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08年第33卷第6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消息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推广25项中医临床适宜技术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8, 33(6)
638
|
163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044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纽约国际中医峰会发表宣言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8, 33(6)
535
|
3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76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药大会“针灸与人类健康”卫星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宁
2008, 33(6)
827
|
47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96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陈竺出席世界卫生组织传统医学大会开幕式并致辞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8, 33(6)
576
|
2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038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世卫组织通过《北京宣言》倡议促进传统医药发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8, 33(6)
617
|
4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929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研究》第33卷(2008年)总目次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8, 33(6): 425-432.
607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2035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实验研究
针刺对Cx43基因敲除小鼠痛经反应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雅琴, 黄光英
2008, 33(6): 366-371.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对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基因敲除小鼠痛经反应的影响,探讨Cx43与针刺效应的关系。方法:选取杂合子[Cx43(+/-)]及野生型[Cx43(+/+)]2月龄雌鼠各20只,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针刺组及益母草膏组,每组5只。其中模型组、针刺组及益母草膏组用己烯雌酚灌胃(2mg/g,容积0.2ml/10g),每日1次,连续12d,于末次给药1h后,腹腔注射催产素2U/kg;正常组以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日1次,连续12d。针刺组于造模第7天针刺双侧"三阴交""地机"穴,每日1次,连续5d;益母草膏组于第7天予以益母草膏0.6mg/g灌胃,连续5d。于造模第12天注射催产素后观察各组小鼠扭体潜伏期和30min内扭体数,随后剖腹取子宫组织,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催产素受体(Oct-R)和血管加压素受体(Vas-R)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Oct-R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针刺能够延长Cx43(+/+)痛经模型小鼠的扭体潜伏期,减少其扭体次数,并能降低子宫组织中Oct-R、Vas-RmRNA及Oct-R蛋白的表达水平(均P<0.05),但对Cx43(+/-)痛经模型小鼠上述指标的表达无显著性影响(P>0.05)。结论:针刺对野生型小鼠痛经反应有治疗作用,敲除Cx43基因后,针刺的治疗作用显著降低,表明Cx43可能参与针刺治疗效果的产生。
关键词:痛经;针刺;子宫缝隙连接蛋白43;催产素受体;血管加压素受体;基因表达;蛋白表达
1208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70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焦虑大鼠室旁核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及其Ⅰ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周奇志, 彭晓华, 吴巧凤, 余曙光, 魏焦禄, 徐海洋, 王薇, 尹海燕
2008, 33(6): 372-376.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电针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HPA)轴应激系统的关键结构之一下丘脑室旁核(PVN)、促肾上腺皮质素释放激素(CRH)及其Ⅰ型受体mRNA(CRHR1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抗焦虑效应的部分神经内分泌作用机制。方法:SD雄性大鼠33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采用不可预知的情绪应激刺激方法,建立慢性情绪应激焦虑模型。电针"百会""三阴交"穴,每日1次,每次15min,治疗21d。运用高架十字迷宫测试大鼠焦虑行为,免疫组化法检测下丘脑室旁核CRH的表达,原位杂交法观察下丘脑室旁核CRHR1mRNA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大鼠在开臂停留时间(OT)和进入开臂的次数(OE)分别占进入两臂区停留总时间和总次数的百分比(OT%和OE%)与空白组比较明显下降(P<0.01);电针能显著提高模型动物的OE%和OT%值(P<0.05,P<0.01),并接近正常水平。模型组大鼠下丘脑室旁核CRH和CRHR1mRNA表达明显高于空白组(P<0.05,P<0.01);电针可显著降低模型大鼠CRH和CRHR1mRNA表达(P<0.05,P<0.01)。结论:抑制HPA轴的关键激活环节——下丘脑室旁核CRH及其受体表达,可能为电针抗焦虑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
关键词:电针;焦虑;下丘脑室旁核;CRH;CRHR1 mRNA
1228
|
0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60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小鼠脑组织海马细胞凋亡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会珍, 张丽欣, 佘延芬, 李文丽, 张雪静, 张瑞娟
2008, 33(6): 377-381.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拟血管性痴呆(VD)小鼠海马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VD的作用机制。方法:健康雄性昆明小鼠8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尼莫地平组。采用反复结扎双侧颈总动脉的方法制备VD模型。术后当天动物苏醒后开始治疗,电针组以疏密波、频率2/80Hz、强度2mA刺激"百会""大椎""足三里""膈俞"10min;尼莫地平组灌服尼莫地平液30mg/kg。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连续15d。治疗结束后进行行为学检测,Tunel法检测海马细胞凋亡表达。结果:模型组小鼠学习与记忆成绩较假手术组均显著降低(P<0.01),电针组和尼莫地平组较模型组均显著提高(P<0.01,P<0.05),且电针组对小鼠记忆能力的改善优于尼莫地平组(P<0.01,P<0.05);模型组凋亡细胞数目明显多于假手术组(P<0.01),电针组及尼莫地平组均见少量凋亡细胞,明显少于模型组(P<0.01,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显著提高VD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脑组织海马细胞过度凋亡,促进受损神经元修复有关。
关键词:电针;血管性痴呆;细胞凋亡;学习记忆能力
1225
|
0
|
7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12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对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海马区Caspase-9蛋白表达及神经行为学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马惠芳, 任秀君, 图娅, 林彩霞
2008, 33(6): 382-386.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对脑缺血损伤的神经保护机制及高脂血症与脑缺血损伤的关系。方法:雄性SD大鼠7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血脂模型组、脑缺血模型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组、脑缺血治疗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Ⅰ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Ⅱ组,每组10只。采用经典高脂配方饲料喂养并结合化学刺激诱导血栓性闭塞大脑中动脉造成大鼠高血脂合并局灶性脑缺血联合模型。脑缺血治疗组针刺"百会""水沟"穴;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Ⅰ组先电针"三阴交""丰隆",每日1次,治疗10d后再造脑缺血模型;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Ⅱ组脑缺血后针刺"三阴交""丰隆""百会""水沟"穴,每日1次,治疗7d。治疗结束后,用神经行为学症状评分标准评定大鼠的神经症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观察大鼠海马区Caspase-9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Caspase-9表达增加(P<0.01),以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模型大鼠尤为明显(P<0.01);针刺后Caspase-9表达明显减少,其中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Ⅰ组较高血脂合并脑缺血治疗Ⅱ组减少更显著(P<0.01)。同时各治疗组大鼠神经行为学评分亦明显降低。结论:针刺可改善高血脂合并脑缺血大鼠的神经行为学症状,减轻Caspase-9的过度表达,表明针刺治疗高脂血症可有效地预防和减轻脑缺血损伤程度。
关键词:高血脂合并脑缺血;针刺;Caspase-9;神经行为学
1085
|
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08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辣椒素处理对电针“四白”穴诱导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fos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健华, 符文彬, 严洁
2008, 33(6): 387-391.
摘要:目的:探讨四白穴针刺效应的传入途径。方法:SD大鼠36只,随机分成空白组、假手术组、辣椒素组、溶媒组、电针"四白"穴+辣椒素组、电针"四白"穴+溶媒组。游离一侧眶下神经,辣椒素组将浸泡有1.5%辣椒素的棉条包绕在眶下神经上。溶媒组用浸泡在溶媒中的棉条包绕在眶下神经上。采用免疫组化技术观察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STN)的c-fos表达。结果:空白组在cSTN各层可见到零星、散在的阳性细胞。溶媒组、辣椒素组以及假手术组cSTN的c-fos阳性细胞数与空白组相似。电针"四白"穴+溶媒组c-fos在cSTN内主要集中在浅层(Ⅰ-Ⅱ层),其阳性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其余各组(P<0.01);cSTN的深层(Ⅲ-Ⅳ层)c-fos数量多于空白组、溶媒组和假手术组(P<0.01,P<0.05,P<0.05)。电针"四白"穴+辣椒素组cSTN的Ⅰ-Ⅱ板层的c-fos阳性细胞数与电针"四白"穴+溶媒组相比明显减少(P<0.01),但cSTN的Ⅲ-Ⅳ板层的c-fos阳性细胞数与电针"四白"穴+溶媒组相比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C纤维可能是四白穴针刺效应(调节胃功能活动)的主要传入途径。
关键词:c-fos表达;电针;三叉神经脊束核尾侧亚核;C纤维
1271
|
0
|
5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02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水沟”对脑梗死大鼠脑动脉血管细胞内三磷酸肌醇及二酰基甘油含量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孙冬玮, 杜元灏, 石磊, 刘维红
2008, 33(6): 392-396.
摘要:目的:探讨电针"水沟"穴对梗死脑动脉血管细胞内信息转导通路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6只,随机分为模型组24只、针刺组24只和空白对照组8只,前两组又分为大脑中动脉阻滞后1、3、6h3个时相组,每组8只。采用Longa腔内线栓法阻滞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复制脑梗死模型。电针"水沟"穴(15Hz,0.1mA),持续20min。镜下剥离脑表面动脉血管组织,应用蛋白质竞争结合分析法测定胞内三磷酸肌醇(IP3)含量;采用薄层定量分析法测定胞内二酰基甘油(DAG)含量。结果:①模型1、3、6h3个时相组胞内IP3及DAG含量均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P<0.01),针刺1、3、6h3个时相组胞内IP3及DAG含量均明显低于相应模型组(P<0.01)。结论:电针"水沟"穴调节脑梗死大鼠脑血管舒缩运动从而促进侧支循环的效应可能与细胞内IP3及DAG等信使物质有关。
关键词:脑梗死;电针;三磷酸肌醇;二酰基甘油
971
|
0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98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海马脑片CA1区诱发长时程增强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景向红, 石宏, 蔡虹, 陈淑莉, 晋志高
2008, 33(6): 397-401.
摘要:目的:探讨针刺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海马脑片诱发长时程增强(LTP)效应的影响。方法:Wistar大鼠54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Con)、糖尿病+假手术组(DM+Sham-CI)、脑缺血组(CI)、糖尿病+脑缺血组(DM+CI)、糖尿病+脑缺血+针刺组(DM+CI+Acup)。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3d后双侧颈总动脉结扎再灌注2次造成脑缺血模型。针刺治疗从术后1周开始,针刺穴位为"百会"、双侧"三阴交""脾俞"或"百会"、双侧"肾俞""足三里",两组穴位交替进行,留针30min,隔日1次,共治疗15次。术后40d,采用细胞外微电极记录技术,记录大鼠海马脑片CA1区诱发群峰电位(PS),然后施以100Hz、100串的高频刺激诱发LTP。结果: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海马脑片PS的形状、波幅与正常动物没有明显差异,提示其并不影响海马的基础突触传递。给予高频刺激后,Con组可见PS波幅增加、斜率增大,表现为突触传递强度和效率的增强;而DM+CI组脑片在受到高频刺激后,在所观察的60min内,9个时间点PS波幅和斜率基本表现为下降趋势,与同一时间点Con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DM+CI+Acup组在给予高频率刺激后,PS波幅和斜率基本表现为上升趋势,与DM+CI组同一时间点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说明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大鼠的LTP效应明显降低,而针刺可以改善这种LTP效应的下降。结论:针刺对糖尿病合并脑缺血导致的学习记忆障碍的改善作用可能是通过改善LTP效应,增强突触的可塑性来实现的。
关键词:糖尿病;脑缺血;针刺;长时程增强;海马;学习记忆
1094
|
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91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时督脉线下深部组织中氧分压变化的实验观察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陈铭, 胡翔龙, 吴祖星
2008, 33(6): 402-405.
摘要:目的:观察健康人督脉线下深部组织氧分压及其在针刺过程中的变化,探讨与督脉路线相关组织的能量代谢特点。方法:沿督脉循行线取5个测试点,测试深度为皮下1.5cm,其中3个为经上穴位(中枢、至阳、命门),2个为经上非穴位点(第4胸椎棘突下、第12胸椎棘突下);在测试点左右两侧旁开1.5~2cm处各取1个非经对照点,从而形成5个横向测试水平。观察电针前、电针腰阳关穴时及电针后各测试点的氧分压变化情况,连续记录60min。结果:电针前,沿督脉循行线上测试点深部组织的氧分压与两侧非经对照部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电针腰阳关穴时,督脉线上测试点的氧分压与电针前比较明显降低(P<0.05)。电针后的氧分压与电针期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电针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左右两侧非经对照点的氧分压电针前、电针时及电针后相互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前督脉循行线下深部组织中的能量代谢较其两侧非经对照部位旺盛,电针可以使沿经组织的能量代谢进一步增强,提示经脉可能是与物质、能量、信息的转换和传递相关的某种通道。
关键词:督脉;氧分压;能量代谢
1251
|
0
|
7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288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临床研究
围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聚合性痤疮的随机对照研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刘长征, 雷波, 郑剑峰
2008, 33(6): 406-408.
摘要:目的:观察围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聚合性痤疮的临床疗效,探讨其机制。方法:选取52例聚合性痤疮患者,随机分为针刺组和西药组各26例。针刺组取痤疮局部围刺的基础上,合谷、血海、丰隆、三阴交穴常规针刺,每日治疗1次,同时,结合大椎、肺俞穴刺络拔罐,每周治疗2次;西药组选用异维A酸胶丸口服,10mg/次,每日3次;两组疗程均为4周。治疗结束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并于治疗前后分别釆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白介素-6(IL-6)含量。结果:针刺组26例中,痊愈3例,显效14例,有效6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88.5%;西药组26例中,痊愈4例,显效11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84.6%;两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血清IL-6水平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1),针刺组较西药组降低更明显(P<0.05)。西药组与针刺组比较有更为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围刺结合刺络拔罐治疗聚合性痤疮疗效显著,与西药疗效相当;降低血清IL-6水平,调节机体的免疫功能,可能是其促进皮损恢复的机制之一。
关键词:聚合性痤疮;围刺;刺络拔罐;血清IL-6
1065
|
0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24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隔物灸对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内皮素和一氧化氮含量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杨继军, 孙立虹, 佘延芬, 葛建军, 李新华, 张瑞娟
2008, 33(6): 409-412.
摘要:目的:探讨隔物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的作用机制。方法:以神阙穴艾炷隔盐姜灸、关元穴艾炷隔姜灸治疗寒湿凝滞型原发性痛经患者105例,并设中药月月舒冲剂对照组(104例)。观察两组疗效,同时随机对部分患者(两组各40例)治疗前后及正常人经期血浆内皮素(ET-1)含量(用放射免疫法)、血清一氧化氮(NO)含量(用硝酸还原酶法)进行检测。结果:艾灸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艾灸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血浆ET-1含量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P<0.05);治疗后艾灸组ET-1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两组血清NO含量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0.01),并均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结论:隔物灸治疗原发性痛经具有较好疗效,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调节ET-1与NO失衡有关。
关键词:原发性痛经;隔物灸;内皮素;一氧化氮
1179
|
0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73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思路与方法
系统生物学与针灸现代化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马婷婷, 刘迈兰, 梁繁荣
2008, 33(6): 413-415.
摘要:作为以整体性研究为特征的一种大科学,系统生物学将对我们目前所认识的生物体系产生深远的影响。针灸现代化研究紧迫而任重道远,然而迄今为止所进行的针灸现代化研究,只能证明传统医学中的部分内容。系统生物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可能为通过现代科技手段证明针灸理论和效应提供思路。
关键词:系统生物学;针灸;现代化
825
|
0
|
5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14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综述
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郭旭, 赵宏, 王漪, 苏苇
2008, 33(6): 416-419.
摘要:近年来针刺治疗抑郁症疗效明显、副作用少、适用人群广等优势日益显著,临床研究与日俱增。本文依照循证医学方法,重点对针刺临床研究文献中提出的针对不同年龄段、病情轻重程度的抑郁症患者群的治疗方案进行归类整理,初步探讨针刺治疗抑郁症的优势,对抑郁症针刺治疗临床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抑郁症;针刺疗法;治疗方法
1075
|
0
|
1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10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学术争鸣
经络信道结构的解剖可观性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常西廊
2008, 33(6): 420-422.
摘要:笔者发现的信道结构不完备性定律为经络信道结构的系统性提供了理论依据。以往没有发现特殊结构的结论为这一认识提供了反证。新结构观认为:毛细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生长需要靶细胞产生的诱导因子;初始发育时细胞和间隙、缝隙分布的不对称导致序因子的产生和分布不均衡;又由此导致毛细血管、淋巴管、神经等的分布形态出现时空有序;经络是对这种形态分布特征的简单刻画,它服从系统性统计分布规律;经络的信道结构是分布优化、有序兼容的系统性结构。笔者认为经络信道的空间序结构、时间序结构、发育过程的逻辑结构基础和兼容性均具有解剖可视性。精细解剖学、定量解剖学、发育过程解剖学、比较解剖学,生物体的数字化三维重建、发育过程的结构动态重建都应成为经络信道结构研究的重要工具。
关键词:经络;结构观;解剖结构;理论研究
999
|
0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064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临床报道
甩针结合推拿治疗顽固性面瘫47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姜美香, 徐乐, 刘翠芳, 曹黎, 林青
2008, 33(6)
关键词:顽固性面瘫;针灸推拿
811
|
199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82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器具研制
动物实验用聚热灸疗器的设计及使用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吴伋用, 阳仁达
2008, 33(6)
关键词:动物实验;艾灸;聚热灸疗器;灸距
985
|
74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80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麻醉50年——超越麻醉与手术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黄龙祥
2008, 33(6): 363-365.
摘要:在针刺与手术结缘半个世纪的今天,本文指出针刺在整个手术中的主要作用并不在于麻醉。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针刺不仅会在手术室里有更大的作为,而且会超越麻醉与手术,对整个针灸学,乃至整个生命科学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针刺麻醉;穴位注射;穴位免疫;针灸预处理;研究进展
960
|
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859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针刺研究》稿约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08, 33(6)
591
|
22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1978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