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观察以“气机升降”理论为组方选穴原则的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患者的治疗作用,探讨TEAS对患者自主神经和胃肠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4例择期行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并随机分为对照组、双穴组、多穴组,每组68例。多穴组于麻醉诱导前30 min TEAS足三里、天突、膻中、中脘、太冲、内关至术毕,双穴组仅TEAS足三里、内关,对照组不采取任何电刺激。对比3组患者的术后腹胀情况、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住院时间和恶心呕吐情况;采用十二导联心电图监测心率变异性,监测低频功率/高频功率比值(LF/HF)、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均方根(RMSSD),以评价患者的自主神经功能。结果术后6、24 h,多穴组和双穴组患者腹胀及恶心呕吐情况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0.05),且多穴组优于双穴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多穴组和双穴组患者的肠鸣音恢复时间、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P<0.05),且多穴组优于双穴组(P<0.05)。术后1、2 d,多穴组和双穴组患者LF/HF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SDNN和RMSSD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且多穴组与双穴组比较变化更显著(P<0.05)。结论基于“气机升降”理论行TEAS治疗可缓解全麻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后胃肠功能紊乱,降低术后早期交感神经兴奋,维持副交感神经紧张,促进胃肠功能恢复。
“《Acupuncture Anesthesia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是中国针刺麻醉史上的首份域外系统考察报告,尽管当时未引起国内广泛关注,但其在针刺麻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报告涉及了针刺麻醉的临床观察、疗效因素分析和中外研究差异,为现代针刺麻醉的发展和完善提供了宝贵借鉴。通过回顾这份报告,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针刺麻醉的历史演变和未来发展潜力,为针灸医学和生命科学的研究提供新的启示。”
摘要:《Acupuncture Anesthesia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A Trip Report of the American Acupuncture Anesthesia Study Group(针刺麻醉在中国:美国研究小组的考察报告)》(简称《报告》)是我国针刺麻醉史上第一份域外系统考察和评价报告,《报告》对外公布后,在国内并未引起很大的关注。在针刺麻醉拓展到围术期治疗的当下,通过回顾《报告》,可借鉴异域视角下对针刺麻醉的认知差异。《报告》内容主要涉及对针刺麻醉手术的临床观察,对影响针刺麻醉疗效因素及相关机制的分析,中外对针刺麻醉的认知在研究方法和关注点上的差异。结合针刺麻醉65年的发展及《报告》的结论,本文简要叙述了针刺麻醉的发展、完善过程,历史对《报告》部分结论的验证和现代针刺麻醉仍有待完善的方面,对未来针刺麻醉、针灸医学乃至生命科学的发展都具有一定的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