣
2017, 42(4): 290-295.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02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项七针"穴组对颈椎间盘退变大鼠颈椎间盘Delta样配体4(Dll 4)及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Hes 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项七针"穴组延缓颈椎间盘退变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及项七针穴组,每组11只。采用动静力失衡法建立颈椎间盘退变大鼠模型。项七针穴组针刺双侧"风池""天柱""完骨"和"风府",留针20min,每日1次,共治疗4周。采用斜板实验观察大鼠的斜板角度变化,HE染色观察颈椎间盘形态结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颈椎间盘组织中Dll 4及Hes 1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斜板角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项七针穴组大鼠斜板角度显著升高(P<0.05)。正常组大鼠颈椎间盘形态结构正常,纤维环排列规整;模型组大鼠颈椎间盘形态结构不规则,髓核细胞的数量相对正常组明显减少;项七针穴组大鼠颈椎间盘形态结构接近正常组。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颈椎间盘组织Dll 4mRNA表达降低(P<0.05),项七针穴组颈椎间盘组织Dll 4mRNA表达量高于模型组(P<0.05)。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颈椎间盘组织Hes 1mRNA表达显著升高(P<0.05)。项七针穴组大鼠Dll 4和Hes 1蛋白表达量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结论:针刺"项七针"穴组减缓颈椎间盘退变可能与其调控Dll 4、Hes 1mRNA和蛋白表达相关。
关键词:针刺;项七针;颈椎间盘退变;Delta样配体4;发状分裂相关增强子1
673
|
437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432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对结肠吻合术后大鼠结肠Cajal间质细胞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表达和结肠组织一氧化碳及血红素氧合酶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邓晶晶, 袁青, 汪满霞, 杨益宗
2017, 42(4): 296-30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03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结肠吻合术后结肠Cajal间质细胞(ICCs)受体酪氨酸激酶c-kit表达和结肠组织一氧化碳(CO)及血红素氧合酶(HO)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胃肠动力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针刺组,采用结肠吻合术造模,每组分术后3、5、10d3个时段,共9个亚组,每亚组10只。针刺组于术后次日予针刺干预,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太冲"穴,留针15min,1次/d。记录术后首次排便时间,计算各时段小肠推进率,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c-kit表达,用生化法检测结肠组织CO含量,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HO-1、HO-2活性。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肠推进率下降(P<0.05);c-kit表达水平减少(P<0.05);术后3、5d结肠组织CO含量和HO-1活性升高(P<0.05),后恢复正常;术后3d结肠组织HO-2活性升高(P<0.05),而术后5、10d HO-2活性降至低于空白组(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术后首次排便时间缩短(P<0.05);小肠推进率升高(P<0.05);c-kit表达水平增加(P<0.05);术后3、5d结肠组织CO含量和HO-1活性降低(P<0.05);术后3d结肠组织HO-2活性降低(P<0.05),而术后10dHO-2活性升高(P<0.05)。与术后3d比较,模型组及针刺组术后5d亚组小肠推进率升高,c-kit表达水平增加,结肠组织CO含量和HO-1、HO-2活性均降低(均P<0.05);与术后5d比较,模型组术后10d亚组小肠推进率升高,c-kit表达水平增加,结肠组织CO含量和HO-1活性均降低(均P<0.05)。结论:针刺能降低结肠组织CO含量和HO-1、HO-2活性,升高c-kit表达水平,促进术后ICCs修复,进而改善术后胃肠动力。
关键词:针刺;Cajal间质细胞;一氧化碳;血红素氧合酶
596
|
221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427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失坐骨神经大鼠腓肠肌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高睿琦, 唐成林, 黄思琴, 曹净, 郭全虎, 张毅, 田源, 袁海洲, 赵丹丹, 罗翱, 张安宁
2017, 42(4): 302-307.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04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疗法对失坐骨神经大鼠腓肠肌细胞凋亡及相关蛋白的影响,探讨电针对失坐骨神经骨骼肌萎缩的延缓效应及其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21只。采用切断坐骨神经法制备腓肠肌萎缩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患侧"足三里""承山"穴,每日1次,每次10min,各组分别在术后7、14、21d取材。TUNEL法检测腓肠肌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法检测Bcl-2、Bcl-2相关的X蛋白(Bax)、细胞色素C(Cyt-C)以及天冬氨酸特异性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腓肠肌Caspase-3mRNA表达。结果:模型组各时点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假手术组(P<0.05),电针组的细胞凋亡指数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各时点腓肠肌Bcl-2蛋白表达较假手术组显著降低(P<0.05),Bax、Cyt-C以及Caspase-3蛋白表达均明显升高(P<0.05)。术后14、21d,电针组与模型组比较,Bcl-2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0.05),Bax、Cyt-C及Caspase-3蛋白表达则明显降低(P<0.05)。各组大鼠腓肠肌的Caspase-3mRNA表达与蛋白表达结果基本一致。结论:电针能够促进腓肠肌Bcl-2的表达并抑制Bax、Cyt-C和Caspase-3的表达,从而抑制肌细胞的凋亡,这可能是电针延缓失神经性骨骼肌萎缩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失坐骨神经;细胞凋亡;电针;Caspase-3
754
|
404
|
8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418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丰隆”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余敏, 李钢, 唐成林, 高睿琦, 冯启廷, 曹净
2017, 42(4): 308-314.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05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丰隆"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高脂对照组、手针丰隆组、电针丰隆组、电针足三里组,每组12只。除普食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用高脂饲料喂养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手针丰隆组采用毫针针刺"丰隆",电针丰隆组及电针足三里组予以电针刺激双侧"丰隆"及"足三里"穴,每次20 min,每日1次,治疗4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比色法检测血清游离脂肪酸(FFA)、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的含量,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蛋白印迹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SREBP-1c基因与蛋白的表达。结果:HE染色结果显示,高脂对照组肝细胞排列紊乱,呈弥漫性大泡型脂肪空泡改变;手针丰隆组出现小泡型脂肪变性;电针丰隆组、电针足三里组肝细胞排列有序,脂肪变性减轻。高脂对照组大鼠血清FFA、ALT、AST含量及肝组织SREBP-1c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普食组(P<0.01);手针及电针各组血清FFA、ALT、AST含量及肝脏组织SREBP-1c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高脂对照组(P<0.01),且电针丰隆组较手针丰隆组降低更为明显(P<0.01,P<0.05)。电针丰隆组血清FFA含量及肝脏组织SREBP-1c基因与蛋白表达水平均低于电针足三里组(P<0.05)。结论:电针"丰隆""足三里"穴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大鼠有良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为下调SREBP-1c基因与蛋白表达,改善内质网应激,调节脂质代谢紊乱,从而减轻肝脏组织炎性损伤,且电针"丰隆"穴效果更优。
关键词:电针;非酒精性脂肪肝病;内质网应激;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
863
|
392
|
7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309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组织胰岛素生长因子1及其受体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建文, 彭艳, 陈海交, 张程程, 刘薇薇, 刘丽, 刘密, 林亚平
2017, 42(4): 315-320.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06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足三里""梁门""三阴交"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肠动力、胃窦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受体(IGF-1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DGP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腧穴组、电针非穴组、胃复安对照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2%链脲佐菌素(55mg/kg)结合高脂高糖不规律饮食制备DGP模型。电针腧穴组取单侧"足三里""梁门""三阴交"电针治疗,电针非穴组取同侧三穴对照点电针治疗,胃复安对照组予1.7%胃复安药液(1mL/100g)灌胃,均每天1次,连续干预15d。观察各组大鼠症状积分、血糖、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胃窦组织IGF-1及IGF-1R的含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降低,血糖、症状积分、胃窦组织IGF-1及IGF-1R含量明显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腧穴组、胃复安对照组胃排空率及小肠推进率明显升高(P<0.05,P<0.01),电针腧穴组血糖、症状积分、胃窦组织IGF-1及IGF-1R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电针腧穴组比较,电针非穴组及胃复安对照组症状积分、胃窦组织IGF-1及IGF-1R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腧穴能降低DGP大鼠血糖水平,促进胃肠动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胃窦组织IGF-1及IGF-1R含量有关。
关键词:电针;糖尿病胃轻瘫;胃动力;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受体;胃窦
783
|
416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98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捏脊对颈椎病大鼠椎间盘细胞外基质及代谢酶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黎珊, 黄萍萍, 童秀冰, 李忠丽, 方燕平, 廖军
2017, 42(4): 321-326.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07
摘要:目的:观察捏脊对颈椎病大鼠椎间盘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MP-13、细胞内Ⅱ型胶原(COL-Ⅱ)、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因子1(TIMP-1)以及细胞外基质(ECM)的影响,探讨捏脊治疗颈椎病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捏脊组、莫比可组,每组8只。采用动静力失衡法建立颈椎病大鼠模型。捏脊组予捏脊干预治疗,每天14次;莫比可组予莫比可0.78mg/kg灌胃干预,每日1次,14d为1个疗程,共2个疗程。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椎间盘组织中MMP-1、MMP-3、MMP-13、COL-Ⅱ、TIMP-1的表达量,免疫印迹法检测ECM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MMP-1、MMP-3、MMP-13表达量均升高(P<0.05),COL-Ⅱ、TIMP-1表达均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捏脊组与莫比可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MMP-1、MMP-3、MMP-13表达均降低(P<0.05),COL-Ⅱ、TIMP-1表达均升高(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ECM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捏脊组与莫比可组ECM蛋白表达升高(P<0.05)。结论:捏脊治疗颈椎病大鼠椎间盘退变可能是通过调节椎间盘ECM系统及相关代谢酶表达量实现的。
关键词:捏脊;颈椎病;细胞外基质;Ⅱ型胶原
553
|
234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377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穴位敏化现象的实验动物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邢贝贝, 黄猛, 陈国辉, 张迪, 丁光宏
2017, 42(4): 327-33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08
摘要:目的:发展一种适合穴位敏化现象研究的动物模型,观察心肌缺血导致的体表穴位处力敏变化,探讨穴位敏化的现象及发生机制。方法:新西兰家兔随机分成对照组和模型组,每组10只。模型组采用改进的气囊阻塞可控心肌缺血模型。在造模前后检测心肌缺血引起的Ⅱ导联变化,通过心肌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TTC)染色确定心肌坏死程度。分别在心肌缺血模型制备过程第8、14、20天检测清醒家兔不同体表部位机械痛阈值。结果:可控心肌缺血模型制备过程中模型组Ⅱ导联变化一致,在气囊充气阻塞左冠状动脉前降支(心肌缺血)时ST段抬高(P<0.05),气囊放气后ST段恢复,表明家兔心肌缺血刺激可控。心肌TTC染色示模型组心肌坏死程度为(9.37±0.19)%。3个检测阶段模型组与对照组家兔在足底及"太溪"穴处均无明显机械痛阈值改变(P>0.05);心肌缺血刺激14d后模型组"内关"处及心肌缺血刺激20d后模型组"神门"和"内关"处机械痛阈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改进的家兔可控心肌缺血模型适用于疾病前后穴位敏化现象的力敏研究。心肌缺血可导致"神门"和"内关"处力敏降低,内脏疾病可导致相关临床治疗穴位发生敏化。
关键词:心肌缺血;穴位敏化;机械痛阈
770
|
909
|
7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365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麻醉
不同穴位不同刺激方式针刺辅助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的临床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高寅秋, 贾擎, 谢珅, 尹立伟, 薛继秀, 寇立华, 薛冰, 刘俊岭, 时金华
2017, 42(4): 332-337.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09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电针、经皮穴位电刺激扶突等不同穴位辅助药物麻醉用于甲状腺手术病人的效果,探索针麻选择的最佳刺激方法和穴位。方法:216例美国麻醉师协会Ⅰ-Ⅱ级的择期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局麻组、扶突组、内关加合谷组、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阳陵泉组、非经非穴组。所有病人术前均静脉注射咪哒唑伦、芬太尼,局麻组切口局部多次给予利多卡因。除经皮电刺激组外,电针刺激上述各穴或穴组或非穴位(2Hz/100Hz,电流强度为病人感觉阈值的两倍,电针刺激20min后开始手术,至手术结束停止)。比较6组麻醉前(T 0)、切皮时(T 1)、游离皮瓣(T 2)、牵开颈前肌(T 3)、处理甲状腺上极(T 4)、处理甲状腺下极(T 5)和切除甲状腺时(T 6)等几个时点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的变化,视觉模拟量尺评分(VAS,疼痛程度)和术中辅助用药的剂量。结果:与非经非穴组比较,扶突组和内关加合谷组T 1、T 4时点,及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T 1、T 5、T 6时点的VAS评分降低(P<0.05)。与局麻组比较,扶突组和内关加合谷组T 2、T 3、T 5、T 6时点,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T 3、T 5、T 6时点的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扶突组及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芬太尼使用量,以及扶突组、内关加合谷组及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利多卡因使用量均显著少于局麻组及非经非穴组(P<0.05)。扶突组T 2、T 3、T 4、T 6时点,内关加合谷组T 3、T 4时点,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T 3、T 4、T 6时点MAP的水平,以及扶突组T 4、T 5、T 6时点,内关加合谷经皮电刺激组T 5、T 6时点HR的水平均明显低于局麻组(P<0.05)。结论:电针扶突和内关加合谷及经皮电刺激内关加合谷辅助麻醉药对甲状腺手术病人具有较强的镇痛效果,可减少局麻药用量,抑制血压和心率的增加,与阳陵泉及非经非穴电针比较,具有相对特异性,可在临床中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切除术;针刺辅助麻醉;经皮穴位电刺激;穴位特异性
825
|
634
|
5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71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临床研究
热敏灸联合Kegel锻炼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胡丹, 邓鹏, 焦琳, 熊俊, 谢丁一, 陈日新
2017, 42(4): 338-34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10
摘要:目的:比较热敏灸联合Kegel锻炼疗法和单纯Kegel锻炼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45例女性压力性尿失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2例。两组均采用Kegel锻炼疗法,治疗组在Kegel锻炼疗法基础上在中极、气海、次髎、肾俞加用热敏灸治疗,1次/日,连续治疗10次后,隔日治疗1次,10次为一疗程,共5个疗程。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1h尿垫试验、国际尿失禁咨询委员会问卷量表(ICIQ-SF)及漏尿次数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对照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18.18%(4/22)、63.64%(14/22),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分别为43.48%(10/23)、95.65%(22/23),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两组在治疗后1h尿垫试验、ICIQ-SF量表症状评分均明显降低,漏尿次数明显减少(P<0.01)。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1h尿垫试验、ICIQ-SF量表评分均明显降低,漏尿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热敏灸联合Kegel锻炼疗法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疗效优于单纯Kegel锻炼疗法,热敏灸能提高治疗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热敏灸;压力性尿失禁;Kegel锻炼
683
|
658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345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十三鬼穴对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血氨及β-内啡肽水平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苏红慧, 崔厚松, 苏会玲
2017, 42(4): 342-345.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11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十三鬼穴对肝性脑病的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肝性脑病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38例和西药组36例。西药组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支链氨基酸静脉滴注治疗,针刺组在西药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十三鬼穴,均治疗1周。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患者血肝功能、血氨,采用酶联免疫夹心吸附法测定患者血β-内啡肽的变化。结果:治疗1周后,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9.4%(25/36),针刺组为89.5%(34/38),针刺组优于西药组(P<0.05)。血清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血浆血氨及β-内啡肽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针刺组降低幅度大于西药组(P<0.05,P<0.01)。结论: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针刺十三鬼穴,可增强对肝性脑病的治疗效果,改善肝性脑病患者肝功能,降低血氨、β-内啡肽的水平。
关键词:针刺;十三鬼穴;肝性脑病;血氨;β-内啡肽
499
|
278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338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辨证针刺治疗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疗效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杜翔, 陈嘉, 姜琨, 吴兆芳, 梁松
2017, 42(4): 346-349.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12
摘要:目的:评价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辨证针刺治疗对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语言发育迟缓的脑性瘫痪患儿136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8例。对照组患儿均接受常规语言康复治疗,治疗组患儿在常规语言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辨证针刺治疗3个月。两组均在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S-S语言发育迟缓评定法"对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进行评定。结果: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患儿的语言理解发育商(60.37±4.64)和语言表达发育商(51.13±3.81)评分均升高(P<0.05),治疗组患儿的语言理解发育商(73.54±4.73)和语言表达发育商(64.08±3.93)评分均升高(P<0.01);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子午流注纳甲法联合辨证针刺治疗脑性瘫痪患儿语言发育迟缓可以改善患儿的语言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其语言发育。
关键词:针刺;子午流注纳甲法;脑性瘫痪;辨证分型;语言发育迟缓
559
|
375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53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临床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其友, 郭瑾, 田华张, 张春燕, 彭志贤, 黄兴鹏
2017, 42(4): 350-353.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13
摘要:目的:探讨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KOA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3例。治疗组采用腹针结合温针灸治疗,腹针取穴中脘、关元及患侧滑肉门、外陵、下风湿点,温针灸取患侧内膝眼、外膝眼、鹤顶、梁丘、血海,对照组仅给予温针灸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西大略湖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及健康调查简表(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应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促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WOMAC量表的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及血清VEGF、Ang-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增加(P<0.01)。治疗后,治疗组WOMAC量表的疼痛、僵硬、关节功能评分及血清VEGF、Ang-1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3.0%(40/43)显著高于对照组74.4%(32/43)(P<0.05)。结论:腹针结合温针灸可有效减轻KOA患者关节疼痛僵硬,改善膝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疗效确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VEGF、Ang-1水平有关。
关键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腹针;温针灸
748
|
819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47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醒脑开窍针法在中老年患者静脉全麻无痛胃肠镜检查复苏过程中的作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雁, 李哲华, 熊阿琴
2017, 42(4): 354-357.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14
摘要: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在中老年患者接受静脉全麻无痛胃肠镜检查后的麻醉复苏期间的作用。方法:140例接受静脉全麻无痛胃肠镜检查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治疗组在检查结束时即刻接受针刺治疗,选取内关、水沟及三阴交,持续操作3min。检查前后进行简易精神状态(MMSE)评分,检查过程记录脑电双频指数(BIS)值,复苏过程进行改良警觉/镇静(OAA/S)评级。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检查结束10min时,治疗组的MMSE评分、BIS值均显著升高(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在中老年患者静脉全麻无痛胃肠镜检查复苏过程中有显著的促醒作用。
关键词:针刺;醒脑开窍针法;静脉全麻;无痛胃肠镜检查;复苏干预
551
|
172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42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思路与方法
艾烟临床安全性流行病学研究方法的探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余常, 吴巧凤, 王祥, 张玥玥, 杨娇, 唐勇, 余曙光
2017, 42(4): 358-362.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15
摘要:随着艾灸疗法的推广运用,艾烟安全性逐渐受到关注,如何全面评价艾烟安全性成为艾灸临床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流行病学研究能为艾烟安全性评价提供直接证据,但目前尚不全面和系统。本文对艾烟临床安全性流行病学研究的方法进行浅析,并着重阐述横断面调查设计中关于暴露人群的定义、暴露结局的确定、心理学测量工具的选择、暴露水平评估等关键问题。
关键词:艾烟;暴露;安全性;流行病学研究
729
|
681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36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综述
针灸调节胃肠系统功能与中枢核团关系的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卜凡优, 魏峰, 代雪双, 谭奇纹, 程斌
2017, 42(4): 363-366.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16
摘要:针灸在治疗胃肠系统疾病如功能性消化不良、溃疡性结肠炎、传输型便秘等方面取得良好的疗效。中枢核团参与针灸调节胃肠系统功能的作用机制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进行归纳整理后发现,针灸对胃肠功能的调节涉及杏仁核、室旁核、蓝斑核、中缝大核、迷走神经背核等脑区,其中与边缘系统脑区关系最为密切。但目前研究多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对涉及核团的相互作用研究相对较少,中枢核团对针灸调节胃肠功能的主次关系尚不清晰。因此引入更先进的脑功能成像技术从脑区功能异常角度观察中枢核团与针灸调节胃肠功能的相关性也应成为下一步研究的重点。
关键词:针灸;中枢核团;胃肠系统
663
|
625
|
7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30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机制研究进展和思考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高炎, 卢刚, 王雅媛, 陈丽, 陈瑞, 梁凤霞
2017, 42(4): 367-371.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17
摘要:糖尿病胃轻瘫是糖尿病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笔者基于近10年国内外糖尿病胃轻瘫发病机制以及针刺治疗糖尿病胃轻瘫机制相关研究进行分析并总结,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1)针刺对自主神经及中枢系统神经细胞功能活动的影响;(2)针刺促进肠神经系统修复;(3)针刺对Cajal间质细胞的影响;(4)针刺调节胃肠激素紊乱状态;(5)针刺改善高血糖状态;(6)针刺对胃平滑肌的影响。并对未来的研究提出思考。
关键词:针刺;糖尿病胃轻瘫;机制
887
|
917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99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数据挖掘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探讨耳穴疗法的刺激方法及取穴规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鲍娜, 王琼, 贾叶娟, 杨克, 孔令娟, 孙彦辉, 李晓峰, 徐晶, 张选平, 张莘, 杜玉茱, 李俊蕾, 杨青青, 冯欣欣, 石晶, 贾春生, 王建岭
2017, 42(4): 372-376. DOI: 10.13702/j.1000-0607.2017.04.018
摘要: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耳穴疗法相关的文献,以单纯应用耳穴疗法治疗疾病的期刊、学位论文为数据样本,并对文献进行筛选、录入、审核、数据提取、统计分析,挖掘耳穴疗法中刺激方法的药物(针具)应用情况、穴位应用、选择何侧耳穴治疗疾病以及每天按压耳穴次数及时间问题。在刺激方法中,药物(针具)种类多,其中王不留行籽应用最多,占总刺激方法的60.89%;按压次数及时间在临床的应用较随意;耳穴疗法选择的主穴较少;取健侧耳穴治疗疾病效果显著;取单、双侧耳穴治疗疾病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关键词:耳穴疗法;刺激方法;穴位应用;按压次数;按压时间;数据挖掘
742
|
1002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84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消息
《针刺研究》稿约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17, 42(4)
摘要:《针刺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1.投稿内容:针灸理论、实验、临床等有关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综述,有关的新闻、短评、会议信息等。2.来稿要求:
414
|
86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82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研究》2018年“穴位本态”专栏征稿通知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17, 42(4)
摘要:随着针灸基础研究的深入,穴位相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结合近阶段研究热点,本刊拟组织一批前沿性、高水平、原创性的论文,系统呈现"穴位本态"领域当前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思路。特邀请南京中医药大学徐斌教授作为特邀主编,承担本专栏的组稿工作。
478
|
5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180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CNKI研制成功《医院科研成果统计分析与评价数据库》,日前通过专家鉴定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17, 42(4)
摘要:2017年7月20日,同方知网(CNKI)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研发的《医院科研成果统计分析与评价数据库》召开了专家鉴定会。来自卫生和医疗主管部门、医院科研处、学协会等18个单位的20位专家参会,并对该项成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440
|
32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098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研究》2018年“灸法”专栏征稿通知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17, 42(4)
摘要:灸法作为针灸疗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针所不为,灸之所宜",有其特定的适宜病症、临床疗效与作用机制,以其独特的临床特色和优势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近年来,围绕灸法的临床与实验研究日渐丰富,凝练了一批丰硕的学术研究成果。为了全面反映近年来灸法科研领域所取得的重要进展,本刊拟设"灸法"专栏,邀请湖南中医药大学常小荣
388
|
84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097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研究》2018年“针刺镇痛”专栏征稿通知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17, 42(4)
摘要:随着疼痛研究的推进,痛感觉、痛认知、痛情绪在疼痛加工过程的独立和交互作用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疼痛研究已经从伤害性感受的单一模式向"疼痛-情绪-认知"的多维度模式转变。中医对疼痛病因提出了"不通则痛、因病致郁"等经典理论论述,体现了疼痛的多维度认识。针灸镇痛的历史悠久,作用明确,而且初步研究发现针灸对痛诱发的情绪
407
|
68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096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