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0年第45卷第9期

      机制探讨

    • 郑清, 孔立红, 余超超, 何瑞阳, 王雪松, 姜韬, 马冉, 陈芸芸, 王月燊
      2020, 45(9): 689-695. DOI: 10.13702/j.1000-0607.190854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阿尔茨海默病(AD)大鼠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从神经元自噬的角度探讨电针"百会""肾俞"穴治疗AD的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假电针组,每组12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予D-半乳糖连续腹腔注射6周建立AD大鼠模型。电针组大鼠于每日腹腔注射后给予电针"百会""肾俞"穴,假电针组仅刺入"百会""肾俞"穴区皮肤且电针仪不通电,每次20 min,1次/d,共6周。干预结束后,采用Morris水迷宫和开放旷场实验评估各组大鼠的学习记忆和认知能力,透射电镜观察海马区突触数密度,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观察海马区双螺旋细丝蛋白-1(PHF-1)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区自噬相关蛋白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磷酸化AKT(p-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第2天至第5天逃避潜伏期增长,经过原平台象限时间比率减小(P<0.01),旷场实验运动距离、直立次数、中心区域运动时间比率均减少(P<0.01),海马区突触数密度降低(P<0.01),PHF-1的阳性表达及PI3K、AKT、p-AKT、 mTOR相对表达量均增加(P<0.01)。与模型组和假电针组比较,电针组大鼠第2天至第5天逃避潜伏期缩短,经过原平台象限时间比率升高(P<0.01),旷场实验运动距离、直立次数、中心区域运动时间比率,以及海马区突触密度增高(P<0.01),PHF-1的阳性表达及PI3K、AKT、p-AKT、mTOR相对表达量均减少(P<0.01)。与模型组比较,假电针组PI3K表达降低(P<0.05)。结论:电针能改善AD样大鼠的学习记忆和认知障碍,其机制可能是与调控PI3K/AKT/mTOR信号通路,诱导自噬,促进神经原纤维缠结清除有关。  
      关键词:电针;阿尔茨海默病;认知功能;自噬;PI3K/Akt/mTOR信号通路   
      307
      |
      870
      |
      4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341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林思睿, 张何骄子, 吴巧凤
      2020, 45(9): 696-701. DOI: 10.13702/j.1000-0607.190994
      摘要:目的:观察针灸对葡聚糖硫酸钠(DSS)诱导的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结肠组织中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STAT3)和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表达的影响,探讨针灸治疗UC的机制。方法:雄性昆明小鼠采用DSS饮用法复制UC模型,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艾灸组,每组8只,另设8只为空白组。选取"关元""足三里"进行针刺或艾灸治疗,每次15 min,每日1次,连续5 d。观察小鼠一般情况、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法观察各组小鼠结肠组织形态学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STAT3和HIF-1α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较空白组一般状况差,DAI明显升高(P<0.01),光镜下模型组小鼠出现结肠黏膜破坏缺损、炎性细胞浸润等表现,模型组STAT3、HIF-1α的表达较空白组明显上调(P<0.05)。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和艾灸组小鼠的一般状况好转,DAI评分明显下降(P<0.05),结肠腺体破坏、黏膜下层水肿程度减轻,炎细胞浸润量减少,STAT3、HIF-1α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结论:针刺或艾灸均对UC具有治疗效应,且能有效降低UC小鼠结肠组织STAT3和HIF-1α蛋白的表达,针刺与艾灸之间效果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针刺;艾灸;结肠组织;信号转导与转录活化因子3;低氧诱导因子-1α   
      297
      |
      757
      |
      6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29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张楚穹, 石娜, 欧阳钢
      2020, 45(9): 702-707. DOI: 10.13702/j.1000-0607.190957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去卵巢大鼠骨密度及钙离子转运相关受体的影响,探讨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方法:3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模型组和电针组大鼠行双侧卵巢摘除术。电针组交替给予"关元"+"三阴交"(双)和"肾俞"+"后三里"(双)电针干预,每次电针20 min,每日1次,每周连续干预5 d,共12周。12周后用骨密度仪统一测定右侧胫骨、股骨骨密度;采用荧光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肠黏膜内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5(TRPV5)、瞬时感受器电位香草酸受体6(TRPV6)、钠钙交换体1(NCX1)和细胞膜钙离子三磷酸腺苷水解酶(PMCA1b)及与钙离子细胞旁转运相关的紧密连接蛋白-1(ZO-1)、封闭蛋白occludin和claudin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骨密度明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骨密度明显提高(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肠黏膜内TRPV6、NCX1 mRNA表达上调(P<0.01),TRPV5、PMCA1b、ZO-1、occludin和claudin的mRNA表达明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肠黏膜TRPV6、 NCX1 mRNA的表达明显下调(P<0.01,P<0.05),TRPV5、PMCA1b、ZO-1和occludin的mRNA表达水平均上调(P<0.01,P<0.05)。与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TRPV6、NCX1蛋白表达量升高(P<0.05),TRPV5、PMCA1b、ZO-1、occludin和claudin蛋白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TRPV6和NCX1的表达量降低(P<0.05),TRPV5、PMCA1b、ZO-1、occludin和claudin蛋白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结论:电针能提高去卵巢大鼠的骨密度,增强参与钙离子吸收跨细胞途径的TRPV5、 PMCA1b的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细胞旁途径ZO-1、occludin的mRNA和蛋白表达,这可能是针灸防治骨质疏松症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骨质疏松;针刺;骨密度;钙离子转运   
      342
      |
      293
      |
      4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329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不同穴位调节子宫运动功能的自主神经机制研究

      唐远伟, 崔翔, 刘坤, 李笑雪, 韩数, 赵君, 王舒娅, 陈艺元, 高昕妍, 朱兵
      2020, 45(9): 708-713. DOI: 10.13702/j.1000-0607.200476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不同节段穴位(部位)对SD大鼠子宫运动的调节效应及自主神经的相关联系。方法:健康成年未孕SD大鼠18只,采用球囊置入法记录未孕状态时子宫的自发性收缩活动;随后分别在与支配子宫相同/近节段穴位"子宫""会阴""血海""太冲"及异节段穴位"内关"给予手针干预(刺激频率2次/s,持续1 min),每次干预间隔5 min,比较针刺不同节段穴位对子宫运动的影响;分别经尾静脉注射肾上腺素能α受体阻断剂酚妥拉明(0.5 mg/kg)和胆碱能M受体阻断剂阿托品(0.5 mg/kg),观察子宫运动及针刺上述穴位调节效应的变化。结果:生理条件下,针刺与子宫同/近节段穴位"子宫""会阴""血海""太冲"后子宫的收缩压力差和收缩频率较基础值显著增加(P<0.05,P<0.001,P<0.01),而针刺异节段"内关"与基础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基础值比较,尾静脉注射阿托品后大鼠子宫的收缩压力差和收缩频率显著降低(P<0.001),而尾静脉注射酚妥拉明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注射阿托品或酚妥拉明后比较,针刺与子宫相同节段和异节段的上述穴位后子宫收缩压力差和收缩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副交感胆碱能M受体与子宫节律性收缩运动联系密切,针刺与支配子宫同/近神经节段的穴位可显著促进子宫的收缩运动,这种促进效应可能与肾上腺素α受体和胆碱能M受体激活相关。  
      关键词:针刺;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胆碱能M受体;子宫收缩;脊神经节段性调节   
      294
      |
      613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319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杨琪, 安鹏飞, 王瑞辉, 王东, 张容超
      2020, 45(9): 714-719. DOI: 10.13702/j.1000-0607.190863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颅脑损伤大鼠脑组织中细胞凋亡相关基因Fas、FasL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颅脑损伤的高效时间窗。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1、2、3组。运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撞击装置造成大鼠颅脑损伤,电针组分别于造模结束后4 h,3、7 d开始电针干预至第14天。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验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观察创伤脑组织Fas、FasL表达的变化。结果: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从造模后3 d开始模型组大鼠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降低(P<0.05);电针1组大鼠造模后7、10、14 d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电针2组大鼠造模后14 d在目标象限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的百分比高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和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造模后3、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上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1组造模后3、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下降(P<0.01);电针2组造模后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电针3组造模后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下降(P<0.05)。与电针1组比较,电针2、3组造模后3、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P<0.01)。与电针2组比较,电针3组造模后7、14 d脑组织中Fas、FasL表达量明显上升(P<0.05)。结论:电针早期干预可通过下调Fas、FasL治疗颅脑损伤,从而有助于颅脑损伤后记忆能力的恢复。  
      关键词:电针;颅脑损伤;Fas;FasL   
      277
      |
      234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213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白震民, 王哲培, 郭明航, 张灵婕, 徐继来, 于亮, 李春日
      2020, 45(9): 720-725. DOI: 10.13702/j.1000-0607.190545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和被动牵伸运动对小鼠后肢石膏固定制动所致腓肠肌、比目鱼肌废用性肌萎缩的影响,探讨电针结合被动牵伸运动对废用性肌萎缩小鼠骨骼肌恢复的作用。方法:将5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电针干预组、被动运动组和结合干预组,每组10只。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4组均采用石膏固定方法制备废用性骨骼肌萎缩模型。电针干预组给予双侧"足三里"电针治疗,每次10 min, 1次/d;被动运动组双下肢进行被动牵伸运动,每次10 min,1次/d;结合干预组每次电针干预5 min,被动牵伸5 min,1次/d。各组均干预4周。用肌肉形态ATPase法观察各组小鼠肌纤维横截面积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慢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TNNI1)、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TNNI2)的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小鼠比目鱼肌与腓肠肌的快、慢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下降(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电针干预组小鼠腓肠肌快、慢肌纤维横截面积显著升高(P<0.05);结合干预组小鼠比目鱼肌、腓肠肌的快、慢肌纤维横截面积及腓肠肌TNNI1、TNNI2蛋白相对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结合被动牵伸运动的治疗较单纯被动牵伸运动,能显著促进肌肉横截面积的恢复,同时还可以促进腓肠肌肌钙蛋白的表达,提示临床采用电针结合被动牵伸运动可促进固定制动导致的肌萎缩康复。  
      关键词:电针;被动牵伸;废用性肌萎缩;比目鱼肌;腓肠肌;慢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快速骨骼肌型肌钙蛋白   
      270
      |
      484
      |
      1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25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对干眼兔泪腺中转化生长因子-β1表达的影响

      刘成勇, 秦珊, 高卫萍, 奚晗清, 邢肖玥, 丁宁, 韦庆波, 徐倩
      2020, 45(9): 726-730. DOI: 10.13702/j.1000-0607.190977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干眼兔泪腺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干眼的作用机制。方法: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针刺组、假针刺组,每组6只。用氢溴酸东莨菪碱溶液皮下注射制备干眼兔模型。西药组予双眼滴氟米龙滴眼液,每天3次,每次1滴;针刺组电针"攒竹""瞳子髎"穴15 min,针刺"睛明""太阳""丝竹空"穴15 min,每天1次;假针刺组选穴同针刺组,用钝针对穴位表面点刺,每天1次。以上各组疗程均为14 d。观察各组兔泪流量、泪膜破裂时间(BUT)和泪腺形态学变化,并分别用Western blot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兔泪腺中TGF-β1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造模前比较,造模后除空白组外,其余各组泪流量、BUT显著降低(P<0.01);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西药组和针刺组泪流量、BUT增加(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针刺组泪流量、BUT增加(P<0.05)。模型组、假针刺组兔泪腺上皮细胞萎缩,黏膜组织间质中可见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西药组、针刺组兔泪腺上皮细胞结构基本正常,黏膜组织间质中有散在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假针刺组兔泪腺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西药组和针刺组兔泪腺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显著降低(P<0.01,P<0.05),假针刺组兔泪腺中TGF-β1蛋白和mRNA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干预可增加干眼兔的泪流量和BUT,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调控泪腺中TGF-β1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针刺;干眼;泪液分泌检测;泪膜破裂时间;转化生长因子-β1   
      246
      |
      342
      |
      5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193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佘琛, 王佳, 邹玲, 徐东升, 崔晶晶, 张建梁, 白万柱
      2020, 45(9): 731-734. DOI: 10.13702/j.1000-0607.190769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大鼠"太冲""涌泉"穴皮肤组织中淋巴管的显微结构,探讨研究腧穴相关组织学特征的新方法。方法:将正常SD大鼠经4%多聚甲醛心脏灌流固定后,取下包含"太冲"和"涌泉"在内的5 mm×3 mm皮肤组织并进行后固定和脱水,用冰冻切片机制成30μm厚的矢状或平展组织切片,再以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酶受体1(LYVE-1)、鬼笔环肽(phalloidin)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对组织切片中的淋巴管、血管和神经纤维进行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标记,最后使用荧光显微镜以及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对组织标本进行观察和记录。结果:在"太冲"和"涌泉"的皮肤组织中,标记的毛细淋巴管、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结构清晰,三者对比鲜明。其中毛细淋巴管起始于膨大的盲端,以多种形态分布在真皮和皮下组织,纵横交错;毛细淋巴管周围分布着大量粗细不等的毛细血管,与其伴行或交叉而过,在毛细淋巴管和毛细血管之间有游离的神经纤维分布。结论:本研究从组织学角度表明毛细淋巴管与周围的毛细血管和神经纤维一起广泛分布在"太冲"和"涌泉"的皮肤组织中。虽然毛细淋巴管的分布并不局限在穴区,但为以后进一步研究针灸可能通过穴区存在的毛细淋巴管来发挥免疫调节作用提供了组织结构依据。  
      关键词:腧穴;淋巴管;血管;神经纤维;淋巴管内皮透明质酸酶受体1;鬼笔环肽   
      335
      |
      370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237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临床研究

    • 徐立伟, 权兴苗, 宋春侠, 刘玉兰, 徐鸿雁
      2020, 45(9): 735-739. DOI: 10.13702/j.1000-0607.190894
      摘要:目的:探讨攒竹、鱼腰透刺配合申脉直刺对面神经炎患者眼睑闭合不全的疗效。方法:将6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面神经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患侧攒竹、鱼腰透刺,配合双侧申脉直刺,患侧阳白四透,地仓、颊车透刺,迎香与下关之间排刺,翳风、健侧合谷直刺,每次留针10~30 min,每日1次,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给予醋酸泼尼松30 mg/d,连用5 d减至10 mg/d,再连续服用1周后停用,肌肉注射维生素B_(12) 0.5 mg、维生素B_1 0.1 g,1次/d,10 d后改为口服维生素B_1 10 mg/次,3次/d,共10 d。记录治疗前后House-Brackmann(H-B)面神经功能分级、上下眼睑距离、手法肌力分级、眼睑闭合程度、肌电图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9%(31/32),优于对照组的84.4%(27/32,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下眼睑距离、眼睑闭合程度评分、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患侧瞬目反射潜伏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手法肌力分级、运动神经传导波幅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对照组上下眼睑距离、眼睑闭合程度评分、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患侧瞬目反射潜伏期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手法肌力分级较治疗前改善(P<0.05);治疗后,治疗组上下眼睑距离、眼睑闭合程度评分、运动神经传导潜伏期、患侧瞬目反射潜伏期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手法肌力分级、运动神经传导波幅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攒竹、鱼腰透刺,配合申脉直刺能够更好地促进面神经炎患者眼轮匝肌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出现,具有很好的临床疗效。  
      关键词:攒竹;鱼腰;申脉;面神经炎;眼轮匝肌   
      270
      |
      523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181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足三阴经经穴体表微循环反映月经周期变化规律研究

      宋晓丹, 潘丽佳, 佘延芬, 范玺胜, 高亚玉, 陈豪, 徐媛媛, 于傲天, 李天玉, 王炳成
      2020, 45(9): 740-745. DOI: 10.13702/j.1000-0607.190869
      摘要:目的:观察生理状态下胞宫相关经穴体表微循环在月经周期中的变化,探求生理状态下胞宫相关经穴体表微循环变化的特异性规律,为经穴反映功能的特异性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招募90例健康女大学生,选取与胞宫相关的足三阴经原穴、郄穴、足三阴经交会穴(三阴交),脾经非特定穴(血海),非相关经穴(悬钟)以及非经非穴作为测试点,通过激光散斑血流成像技术观察这些测试点在月经期、卵泡期、排卵期和黄体期的微循环血流灌注量变化规律。结果:右侧地机穴月经期血流灌注量低于排卵期和黄体期(P<0.05),卵泡期低于排卵期(P<0.05);左侧中都穴月经期血流灌注量低于卵泡期、排卵期、黄体期(P<0.05)。地机、三阴交、太溪、水泉穴在各时期同名穴位左侧血流灌注量均大于右侧(P<0.05),悬钟穴在各时期右侧血流灌注量均大于左侧(P<0.05);血海穴在排卵期左侧穴位血流灌注量大于右侧(P<0.05),太白穴在月经期、非经非穴在黄体期右侧穴位血流灌注量均大于左侧(P<0.05)。结论:脾经地机和肝经中都穴体表微循环可特异性反映生理状态下胞宫气血变化。  
      关键词:足三阴经经穴;激光散斑;微循环;血流灌注量;月经周期   
      249
      |
      404
      |
      2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219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征订

    • 2020, 45(9)
      摘要:两刊均为中国针灸学会、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主办的针灸学术权威期刊,均已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库来源期刊。《中国针灸》杂志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中文期刊,全面报道国内外针灸学科的最新研究成果。《中国针灸》报道以临床为主,介绍临床有效治疗方法、专家经验、经络腧穴研究与机制探讨等,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技能培训、学术会议、医疗药品器械信息。《针刺研究》报道以基础研究为主,反映针灸机制探讨最新进展及研究现状。两刊实为针灸科研、临床医务工作者及针灸爱好者订阅之首选。  
        
      277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17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文献研究

    • “经外奇穴”概念演变与术语规范化问题探讨

      李宝金, 孟醒, 武晓冬, 黄龙祥
      2020, 45(9): 746-750. DOI: 10.13702/j.1000-0607.190931
      摘要:通过对经外奇穴概念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梳理,发现元、明、清古医籍中所用"奇穴""经外奇穴""漏经穴""经外穴""别穴"等名词术语,实际表达了"经穴之外奇效之穴"和"经穴之外腧穴"这两种不同的概念。前者应以"经外奇穴"为规范术语,以"奇穴"为简称;后者则应以"经外穴"为规范术语,以"漏经穴""别穴"为别名。现代针灸学教材由于没能澄清这两种不同的概念,特别是对"经外奇穴"之"经外"的误读,在"经外奇穴""经外穴"的定义上不能形成共识,因而在规范术语的厘定上一直徘徊不定,从早期的"经外奇穴"到中期的"奇穴""经外穴",近期又回到"经外奇穴"。教材中这些术语的混淆又直接影响了针灸术语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相关术语的厘定。  
      关键词:经外奇穴;经外穴;概念演变;术语规范化   
      279
      |
      435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108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陆文婷, 罗小超, 尚娅男, 钟玉梅, 陈星宇, 叶静, 杨馨, 武平, 朱俊, 周海燕
      2020, 45(9): 751-761. DOI: 10.13702/j.1000-0607.190780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艾灸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动物血清细胞因子的干预作用。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The Cochrane Library、OVID、中国知网、维普、万方和CBM数据库,筛选艾灸干预类风湿关节炎的动物实验研究,提取资料并采用RevMan 5.3软件对结局指标包括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白细胞介素17(IL-17)、白细胞介素2(IL-2)、γ-干扰素(IFN-γ)、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及病变关节肿胀度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8篇研究,检测方法包括放射免疫法和ELISA法,实验动物种属包括大鼠和兔,有关血清TNF-α和病变关节肿胀度的研究存在发表偏倚。Meta分析结果显示,艾灸组可降低模型动物血清TNF-α、IL-1、IL-2、IL-6、VEGF、IL-17、RANKL,可升高模型动物血清TGF-β、IFN-γ,降低病变关节肿胀度。结论:艾灸能有效调节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动物血清TNF-α、IL-1、IL-2、IL-6含量,从而减轻炎性反应,缓解病变关节肿胀。  
      关键词:类风湿关节炎;艾灸;动物实验;系统评价;Meta分析   
      312
      |
      1341
      |
      3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100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消息

    • 和编辑联系时间温馨提示

      2020, 45(9)
      摘要:《中国针灸》杂志的编辑每周二、四、五在办公室办公,《针刺研究》杂志的编辑每周一、三、四在办公室办公。有急事请在各相应时间给办公室打电话与编辑联系,一般情况最好用E-mail联系,邮件主题请写明"()编辑收"。《中国针灸》编辑部:010-84014607,杨编辑、张编辑:010-64089343,陈编辑、朱编辑:010-64089334,李编辑:010-64089332;E-mail:zhenjiubj@vip.sina.com;《针刺研究》编辑部:刘编辑、高编辑:010-64089344;E-mail:zcyj2468@vip.sina.com  
        
      152
      |
      57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356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思路与方法

    • 胆碱能抗炎通路介导针刺延缓高血压心肌重构新思路

      辛娟娟, 赵玉雪, 刘群, 高俊虹, 喻晓春
      2020, 45(9): 762-766. DOI: 10.13702/j.1000-0607.190396
      摘要:慢性高血压状态可引起自主神经功能失衡,主要表现为交感活动增强,副交感(迷走)活动受到抑制,从而激活由免疫细胞介导的炎性反应,加剧心肌组织的病理性重构。而迷走神经激活除具有负性心力作用外,还可发挥胆碱能抗炎效应,电针可通过激活迷走神经发挥降压和系统性抗炎效应。电针可延缓高血压—心肌肥厚的病理进程,而胆碱能抗炎通路在电针缓解慢性高血压—心肌重构病理进程中的作用犹未可知。本文通过系统梳理自主神经功能与高血压—心肌重构发生发展机制之间的联系,以及针刺对胆碱能抗炎通路中关键信号分子的调节作用,提出胆碱能抗炎通路参与介导针刺延缓高血压—心肌重构病理进程相关机制研究的新思路。  
      关键词:针刺;胆碱能抗炎通路;高血压;心肌重构   
      296
      |
      411
      |
      4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302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综述

    • 针灸调节肿瘤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黄锦, 李姗姗, 王斌, 唐慧玲, 秦思茹, 李威, 郭义, 徐枝芳
      2020, 45(9): 767-770. DOI: 10.13702/j.1000-0607.190955
      摘要:针灸作为中医特色疗法,在抗肿瘤治疗中已显示出潜在优势。其中,针灸的治疗作用之一体现在改善肿瘤患者免疫抑制状态。本文基于针灸免疫调节作用,从刺激自然杀伤细胞(NK)的活化、增加CD8+T细胞数量、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与辅助性T细胞2(Th2)、调节性T细胞(Treg)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平衡等方面总结针灸调节肿瘤免疫状态的效应机制。现有证据表明针灸能够通过多种靶点调节机体免疫抑制状态,但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亟需临床和基础研究进一步阐明。As a characteristic therapy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cupuncture has shown potential advantages in anti-tumor therapy, and one of the therapeutic effects of acupuncture is to improve the immunosuppressive conditions in patients with tumor. Based on the immunoregulatory effect of acupuncture, this article summarized the mechanism of acupuncture in regulating tumor immune status from the following aspects: stimulating the activation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increasing the number of CD8+T细胞数量、调节辅助性T细胞1(Th1)与辅助性T细胞2(Th2)、调节性T细胞(Treg)与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平衡等方面总结针灸调节肿瘤免疫状态的效应机制。现有证据表明针灸能够通过多种靶点调节机体免疫抑制状态,但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调节作用及机制,亟需临床和基础研究进一步阐明。  
      关键词:针灸;肿瘤免疫;NK细胞;T细胞;作用机制   
      255
      |
      1386
      |
      4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089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调节胃肠动力机制的研究进展与思考

      王文炎, 梁凤霞, 陈瑞
      2020, 45(9): 771-775. DOI: 10.13702/j.1000-0607.190881
      摘要:胃肠动力功能异常既是发病因素,又是病理表现。笔者对近年针灸调节胃肠动力机制的相关研究进行分析与总结,发现针灸通过对脑-迷走神经-肠神经系统、Cajal间质细胞、胃肠肽、胃肠平滑肌及信号通路的调节改善胃肠动力。围绕胃肠动力功能,未来应开展针灸调节胃肠动力防治疾病的研究、腧穴特异性的研究、针灸双向调节的研究;针对针灸对肠道微生物群、肠神经元兴奋性影响因素的调控,开展研究探索针灸调节胃肠动力功能的潜在机制,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针灸;胃肠动力;机制;研究思路   
      276
      |
      1533
      |
      7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138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