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21年第46卷第10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建所70周年纪念专栏
经脉循行与身体分节的对应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朱兵
2021, 46(10): 815-820.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0790
摘要:"经络学说"是古代先贤们长期医疗实践的总结和理论的升华。随着对经脉理论的还原与重构,提出了经脉-腧穴的"二元结构":循行在四肢部分的经脉腧穴呈纵行排列,而分布于头面躯干部的经穴呈横向分布,这种模式与躯体发育生成的"皮节"密切相关。以胚胎期"体节"发生为中心,外胚层神经板、中胚层皮肌节,以及内胚层分化在皮-肌-内脏-神经发育过程中形成同位节段相对紧密联系的"结构-功能关联单位"复合体,这种形式构成了经穴病理反应规律与主治效应的基本特征。可谓是:腧穴是构成经脉功能的基本单元,经脉是腧穴功能的合体。
关键词:经脉;穴位;身体分节;皮节;神经节段
17
|
1104
|
1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728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纪念针灸所成立70周年,缅怀曹庆淑老师科研业绩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俊岭
2021, 46(10): 821-822.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0821
摘要:在庆祝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建所70周年的大喜日子里,回顾我所发展的光辉历程,自然就想起了为针灸所的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的老一辈创业者和奠基人,特别是一大批从事针灸基础科学研究和临床工作的前辈。其中,我的研究生导师曹庆淑教授,更令我终身难忘。1 学术经历曹庆淑老师1954年底作为业务骨干调到中医研究院,先后参加了研究院、针灸所的筹建(1955年—1956年)、经络形态与功能的研究(1962年—1965年)、重复"金凤汉系统"工作(1963年—1965年,负责深层脉管研究,1964年任学术秘书),
关键词:针灸人物;学术成就;曹庆淑
17
|
46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669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弘扬科学家精神,深切缅怀朱丽霞老师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景向红
2021, 46(10): 823-825.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0791
摘要:敬爱的朱丽霞老师离开我们1年了。她的音容笑貌和谆谆教诲总是萦绕在脑海,催人奋进。在党中央号召"全国科技工作者弘扬优良传统,坚定创新自信,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的今天,回顾朱丽霞老师平凡岗位上不平凡的科研人生,和大家分享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朱丽霞(1931年—2020年),上海人。中共党员。1954年大连医学院毕业,其间参加高级生理师资班学习1年。1954年8月分配到卫生部中央卫生研究院病理室生理组,
关键词:针灸人物;学术成就;朱丽霞
18
|
178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722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陶之理——针灸经络形态学研究的先行者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晋志高, 白万柱, 景向红
2021, 46(10)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0792
摘要:陶之理老师于2014年3月20日去世,至今已7年。今天我们纪念这位德高望重的针灸经络形态学研究的开拓者、《针刺研究》杂志的老作者,缅怀她在针灸经络基础研究、针灸学教育及针灸学科普方面所做出的突出贡献。思念之情,历久弥坚。陶老师1926年生于浙江杭州市,出身于书香门第,中学就读于北京市第一女子中学,1945年考入北京大学医学院医疗系,1952年以优异的成绩完成七年制的学业,毕业后留校从事基础医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1964年,
关键词:针灸人物;学术成就;陶之理
15
|
15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661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文琛——腧穴组织结构研究的探路人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白万柱, 沈熠, 石宏
2021, 46(10): 827-828.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0388
摘要:文琛教授(1929年1月6日—2018年9月25日,曾用名:张良琛)离开我们已经3年了。在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建所70周年之际,我们共同缅怀针灸所这位德高望重的前辈——针灸基础研究的老科学家、《针刺研究》杂志的老作者,回顾她平凡而又曲折的成长历程和学术人生。图1 文琛实验室工作图(右一为文琛)1929年,张良琛出生于上海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她经历了一个特殊的童年和少年时期。
关键词:针灸人物;学术成就;文琛
18
|
98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655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机制探讨
基于核磁共振氢谱技术评估精灸对胃溃疡大鼠代谢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魏谷行, 杨宗保, 谢宇锋, 裴梦然, 杨锦兰, 余云进, 程燕彬, 陈宝华
2021, 46(10): 829-836. DOI: 10.13702/j.1000-0607.201351
摘要:目的:观察精灸对胃溃疡(GU)模型大鼠的干预作用,分析精灸干预GU的代谢响应机制。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精灸穴位组,每组6只。用束缚-冷应激法建立GU大鼠模型,精灸穴位组精灸大鼠双侧"梁门""足三里",每穴3壮,每天干预1次,连续干预7 d。用HE染色法观察大鼠胃黏膜组织病理形态,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的表达,用核磁共振氢谱技术对大鼠血浆和胃黏膜组织进行代谢组学检测。结果:对照组大鼠胃黏膜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固有腺体排列整齐紧密,未见萎缩脱离或破损;模型组可见胃黏膜皱襞破损,腺体排列紊乱,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胃黏膜结构层次不清;精灸穴位组胃黏膜结构基本正常,腺体排列整齐,固有层细胞排列紧密,无明显炎性细胞浸润,整体修复情况优于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胃黏膜组织中EGFR、VEGF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精灸穴位组大鼠胃黏膜组织中EGFR、VEGF表达明显升高(P<0.001,P<0.01)。精灸双侧"梁门""足三里"可有效逆转GU大鼠血浆和胃黏膜组织中共26种与GU病理相关的特征性代谢物水平(P<0.05,P<0.01,P<0.001),有效调节由GU造成的12条代谢通路的紊乱。结论:精灸"梁门""足三里"可显著促进EGFR、VEGF的表达,全面调节由GU造成的代谢紊乱,包括能量代谢、糖代谢、嘌呤代谢、氨基酸代谢、磷脂代谢等,对胃溃疡具有一定的治疗效应。
关键词:胃溃疡;精灸;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代谢通路
16
|
632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644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糖尿病胃轻瘫大鼠胃窦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核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麦威, 范郁山, 苗芙蕊, 贺彩, 黄丽琳, 赵晓君, 聂英杰, 庞瑞康
2021, 46(10): 837-844. DOI: 10.13702/j.1000-0607.200942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对糖尿病胃轻瘫(DGP)大鼠胃窦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及炎性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治疗DGP的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西药组、电针组、点灸组、观察组,每组12只。采用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构建DGP模型。西药组予0.15 mg/mL枸橼酸莫沙必利混悬液灌胃给药,电针组和点灸组均选取"中脘""内关""三阴交",电针组给予电针20 min,点灸组每穴点灸3壮,观察组给予电针联合点灸治疗,取穴及操作同电针组和点灸组。各组治疗均每日1次,治疗3周。测定各组大鼠血糖、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8、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Western blot、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胃窦组织磷酸化核因子κB抑制蛋白α亚基(pIκ-Bα)、NF-κB p65、SIRT1蛋白及mRNA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糖,血清IL-6、IL-8、TNF-α含量,胃窦组织pIκ-Bα、NF-κB p65蛋白及mRNA表达均升高(P<0.01),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血清IL-10含量、胃窦组织SIRT1蛋白及mRNA表达均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点灸组、观察组大鼠血糖降低(P<0.01);所有治疗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血清IL-10含量均升高(P<0.01,P<0.05),血清IL-6、IL-8、TNF-α含量,胃窦组织pIκ-Bα蛋白及mRNA、NF-κB p65 mRNA表达均下降(P<0.01);西药组及观察组胃窦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降低(P<0.05), SIRT1蛋白及mRNA表达升高(P<0.01)。与电针组比较,观察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血清IL-10含量、胃窦组织SIRT1 mRNA及基因表达均上升(P<0.05,P<0.01),血清IL-8、 TNF-α含量,胃窦组织pIκ-Bα蛋白及pIκ-Bα、NF-κB p65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与点灸组比较,观察组胃排空率、小肠推进率、血清IL-10含量、胃窦组织SIRT1 mRNA表达升高(P<0.05,P<0.01),血清IL-6、IL-8、TNF-α含量,胃窦组织pIκ-Bα蛋白及pIκ-Bα、NF-κB p65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联合壮医药线点灸能有效降低DGP大鼠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有效调控SIRT1/NF-κB信号通路,这可能是其改善DGP胃肠道症状的作用机制之一。
关键词:电针;壮医药线点灸;糖尿病胃轻瘫;胃肠运动;炎性因子;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核因子-κB信号
16
|
525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635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不同腧穴配伍电针对肥胖大鼠脂代谢和肝脏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姝瑞, 周钰点, 陈瑞, 卢威, 吴松, 王雅媛, 陈丽, 梁凤霞
2021, 46(10): 845-850.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0522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腧穴配伍电针对肥胖大鼠脂代谢和肝脏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 (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探讨不同腧穴配伍电针对肥胖的调节效应是否具有差异性。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下肢电针组、腹部电针组、标本配穴组,每组10只。采用高脂饮食喂养诱导肥胖大鼠模型。下肢电针组选取"足三里""丰隆",腹部电针组选取"中脘""天枢""关元",标本配穴组选取上述所有腧穴,分别给予电针治疗,10 min/次,3次/周,共治疗8周。治疗后,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肝脏组织TLR4、NF-κB p65 mRNA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进食量、血清脂代谢指标(TC、TG、NEFA)及肝脏TLR_4、NF-κB p65蛋白和mRNA表达均升高(P<0.05,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3个干预组体质量、进食量、血清脂代谢指标(TC、TG、NEFA)及肝脏TLR4、NF-κB p65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5,P<0.01)。与下肢电针组比较,腹部电针组血清TC、TG、NEFA升高(P<0.01,P<0.05);肝脏TLR4 mRNA表达降低(P<0.05);标本配穴组肝脏TLR4、NF-κB p65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P<0.01,P<0.05)。与腹部电针组比较,标本配穴组血清TC、TG、NEFA及肝脏TLR4、NF-κB p65蛋白表达和NF-κB p65 mRNA表达降低(P<0.01,P<0.05)。结论:标本配穴电针和下肢电针对血脂的调节作用优于腹部电针,这可能与"足三里""丰隆"穴对脂代谢相关基因的调控有关;不同腧穴配伍电针对肝脏TLR4、NF-κB p65调节作用的差异可能与对炎性相关信号因子的调控有关。
关键词:电针;腧穴配伍;肥胖;肝脏;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
16
|
675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626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针刺通过调控PI3K/Akt/mTOR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龙春, 李晓晔, 杜小华
2021, 46(10): 851-856. DOI: 10.13702/j.1000-0607.200844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通过调控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通路改善血管性痴呆(VD)大鼠认知功能的机制。方法: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穴组和针刺组,每组18只。采用永久性双侧颈动脉结扎法制备VD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和双侧"足三里",非穴组针刺两个固定非穴点,均每天1次,针刺6 d,休息1 d,连续2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学习和空间记忆能力;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以及乙酰胆碱脂酶(AChE)、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活力;JC-1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线粒体膜电位(MMP)的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海马组织中PI3K、p-Akt及mTOR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ROS和MDA含量以及AChE活力显著升高(P<0.05),西南象限停留时间缩短(P<0.05),SOD活性、ChAT活力、MMP以及PI3K、p-Akt和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和非穴组相比,针刺组大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ROS和MDA含量以及AChE活力显著降低(P<0.05),西南象限停留时间延长(P<0.05),SOD活性、ChAT活力、MMP以及PI3K、p-Akt和mTOR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非穴组大鼠各项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可能通过激活PI3K/Akt/mTOR信号通路,缓解VD大鼠海马组织的氧化应激及线粒体膜电位降低,提高VD大鼠的认知功能。
关键词:针刺;血管性痴呆;认知功能;海马;氧化应激;线粒体膜电位;PI3K/Akt/mTOR信号通路
16
|
1158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619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不同浓度艾烟吸入对大鼠嗅黏膜上皮细胞凋亡与再生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蒋志明, 吴立斌, 李小贾, 赵丽娜, 刘磊, 王洁, 余情, 胡玲, 吴子建
2021, 46(10): 857-862. DOI: 10.13702/j.1000-0607.200968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长时间艾烟吸入对大鼠嗅黏膜上皮细胞的影响,探讨艾烟的安全性。方法:健康成年SD大鼠,雌雄各半,随机分为正常组、低浓度艾烟组(低烟组)、中浓度艾烟组(中烟组)和高浓度艾烟组(高烟组),每组8只。正常组常规饲养,不同浓度艾烟组分别置于不同浓度的艾烟环境中进行艾烟熏灸,4 h/次,2次/d,共持续90 d。对各组大鼠进行持续90 d的一般状态观察;通过找寻食物小球实验比较各组大鼠找寻食物的时间;用TUNEL法观察各组大鼠嗅黏膜上皮细胞凋亡情况;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鼻黏膜基底细胞增殖情况。结果:与正常组、低烟组比较,中烟组、高烟组大鼠行为活动减弱,且对刺激反应强烈,精神状态较差,寻找食物小球时间明显延长(P<0.01)。与正常组比较,低、中、高烟组大鼠鼻黏膜嗅上皮凋亡细胞、基底增殖细胞增多(P<0.01,P<0.05);中、高烟组大鼠鼻黏膜嗅上皮凋亡细胞、基底增殖细胞较低烟组明显增多(P<0.01);高烟组大鼠鼻黏膜嗅上皮凋亡细胞、基底增殖细胞较中烟组明显增多(P<0.01)。结论:(1)长时间的中、高浓度艾烟吸入会对嗅觉功能产生损害,降低大鼠嗅觉灵敏度;低浓度艾烟对嗅觉功能没有显著影响。(2)长时间的艾烟吸入可诱导嗅黏膜上皮细胞的凋亡,并促进基底细胞增殖。
关键词:灸法;艾烟;嗅觉功能;嗅细胞凋亡;细胞增殖;安全性
19
|
491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509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临床研究
岭南火针联合0.1%玻璃酸钠滴眼液治疗干眼症的随机对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红, 滕月, 俞晓艺, 李君慧, 陈雁君, 李剑虹, 林国华
2021, 46(10): 863-868. DOI: 10.13702/j.1000-0607.200960
摘要:目的:评价岭南火针联合人工泪液治疗干眼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6例干眼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对照组双眼滴用0.1%玻璃酸钠滴眼液,双眼每次各1滴,每日3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岭南火针治疗,取双侧少泽、内承泣、泪小点旁,每周治疗1次,连续治疗4周。治疗前后评价临床疗效及视力、眼压、眼部症状评分、眼表疾病指数(OSDI)评分、眼表荧光染色(FL)评分、泪膜破裂时间(BUT)、泪液分泌量(SchimerⅠ)的变化,以及使用Keratograph眼表综合分析仪评价治疗前后泪河高度、眼红指数的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双眼眼部症状评分、OSDI评分、FL评分、眼红指数均降低(P<0.05),BUT均升高(P<0.05);治疗组泪河高度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双眼眼部症状评分、OSDI评分、眼红指数均降低(P<0.05),BUT、泪河高度均升高(P<0.05)。对照组有效率为76.74%(66/86),治疗组有效率为84.88%(73/86),治疗组临床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岭南火针联合0.1%玻璃酸钠滴眼液可有效治疗干眼症,在改善干眼症状评分、OSDI评分、BUT、泪河高度、眼红指数等方面优于单纯玻璃酸钠滴眼液。
关键词:岭南火针;玻璃酸钠滴眼液;干眼症;随机对照试验
16
|
545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562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治疗难治性抑郁症的脑机制fMRI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丽梅, 李小娇, 许可, 郭春蕾, 张国雷, 韩铭, 王智, 荣培晶, 何家恺, 孙继飞, 许凤全, 王红星, 方继良
2021, 46(10): 869-874.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0241
摘要:目的:探索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治疗难治性抑郁症(TRD)的脑功能网络机制。方法:28例TRD患者均给予8周taVNS耳甲部治疗,采集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HAMD-17)量表评分和fMRI静息态脑功能磁共振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4例患者完成了临床研究,其中23例完成脑fMRI试验。患者治疗后HAMD-17评分降低(P<0.01),平均减分率为66.95%,其中11例痊愈,7例显著进步,5例进步,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5.83%。8周治疗后,TRD患者的右侧岛叶、壳核的低频振幅(ALFF)和局部一致性(ReHo)值,前扣带回、右侧尾状核、右侧丘脑ReHo值,右侧岛叶与左侧额上回、额中回静息态功能连接(rs-FC)值均低于治疗前(P<0.05)。TRD患者治疗前后ALFF差异脑区与HAMD-17减分率无相关关系。右侧岛叶ReHo差值与HAMD-17减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01,r=-0.633);右侧岛叶与左侧额上回的rs-FC差值与HAMD-17减分率呈显著负相关(P=0.012,r=-0.512)。结论:右脑岛-左额上回功能变化可能是taVNS治疗TRD的脑网络机制,taVNS还对基底节及边缘叶脑区产生了效应。
关键词: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难治性抑郁症;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基底节;岛叶-前额叶功能网络
17
|
816
|
8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550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呼吸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临床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章晗, 黎华茂, 艾年年
2021, 46(10): 875-879.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11
摘要:目的:探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呼吸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DAS)患者吞咽功能、生活质量、咽喉部表面肌肉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10月收治的124例DAS患者,使用简单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观察组(62例)与对照组(62例)。两组均给予相同的常规药物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取双侧内关、三阴交、风池、完骨、翳风、咽后壁及水沟、廉泉,除咽后壁、廉泉外均留针30 min, 1次/d,每周连续治疗6 d,休息1 d,共治疗4周。对比两组治疗前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中的吞咽困难亚量表评分)、生活质量[吞咽障碍(DD)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分]、咽喉部表面肌电图(sEMG)最大波幅、临床疗效、DD相关并发症总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治疗后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而SWAL-QOL评分、咽喉部sEMG最大波幅均显著升高(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洼田氏饮水试验评分、吞咽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SWAL-QOL评分、咽喉部sEMG最大波幅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16%(59/6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65%(50/62),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DD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为24.19%(15/62),对照组为50.00%(31/62),观察组DD相关并发症的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两组不良反应均少而轻微。结论: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呼吸训练治疗DAS能明显增加患者咽喉部肌肉的活动度,有效促进吞咽功能的改善,提高生活质量,降低DD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疗效确切。
关键词:醒脑开窍针刺法;呼吸训练;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生活质量;吞咽障碍并发症
15
|
869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544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微砭耳针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伴焦虑状态患者的疗效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健真, 吴焕林, 常佩芬, 黄凯琳
2021, 46(10): 880-884. DOI: 10.13702/j.1000-0607.200934
摘要:目的:观察微砭耳针对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后伴焦虑状态患者的焦虑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74例符合纳入标准的PCI术后伴焦虑抑郁状态的患者分为耳针组35例和对照组34例。耳针组在常规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的基础上联合微砭耳针治疗,对照组在冠心病二级预防用药的基础上配合适量运动,均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评估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西雅图心绞痛(SAQ)评分、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评分。结果: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HAMA评分及PSQ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01),SAQ各方面评分均显著升高(P<0.05);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耳针组HAMA评分及PSQI总分显著降低(P<0.001),SAQ中PL、AS、AF、TS评分显著升高(P<0.05)。耳针组总有效率为91.43%(32/35),对照组为58.82%(20/34),耳针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01)。结论:微砭耳针可以有效改善PCI术后伴焦虑状态患者的焦虑情绪、心绞痛发作情况及睡眠质量。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焦虑状态;微砭耳针
18
|
427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538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综述
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及问题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碧玮, 陈少宗, 方剑乔, 景向红
2021, 46(10): 885-892. DOI: 10.13702/j.1000-0607.201262
摘要:近年来研究证实,针灸治疗肠易激综合征(IBS)有肯定的疗效,并对针灸治疗本病的神经生物学机制进行了大量探索。本文对此进行了综述,一是回顾了针灸调控IBS内脏高敏痛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涉及外周水平的机制、脊髓水平的机制、脑水平的机制;二是回顾了针灸调节IBS肠运动功能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涉及迷走神经和肠神经—Cajal间质细胞—平滑肌细胞网络发挥的作用。同时,本文还就针灸治疗IBS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研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针对这一领域的研究所存在的碎片化问题和既往相关机制研究所依赖的还原论方法的局限性,提出针灸治疗IBS的神经生物学机制的研究有必要借鉴系统科学的研究方法。
关键词:肠易激综合征;针刺;艾灸;内脏痛敏;肠道动力;神经生物学机制;系统科学
27
|
1840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528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耳针理论学说的研究现状与思考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敬萱, 孙彦辉, 张莘, 杜玉茱, 贾春生, 李晓峰
2021, 46(10): 893-900.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0412
摘要:本文对近20年的国内外耳针相关文献进行整理和分析,归纳比较不同流派耳针的理论及作用机制。分析了包括古典中医的经络理论与脏腑理论,近现代的神经学说、神经体液学说、胚胎学理论、全息理论、生物控制论学说和时间生物学理论,8种理论学说各有其合理性。今后应通过更加严谨的设计,从临床和实验角度探索更具科学性和普适性的耳针理论,为耳针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依据,从而提高临床疗效,促进耳针的应用和推广。
关键词:耳针;理论学说;作用机制;对比研究
22
|
2032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46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0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