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19年第44卷第1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机制探讨
隔药灸对肿瘤坏死因子-α介导克罗恩病肠上皮细胞凋亡途径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孙怡, 周竞, 郭娅静, 陈柳, 李涛, 高艳玲, 王雨宁, 赵继梦, 吴焕淦, 施茵
2019, 44(1): 1-7. DOI: 10.13702/j.1000-0607.180512
摘要:目的:观察隔药灸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死亡结构域(TRADD)-Fas相关的死亡结构域(FADD)途径介导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肠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8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隔药灸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制备CD模型,造模成功后隔药灸组采用隔药饼灸"天枢""气海"穴,每日1次,每次每穴隔药灸2壮,共灸10d。西药组采用美沙拉嗪灌胃,每日2次,每次2mL,共灌胃10d。治疗结束后取各组大鼠结肠上皮组织,分离、纯化和培养结肠上皮细胞建立体外肠上皮细胞屏障模型,将100ng/mL TNF-α分别与各组肠上皮细胞孵育培养24h,应用荧光黄透过率检测各组肠上皮细胞屏障通透性,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肠上皮细胞凋亡途径相关蛋白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TRADD、受体作用蛋白1(RIP1)、FADD、锌指蛋白A20(A20)表达以及流式细胞术观察各组肠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的荧光黄透过率显著升高(P<0.001),结肠上皮细胞TNFR1、TRADD、RIP1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A20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细胞凋亡率显著增高(P<0.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灸组和西药组的荧光黄透过率显著降低(P<0.001),结肠上皮细胞TRADD、RIP1、FADD表达量明显降低(P<0.01),A20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结肠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01)。结论:隔药灸可能是通过调控TNF-α介导CD肠上皮细胞凋亡途径的异常,达到保护或修复CD肠上皮屏障损伤之效应。
关键词:隔药灸;克罗恩病;肿瘤坏死因子-α;细胞凋亡途径
598
|
552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792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信号转导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知行, 张海华, 蓝丹纯, 张弘弢, 孙健
2019, 44(1): 8-12. DOI: 10.13702/j.1000-0607.170633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IR)大鼠肝组织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PPARγ)蛋白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IR的作用机制。方法:从40只雄性SD大鼠中随机选取8只做为空白组,其余通过高脂饮食诱导IR模型,选取24只造模成功的大鼠按随机区组原则分为模型组(8只)、西药组(8只)和电针组(8只)。西药组按大鼠体质量以吡格列酮10mg·kg-1·d-1灌胃,电针组取双侧"丰隆""三阴交"穴电针治疗,1次/d,均连续治疗2周。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肝组织线粒体结构,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C肽(C-P)、脂联素(ADP)、瘦素(LEP)、抵抗素(RES)含量,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肝组织AMPK、p38MAPK、PPARγ的蛋白表达。结果:电镜观察显示模型组肝细胞线粒体形态、结构受损;而西药、电针组线粒体结构得到恢复融合。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C-P、LEP、RES含量显著升高(P<0.01),ADP含量显著降低(P<0.01),肝组织AMPK、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西药组大鼠血清C-P、LEP、RES含量显著降低(P<0.05,P<0.01),ADP含量显著升高(P<0.01,P<0.05),肝组织AMPK、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38MAPK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与西药组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可明显改善IR大鼠的脂质代谢紊乱,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调节肝组织AMPK/p38MAPK/PPARγ通路相关,由此下调脂肪酸合成相关酶的活性,使肝组织内合成甘油三酯、胆固醇减少,改善肝组织IR。
关键词:电针;胰岛素抵抗;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
550
|
364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780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血管单元细胞凋亡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宓丹, 王德成, 潘冲
2019, 44(1): 13-18. DOI: 10.13702/j.1000-0607.170830
摘要:目的:观察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神经元凋亡及大脑皮质Bad、Bcl-xL表达的影响,探讨眼针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血管单元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3、24、72h组),眼针组(3、24、72h组),每组12只。采用改良线栓法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模型。眼针组针刺"肝区""肾区""上焦""下焦",每次20min,每12h治疗1次。造模后3、24、72h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侧大脑皮质Bad、Bcl-xL蛋白的表达;造模后72h采用凋亡免疫荧光双标记法检测神经元、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情况。结果:与空白组比较,脑缺血再灌注72h后模型大鼠缺血侧大脑皮质的神经元、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均可见不同程度的凋亡(P<0.01)。眼针72h组与模型72h组比较,神经元、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凋亡数减少(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3、24、72h大脑皮质Bad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眼针24h组、眼针72h组Bad蛋白表达减少(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3h组、24h组、72h组大脑皮质Bcl-xL蛋白表达上调(P<0.01);与同时间点模型组比较,眼针3h组、24h组、72h组Bcl-xL蛋白表达上调(P<0.01)。结论:眼针治疗可以通过减少Bad蛋白的表达,促进Bcl-xL的表达,减少脑缺血后神经血管单元的主要成分神经元、微血管内皮细胞、星形胶质细胞的凋亡,从而对脑缺血后的神经血管单元起到保护作用。
关键词:脑缺血再灌注;眼针;细胞凋亡;神经血管单元;Bad;Bcl-xL
543
|
445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802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对创伤性脑损伤大鼠神经损伤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林淑君, 张玉娟, 林吉欢, 张毅敏, 朱明敏, 张玉卿, 蒲柳, 陈淑莲, 陈伟豪, 程少冰
2019, 44(1): 19-24. DOI: 10.13702/j.1000-0607.170475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小胶质细胞表达状态探讨针刺对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神经损伤的影响机制。方法:54只SD雄性大鼠按随机数字表分成正常组、模型组和针刺组,每组各18只。参照Feeney自由落体撞击法制备创伤性颅脑损伤大鼠模型。针刺组给予针刺"百会""水沟""风府"透"哑门"、双侧"合谷"穴,每天1次。治疗第3、7、14天后,分别进行改良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HE染色和免疫荧光标记法检测脑损伤的程度和小胶质细胞的表达量,采用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和勿动蛋白A(Nogo-A)含量的变化。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第1、3、7、14天mNSS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第3、7、14天mNSS显著降低(P<0.05,P<0.01)。HE染色和免疫荧光标记结果可见,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3个时点的组织结构持续破坏,神经元坏死,小胶质细胞大量活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3个时点组织结构破坏程度减轻,小胶质细胞活化减少(P<0.05)。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3个时点血清NSE、Nogo-A含量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3个时点血清NSE含量显著降低(P<0.01),第7、14天血清Nogo-A含量显著降低(P<0.01)。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的表达及活化,继而抑制继发神经损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关键词:创伤性颅脑损伤;针刺干预;小胶质细胞;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勿动蛋白A
507
|
471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768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自噬功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娜娜, 贾学昭, 王茎, 朱国旗, 李丹, 李庆羚, 马强
2019, 44(1): 25-30. DOI: 10.13702/j.1000-0607.170968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对慢性心力衰竭(CHF)大鼠心功能及自噬相关蛋白LC3、p62表达的影响,探讨艾灸防治CHF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与造模组48只,采用腹腔注射盐酸多柔比星复制CHF模型,将建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均分为模型组、艾灸组、自噬抑制剂3-甲基腺嘌呤(3-MA)组、自噬激动剂雷帕霉素(RAPA)组。艾灸组用艾条温和灸双侧"肺俞""心俞"穴,每日1次,每次20min,治疗3周。3-MA组按15 mg/kg给予3-MA混悬液腹腔注射,每日1次,共3周。RAPA组按2mg/kg给予RAPA混悬液灌胃,每日1次,共3周。观察大鼠的一般情况及行为体征;心功能测量仪检测大鼠心率(HR)、心输出量(CO)、左心室收缩压(LVSP)、左心室舒张末压(LVEDP)、左室内压最大上升或下降速率(±dp/dtmax);HE染色法观察心肌病理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细胞自噬相关蛋白LC3及p62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心肌细胞出现肿胀、空泡,肌纤维断裂、溶解,排列紊乱;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3-MA组大鼠心肌细胞的数量正常,心肌纤维排列相对整齐,RAPA组心肌细胞出现肿胀、空泡,心肌纤维断裂、溶解,排列紊乱等状况。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HR和LVEDP明显升高(P<0.01),CO、LVSP及±dp/dtmax明显下降(P<0.01),LC3-Ⅱ表达、LC3-Ⅱ/Ⅰ明显升高(P<0.01),而p62表达明显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3-MA组HR和LVEDP明显下降(P<0.05),CO、LVSP及±dp/dtmax明显升高(P<0.05),LC3-Ⅱ表达、LC3-Ⅱ/Ⅰ明显降低(P<0.01),p62表达明显升高(P<0.01),而RAPA组LC3-Ⅱ/Ⅰ明显升高(P<0.01),p62表达明显降低(P<0.01)。结论:艾灸可以改善CHF大鼠心肌损伤,其作用可能与降低心肌细胞LC3-Ⅱ/Ⅰ、升高p62蛋白表达水平,发挥类似于3-MA的自噬抑制作用,抑制心肌细胞过度自噬、减轻心肌损伤有关。
关键词:艾灸;慢性心力衰竭;心肌细胞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选择性自噬接头蛋白p62
690
|
372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712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艾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自噬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杜琳, 谭成富, 王超, 章薇, 唐雅妮, 陈美琳, 刘薇薇, 李姣兰
2019, 44(1): 31-36. DOI: 10.13702/j.1000-0607.170671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和自噬相关蛋白LC3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大鼠心肌细胞自噬能力的预保护作用。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缺血预适应(IP)组、电针组、艾灸组,每组8只。电针组及艾灸组造模前分别电针或艾灸"内关"穴,每天1次,每次20min,连续7d。采用冠状动脉结扎术复制心肌缺血模型。电镜观察左心室缺血区组织病理形态学及心肌细胞自噬体的变化,TUNEL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情况及凋亡指数,Western blot法检测LC3蛋白在心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假手术组心肌细胞形态完整,排列整齐,线粒体较完整,可见少量自噬空泡;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心肌细胞形态不完整,排列紊乱,肌纤维溶解,线粒体肿大,胞核边聚化,自噬空泡较多;与模型组相比,IP组、电针组、艾灸组心肌细胞损伤较轻,少量肌纤维溶解,线粒体丰富,自噬空泡及溶酶体数量增多。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指数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IP组、电针组、艾灸组凋亡指数均降低(P<0.05);与IP组、艾灸组比较,电针组凋亡指数降低(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心肌组织LC3-Ⅱ表达水平、LC3-Ⅱ/Ⅰ比值均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IP组、电针组及艾灸组心肌组织LC3-Ⅱ表达水平及LC3-Ⅱ/Ⅰ比值均降低(P<0.05);与IP组、艾灸组比较,电针组LC3-Ⅱ的表达及LC3-Ⅱ/Ⅰ比值上调(P<0.05)。结论:针灸预处理能产生与缺血预适应相似的心脏保护作用,适度提高细胞自噬能力,减少细胞凋亡。
关键词:电针预处理;艾灸预处理;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缺血预处理;心肌细胞凋亡;自噬
687
|
833
|
1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702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干预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肌卫星细胞分化及肌纤维类型转化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赵丹丹, 唐成林, 黄思琴, 罗翱, 张安宁, 吴梦佳, 安荟羽, 谭程方, 邱丽
2019, 44(1): 37-42. DOI: 10.13702/j.1000-0607.170757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腓肠肌中配对盒转录因子7(Pax7)、成肌分化抗原(Myod1)、肌细胞生成素(Myog)、肌球蛋白重链-Ⅱa(Myh2)、肌球蛋白重链-Ⅱx(Myh1)及肌球蛋白重链-Ⅰ(Myh7)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失神经肌萎缩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模型组24只和电针组18只。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制备大鼠右后肢失神经肌萎缩模型。造模1周后电针组取大鼠术侧"足三里""环跳"穴予电针治疗,每次10min,每日1次,每周6次,分别连续干预1、2、4周。称重计算各组大鼠的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定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造模第3周各组大鼠腓肠肌中Pax7、Myod1、Myog、Myh2、Myh1和Myh7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1周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腓肠肌湿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术侧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显著减小(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电针组大鼠术侧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显著升高(P<0.05)。造模3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术侧腓肠肌中Myod1和Myog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Myh2、Myh1和Myh7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干预则能有效上调Myod1、Myog和Myh7mRNA表达量(P<0.05,P<0.01);3组间Pax7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大鼠"足三里""环跳"穴可能通过调控Myod1、Myog、Myh7mRNA的表达,影响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水平及肌纤维类型的转换,延缓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的发展。
关键词:失神经肌萎缩;电针;肌卫星细胞分化;肌纤维类型转化
563
|
399
|
7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743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临床研究
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脓毒血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海峰, 胡国强, 刘雯雯
2019, 44(1): 43-46. DOI: 10.13702/j.1000-0607.170579
摘要:目的:通过对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脓毒血症胃肠功能障碍临床疗效的观察,为治疗脓毒血症胃肠功能障碍提供临床新思路和理论依据。方法:将40例脓毒血症胃肠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20例。对照组予鼻饲枸橼酸莫沙必利、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静脉滴注奥美拉唑及对症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针刺T6—T12华佗夹脊穴30min,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10d。观察两组治疗第1、3、6、10天急性生理及慢性健康状况评分(APACHEⅡ)、腹腔内压、胃残余量、肠鸣音变化。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10d后两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腹腔内压、胃残余量均降低(P<0.05),肠鸣音升高(P<0.05)。治疗第3、6、10天,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APACHEⅡ评分、腹腔内压、胃残余量降低(P<0.05),肠鸣音升高(P<0.05)。结论:针刺华佗夹脊穴治疗脓毒血症胃肠功能障碍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华佗夹脊穴;脓毒血症;胃肠功能障碍;腹腔内压;胃残余量;肠鸣音
511
|
407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736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天突深刺治疗中风后吞咽障碍临床疗效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袁盈, 蔡向红, 陈枫, 陈东晓, 高莹, 刘子祯, 凌梦馨, 许平
2019, 44(1): 47-50. DOI: 10.13702/j.1000-0607.170788
摘要:目的:观察天突深刺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7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康复训练,治疗组在康复训练的基础上采用天突深刺,对照组采用指南推荐的针灸组穴(风府、双侧百劳、双侧人迎、廉泉、双侧夹廉泉)进行治疗,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3周。于入组前及治疗后进行洼田氏饮水试验(KWST)、藤岛一郎吞咽评分(FIRS)及动态吞咽检查(VFSS)。根据以上3项评分计算临床有效率。结果:两组治疗后KWST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治疗组KWST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FIRS和VFSS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评分差值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57%(31/35),优于对照组的74.29%(26/35,P<0.05)。结论:天突深刺联合康复训练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疗效优于使用指南推荐的针灸穴组。
关键词:针刺疗法;中风后吞咽障碍;天突深刺;吞咽康复训练
525
|
561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68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段轶轩, 张照庆, 骆小娟, 尹晶, 夏杨
2019, 44(1): 51-56. DOI: 10.13702/j.1000-0607.170453
摘要:目的:运用不同量表观察并探讨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方法:将中风后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29例、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29例和臭氧穴位注射组30例。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予内热针42℃治疗,持续20min,1周1次,结合臭氧穴位注射3mL/穴,隔日1次;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予温针灸及臭氧穴位注射,隔日1次;臭氧穴位注射组予臭氧穴位注射,隔日1次。3组均取患侧肩髃、肩髎、肩贞、臂臑、阿是穴,治疗4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及6个月末检测3组患者视觉模拟量尺(VAS)评分、简易上肢关节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评分。结果:在总有效率方面,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在治疗2周末达到79.31%(23/29),在治疗4周末达到86.21%(25/29),在治疗6个月末达到93.10%(27/29),均明显高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和臭氧穴位注射组同时期的总有效率(P<0.05)。各组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治疗后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P<0.01),治疗后FMA、ADL评分较同组治疗前提高(P<0.05,P<0.01)。治疗2周末、4周末及6个月末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VAS评分低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及臭氧穴位注射组(P<0.05),FMA及ADL评分高于温针灸结合臭氧穴位注射组及臭氧穴位注射组(P<0.05)。结论:内热针结合臭氧穴位注射治疗中风后肩痛的近期及远期疗效明显。
关键词:中风后肩痛;内热针;穴位注射;温针灸;上肢运动功能
628
|
430
|
5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673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埋线对单纯性肥胖患者血清瘦素、胰岛素影响的对比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佳捷, 黄伟, 韦丹, 杨天颖, 周仲瑜
2019, 44(1): 57-61. DOI: 10.13702/j.1000-0607.170768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及埋线治疗单纯性肥胖症的作用机制,为临床治疗方法的应用提供依据。方法:90例单纯性肥胖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埋线组,每组45例。电针组取天枢、大横、带脉等穴电针治疗,每次30min,隔日1次,共治疗30次;埋线组每次选取9~11个穴位交替埋线,10d1次,共治疗6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清瘦素(Leptin)、胰岛素(INS)水平变化,并分析其与体质量指数(BMI)变化的相关性。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空腹血清Leptin、INS水平及BM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电针组、埋线组BMI变化与空腹血清Leptin、INS变化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埋线疗法同电针疗法均能够良性调节肥胖患者空腹血清Leptin、INS水平,纠正Leptin抵抗及INS抵抗。两种治疗方法中,BMI的变化均与Leptin、INS的变化呈正相关。
关键词:穴位埋线;电针;单纯性肥胖;瘦素;胰岛素
577
|
996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513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经络与腧穴
绘制实验大鼠腧穴图谱的新尝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徐东升, 赵硕, 崔晶晶, 马铁明, 徐斌, 喻晓春, 朱兵, 景向红, 白万柱
2019, 44(1): 62-65. DOI: 10.13702/j.1000-0607.180396
摘要:目的:采用新一代绘图工具重新绘制实验大鼠腧穴图谱。方法:在尊重和参照现存大鼠腧穴定位资料的基础上,结合对大鼠解剖学观察,与人体腧穴标准化定位比对,用Adobe photoshop/illustrator CS6图像处理和绘图系统重新绘制实验大鼠腧穴图谱。结果:从骨骼结构和体表标志入手重新绘制了华兴邦等研究人员在大鼠腧穴图谱中标注的腧穴,包括水沟、百会、天门、耳尖、大椎、肺俞、心俞、膈俞、脊中、脾俞、肾俞、后会、环跳、后海、阳陵泉、后三里、照海、三阴交、跟端、申脉、太冲、趾间、涌泉、关元、膝前、尾尖、神阙、中脘、前三里、外关、内关、曲池、肘节、膻中、承浆,并增加了合谷、指间、后溪、神门、太渊、少海和尺泽7个腧穴的标注。新绘制的腧穴图谱更加清晰地展现了传统图谱中所记载腧穴的解剖学定位。结论:本研究以矢量图为母版的方式重新绘制了实验大鼠腧穴图谱,该图谱更加便于研究者在不改变画质的前提下对图中的素材进行编辑,对实验针灸研究中选穴的规范化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腧穴图谱;标准化;解剖学;矢量图;大鼠
543
|
13
|
18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501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文献研究
基于自发性脑神经活动的足三里针刺效应分析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向安峰, 刘会, 刘胜, 沈雪勇
2019, 44(1): 66-70. DOI: 10.13702/j.1000-0607.180138
摘要:目的:基于自发性脑神经活动进一步明确足三里针刺的中枢响应特征及属性。方法:系统检索中英文电子数据库,纳入基于局部一致性(ReHo)算法研究健康人针刺引出中枢响应改变的文献。汇总足三里和/或其他穴位针刺的脑功能影像数据进行SDM元分析,对仅针刺足三里的数据进行亚组分析。进而比较元分析和亚组分析结果的异同,以分辨足三里针刺引起的各效应脑区的广谱性和特异性属性。结果:共收集229篇中文文献和109篇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终对包含235名受试者的11篇论文进行了分析。亚组分析与元分析相同的结果是ReHo升高的左右前扣带回、右尾状核、左额上回、右额中回、右旁中央小叶和ReHo降低的左枕中下回、左右中央前后回;与元分析不同的结果是ReHo升高的右顶下小叶、左额中下回、右小脑后叶、左角回及ReHo降低的右额中上回。结论:健康受试者足三里针刺后引出的中枢响应确有不同属性,其相对广谱性与特异性表现为效应脑区定位的差别和相应的自发性脑神经活动的同步性水平差异两方面。
关键词:针刺;功能磁共振成像;足三里;自发性脑活动;局部一致性;广谱性;特异性
573
|
436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493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思路与方法
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现状与思考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文炎, 梁凤霞, 宋爱群, 黄琪, 陈瑞
2019, 44(1): 71-74. DOI: 10.13702/j.1000-0607.180118
摘要:人体肠道内寄生着大量的微生物群,维持宿主肠道微生态环境的稳定,使机体处于健康的稳态。一旦稳态失衡,肠道微生物群失调,便会产生多种疾病。目前,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研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针灸通过调理气机升降调节肠道微生物群;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数量和比例,使其恢复稳态;针灸通过调控脑肠肽、炎性反应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今后应从针灸的整体作用、腧穴的特异性、腧穴配伍以及不同干预方法等方面深入研究,优化临床治疗方案,以取得针灸调节肠道微生物群的最佳疗效。
关键词:针灸;肠道微生物群;现状;思考
606
|
1511
|
9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621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综述
针灸调节内质网应激的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赵华, 蒋洁
2019, 44(1): 75-79. DOI: 10.13702/j.1000-0607.170860
摘要:内质网(ER)是蛋白质修饰、折叠和Ca2+贮存的场所,ER内稳态失衡时,即发生内质网应激(ERS)。ERS及其诱导的凋亡与许多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针灸能够影响细胞ERS以及细胞凋亡因子的表达而调节ERS。本文综述了近5年针灸调节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等相关疾病细胞ERS的研究进展,为阐释针灸防治相关疾病的可能机制提供参考。
关键词:内质网应激;针灸;神经系统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
602
|
788
|
7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479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消息
《针刺研究》稿约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19, 44(1)
摘要:《针刺研究》为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与中国针灸学会联合主办的针灸专业学术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主要报道针灸作用机制研究、临床研究的最新科研成果。1.投稿内容:针灸理论、实验、临床等有关方面的研究以及相关的综述,有关的新闻、短评、会议信息等。2.来稿要求:(1)文稿要求具有创新性、科学性、实用性,论点明确、数据可靠、文字精练、层次清楚。论著、研究报道类一般不超过8 000字(包括图、表、参考文献和中英文摘要);综述类文稿宜在6 000字左右;短篇报道、新技术、新方法限2 000字以内。
315
|
36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850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欢迎订阅2019年《中国针灸》杂志(月刊,《针刺研究》杂志(月刊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19, 44(1)
摘要: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针灸》杂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文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介绍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专家经验、经络腧穴研究与机制探讨等,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学术会议、医疗药品器械信
415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347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