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23年第48卷第8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机制探讨
电针通过调控中枢GLP-1促进白色脂肪褐色化改善肥胖的机制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祝叶, 田峻, 邵雨薇, 赵娟, 贾绍辉, 舒晴
2023, 48(8): 727-735.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1074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通过调控中枢胰高血糖素样肽-1(GLP-1)促进白色脂肪(WAT)褐色化的效应,探讨电针改善肥胖的可能中枢机制。方法30只Wistar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电针组、HM3D组、电针+HM4D组,每组6只。采用高脂饲料喂养8周制备肥胖大鼠模型。各组大鼠均予双侧孤束核(NTS)注射相应的腺相关病毒结合特定药物激活特定受体。选取双侧“足三里”“丰隆”和“关元”“中脘”给予电针治疗(2 Hz,1 mA,连续波),每次10 min,每周3 次,共 8 周。测定各组大鼠干预前及干预后第2、4、6、8周的体质量,WAT质量,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NEFA)含量;用HE染色观察腹部WAT脂滴形态;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NTS中GLP-1,下丘脑腹内侧核(VMH)中AMP活化蛋白激酶(AMPK),皮下脂肪中解偶联蛋白1 (UC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PGC-1α)的mRNA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法检测NTS中GLP-1,VMH中AMPK、p-AMPK,皮下脂肪中UCP1、PGC-1α的蛋白表达;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法观察各组大鼠NTS中GLP-1神经元的激活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及血清TG、TC、NEFA含量显著升高(P<0.01),NTS中GLP-1神经元的激活水平、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皮下脂肪中UCP1、PGC-1α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腹部及肾周WAT质量增加(P<0.05),腹部WAT脂滴增大,VMH中AMPK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在治疗第6周和第8周时的体质量显著降低(P<0.01),其余各指标均被逆转(P<0.01,P<0.05)。与电针组比较,HM3D组大鼠腹部WAT脂滴减小,血清TG、TC、NEFA含量,VMH中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NTS中GLP-1 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VMH中AMPK的磷酸化水平,皮下脂肪中UCP1、PGC-1α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1,P<0.05);电针+HM4D组大鼠干预后第6、8周的体质量、腹部与肾周WAT总质量、血清NEFA含量升高(P<0.01,P<0.05),血清TG含量,NTS中GLP-1神经元的激活水平、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皮下脂肪中UCP1、PGC-1α的mRNA与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腹部WAT脂滴变大,VMH中AMPK的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1),mRNA与蛋白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结论电针能够有效促进肥胖大鼠WAT褐色化,其内在机制可能与激活NTS中的GLP-1神经元,进而促进VMH中AMPK磷酸化,上调皮下脂肪中UCP1的表达有关。
关键词:电针;肥胖;脂质代谢;胰高血糖素样肽-1;白色脂肪褐色化;AMP活化蛋白激酶
101
|
18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04795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艾灸“天枢”“上巨虚”对克罗恩病大鼠结肠代谢物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何灏龙, 张国山, 肖山峰, 刘红华, 钟欢, 常小荣, 刘琼, 刘密
2023, 48(8): 736-745.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1276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天枢”“上巨虚”对克罗恩病(CD)大鼠结肠代谢物及炎性因子的影响,从代谢角度探讨艾灸对CD大鼠结肠的保护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抽取12只为空白组,其余24只大鼠通过2,4,6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制备CD模型,将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与艾灸组,每组10只。艾灸组予艾灸双侧“天枢”“上巨虚”,30 min/次,每天1次,连续7 d。实验期间记录大鼠体质量并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干预结束后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损伤,ELISA法检测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核磁共振氢谱技术检测并筛选差异结肠代谢物。结果造模后,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显著下降(P<0.05),DAI评分升高(P<0.05),结肠存在明显的炎性损伤,结肠病理损伤评分升高(P<0.05),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1β、干扰素-γ(IFN-γ)含量显著升高(P<0.05)。艾灸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大鼠体质量增加(P<0.05),DAI评分显著降低(P<0.05),结肠炎性损伤减轻,结肠病理损伤评分降低(P<0.05),血清TNF-α、IL-1β和IFN-γ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结肠组织次黄嘌呤、甜菜碱、肌酸、肌醇、牛磺酸、尿嘧啶、甲醇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组氨酸、亮氨酸、脯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丙酸、缬氨酸相对表达量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可回调次黄嘌呤、亮氨酸、赖氨酸、异亮氨酸、甜菜碱、酪氨酸、牛磺酸7个差异代谢物相对表达量(P<0.05),主要涉及苯丙氨酸、酪氨酸和色氨酸生物合成、牛磺酸和亚牛磺酸代谢通路。结论艾灸“天枢”“上巨虚”治疗CD的机制可能是通过回调差异代谢物,从多条代谢通路调控结肠代谢紊乱状态,降低炎性因子水平,从而维持肠道免疫稳态。
关键词:克罗恩病;艾灸;天枢;上巨虚;代谢组学
43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04792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大鼠海马CA1区肌醇需要酶1/X-盒连接蛋白1通路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芳, 李梦醒, 王玉, 唐巍
2023, 48(8): 746-753.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1167
摘要:目的观察艾灸督脉组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海马CA1区肌醇需要酶1(IRE1)/X-盒连接蛋白1(XBP1)通路的影响,探讨艾灸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假手术组、模型组、艾灸组和西药组,每组12只。采用双侧颈总动脉永久结扎法复制VD模型。艾灸组取“百会”“大椎”“风府”温和灸,20 min/次,1次/d,干预6 d休息1 d,治疗4周。西药组给予尼莫地平2 mg·kg
-1
·d
-1
分3次灌胃,连续4周。采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造模前后及干预后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TUNEL染色法检测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法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海马CA1区IRE1、XBP1、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蛋白及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平均逃避潜伏期明显延长(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明显减少(P<0.01),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01),IRE1、XBP1、Bax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艾灸组和西药组平均逃避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P<0.05),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0.01),IRE1、XBP1、Bax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Bcl-2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以上指标艾灸组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艾灸督脉组穴可提高VD大鼠认知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调控IRE1/XBP1通路,抑制促凋亡蛋白Bax释放,促进抗凋亡蛋白Bcl-2表达,进而抑制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有关。
关键词:血管性痴呆;艾灸;督脉;肌醇需要酶1/X-盒连接蛋白1通路;神经细胞凋亡
32
|
7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88954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吴晓晴, 王颖, 韩为, 张利达, 张君宇, 张国庆, 童婷婷, 李奎武
2023, 48(8): 754-763. DOI: 10.13702/j.1000-0607.20230148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大鼠神经元铁死亡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对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抑制剂组和诱导剂组,每组20只。采用改良Zea Longa线栓法制备CIRI大鼠模型。造模前,电针组予“百会”“风府”“大椎”电针刺激,每天20 min,连续7 d;抑制剂组腹腔注射铁抑素-1;诱导剂组于电针治疗7 d后腹腔注射埃拉斯汀。各组干预结束2 d后造模。采用改良Zea Longa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TTC染色法评估脑梗死面积并计算梗死面积百分比;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神经细胞超微结构;生化法检测缺血区脑组织亚铁离子(Fe
2+
)、丙二醛(MDA)、谷胱甘肽(GSH)及血清活性氧(ROS)的含量;流式细胞仪检测大鼠脑组织线粒体膜电位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及Western blot法检测缺血区海马组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PX4)、酯酰辅酶A合成酶长链家族成员4(ACSL4)、转铁蛋白受体(TFRC)、15-脂氧合酶(15-LOX)、环氧化酶2(COX-2)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组织MDA和Fe
2+
含量、血清ROS含量、海马组织ACSL4、TFRC、15-LOX、COX-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脑组织GSH含量、海马组织GPX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脑组织中线粒体显著损伤(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抑制剂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组织MDA和Fe
2+
含量、血清ROS含量、海马组织ACSL4、TFRC、15-LOX、COX-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P<0.01),脑组织GSH含量、海马组织GPX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脑组织线粒体损伤程度减轻(P<0.05,P<0.01);与电针组比较,诱导剂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脑梗死面积百分比、脑组织MDA和Fe
2+
含量、血清ROS含量、海马组织ACSL4、TFRC、15-LOX、COX-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脑组织GSH含量、海马组织GPX4蛋白和mRNA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P<0.05),脑组织线粒体显著损伤(P<0.05)。结论电针预处理对CIRI大鼠具有神经保护作用,这可能与升高GSH/GPX4表达,抑制ACSL4/TFRC/15-LOX/COX-2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元铁死亡有关。
关键词:电针预处理;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神经元;铁死亡
75
|
9
|
2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9030417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电针调控脂肪组织AMPK/Sirt1通路和Nrg4含量对中老年肥胖大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何昕璐, 李学智, 徐德伟, 李怡, 杨祝歆
2023, 48(8): 764-772. DOI: 10.13702/j.1000-0607.20230187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通过调控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通路及神经调节蛋白4(Nrg4)的含量促进高脂诱导的中老年肥胖大鼠白色脂肪棕色化的机制。方法24只10月龄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以高脂饲料喂养6周建立肥胖模型。电针组电针“关元”和双侧“肾俞”“天枢”和“丰隆”(2 Hz/15 Hz,1.5 mA),留针20 min,每日1次,治疗5 d休息2 d,共治疗6周。每周测量大鼠体质量和摄食量。针刺6周末,计算大鼠Lee’s指数,称量附睾脂肪、肾周脂肪和棕色脂肪质量;ELISA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去甲肾上腺素(NE)含量;HE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白色和棕色脂肪组织形态变化;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大鼠脂肪组织线粒体解偶联蛋白1(UCP1)、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PR结构域蛋白16(PRDM16)、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Nrg4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脂肪组织 Nrg4、AMPKα、Sirt1、白介素-6(IL-6)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与摄食量,Lee’s指数,附睾脂肪和肾周脂肪质量均明显增加(P<0.01,P<0.05,P<0.001),血清TG、TC、LDL-C含量,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中IL-6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1,P<0.05);棕色脂肪质量,血清HDL-C、NE含量,白色脂肪与棕色脂肪UCP1、PGC-1α、PRDM16、PPARγ、Nrg4 mRNA表达,AMPKα、Sirt1、Nrg4蛋白表达均明显降低(P<0.01, P<0.05);HE染色下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体积增大,细胞内空泡含量增多,细胞排列紊乱,边界不清晰。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以上指标均有所逆转(P<0.05,P<0.01,P<0.001),HE染色下白色脂肪和棕色脂肪体积减小,细胞内空泡含量减少,且细胞排列整齐,边界清晰。结论电针可以改善中老年肥胖大鼠脂质代谢,促进白色脂肪棕色化,其机制可能与激活AMPK/Sirt1通路和上调Nrg4含量相关。
关键词:肥胖;电针;脂质代谢;白色脂肪棕色化;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信号通路;神经调节蛋白4
54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04796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隔药饼灸激活Nrf2/ARE/HO-1信号通路修复阿司匹林诱导的胃黏膜损伤的机制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易展, 贲定严, 徐寅, 王佳怡
2023, 48(8): 773-781.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501
摘要:目的探讨隔药饼灸是否通过激活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抗氧化反应元件(ARE)/血红素加氧酶-1(HO-1)信号通路修复阿司匹林诱导的胃黏膜损伤。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隔药饼灸穴位组、空白+抑制剂组、模型+抑制剂组、隔药饼灸+抑制剂组,每组20只。阿司匹林(150 mg/kg)灌胃诱导复制胃黏膜损伤模型。隔药饼灸穴位组和隔药饼灸+抑制剂组施隔药饼灸“足三里”“中脘”“脾俞”“胃俞”,每次30 min,连续治疗8 d。3个抑制剂组的大鼠腹腔内注射HO-1抑制剂锌原卟啉 5 mg/kg。观察各组大鼠外观行为变化并进行评分;观察胃黏膜损伤程度并对胃黏膜损伤指数进行评定;HE染色观察胃黏膜组织形态学变化;ELISA法检测胃黏膜组织、血清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荧光定量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胃黏膜组织中Nrf2/ARE/HO-1信号通路相关因子Keap1、Nrf2、HO-1、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S-转移酶(GST)、NAD(P)H醌脱氢酶1(NQO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的行为状态、情绪反应、皮肤毛发、饮食状态和大便状态评分升高(P<0.01),胃黏膜炎性反应明显,胃黏膜损伤指数升高(P<0.01),胃黏膜组织和血清中SOD活性降低(P<0.01),MDA含量升高(P<0.01),胃黏膜组织中Keap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1),Nrf2、HO-1、CAT、GST、NQO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隔药饼灸穴位组大鼠的情绪反应、皮肤毛发和大便状态评分降低(P<0.01,P<0.05),胃黏膜损伤指数降低(P<0.01),胃黏膜炎性反应减轻,胃黏膜组织和血清中SOD活性升高(P<0.01),MDA含量降低(P<0.01),Keap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P<0.01),Nrf2、HO-1、CAT、GST、NQO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P<0.01)。隔药饼灸+抑制剂组大鼠使用HO-1抑制剂后,与隔药饼灸穴位组比较,皮肤毛发评分升高(P<0.01),胃黏膜损伤指数升高(P<0.05),胃黏膜炎性反应加重,胃黏膜组织和血清中SOD活性降低(P<0.01),MDA含量升高(P<0.01),Keap1 mRNA和蛋白表达上调(P<0.05),HO-1、CAT、GST、NQO1 mRNA和蛋白表达下调 (P<0.05,P<0.01),Nrf2蛋白表达下调(P<0.05)。结论隔药饼灸可通过激活Nrf2/ARE/HO-1信号通路,降低阿司匹林诱导的胃黏膜细胞的氧化应激,从而修复胃黏膜损伤。
关键词:胃黏膜损伤;隔药饼灸;核因子E2相关因子2/抗氧化反应元件/血红素加氧酶-1信号通路
30
|
6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88795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电针通过调控胞质型磷脂酶A2表达减少脊髓损伤大鼠脊髓神经细胞凋亡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姚海华, 闵友江, 洪冬英, 王立, 鹿秀云, 杨宜花
2023, 48(8): 782-790.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513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胞质型磷脂酶A2 (cPLA2)的表达和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SCI的部分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阻断剂组和电针+阻断剂组,每组18只。采用改良Allen重物打击法制备SCI模型。电针组取“大椎”“腰阳关”及双侧“次髎”“足三里”进行电针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共14次;阻断剂组予以花生甙三氟甲基酮隔日1次腹腔注射。治疗结束对各组大鼠进行BBB评分;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cPLA2、磷酸化(p)-cPLA2、B淋巴细胞瘤-2(Bcl-2)、Bcl-2相关X蛋白(Bax)、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蛋白的表达;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脊髓组织cPLA2、Bcl-2、Bax、Caspase-3 mRNA的表达;尼氏染色观察脊髓组织形态变化。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BBB评分明显降低(P<0.01),脊髓组织形态明显受损;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BBB评分升高(P<0.01),脊髓组织形态都有所改善;电针+阻断剂组BBB评分高于电针组、阻断剂组(P<0.01,P<0.05),且脊髓组织形态改善优于电针组、阻断剂组。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Bcl-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1),Bax、Caspase-3蛋白及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大鼠脊髓组织Bcl-2蛋白及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5,P<0.01),治疗各组Bax、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降低(P<0.01,P<0.05),阻断剂组、电针+阻断剂组大鼠脊髓组织Bax mRNA表达降低(P<0.05,P<0.01),电针+阻断剂组Caspase-3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电针+阻断剂组Bax mRNA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电针组(P<0.05)。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脊髓组织p-cPLA2蛋白及cPLA2 mRNA表达水平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除电针组cPLA2 mRNA外,各治疗组大鼠脊髓组织p-cPLA2蛋白及cPLA2 mRNA表达水平都明显低于模型组(P<0.01);电针+阻断剂组cPLA2 mRNA表达水平低于电针组(P<0.01)。结论电针通过抑制cPLA2的活性,进而升高Bcl-2、降低Bax及Caspase-3表达,减少神经细胞的凋亡,达到改善SCI大鼠神经功能的作用。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胞质型磷脂酶A2;凋亡
26
|
4
|
3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88923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基于内体-溶酶体系统探讨电针“百会”“涌泉”改善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栗晨璐, 杨晓坤, 高誉珊, 郭孟玮, 谭韵湘, 张洋, 陈浩天, 薛卫国
2023, 48(8): 791-798.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830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百会”“涌泉”对APP/PS1双转基因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及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从内体-溶酶体系统角度探讨电针改善阿尔茨海默病(AD)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月龄雄性APP/PS1转基因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另以10只6月龄雄性C57BL/6小鼠作为正常组。电针组针刺“百会”“涌泉”,双侧“涌泉”接电针,15 min/次;模型组和正常组在相同时间以相同方法束缚15 min/次。以上干预均隔日1次,共6周。以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各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小鼠海马区老年斑(SP)的阳性表达,透射电镜观察小鼠海马神经元内体、溶酶体超微结构,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Ras相关蛋白5(Rab5)、Ras相关蛋白7(Rab7)、组织蛋白酶D(CTSD)等内体-溶酶体系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小鼠逃避潜伏期延长(P<0.05,P<0.01),穿越原平台次数及原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均减少(P<0.05),海马区SP阳性表达增加(P<0.01),海马神经元胞体中内体、溶酶体堆积,海马组织Rab5、Rab7、CTSD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小鼠逃避潜伏期缩短(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及原平台象限游泳路程均增加(P<0.05),海马区SP阳性表达减少(P<0.01),海马神经元胞体中内体、溶酶体堆积减少,海马组织Rab5、Rab7、CTSD蛋白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结论电针“百会”“涌泉”可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减少海马区β淀粉样蛋白沉积,其机制可能与电针调控内体-溶酶体系统功能有关。
关键词:阿尔茨海默病;电针;内体-溶酶体系统;学习记忆能力;老年斑;海马
37
|
4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804794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针刺通过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调控急性脑出血大鼠自噬水平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戴晓红, 于学平, 匡炳霖, 滕伟, 于薇薇, 郑蕾, 李明月, 曹洪涛, 邹伟
2023, 48(8): 799-803.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529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脑出血大鼠JNK通路及自噬水平的影响,探讨针刺抗脑出血的部分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针刺组,每组进一步分为1、3、7 d亚组,每个亚组5只。采用自体血注入法复制脑出血大鼠模型。针刺组针刺“百会”透患侧“曲鬓”,每次30 min,每日1次,各亚组分别治疗1、3、7 d。采用Bederson评分评价各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大鼠出血脑组织B淋巴细胞瘤-2基因同源结构域蛋白抗体(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LC3)Ⅰ/Ⅱ、磷酸化c-Jun氨基末端激酶(p-JNK)、磷酸化(p)-c-Jun蛋白相对表达量。结果各时点模型组大鼠Bederson评分高于空白组(P<0.05),针刺组大鼠Bederson评分3、7 d低于模型组(P<0.05)。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各时间点的LC3Ⅰ/Ⅱ、Beclin1、p-c-Jun、p-JNK蛋白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针刺组大鼠3、7 d时LC3Ⅰ/Ⅱ相对表达量降低(P<0.05,P<0.01),Beclin1、p-c-Jun、p-JNK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结论针刺可激活脑出血大鼠脑组织中JNK通路提高自噬水平,从而改善脑出血大鼠神经功能。
关键词:脑出血;针刺;自噬;c-Jun氨基末端激酶通路
28
|
6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88700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大鼠卵巢细胞分泌功能及kisspeptin/kiss1r系统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赵雪丹, 李之豪, 胡俊威, 陈跃来, 徐鸽
2023, 48(8): 804-811.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481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大鼠卵巢颗粒细胞与膜细胞分泌激素功能及kisspeptin与kiss1r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改善PCOS大鼠卵巢功能障碍的机制。方法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电针组和氟他胺组,每组12只。采用0.1 mg/mL来曲唑(10 mL·kg
-1
·d
-1
)灌胃复制PCOS大鼠模型。电针组电针大鼠“关元”,每次20 min,氟他胺组给予氟他胺溶液(50 mg·kg
-1
·d
-1
)灌胃,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共治疗14 d。造模后和治疗后称量大鼠体质量及卵巢质量并计算卵巢指数;HE染色法观察大鼠卵巢组织形态改变;ELISA法检测血清睾酮(T)、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
2
)含量,卵巢颗粒细胞及膜细胞培养液中E
2
、T含量及卵巢组织kisspeptin的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卵巢中kisspeptin阳性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卵巢组织kiss1r蛋白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卵巢质量及卵巢指数,血清中T、LH及膜细胞培养液中T含量,卵巢中kisspeptin含量及阳性表达均升高(P<0.01,P<0.05),颗粒细胞培养液中E
2
含量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与氟他胺组大鼠体质量、卵巢质量及卵巢指数、血清中T与LH、膜细胞培养液中T、卵巢中kisspeptin含量与阳性表达均降低(P<0.01,P<0.05),颗粒细胞培养液中E
2
含量升高(P<0.05,P<0.01)。结论电针可调节PCOS大鼠血清性激素水平、卵巢颗粒细胞和膜细胞的分泌功能及卵巢kisspeptin蛋白表达,表现出与雄激素受体阻断干预类似的效应,提示电针对PCOS大鼠卵巢功能障碍的改善作用可能与kisspeptin/kiss1r系统有关。
关键词:多囊卵巢综合征;电针;性激素;Kisspeptin
35
|
5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887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褪黑素介导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降糖效应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煜郑姮, 辛陈, 张紫璇, 张凯琪, 李亮, 荣培晶, 李少源
2023, 48(8): 812-817.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1300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对Zucker糖尿病肥胖(ZDF)大鼠血浆褪黑素(MLT)含量及肝脏、骨骼肌、胰腺胰岛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taVNS的降糖机制。方法30只ZDF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组(taVNS组)、假taVNS组,每组10只,另以10只同种系雄性Zucker瘦型大鼠作为空白对照组。ZDF大鼠采用高脂饲料喂养诱导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taVNS组使用HANS-100A型电针仪刺激大鼠双侧耳甲腔,假taVNS组刺激部位与taVNS组相同,但不通电。以上干预均每日1次,30 min/次,连续6周。每周测量1次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ELISA法检测大鼠血浆MLT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肝脏、骨骼肌、胰腺组织中胰岛素受体表达水平。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升高(P<0.01),血浆MLT含量降低(P<0.01),胰腺组织中胰岛素受体表达水平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taVNS组大鼠FBG降低(P<0.05,P<0.01),血浆MLT含量升高(P<0.01),肝脏、骨骼肌、胰腺组织中胰岛素受体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P<0.001)。与taVNS组比较,假taVNS组大鼠FBG升高(P<0.05,P<0.01),血浆MLT含量降低(P<0.01),骨骼肌和胰腺组织中胰岛素受体表达水平均降低(P<0.01,P<0.001)。结论taVNS可能是通过调节MLT含量,改善胰岛素抵抗,最终实现其降糖效应。
关键词: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2型糖尿病;褪黑素;迷走神经
43
|
7
|
0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88824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电针“肠病方”对急性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结肠自噬及AMPK/mTOR信号通路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武荣林, 徐慧超, 蒋子文, 王海军, 曹玉霞, 孔繁敏, 董爱爱, 李让钱, 冀来喜
2023, 48(8): 818-824.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863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肠病方”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自噬水平和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AMPK)/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西药组和电针组,每组8只。采用自由饮用5%葡聚糖硫酸钠溶液7 d复制UC大鼠模型。电针组予双侧“天枢”“上巨虚”和“中脘”电针治疗,每次20 min,每日1次,连续3 d;西药组予美沙拉嗪悬液(200 mg/kg)灌胃,每日1次,连续3 d。观察并记录各组大鼠一般情况,记录粪便形态并进行隐血试验以评估疾病活动指数(DAI);HE染色法观察大鼠结肠形态及病理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IL-10的含量;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结肠组织自噬标志物微管相关蛋白3B(LC3B)、p62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结肠组织中p62蛋白表达量及LC3BⅡ/LC3BⅠ、p-AMPK/AMPK、p-mTOR/mTOR比值。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情况较差,结肠黏膜屏障破坏,炎性细胞浸润,腺体萎缩或消失,隐窝数量减少,DAI评分升高(P<0.01),血清IL-6、TNF-α含量升高(P<0.01),IL-10含量降低(P<0.01),结肠组织中p6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mTOR/mTOR比值均升高(P<0.01),LC3B mRNA表达水平及LC3BⅡ/LC3BⅠ、p-AMPK/AMPK比值均降低(P<0.01 ,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和西药组大鼠一般情况好转,结肠黏膜屏障缺损好转,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腺体排列相对整齐,隐窝数量增加,DAI评分降低(P<0.01),血清IL-6、TNF-α含量降低(P<0.05,P<0.01),IL-10含量升高(P<0.01,P<0.05),结肠组织中p62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p-mTOR/mTOR比值均降低(P<0.01),LC3B mRNA表达水平及LC3BⅡ/LC3BⅠ、p-AMPK/AMPK比值均升高(P<0.01)。与西药组比较,电针组结肠组织中p62 mRNA表达水平及LC3BⅡ/LC3BⅠ、p-AMPK/AMPK比值均升高(P<0.01,P<0.05),p-mTOR/mTOR比值降低(P<0.05)。结论电针“肠病方”能改善急性UC大鼠症状,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进结肠细胞自噬、提高AMPK磷酸化水平、降低mTOR磷酸化水平相关。
关键词:溃疡性结肠炎;自噬;电针;肠病方;腺苷酸激活蛋白激酶/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信号通路
62
|
12
|
4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88733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综 述
现代针刺麻醉在胸外科手术围术期应用的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吴歆頔, 陈彤宇, 王珂, 周文雄, 冯吉杰, 项瑞龙, 周嘉
2023, 48(8): 825-832. DOI: 10.13702/j.1000-0607.20220655
摘要:现代针刺麻醉是自21世纪开始,在术中针药复合麻醉技术基础上,将针灸相关疗法拓展到围术期管理,构建围术期针刺麻醉加速康复的体系。本文立足于胸外科手术,对现代针刺麻醉在术前缓解焦虑、超前镇痛,术中减少麻醉药用量、抗应激、稳定呼吸和血流动力学、脏器保护,术后镇痛、预防恶心呕吐、改善胃肠道功能、预防认知障碍、提高免疫力等围术期各个方面的应用进行分析和总结,为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现代针刺麻醉提供依据。
关键词:现代针刺麻醉;胸外科手术;围术期;临床实践
89
|
17
|
1
<HTML>
<网络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38888871 false
更新时间:2023-11-03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