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2023年第48卷第1期

      针灸转化医学专栏

    • 序言:呼吁开展针灸转化医学研究

      潘卫星
      2023, 48(1): 1-2.
      摘要:过去的百年是生命科学知识大爆炸的百年。以分子生物学为带头学科的基础医学各领域取得惊人进步,使人类对健康与疾病的认识产生了革命性变化。一个顺理成章的结果应是临床诊疗学的巨大改观。然而,现实情形与人们翘首以盼的预期落差甚大。颇有应用前景的基础研究成果迟迟未能转化为临床疗效,而是束之于顶级期刊的高阁。基础研究者满足于此,临床工作者又感高不可攀。  
        
      37
      |
      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5074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挑战与抉择:针灸转化医学研究谱构想

      潘卫星, 景向红, 陈少宗, 韩松平, 杨观虎, 彭增福, 李永明, 王彦青, 宿杨帅, 王少白, 朱兵
      2023, 48(1): 3-13.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1168
      摘要:半个多世纪的针灸现代研究已获得令人瞩目的成就。基础研究持续深入,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临床研究已由个体化经验探索转向系统化循证试验,成功的大数据研究越来越多。然而,诸多盲点与严重瓶颈的存在也是不争的事实。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教学、科研、临床间的严重脱节已成为阻碍许多问题正常解决甚至是产生某些问题的关键症结,而消除此类脱节问题亟需新型学科转化医学的研究理念与方法的介入。本文在综合分析针灸学传统方法的局限、循证试验所面临的挑战及基础研究的突破与未知等重要问题的基础上,尝试提出一个适合于针灸学科特点的转化医学研究的方法学模式——针灸转化医学研究谱,以冀推动针灸转化医学研究的系统性开展,为现代针灸学迈向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提供参考与启示。  
      关键词:针刺;转化医学;转化医学研究;针灸转化医学研究谱   
      51
      |
      592
      |
      5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5126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的转化医学之路

      景向红, 朱兵
      2023, 48(1): 14-17.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1127
      摘要:转化医学实现从“实验室到病床边”的转化理念已日益深入人心,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推动基础研究能够切实解决临床实际问题,提高临床医学治疗水平,是一种全新的医学范式。转化医学的“bench to bedside”原则在中医药领域的“bench”环还存在明显不足。而针灸学科却是在bench环中开展的相对较为系统的,但针灸同样并没有很好地实现“bench to bedside”的回归。尽管如此,转化医学作为针灸基础研究与临床实践之间的桥梁,建立了它们之间的数据融合通道。我们的基础研究工作者应与临床专家密切合作,交流思想,碰撞智慧的火花,推动针灸的跨越式发展。  
      关键词:针灸;转化医学;从实验室到病床边   
      34
      |
      646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5062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文献理论的转化医学研究

      赵京生
      2023, 48(1): 18-20.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1070
      摘要:转化医学的发展方兴未艾,其倡导的基础与临床应有关系及双向转化研究模式,可启发、促进我们思考和解决针灸医学所面临的相应问题。针灸基础研究中的理论研究,因其学科特点应与临床应用密切联系,但目前却似乎脱节严重,笔者认为对此应把握4个方面的认识:针灸理论与临床实践的关系;正确解读传统针灸理论的内涵;区分针灸理论中哪些是基于实践,哪些是文化观念的影响;区分现象与对现象的理论解释。另外,笔者提出转化研究中理念自觉的重要性与2个研究层次,以及建立有助于研究成果转化的评价机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针灸理论;转化医学;基础研究;成果评价   
      32
      |
      375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5056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神经免疫抗炎的转化医学之路及对针灸的启示

      李永明
      2023, 48(1): 21-27.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1176
      摘要:神经免疫抗炎是过去50年来转化医学最成功的领域之一,直接推动了抗肿瘤坏死因子(TNF)生物药的成功研发及刺激迷走神经抗炎疗法的产生。后者同传统针灸疗法有很多相似之处,深入研究一定会有更多的交织及启示。本文简要回顾了恶病质素/TNF、抗TNF疗法、神经炎性反射弧、刺激迷走神经疗法及“刺激周围活动缓解病症”(SPARC)计划的发现、转化和开启过程,总结了此领域转化医学之路的经验与教训。本文还详细讨论了转化过程中的两个关键点,旨在为针灸转化医学的发展提供借鉴。建议以“小损伤大愈合”为主要假说,深入研究针灸的生物学机制,可能会实现更多的临床转化。  
      关键词:肿瘤坏死因子;恶病质素;迷走神经;生物药;抗炎;转化医学;针灸转化   
      42
      |
      377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5052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研究的临床转化现状及思考

      陈子雯, 徐韬, 熊坚, 周学丽, 舒云洁, 赵凌, 梁繁荣
      2023, 48(1): 28-31.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714
      摘要:发展转化医学,实现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跨越,已成为国家生物医学领域的重大战略方向之一。近年来,针灸基础和临床研究都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步,然而针灸转化仍面临转化率低、转化难度大等诸多困难。本研究主要从基础研究内容、循证医学与临床试验、科研项目结题评价标准及转化模式等方面对针灸的转化现状进行初步探讨,思考针灸转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进一步针对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针灸;科研成果;转化医学;现状和思考   
      33
      |
      720
      |
      2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5042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作用量-效关系研究与针灸精准治疗:转化医学视角

      陈碧玮, 陈少宗, 刘存志
      2023, 48(1): 32-36.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865
      摘要:针刺治疗方案的组成涉及取穴组方、留针时间、针刺频次、针刺手法等关键要素,这些关键要素的精准化程度对针灸临床疗效具有重要影响,而这些关键要素的精准确定需要以针刺作用量-效关系为指导。本文探讨了针刺作用量-效关系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及其与针灸精准治疗方案的关系。针灸临床治疗方案的精准化、规范化不是对丰富的临床经验的否定,而是在临床经验基础上的超越。针刺作用量-效关系是针刺效应随影响针刺作用的每一种关键要素量化变化而变化的规律,其主要内容包括:组方穴位量-效关系、针刺手法量-效关系、针刺作用时-效关系。  
      关键词:针刺;量-效关系;穴位组方;针刺手法;时-效关系   
      80
      |
      683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5001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晁毓桥, 陈碧玮, 陈少宗, 侯艺
      2023, 48(1): 37-43.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1030
      摘要:腧穴-内脏相关效应规律是针灸学研究的一个基本问题,目前总结有两个主要的规律:(1)腧穴效应的循经性规律;(2)腧穴效应的节段性规律。这两个规律分属于不同的范式体系,不是同一概念体系内的互补关系。本文主要从针灸临床实践证据出发,结合有关生物学机制的研究,对以上两种规律的客观性、普适性进行分析。腧穴效应的循经性规律在现代针灸临床实践过程中没有体现出普适性的指导作用,明显脱离了现代临床实践的需要;腧穴效应的节段性规律则得到了现代针灸临床实践的有力支持,与临床实践之间具有高度一致性。穴位作用规律需要在实践中检验和完善。  
      关键词:穴位作用规律;循经性规律;节段性规律;实践证据;生物学机制   
      38
      |
      480
      |
      6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99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选穴规律探析与疗效评价

      陆晋贤, 宋全枚, 张学成, 陆永辉, 王镜宇, 贾红玲, 张永臣
      2023, 48(1): 44-52.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1110
      摘要:目的:运用数据挖掘技术探析针灸治疗变应性鼻炎(AR)的选穴规律并对比不同取穴方式的疗效。方法:检索近20年针灸治疗AR的相关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建立AR数据库。分别统计高频腧穴与特定穴信息,对比不同取穴方式的疗效,应用SPSS26.0软件进行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及QUEST决策树模型识别。结果:共纳入289篇文献,收录384条针灸处方。涉及腧穴99个,总频次为2 430次,迎香、印堂与合谷为频次排前3位的腧穴。经脉以足太阳膀胱经、手阳明大肠经和督脉为主,交会穴是应用频次最高的特定穴。单穴、局部选穴及循经配伍治疗AR总有效率均较高,迎香是最主要的单穴处方。因子分析提取出9个腧穴配伍单元公因子,聚类分析得到2类腧穴配伍关联聚类处方,以迎香为因变量的决策树模拟出3条精简选穴决策路径。结论:针灸治疗AR以局部选穴与循经配伍为主,注重祛邪和扶正相结合的选穴原则,并提倡配穴方式的多样化,因子分析、聚类分析与QUEST决策树的联合应用为AR的临床选穴提供了3种方向,助力转化医学的枢纽作用。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针灸;数据挖掘;选穴规律;疗效评价   
      48
      |
      107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5020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方剑乔
      2023, 48(1): 53-55.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1131
      摘要:在针灸转化医学研究中,人才建设是基础。在高等院校教育和毕业后继续教育中,应该以转化医学理念,培养中医类学生尤其是针灸推拿专业学生具有从事针灸基础研究的素质和针灸临床的能力;培养具有执业医师资格的针灸研究人员在从事基础研究工作的同时,多接触临床,发现临床科学问题和研发重点;培养具有较高学历的针灸临床从业人员在提升临床能力的前提下,具有从事基础研究与开发研究的能力,从而培养更多的转化型研究人才,构建转化型研究团队,推动针灸转化医学研究及应用前进的步伐。  
      关键词:转化型研究人才;针灸转化医学;人才培养   
      28
      |
      250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979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机制探讨

    • 李之豪, 赵雪丹, 明树人, 李旭, 胡俊威, 陈跃来
      2023, 48(1): 56-62.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1148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CNP)大鼠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及肥大细胞脱颗粒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CNP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去势联合雌二醇注射制备CNP大鼠模型。电针组取“中极”“关元”“大赫”予以电针治疗,1次/d, 20 min/次,共8 d。造模前后及干预后检测大鼠阴囊区皮肤的机械疼痛阈值;用HE染色法观察前列腺组织病理形态变化;Masson染色法观察胶原纤维沉积程度;甲苯胺蓝染色法观察前列腺肥大细胞浸润及脱颗粒情况;ELISA法检测前列腺组织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前列腺组织类胰蛋白酶(tryptase)和转化生长因子(TGF)-β1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假手术组大鼠前列腺外观正常,有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大鼠前列腺腺体萎缩,上皮组织破坏,组织充血、水肿,前列腺间质内可见弥漫性炎性细胞浸润,胶原纤维大量沉积;电针组大鼠前列腺炎性细胞浸润程度减轻,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减轻。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机械疼痛阈值降低(P<0.01),前列腺组织胶原容积分数(CVF)、肥大细胞脱颗粒率升高(P<0.01),前列腺组织中IL-6、TNF-α含量及tryptase、TGF-β1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机械疼痛阈值升高(P<0.01),前列腺组织CVF、肥大细胞脱颗粒率降低(P<0.05),前列腺组织中IL-6、TNF-α含量及tryptase、TGF-β1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5)。结论:电针能减轻CNP大鼠疼痛反应,改善前列腺组织炎性反应及胶原纤维沉积程度,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肥大细胞脱颗粒,下调炎性因子及TGF-β1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慢性非细菌性前列腺炎;电针;肥大细胞;前列腺;胶原纤维   
      46
      |
      362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906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薛晓, 刘余, 汪少华, 袁菡钰, 李娟, 潘思安, 岳增辉
      2023, 48(1): 63-70.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224
      摘要:目的:基于Toll样受体4(TLR4)/核转录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探讨电针治疗原发性痛经(PDM)的作用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西药组,每组10只。采用苯甲酸雌二醇皮下注射联合缩宫素腹腔注射法制备PDM大鼠模型。电针组造模同时进行电针“关元”“三阴交”干预,密波,频率50 Hz,留针20 min, 1次/d,连续10 d。西药组造模同时予布洛芬灌胃0.8 mL(125 mg/100 mL),1次/d,连续10 d。实验第11天评估各组大鼠扭体行为学;HE染色法观察大鼠子宫形态;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及子宫组织中前列腺素E2(PGE2)、前列腺素F2α(PGF2α)的含量;免疫荧光法观察大鼠子宫组织中NF-κB p65入核阳性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子宫组织中TLR4、NF-κB p65、磷酸化(p)-NF-κB p65、白细胞介素(IL)-1β、IL-18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HE染色示,空白组子宫黏膜上皮层完整,未见明显上皮细胞变性和坏死,子宫内膜无明显中性粒细胞浸润;模型组有较多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坏死,子宫内膜严重水肿、伴广泛脱落,胞核固缩、碎裂、消失,伴有中性粒细胞浸润,且腺体腔有轻度扩张;电针组有较多的子宫内膜上皮细胞坏死,子宫内膜轻度水肿;西药组子宫内膜未见明显炎性细胞浸润。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扭体次数、评分升高(P<0.01),出现扭体潜伏期(P<0.01),病理损伤评分增加(P<0.01),血清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降低(P<0.01),PGF2α含量升高(P<0.01),NF-κB p65入核阳性率升高(P<0.01),子宫组织中TLR4、NF-κB p65、p-NF-κB p65、IL-1β、IL-18蛋白表达量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扭体次数、评分均降低(P<0.05,P<0.01),扭体潜伏期延长(P<0.01),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5,P<0.01),血清及子宫组织中PGE2含量升高(P<0.01),PGF2α含量降低(P<0.01),NF-κB p65入核阳性率降低(P<0.01),子宫组织中TLR4、NF-κB p65、p-NF-κB p65、IL-1β、IL-18蛋白表达量降低(P<0.01)。结论:电针可能是通过降低子宫组织中TLR4表达,抑制NF-κB活化,下调炎性因子IL-1β、IL-18水平,从而改善PDM大鼠子宫组织炎性状态并缓解疼痛的。  
      关键词:电针;原发性痛经;Toll样受体4;核转录因子κB;白细胞介素;前列腺素   
      59
      |
      593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965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宁甲齐, 罗见生, 郭玉红, 陈梦洁, 炎茹玉, 周瑞玲, 丁玲玲
      2023, 48(1): 71-76.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591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预处理对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VILI)小鼠炎性反应及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及非经非穴组,每组8只。采用高潮气量机械通气建立VILI小鼠模型。电针组和非经非穴组于机械通气前电针“足三里”“肺俞”或非经非穴点,每次30 min,每日1次,治疗5 d。采集动脉血行血气分析,采用BCA法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总蛋白含量,采用ELISA法检测BALF中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含量,计算肺组织湿干重比(W/D),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情况并评定肺组织损伤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中NLRP3、凋亡相关斑点样蛋白(AS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水解酶-1(Caspase-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小鼠动脉血氧分压(PaO_2)、氧合指数(OI)降低(P<0.05),BALF中总蛋白、IL-1β和IL-18含量升高(P<0.05),W/D及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肺组织NLRP3、Caspase-1与ASC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电针组PaO_2、OI升高(P<0.05),BALF中总蛋白、IL-1β和IL-18含量降低(P<0.05),W/D及肺组织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5),肺组织NLRP3、Caspase-1与ASC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可以减轻高潮气量机械通气引起的肺组织结构破坏,改善肺组织氧合功能,减轻炎性反应,其机制可能与降低肺组织NLPR3炎性小体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炎性小体活化,从而减轻炎性反应有关。  
      关键词:呼吸机相关性肺损伤;电针预处理;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炎性反应   
      40
      |
      156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888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衰老大鼠睾丸细胞凋亡的影响

      李鑫, 谌桑妮, 曾念鹏, 邝玉莲, 陈博欣, 赵彩娇
      2023, 48(1): 77-82.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1280
      摘要:目的:观察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对衰老大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及抗凋亡调控因子B淋巴细胞瘤2(Bcl-2)和促凋亡调控因子Bcl相关X蛋白(Bax)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灵龟八法组,每组8只。除空白组外,其余两组均以D-半乳糖溶液(500 mg/kg)腹腔注射复制亚急性衰老模型。造模成功后,灵龟八法组大鼠予以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治疗,每穴艾灸3壮,1次/d,连续28 d。采用ELISA法观察大鼠血清中SOD、MDA的含量;HE染色法观察大鼠睾丸组织一般形态和间质细胞数量的变化;TUNEL染色法检测大鼠睾丸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中Bcl-2、Bax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血清SOD含量、睾丸组织间质细胞数量减少(P<0.01),血清MDA含量增多(P<0.01),睾丸细胞凋亡率、睾丸组织中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睾丸组织中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灵龟八法组大鼠血清SOD含量、睾丸组织间质细胞数量增多(P<0.01),血清MDA含量减少(P<0.01),睾丸细胞凋亡率、睾丸组织中Bax蛋白的相对表达量降低(P<0.01),睾丸组织中Bcl-2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升高(P<0.01)。结论:灵龟八法按时开穴灸能够起到延缓大鼠睾丸衰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平衡自由基的代谢,减少机体氧化损伤,进而抑制睾丸细胞凋亡有关。  
      关键词:灸法;灵龟八法;衰老;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凋亡   
      28
      |
      269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882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临床研究

    • 刘莉, 崔瑾, 江瑜
      2023, 48(1): 83-87.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1181
      摘要:目的:观察在厚朴排气合剂基础上予揿针治疗,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的增效作用与安全性。方法:将剖宫产术后产妇随机均分为对照组29例、中药组30例、针药组30例。对照组仅予术后常规处理;中药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于剖宫产术后6、10 h分别口服厚朴排气合剂50 mL;针药组在中药组基础上予揿针治疗,取穴为足三里、天枢、上巨虚、三阴交、中脘、气海及耳穴子宫、胃、大肠,产妇术后安返病房1 h内治疗,仅施治1次,连续按压3 d。记录比较3组产妇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半流质饮食时间,术后恶心呕吐(PONV)、腹胀发生率,术后6、24、48、72 h腹痛VAS评分,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与对照组比较,中药组、针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恢复半流质饮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针药组首次排便时间明显缩短(P<0.01);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术后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恢复半流质饮食时间均明显缩短(P<0.01)。与对照组比较,针药组PONV发生率降低(P<0.05),中药组和针药组腹胀发生率均降低(P<0.05,P<0.01);与中药组比较,针药组PONV及腹胀发生率均降低(P<0.05)。3组术后48、72 h腹痛VAS评分均逐渐降低(P<0.01);与对照组、中药组比较,针药组术后24、48、72 h腹痛VAS评分均明显降低(P<0.01)。整个试验过程中,均未出现与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厚朴排气合剂基础上加用揿针治疗对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恢复具有增效作用,且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加速康复外科;剖宫产;术后胃肠功能障碍;揿针   
      74
      |
      547
      |
      3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877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陈佳, 梁凤霞, 吴松, 陈子琴, 陈贝, 周婷, 顾骁磊, 李崇立, 石炎萍, 闫鹏, 田玲玲, 徐驰成, 陈柏霖, 陈松
      2023, 48(1): 88-94.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1215
      摘要:目的:观察双固一通针刺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郁脾虚型糖尿病胃轻瘫(DGP)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肝郁脾虚型DG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予以多潘立酮片口服治疗,10 mg/次,3次/d,治疗28 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双固一通针刺治疗,取百会、神庭、中脘及双侧足三里、合谷、太冲,刺激30 min,每日1次,每周治疗3次,治疗28 d。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评估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轻瘫症状严重指数量表(GC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钡餐造影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胃排空率;ELISA法、放射免疫法、比色法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浆胃动素及血清胃泌素、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6、IL-1β和干扰素-γ(INF-γ)含量和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氧(ROS)活性及丙二醛(MDA)含量;评定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FBG、2 h PBG、HbA1c、GC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含量和血清ROS活性及TNF-α、MDA含量均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胃排空率和血清SOD活性高于本组治疗前(P<0.05,P<0.01);对照组血清INF-γ含量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观察组IL-6、IL-1β含量低于本组治疗前(P<0.05)。治疗后,观察组FBG、2 h PBG、HbA1c、GCSI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血浆胃动素、血清胃泌素含量和血清ROS活性及MDA、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胃排空率、血清SOD活性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0.5%(38/42)高于对照组的73.8%(31/42,P<0.05)。结论:双固一通针刺联合多潘立酮治疗肝郁脾虚型DGP可以明显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胃排空率,同时能有效降低胃动素、胃泌素水平,调节氧化应激和炎性反应水平。  
      关键词:双固一通针刺法;糖尿病胃轻瘫;多潘立酮;肝郁脾虚;炎性反应;氧化应激   
      57
      |
      373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859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文献研究

    • 麦威, 卜献忠, 苗芙蕊, 芮靖琳, 黄丽琳, 赵晓君, 范郁山
      2023, 48(1): 95-101.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1054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艾灸百会联合针刺治疗颈性眩晕(CV)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维普、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数据库,检索日期为从建库至2021年9月15日,搜集以艾灸百会联合针刺治疗CV的随机对照试验,利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评价纳入文献的质量。采用RevMan5.3、Stata12.0、TSA0.9.5.10 Beta软件进行Meta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TSA)。结果:共纳入17篇文献,包括1 232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试验组(艾灸百会联合针刺治疗)在临床总有效率[RR=1.17,95%CI(1.12,1.22),P<0.000 1]、愈显率[RR=1.28,95%CI(1.20,1.36),P<0.000 1],改善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WMD=2.88,95%CI(1.87,3.89),P<0.000 1]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单纯针刺或电针治疗)。TSA结果显示,临床总有效率累计纳入的研究穿过了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进一步肯定了艾灸百会联合针刺治疗CV的临床疗效。结论:艾灸百会联合针刺治疗CV的临床疗效明确。  
      关键词:艾灸;针刺;百会;颈性眩晕;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试验序贯分析   
      57
      |
      875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815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思路与方法

    • 对实验动物针刺安全性的探讨

      宋慧君, 吴金蓉, 刘阳阳, 郭永明
      2023, 48(1): 102-106.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1015
      摘要:针刺基础研究多需要在实验动物身上进行,然而实验动物的针刺安全性问题长期以来都未得到重视。本文对实验动物的针刺安全性现状、产生的原因、对研究结果的影响及对策进行了探讨,以促进对实验动物针刺安全性的评价及针刺规范性操作。  
      关键词:针刺安全性;实验动物;针刺不良反应   
      35
      |
      300
      |
      1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809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器具研制

    • 一种用于温针灸的防烫保护装置 增强出版

      朱墨豪, 李艾晟, 展立芬, 韩文华, 邱玲, 鄢天涯, 刘未艾
      2023, 48(1): 107-110.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1348
      摘要:温针灸即在留针过程中将艾条段或艾炷固定在毫针针柄施灸,是治疗寒湿类疾病的常用方法。针对温针灸临床中易出现意外烫伤这一问题,我们设计了一种适用于身体任意部位的温针灸防烫保护装置。本装置分为艾药筒和夹持器两部分,两者呈一体化结构。艾药筒(包括半圆筒、铰链轴、凸耳、限位条、夹持臂、连接臂、扭簧、隔热垫、通孔)可以全方位地包裹燃烧的艾条段或艾炷,防止艾灰掉落而烫伤患者皮肤,并能有效地收集燃尽的艾灰;夹持器可以协助艾药筒固定于毫针上,增加温针灸操作的稳定性。本装置操作方便,设计新颖,可有效减少临床治疗中烫伤事故的发生,并节省时间和人力,兼具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有助于温针灸的推广与使用。  
      关键词:温针灸;艾灸装置;针灸器械   
      42
      |
      345
      |
      0
      <HTML>
      <网络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838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消息

    • 沉痛悼念陆卓珊研究员

      2023, 48(1)
      摘要:中国中医科学院针灸研究所原生物化学研究室主任、研究员,《针刺研究》《世界针灸杂志》原主编陆卓珊,因病医治无效,于2022年12月17日0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陆卓珊研究员为针灸研究所针灸生物化学研究的开展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主要从事针麻镇痛和针灸治病原理和经络实质的研究,发现中枢氨基酸递质、单胺类神经递质、环核苷酸和某神经肽在针刺镇痛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参加者,完成多项科研课题,  
        
      23
      |
      2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8367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