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18年第43卷第1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消息
《针刺研究》稿约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18, 43(1)
摘要:《针刺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1.投稿内容:针灸理论、实验、临床等有关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综述,有关的新闻、短评、会议信息等。2.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论著、研究报道类一般不超过8 000
383
|
57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464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研究》2018年“经脉脏腑相关研究”专栏征稿通知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18, 43(1)
摘要:经脉脏腑相关是针灸理论的核心内容之一。近年来,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研究手段的发展,经脉脏腑相关已成为针灸基础研究的热点。为此,本刊拟组织一批前沿性、高水平、原创性的论文,系统呈现"经脉脏腑相关研究"领域当前的新成果、新观点、新思路。一、专栏主题范围(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1.经脉(穴)脏腑相关的理论文献研究;
513
|
3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464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机制探讨
电针、艾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LC 3、Beclin 1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谭成富, 王超, 杜琳, 刘薇薇, 宋瑾, 冯果, 严洁, 阳晶晶, 唐雅妮, 陈美琳, 李姣兰
2018, 43(1): 1-7. DOI: 10.13702/j.1000-0607.170181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心肌自噬相关蛋白LC 3、Beclin 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预处理在MIRI过程中对自噬调控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预适应(IP)组、电针组和艾灸组,每组8只。冠状动脉结扎法建立大鼠MIRI模型。电针组及艾灸组造模前分别电针或艾灸"内关"穴,每次20min,每日1次,连续7d。HE染色法及透射电镜检测左心室心肌病理形态学的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LC 3、Beclin 1蛋白在心肌细胞中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心肌损伤较严重,心肌细胞排列紊乱、边界模糊,炎性细胞浸润,部分横纹坏死、溶解,线粒体结构紊乱、模糊,空泡化严重,并出现大量双层膜结构的自噬小体;IP组、电针组及艾灸组心肌损伤较模型组轻微,肌纤维大多正常,肌丝间局灶性水肿,线粒体丰富伴空泡增多,偶见自噬体。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指数、LC 3Ⅱ及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LC 3Ⅱ/LC 3Ⅰ均明显升高(P<0.01),LC 3Ⅰ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IP组、电针组及艾灸组凋亡指数、LC 3Ⅱ及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LC 3Ⅱ/LC 3Ⅰ均明显降低(P<0.01),LC 3Ⅰ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P<0.01);电针组凋亡指数、LC 3Ⅱ及Beclin 1蛋白表达水平、LC 3Ⅱ/LC 3Ⅰ明显低于IP组及艾灸组(P<0.05),而LC 3Ⅰ蛋白表达水平则显著高于IP组及艾灸组(P<0.01)。结论:IP、电针或艾灸"内关"穴预处理对MIRI大鼠均具有保护作用,可对MIRI大鼠心肌的自噬产生调节作用,尤以电针最佳,而这种适度调节MIRI过程中的自噬水平可能与下调LC 3Ⅱ、Beclin 1蛋白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电针预处理;艾灸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缺血预适应;心肌自噬相关蛋白
796
|
1382
|
19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57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脂肪酸合成酶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知行, 张海华, 蓝丹纯, 张弘弢, 陈小砖, 孙健
2018, 43(1): 8-13. DOI: 10.13702/j.1000-0607.170517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肝组织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c)、脂肪酸合成酶(FAS)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IR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选取8只作为空白组,其余通过高脂饮食诱导IR模型,选取2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模型组(8只)、西药组(8只)和电针组(8只)。西药组以吡格列酮(10mg/kg)灌胃,电针组取双侧"丰隆""三阴交"穴电针治疗,1次/日,连续2周。观察各组大鼠葡萄糖输注率(GIR)、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SREBP-1c、FAS蛋白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GIR显著降低(P<0.01),HOMA-IR显著升高(P<0.01),FBG、FINS、FFA、TG、TC、LDL含量显著升高(P<0.01),HDL含量显著降低(P<0.01),SREBP-1c、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大鼠GIR显著升高(P<0.01),HOMA-IR显著降低(P<0.01),FBG、FINS、FFA、TG、TC、LDL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HDL含量显著升高(P<0.01),SREBP-1c、FAS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IR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降低肝组织SREBP-1c、FAS的表达,由此下调脂肪酸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使肝组织内合成TG、TC减少,改善肝组织IR有关。
关键词:电针;高脂血症;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紊乱;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脂肪酸合成酶
759
|
399
|
1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444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痛觉敏化大鼠背根神经节蛋白酶激活受体2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胡海宇, 丁家威, 吴叶琪, 项亚楠, 方剑乔, 宣丽华, 杜俊英, 房军帆
2018, 43(1): 14-19. DOI: 10.13702/j.1000-0607.170302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痛觉敏化诱发大鼠机械性刺激缩足反应阈值(MPWT)和热刺激缩足反应潜伏期(TPWL)及背根神经节(DRG)内蛋白酶激活受体2(PAR 2)蛋白含量的影响,探讨电针干预痛觉敏化诱发的背根神经节PAR 2机制。方法:第1部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敏化诱发组和敏化诱发组,用于MPWT检测的假敏化诱发组为5只,敏化诱发组为6只,用于TPWL检测的每组均8只。于大鼠左后足足底皮下注射1%角叉菜胶100μL(第1次注射),7d后于该足背注射100ng/25μL前列腺素E2(第2次注射)建立痛觉敏化诱发模型。假敏化诱发组于第1次注射100μL的生理盐水,其余同痛觉敏化诱发模型。检测造模前,第1次注射后5h及3、6d,第2次注射后0.5、4、24h的大鼠造模侧足跖MPWT和TPWL。第2部分:SD大鼠随机分为假敏化诱发组、敏化诱发组、假电针组和电针组,每组16只。造模方法同第1部分。电针组于第1次注射后开始电针双侧"足三里"和"昆仑"穴,1次/d,共7d。检测同第1部分相同时间点大鼠造模侧足跖MPWT和TPWL;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第2次注射后24h造模侧DRG内PAR 2蛋白含量。结果:第1部分:与假敏化诱发组比较,敏化诱发组大鼠第1次注射后5h,第2次注射后4、24h造模侧MPWT及TPWL明显降低(P<0.01,P<0.05)。第2部分:与敏化诱发组比较,电针可显著提高第2次注射后4、24h的MPWT及第1次注射后3d、第2次注射后4、24h造模侧的TPWL(P<0.01,P<0.05),而假电针无此作用。与假敏化诱发组比较,敏化诱发组大鼠造模侧腰(L)4-L 6DRG中PAR 2含量升高(P<0.05);与敏化诱发组比较,电针组大鼠造模侧L 4-L 6DRG中PAR 2含量降低(P<0.05),而假电针组无明显变化。结论:电针治疗可阻断痛觉敏化诱发的发生,促使MPWT、TPWL升高,可能与下调DRG中PAR 2蛋白表达相关。
关键词:电针;炎性痛;痛觉敏化诱发;痛转化;蛋白酶激活受体2;腰背根神经节
776
|
377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541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基于“肾脑相济”理论的电针疗法对痴呆小鼠脑内β-淀粉样蛋白及中性内肽酶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旭, 王玥, 于嵩, 任路
2018, 43(1): 20-23. DOI: 10.13702/j.1000-0607.170369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肾脑相济"理论的电针疗法对快速老化SAMP 8小鼠大脑颞叶皮层β-淀粉样蛋白(Aβ)含量及中性内肽酶(NEP)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阿尔茨海默病(AD)的可能机制。方法:将8月龄雄性快速老化SAMP 8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电针组、美金刚组,每组6只。使用同月龄正常老化SAMR 1小鼠6只作为对照组。电针组电针小鼠"百会""肾俞""太溪"穴,每次15min,每日1次,治疗8周,美金刚组予美金刚灌胃(20mg·kg-1·d-1),连续8周。采用ELISA法、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观察小鼠大脑颞叶皮层内Aβ含量和NE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大脑颞叶皮层内Aβ1-40和Aβ1-42含量明显增高,NEP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美金刚组小鼠大脑颞叶皮层内Aβ1-40和Aβ1-42含量明显下降,NEP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电针组与美金刚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肾脑相济"电针疗法对SAMP 8小鼠大脑颞叶皮层中NEP表达有较好的调控作用,能抑制脑内Aβ的生成,从而防治AD。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电针;β淀粉样蛋白;中性内肽酶;大脑皮层;肾脑相济
659
|
409
|
9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530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内关”“天枢”穴对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结肠动力及结肠D 2受体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珊, 郭孟玮, 高誉珊, 任晓暄, 蓝莹, 吉毛先, 吴艳英, 李凯歌, 谭莉华, 睢明河
2018, 43(1): 24-28. DOI: 10.13702/j.1000-0607.170416
摘要:目的:观察并比较电针"天枢""内关"穴对肠易激综合征(IBS)大鼠结肠动力及结肠多巴胺D 2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不同经脉和不同穴性穴位的效应特异性。方法:Wistar新生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天枢组和内关组,每组10只。采用母子分离与醋酸灌肠再结合结直肠扩张的方法制备IBS大鼠模型。天枢组和内关组分别给予双侧"天枢"和"内关"电针干预,隔日治疗1次,共5次。记录大鼠Bristol粪便评分、腹部回撤反射的第1次收缩波潜伏期和90s内收缩波个数及免疫组化法检测结肠多巴胺D 2受体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大鼠的Bristol评分显著增高(P<0.01),第1次收缩波潜伏期明显缩短(P<0.01),90s内收缩波个数明显增多(P<0.01),结肠内D 2受体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天枢组和内关组大鼠治疗后的Bristol评分均显著下降(P<0.01),第1次收缩波潜伏期均明显延长(P<0.01),90s内收缩波个数明显减少(P<0.01),结肠内D 2受体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明显增强(P<0.01,P<0.05)。与天枢组相比,内关组结肠内D 2受体免疫反应物阳性表达水平下降(P<0.01)。结论:电针"天枢""内关"穴均可明显改善IBS大鼠的结肠动力异常症状,但电针"天枢"穴的效应更佳,说明不同经脉和穴性的穴位存在效应特异性。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天枢;内关;多巴胺D 2受体
792
|
582
|
9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516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穴位埋线法对原发性痛经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调控与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盼碧, 陈静, 崔瑾, 杨孝芳
2018, 43(1): 29-33. DOI: 10.13702/j.1000-0607.170282
摘要:目的:从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角度探讨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机制。方法: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西药组、穴位埋线组,每组10只。缩宫素制备大鼠痛经模型。西药组采用芬必得灌胃治疗,穴位埋线组在"关元""次髎""三阴交"穴进行简易穴位埋线治疗。比较各组大鼠30min内扭体次数,ELISA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中β-内啡肽(β-EP)水平及子宫组织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含量,MTT比色法检测脾脏自然杀伤(NK)细胞活性。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扭体次数增多(P<0.01);与模型组相比,西药组、穴位埋线组均能减少30 min内扭体反应次数(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浆β-EP含量显著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降低、PGF2α含量明显升高(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穴位埋线组血浆β-EP的含量明显升高(P<0.01),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明显升高、PGF2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1),脾脏NK细胞活性明显升高(P<0.01)。结论:穴位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疗效显著,其机制与调节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有关,可升高血浆β-EP含量,降低子宫组织中PGF2α含量、升高PGE2含量,提高脾脏NK细胞活性。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穴位埋线法;血浆β-内腓肽;子宫前列腺素E2/F2α;脾脏自然杀伤细胞活性;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
782
|
889
|
8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314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温通针法对过敏性鼻炎大鼠血清免疫球蛋白E、白介素-1β、肿瘤坏死因子-α含量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郑先丽, 田永萍, 雒海燕, 赵耀东, 刘翔毅, 姜影, 马承旭, 王明娟, 刘敏
2018, 43(1): 34-37. DOI: 10.13702/j.1000-0607.170064
摘要:目的:观察温通针法对过敏性鼻炎(AR)大鼠行为学和血清中免疫球蛋白(Ig)E、白介素(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含量的影响,探讨温通针法治疗AR过敏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药物组和温通针法组,每组10只。采用腹腔注射基础致敏和鼻腔滴入局部触发的方式复制AR模型。药物组大鼠每天予以丙酸氟替卡松喷鼻,每天1次,温通针法组予温通针法针刺"风池""印堂""迎香",每日1次,每次每穴操作60s,两组均治疗10d。采用行为学评分方法评估大鼠行为学变化,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α的含量。结果:行为学评分结果显示,模型组评分显著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治疗第3天药物组及第7、10天药物组、温通针法组行为学评分均低于模型组(P<0.05);治疗第10天温通针法组行为学评分显著低于药物组(P<0.05)。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α含量均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相比,温通针法组、药物组大鼠血清中IgE、IL-1β、TNF-a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药物组比较,温通针法组IgE、IL-1β、TNF-α均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AR发作后血清中过敏介质IgE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含量升高,温通针法可以改善AR模型大鼠发作期的症状,对AR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对症状的治疗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上游过敏介质IgE和炎性因子IL-1β、TNF-α的生成有关。
关键词:温通针法;过敏性鼻炎;行为学;免疫球蛋白E
795
|
440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391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临床研究
“调神开郁针法”结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轻度抑郁的疗效及量表评分相关性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顺喜, 刘菲菲
2018, 43(1): 38-42. DOI: 10.13702/j.1000-0607.170049
摘要:目的:观察"调神开郁针法"结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轻度抑郁的疗效,并对各量表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方法:将94例卒中后轻度抑郁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48例及对照组46例,对照组予基础治疗配合心理干预治疗,试验组予基础治疗配合"调神开郁针法"及心理干预治疗。"调神开郁针法"针刺四神聪、百会、印堂等穴位。两组患者每日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6周。治疗前后分别评定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SDS量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并将HAMD评分分别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及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1)与治疗前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HAMD与SDS量表评分均降低(P<0.01),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均升高(P<0.01)。试验组HAMD与SDS量表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与改良Barthel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2)相关性分析表明,对照组、试验组患者治疗前后的HAMD评分差值与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差值之间(rs=0.332,P<0.01)及HAMD评分差值与改良Barthel指数差值之间(rs=0.356,P<0.01)均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1)"调神开郁针法"结合心理干预对卒中后轻度抑郁的疗效优于单纯心理干预治疗,并能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2)卒中后轻度抑郁的疗效优劣与功能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卒中后轻度抑郁;心理干预;调神开郁针法
610
|
365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385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孕晚期抑郁及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伟业, 利莉, 汪慧媛, 江楠
2018, 43(1): 43-47. DOI: 10.13702/j.1000-0607.160781
摘要:目的:评估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治疗孕晚期抑郁的安全性、有效性及对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方法:孕晚期抑郁妇女随机分为高电流组(n=52)、低电流组(n=49)和对照组(n=49)。各组均取内关、神门穴予TEAS治疗6周,高电流组、低电流组、对照组TEAS治疗电流分别为10、5、0mA。治疗过程中监测胎心率和孕妇宫缩、血压、脉搏。采用24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估患者治疗前及治疗2、4、6周的抑郁程度。ELISA法测定治疗前、治疗6周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含量,追踪分娩结局。将治疗前后HAMD变化值分别与TNF-α、IL-1β、IL-6变化值做相关性分析。结果:各组孕妇TEAS治疗前后的血压、脉搏、胎心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电流组治疗后各时点HAMD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均低于同时点低电流组和对照组(P<0.05);低电流组治疗6周后HAMD较治疗前降低(P<0.05),较对照组降低(P<0.05)。高电流组治疗6周后血清IL-1β、IL-6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较低电流组和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3组治疗前后血清TNF-α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孕妇分娩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HAMD变化值与TNF-α、IL-1β、IL-6变化值均不相关(P>0.05)。结论:TEAS可缓解孕晚期抑郁妇女的抑郁程度,降低其血清IL-1β、IL-6浓度,不影响分娩结局,临床应用安全有效。
关键词:经皮穴位电刺激;抑郁;孕晚期;炎性细胞因子
647
|
231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89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得气对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患者镇痛效应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培, 张鹏, 吴桂雯, 胡尚卿, 李静, 孙俊俊, 王亚峰, 赵珉一, 胡妮娟, 朱江
2018, 43(1): 48-54. DOI: 10.13702/j.1000-0607.170310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三阴交穴得气对寒湿凝滞证原发性痛经(PD)患者腹痛强度的影响。方法:将68例寒凝证PD患者按1∶3比例随机分为期望得气组17例和期望不得气组51例。于痛经发作第1天,腹痛视觉模拟量尺(VAS)≥40mm时,使用毫针对患者双侧三阴交穴进行针刺,期望得气组采用粗针、深刺并施手法尽量使患者得气,期望不得气组则采用细针、浅刺、不施手法尽量避免其得气,30min起针后采用0
4
级得气量表评价患者实际得气与否,据此将期望得气组患者二次分为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和期望得气实际不得气组,期望不得气组分为期望不得气实际得气组和期望不得气实际不得气组,采用VAS测量患者针刺前后及针后10、20和30min时的腹痛强度。结果:期望得气组实际得气率高于期望不得气组(P<0.05)。与针刺前比较,各组起针后各时点腹痛VAS评分均降低(P<0.01)。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患者的腹痛VAS值低于期望不得气实际不得气组(P<0.05),且起针30min时前者腹痛VAS低于后者(P<0.05);期望得气实际得气组患者的腹痛VAS值亦低于期望不得气实际得气组(P<0.05),总实际得气组的腹痛VAS值低于总实际不得气组(P<0.05)。结论:粗针、深刺、施手法的针刺强刺激比细针、浅刺、不施手法的弱刺激更容易诱导患者得气,且得气比不得气对寒凝证PD患者的镇痛效应更佳。
关键词:得气;寒湿凝滞型;镇痛效应;三阴交穴;原发性痛经
754
|
547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77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对急性盆腔炎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吴丹, 郭李燕, 卢佩斯
2018, 43(1): 55-59. DOI: 10.13702/j.1000-0607.160661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盆腔炎患者炎性反应指标及临床疗效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盆腔炎的作用机制。方法:急性盆腔炎患者79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成对照组37例和观察组42例。对照组给予抗感染、止痛、营养支持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泻法针刺中极、关元、子宫、足三里、三阴交等穴,1次/d,共7d。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盆腔包块大小(PM)和盆腔积液深度(PE),测定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3天、治疗第7天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0(IL-10)和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评估其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的WBC、NEU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比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两组治疗后的PM和PE均较治疗前缩小/减少(P<0.05),观察组治疗后的PM和PE较对照组缩小/减少更显著(P<0.05)。对照组在第7天的血清TNF-α和CRP均较治疗前、第3天降低(P<0.05),第3天的CRP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的血清TNF-α和CRP在治疗后逐步降低(P<0.05),较对照组降低更显著(P<0.05)。观察组治疗第3、7天的血清IL-10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5.24%(40/42)显著高于对照组81.08%(30/37,P<0.05)。结论:针刺治疗能有效调节急性盆腔炎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的表达,从而改善其临床症状。
关键词:针刺;急性盆腔炎;炎性因子;临床疗效
708
|
357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70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综述
针刺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的机制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小娟, 赵中亭, 朱田田, 赵怡坤, 严兴科
2018, 43(1): 60-62. DOI: 10.13702/j.1000-0607.170116
摘要:面神经损伤可引起面部表情肌的运动功能障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交和生活。针刺作为治疗面神经损伤的有效方法,其作用机制尚不十分明确。笔者通过总结近十年针刺干预治疗面神经损伤的相关文献,发现针刺可通过调整患者面部肌电波型、改善面部血液循环、促进细胞和蛋白分子表达等多途径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为阐明针刺干预促进面神经损伤修复和指导针灸临床医生治疗面神经损伤提供思路。
关键词:针刺;面神经损伤;作用机制;综述
834
|
1226
|
8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261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