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刊期

    1984年第3期
    • 中国针灸学史略

      王雪苔
      1984(3): 161-164.
      摘要:针灸是中国传统医学里的一个重要专门学科,它包含着深遂的基础理论,复杂的操作技术,丰富的临床知识。由于它治疗范围广,没有副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当前已成为世界医学的组成部分。一、针灸的起源考古发掘和文献考证,证明针灸起源于我国原始时代的氏族公社制度时期。这个时期开始于距今四万年前,一直延续到距今四千年前,它跨越了旧石器时代晚期和从一万年前开始的整个新石器时代。在这个时期里,先民们对自然界和人类自身的认识逐步深化,制造石器  
        
      799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725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近五年来我国针灸临床研究的新进展

      黄羡明
      1984(3): 177-187.
      摘要:我国第一次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是于一九七九年六月在北京召开的,那次会议全面地检阅了我国三十年来针灸针麻研究工作丰硕成果,极大地鼓舞了我国针灸针麻研究工作者继续奋斗的信心和决心,同时也引起了世界各国医学科学工作者的兴趣和注意。我国自一九八○年以来,针灸针麻研究工作又取得了不少新的成就,五年来在各种针灸学术会议上交流的论文共约一千五百余篇,其中临床研究的论文约七百余篇,占总数的百分之四十七左右。  
        
      861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723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治疗方法研究概况

      邱茂良, 焦国瑞
      1984(3): 188-202.
      摘要:针灸治疗方法是针灸学的重要组成内容,针灸治疗方法的研究与发展,对扩大针灸治疗范围和提高针灸治疗效果、改善针灸条件、提高工作效率有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三十多年来,在继承古代针灸治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临床实践,又创用了许多新方法,有了许多新进展。在针法中,主要有毫针、电针、水针(小剂量药物穴位注射)、火针、温针、鍉针、指针、芒针、巨针、皮肤针(包括梅花针)、皮内外(揿针)、挑针(针挑疗法)、声电波针、放血针(刺血疗法)、耳针、头针和腕踝针等。在灸法中,主  
        
      788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721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关于针灸穴名国际标准化方案

      王德深
      1984(3): 204-206.
      摘要:针灸起源于我国,至今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见诸于医学专著的历史也有二千五百多年。在我国现存最早的医书——《黄帝内经素问》和《灵枢经》中就记载了大量的针灸起源、脏腑、经络、穴位、针具(贬石、九针)、灸具(艾炷)、刺灸技术、临床病症治疗等基础理论和实践经验等内容。共后,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针灸医学也在不断地充实和发展。特别是近三十几年来,针灸医学不论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在传  
        
      77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665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五年来我国经络现象研究的新进展

      孟昭威, 祝总骧, 胡翔龙
      1984(3): 207-222.
      摘要:自1972年开始,我国的经络研究即进入了以探讨经络现象,特别是循经感传现象为中心的阶段。在1979年第一次全国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以后的五年中,经络现象的研究又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现分五个部分概括介绍如下: 一、循经感传主要特征的观察 1.感传路线的循经性安徽、福建、辽宁、陕西等四省感传研究协作组对100名受试者的14经感传路线作了7000次以上的测定,并初步绘制成图。结果表明,感传路线在四肢与古图基本相符,胸  
        
      755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663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五年来我国针刺麻醉临床研究的概况

      辛育龄, 王友良
      1984(3): 223-230.
      摘要:针刺麻醉(下称针麻)在我国已经经历了二十六个春秋。针麻临床研究工作在一九七九年的第一届针灸、针麻学术讨论会上做过系统的介绍。现就近五年来针麻临床研究的一些进展作一简介。自一九七九年以来,针麻临床研究发表了二百多篇论文,这些论文的研究内容在克服镇痛不全的问题上大约占到三分之一左右。随着临床研究的深入进展,目前已有针麻下甲状腺手术、前颅窝手术、颈椎前路手术、拔牙术等通过了科研成果鉴定。近年来,一些单位还开  
        
      734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661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刺镇痛原理研究

      韩济生
      1984(3): 231-245.
      摘要:各位代表们,女士们,先生们; 我要讲的题目是“针刺镇痛的原理研究”。要研究针刺镇痛的原理,首先应该明确针刺镇痛的生理规律。这是1966年在正常人体上观察针刺镇痛所得到的基本现象。在一侧合谷穴进针,持续运针50分钟。用钾离子透入法进行测痛。这里有8种符号,分别代表皮肤上的8个测痛点(头、颈、胸、腹、四肢)。如果不给针刺,皮肤痛阈是比较稳定的。如果在合谷穴给以针刺,则皮肤痛阈普遍升高,约在20~30分钟后达到最高点,并在针刺期间保持高水平。停  
        
      855
      |
      1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610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 针灸作用原理

      汤德安
      1984(3): 246-249.
      摘要:各位领导、各位代表和各位来宾: 针灸作用原理研究的内容包括针灸作用、影响针灸作用的因素和经、穴-脏腑相关。研究针灸作用原理的目的在于了解针灸作用的机制,掌握针灸作用的规律,以便正确估计针灸的宜忌,提高临床疗效。我国古代的临床实践已从宏观方面掌握了针灸作用的规律,现代研究则逐步地在向微观水平深入。近五年来,国内的研究由于突出了针灸的特点特色,引入了一些新技术,因而进展较大。现在我仅就个人所收集到的资料,从以下三个方面作一概述。  
        
      762
      |
      0
      |
      0
      <HTML>
      <DownloadPDF><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59656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