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个人中心
退出登录
浏览全部资源
扫码关注微信
首页
学术文献
当期目录
过刊浏览
优先出版
虚拟专辑
杂志介绍
杂志简介
引证指标变化
编委会
现任编委会
历任编委会
青年编委会
征稿投稿
稿约
投稿指南
稿件审理程序
同行评审政策
稿件发表程序
版权与存档
参考文献格式
学术不端检测声明
伦理规范
作者中心
下载中心
问题咨询
政策法规
《针刺研究》做图规范
防诈骗声明
联系我们
期刊订阅
联系我们
English Version
最新刊期
2021年第46卷第8期
本期电子书
封面故事
上一期
下一期
机制探讨
基于RhoA/ROCK通路探讨三焦针法对老年痴呆小鼠学习记忆及突触可塑性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王煜, 赵岚, 史慧妍, 贾玉洁, 阚伯红
2021, 46(8): 635-641. DOI: 10.13702/j.1000-0607.200985
摘要:目的:观察三焦针法对阿尔茨海默病(AD)小鼠海马小G蛋白鸟苷三磷酸酶亚家族蛋白RhoA/Rho激酶(ROCK)通路的调控作用,探讨其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的机制。方法:取SAMP8老年痴呆小鼠40只,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老年痴呆模型组(模型组)、三焦针法针刺组(针刺组)、非穴位针刺组(非穴组)、法舒地尔组,每组10只,另取SAMR正常衰老小鼠10只,作为正常衰老组。针刺组选取"膻中""中脘""气海"及双侧"血海""足三里"进行针刺干预,非穴组取左右肋下固定非经非穴点各一个进行针刺干预,法舒地尔组经腹腔注射法舒地尔溶液(25 mg/kg),各组小鼠均在分组后第2天开始干预,连续28 d, 1次/d。末次干预后用Morris水迷宫实验检测小鼠学习记忆能力;HE染色法观察小鼠海马组织的病理变化;FD快速高尔基染色试剂盒检测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树突棘数目;ELISA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β-淀粉样蛋白42(Aβ42)与磷酸化Tau蛋白(p-tau)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小鼠海马组织RhoA、ROCK、F-肌动蛋白(F-actin)、磷酸化切丝蛋白cofilin(p-cofilin)相对表达量。结果:与正常衰老组比较,模型组小鼠海马神经元排列紊乱、数量减少,逃避潜伏期延长,海马组织Aβ42及p-tau含量、RhoA及ROCK蛋白表达升高(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减少,海马组织神经元树突棘数目、F-actin、p-cofilin蛋白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非穴组小鼠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及非穴组比较,针刺组及法舒地尔组小鼠海马病理损伤减轻,逃避潜伏期缩短,海马组织Aβ42及p-tau含量、RhoA及ROCK蛋白表达降低(P<0.05),穿越原平台次数增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数目、F-actin、p-cofilin蛋白表达升高(P<0.05)。与针刺组比较,法舒地尔组上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三焦针法可能通过抑制RhoA/ROCK通路的激活,改善AD小鼠学习记忆功能,增加海马神经元树突棘数目,促进突触重塑。
关键词:三焦针法;老年痴呆;RhoA/ROCK通路;学习记忆能力;突触重塑
21
|
896
|
6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5142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基于PKCβ/P66shc信号通路探讨针刺干预肥胖糖尿病大鼠氧化应激的作用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尹刚, 申国明, 江爱娟, 李静雅
2021, 46(8): 642-648. DOI: 10.13702/j.1000-0607.201318
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对肥胖糖尿病大鼠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探讨针刺改善肥胖糖尿病的作用机制。方法:SPF级雄性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针刺干预组、非经非穴组、二甲双胍组,每组10只。高脂饲料持续喂养8周联合链脲佐菌素腹腔注射复制肥胖糖尿病大鼠模型。针刺干预组电针"足三里""三阴交",非经非穴组电针"足三里""三阴交"旁开5 mm处,20 min/次;二甲双胍组予300 mg/kg二甲双胍灌胃。记录大鼠体质量和体长,计算Lee’s指数,监测空腹血糖(FBG)及血脂,ELISA法检测空腹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TBA比色法检测血清丙二醛(MDA)水平,黄嘌呤氧化酶法检测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三硫代双硝基苯甲酸直接法测定血清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活性氧(ROS)试剂盒检测血清ROS水平,RT-PCR技术检测胰腺组织中P66shc、PKCβmRNA表达水平,HE染色法观察肝脏、脂肪组织病理形态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Lee’s指数、FBG、FINS、HOMA-IR及血浆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血清MDA水平、ROS活性及胰腺组织中P66shc、PKCβmRNA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P<0.01),ISI、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和血清SOD、GSH-Px水平均降低(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针刺干预组、二甲双胍组Lee’s指数、FBG、FINS、HOMA-IR及血浆TC、TG、LDL及血清MDA水平、ROS活性及胰腺组织中P66shc、PKCβmRNA表达水平均降低(P<0.05,P<0.01),ISI、血浆HDL和血清SOD、GSH-Px水平均升高(P<0.05,P<0.01)。模型对照组、非经非穴组可见许多白色脂肪细胞分布,正常对照组、针刺干预组、二甲双胍组白色脂肪细胞较模型对照组及非经非穴组明显减少,细胞形态变小。正常对照组、针刺干预组、二甲双胍组肝脏细胞排列呈索状,结构清晰,模型对照组、非经非穴组肝脏细胞仍呈放射状排列,但较多肝细胞胞质内有小泡状脂滴空泡。结论:针刺"足三里""三阴交"可以改善肥胖糖尿病大鼠的糖脂代谢及胰岛素抵抗,这一作用可能与PKCβ/P66shc信号通路及氧化应激有关。
关键词:电针;肥胖糖尿病;PKCβ/P66shc信号通路;氧化应激
23
|
943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571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对大鼠胶原诱导型关节炎的缓解效应及作用机制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谭连红, 史亦南, 孙诗月, 乔丽娜, 阎琪琪, 杨永升
2021, 46(8): 649-655. DOI: 10.13702/j.1000-0607.201205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对胶原诱导型关节炎(CIA)大鼠关节炎性反应及骨质破坏的缓解效应,探讨针刺防治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可能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10只。采用大鼠尾根部多点皮内注射牛Ⅱ型胶原乳剂法诱导建立CIA模型。电针组取双侧"足三里""三阴交"穴进行电针干预,疏密波,2 Hz/100 Hz,强度1 mA,30 min/次,1次/d,连续28 d。每周监测各组大鼠关节炎指数和足容积;干预结束后通过HE染色、番红O-固绿染色和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观察大鼠踝关节病理学改变;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大鼠血清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滑膜组织中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MMP-13和核因子κB受体激活因子配体(RANKL)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足容积增大、关节炎指数升高(P<0.01);踝关节滑膜增生,伴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关节软骨与骨部分损毁,破骨细胞数量增加(P<0.01);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升高(P<0.05);膝关节滑膜组织中MMP-1、MMP-3、MMP-13及RANKL蛋白表达上调(P<0.01,P<0.05)。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足容积减小、关节炎指数降低(P<0.05);踝关节面较完整,滑膜组织增生不明显,炎性细胞浸润减少,软骨层较厚,破骨细胞数量减少(P<0.01);血清中TNF-α、IL-1β和IL-6含量降低(P<0.05);膝关节滑膜组织中MMP-1、MMP-3、MMP-13及RANKL蛋白表达下调(P<0.01,P<0.05)。结论:电针干预"足三里""三阴交"穴对CIA大鼠关节炎性反应与骨质破坏具有较好的缓解效应,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滑膜细胞分泌炎性因子和骨破坏相关蛋白来实现的。
关键词:电针;胶原诱导型关节炎;滑膜;骨与软骨;炎性因子
28
|
305
|
3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561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内热针疗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中骨保护素及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黑晓燕, 许建峰, 朱仕强, 田心保, 张金晨, 陈耘东, 林瑞珠
2021, 46(8): 656-662. DOI: 10.13702/j.1000-0607.200976
摘要:目的:观察内热针疗法对兔膝骨性关节炎(KOA)软骨下骨中骨保护素(OPG)、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ANKL)、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RANK)表达的影响,探讨内热针治疗KOA的作用机制。方法:将30只新西兰兔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和治疗组,每组10只。采用Hulth法建立兔KOA模型。治疗组给予兔内热针治疗,1次/周,每次20 min,连续4周。干预前后采用改良版Lequesne量表对各组兔进行行为学评价。取各组兔左后膝关节标本行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软骨下骨病理变化并分析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参数的差异;分别采用Western blot和实时荧光PCR法检测软骨下骨中OPG、RANKL、RANK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Lequesne评分升高(P<0.05),软骨下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数目降低(P<0.05),骨小梁分离度升高(P<0.05),软骨下骨组织中OPG蛋白表达和mRNA均降低(P<0.01,P<0.05),RANKL、RANK蛋白表达和mRNA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Lequesne评分降低(P<0.05),干预前后Lequesne评分差值升高(P<0.05),软骨下骨骨小梁面积百分比、骨小梁数目升高(P<0.05),骨小梁分离度降低(P<0.05),软骨下骨组织中OPG蛋白表达和mRNA均升高(P<0.05),RANKL、RANK蛋白表达和mRNA均降低(P<0.05)。结论:内热针疗法治疗KOA的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兔KOA软骨下骨组织中OPG表达,下调RANKL和RANK的表达,从而抑制了骨吸收。
关键词:内热针;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软骨下骨;骨保护素;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
22
|
538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496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对功能性消化不良大鼠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侯理伟, 荣培晶, 李亮, 魏玮, 方继良, 张金铃, 王俊英
2021, 46(8): 663-670. DOI: 10.13702/j.1000-0607.200965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taVNS)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大鼠心率变异性(HRV)及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探讨taVNS治疗FD的机制。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造模组26只。采用碘乙酰胺灌胃法复制FD大鼠模型。将F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aVNS组、taVNS假刺激组、足三里组,每组6只。taVNS组大鼠给予耳穴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假刺激组仅将电极线固定在耳穴不予电刺激,足三里组予电刺激"足三里",各组每次均干预30 min, 1次/d,连续14 d。采用颈斜方肌肌电(EMG)积分值和腹部撤退反射(AWR)评分评价胃敏感性;HE染色法观察胃窦组织病理形态;记录并分析HRV变化以观察大鼠自主神经功能;ELISA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乙酰胆碱(Ach)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大鼠胃窦组织Ach受体M3R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颈斜方肌EMG积分值和AWR评分升高(P<0.01,P<0.001);胃窦黏膜、肌层均未见糜烂;HRV中高频功率(HF)降低(P<0.05),低频功率(LF)/HF比值增高(P<0.001);胃窦组织中Ach含量及其受体M3R表达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taVNS组、足三里组大鼠颈斜方肌EMG积分值降低(P<0.01,P<0.001),AWR评分降低(P<0.001,P<0.01,P<0.05);HRV中HF增高(P<0.01,P<0.05),LF/HF降低(P<0.001);胃窦组织中Ach含量及其受体M3R表达增多(P<0.01,P<0.05)。结论:taVNS可提高迷走神经活性,调控自主神经平衡,这可能是taVNS降低FD大鼠的胃敏感性,从而改善胃肠动力的机制之一。在调控迷走神经方面,taVNS和针刺"足三里"具有相似的效应。
关键词:经皮耳穴迷走神经刺激;功能性消化不良;迷走神经;乙酰胆碱
23
|
92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542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预处理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下丘脑外侧区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张娅婷, 蔡荣林, 崔帅, 魏小桐, 余情, 吴立斌, 胡玲
2021, 46(8): 671-678. DOI: 10.13702/j.1000-0607.201176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预处理心经经穴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MIRI)大鼠下丘脑外侧区(LHA)神经元电活动的影响,探讨电针预处理抗MIRI效应的LHA-小脑顶核(FN)神经环路调控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电针组、损毁+电针组,每组6只。电针组电针"神门""通里",20 min/次,1次/d,共7 d。损毁+电针组在FN注入1 g/L海人酸溶液0.4μL,注射后常规饲养3 d再行针刺预处理干预。采用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结扎法复制MIRI大鼠模型。应用Powerlab多导生理记录仪记录各组大鼠心电图,Plexon多通道采集系统记录各组大鼠LHA神经元放电和场电位(LFP);采用Offline Sorter软件进行聚类分析,以Neuro Explorer软件对神经元放电进行自相关和光栅分析,并分析各组神经元信号的频率和频谱能量。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ST段明显抬高(P<0.05),LHA锥体神经元放电次数明显减少(P<0.01),中间神经元放电次数显著增多(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大鼠ST段明显降低(P<0.05), LHA锥体神经元放电次数明显增多(P<0.01);与电针组比较,损毁+电针组大鼠ST段明显抬高(P<0.05),LHA锥体神经元放电次数明显减少(P<0.01)。中间神经元在MIRI模型复制后放电次数均保持较高水平。能量频谱分析显示电针组LFP能量显著低于模型组和损毁+电针组。结论:电针预处理心经经穴可显著提高LHA锥体神经元放电次数并降低局部LFP频谱能量,是其参与抗MIRI效应的机制之一,且这一中枢整合机制可能是通过LHA-FN神经环路实现的。
关键词:电针;心经;心肌缺血再灌注;下丘脑外侧区;神经元电活动
21
|
629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478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电针督脉对脊髓损伤大鼠脊髓损伤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与Nod样受体蛋白3表达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郭蜜, 向建琴, 魏连海, 崔银洁
2021, 46(8): 679-683. DOI: 10.13702/j.1000-0607.200731
摘要:目的:观察电针督脉"至阳""脊中"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损伤区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和Nod样受体蛋白3(NLRP3)炎性小体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脊髓损伤的保护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电针组,每组再随机分为7 d组和14 d组两个亚组,每组6只。采用钳夹法复制SCI大鼠模型。电针组予电针刺激"至阳""脊中",每次30 min,分别连续治疗7 d或14 d。采用BBB行为学评分法观察术后1、3、7、14 d大鼠运动功能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术后7 d和14 d脊髓损伤处CGRP、NLRP3、凋亡相关的斑点样蛋白(ASC)和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caspase-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同时点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BBB评分降低(P<0.05);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术后7、14 d的BBB评分升高(P<0.05)。与同时点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术后7、14 d脊髓损伤处NLRP3、 ASC和caspase-1的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P<0.01);与同时点模型组比较,电针组术后7、14 d脊髓损伤处NLRP3、 ASC和caspase-1的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CGRP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结论:电针督脉可明显改善SCI大鼠的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上调CGRP的表达,抑制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有关,CGRP可能是电针抑制NLRP3启动的上游因子。
关键词:脊髓损伤;电针;Nod样受体蛋白3;降钙素基因相关肽;神经炎性反应
22
|
459
|
9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5253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消息
《针刺研究》第一届青年编委会成员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2021(8)
2
|
157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584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临床研究
经皮穴位电刺激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赵方超, 高岩林, 蔡华山, 宋世伟, 刘晓辉, 刘建明
2021, 46(8): 684-689. DOI: 10.13702/j.1000-0607.200784
摘要:目的:观察运用经皮穴位电刺激(TEAS)对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炎性因子的影响。方法:将94例择期行PCI的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TEAS组和假TEAS组,每组47例。TEAS组患者于PCI手术前30 min刺激单侧内关和郄门直至术毕;假TEAS组程序和持续时间与TEAS组相同,但未给予电刺激。记录患者术前、术后8 h和24 h血清内皮素-1(ET-1)、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vWF)、一氧化氮(NO)、血流依赖性舒张功能(FMD)、白介素-6(IL-6)、白介素-10(IL-1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结果:与术前比较,术后8、24 h两组患者ET-1、vWF水平均升高(P<0.05),且TEAS组明显低于假TEAS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术后8、24 h的NO、FMD水平均降低(P<0.05),TEAS组明显高于假TEAS组(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术后8、24 h的hs-CRP、MMP-9、IL-6、IL-10含量均升高(P<0.05);与假TEAS组比较,TEAS组术后8、24 h的hs-CRP、MMP-9、IL-6含量降低(P<0.05),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TEAS可有效改善PCI术后血管内皮功能,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
关键词:冠心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经皮穴位电刺激;血管内皮功能;炎性因子
27
|
273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465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调神针法对慢性失眠症患者血浆褪黑素及皮质醇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李佳欢, 吴文忠, 刘成勇, 王晓秋, 秦珊, 赵亚楠, 奚晗清, 郑诗雨, 徐亮
2021, 46(8): 690-694.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09
摘要:目的:观察调神针法治疗慢性失眠症(CI)的临床疗效,并结合患者血浆褪黑素(MT)及皮质醇(CORT)含量变化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例CI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选取百会、神庭、印堂、神门(双)、三阴交(双);对照组选取手三里(双)、伏兔(双)、飞扬(双),两组均给予手针和电针治疗,均隔日治疗1次,每周3次,共治疗4周。两组在治疗前均给予睡眠卫生宣教。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量表及疲劳严重程度(FSS)量表评定睡眠质量及日间疲劳程度;采用ELISA法测定患者血浆MT及CORT含量。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SQI各因子评分及总分、FSS量表总分明显下降(P<0.01,P<0.05),血浆MT含量升高、CORT含量下降(P<0.01);对照组治疗后PSQI量表中入睡时间、睡眠障碍评分及总分明显下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PSQI量表中的睡眠障碍评分及总分、FSS量表总分显著降低(P<0.01,P<0.05),血浆MT含量升高、CORT含量降低(P<0.05)。结论:调神针法可明显改善CI患者睡眠质量,缓解日间疲劳,可能与提高失眠患者血浆MT含量从而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过度活化有关。
关键词:慢性失眠症;针刺;皮质醇;褪黑素
21
|
785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409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鬼穴结合辨证分型针刺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核心症状的影响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杜翔, 陈嘉, 吴兆芳, 梁松
2021, 46(8): 695-699. DOI: 10.13702/j.1000-0607.200652
摘要:目的:探讨鬼穴结合辨证分型针刺治疗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核心症状的影响。方法:将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1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62例。对照组儿童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治疗组儿童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接受鬼穴结合辨证分型针刺治疗,每次15 min,每周治疗5 d,共治疗3个月。两组儿童均在治疗前后采用孤独症谱系障碍评定量表进行评定。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两组儿童治疗后的治疗量表总T分和与同伴交往能力、与成人交往能力、社交/情感互动、非典型语言、刻板动作、重复行为、感觉过敏、注意力/自我调节等亚量表T分均显著降低(P<0.05,P<0.01);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上述评分显著下降(P<0.05)。结论:应用鬼穴结合辨证分型针刺治疗可以有效改善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的核心症状,提高整体治疗效果。
关键词:针刺;鬼穴;孤独症谱系障碍;辨证分型;核心症状
23
|
410
|
4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449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综述
针刺降压机制的研究进展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韩侨宇, 梁汉生
2021, 46(8): 700-706.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0369
摘要:针刺可通过多水平、多途径对血压进行调节。近年来,针刺的降压机制研究更多地集中在调节神经-内分泌、改善代谢紊乱和改变基因表达上。针刺的神经-内分泌机制包括抑制大脑神经炎性反应及神经元凋亡、抑制脑干交感调节功能区并调节相关神经递质、激活血压调节相关脑区、促进功能脑区联系以及影响自主神经功能状态等;改善代谢紊乱主要体现在对肠道菌群结构和高血压相关的靶代谢产物方面的影响;改变基因表达主要表现为调节与氧化应激、炎性反应和血管内皮功能相关的基因表达。本文就针刺降压机制的国内外研究新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今后针刺在相关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针刺;高血压;降压;作用机制;综述
25
|
1068
|
2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4455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后针灸治疗的风险与对策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章少颖, 盛吉莅
2021, 46(8): 707-709.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0151
摘要: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应用日益普遍,因此服药后针灸治疗的出血风险需要重视。合并用药,非正确服药剂量及频率,合并肝肾功能损伤是导致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应用后针刺出血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详细采集病史,关注凝血相关检验,重视血容量和血小板相关参数以及完善诊疗流程是针对应用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后针灸治疗出血风险的对策。
关键词:针灸;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出血;对策
17
|
171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3930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思路与方法
Adobe Illustrator绘图软件在腧穴相关解剖结构示意图绘制中的应用——以手足厥阴经五输穴为例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邹玲, 苏雨昕, 郭亚婷, 白万柱, 徐东升
2021, 46(8): 710-716. DOI: 10.13702/j.1000-0607.20210125
摘要:示意图是现代生命科学研究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简洁的构图方式有效且清晰地展示出所表达的具体内容。作为较早的交叉学科发展的直观体现,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进步和现代绘图工具的不断涌现,在生命科学文献中所看到示意图的质量已经得到了全面提升。相比之下,示意图的水准在针灸学领域显得有所滞后。为了有效提升针灸学领域示意图的绘制水平,本研究以人体手足厥阴经五输穴相关解剖学结构为例,运用Adobe Illustrator绘图软件从体表、骨骼、神经和动静脉几个方面尝试绘制矢量图。通过示意图的绘制,我们总结了简单易学的绘制流程、应用技巧及注意事项等,期待这些方法在今后针灸研究工作中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关键词:图像软件;Adobe Illustrator;五输穴;神经解剖;示意图
23
|
406
|
0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4336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文献研究
艾灸温阳扶正散寒祛邪防治传染性疾病的古今文献证论
封面论文
封底论文
增强出版
AI导读
徐晶, 贾春生
2021, 46(8): 717-720. DOI: 10.13702/j.1000-0607.201079
摘要:艾灸具有温阳扶正、散寒祛邪的作用,可通过提高机体抗邪能力防治传染性疾病。古今文献中存在诸多艾灸应用于传染性疾病的记载。本文挖掘古今文献中记载的艾灸预防传染性疾病的方法及其应用于治疗瘴疠气、骨蒸病、霍乱、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的具体方法,论证了艾灸防治传染病的有效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也提出艾灸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这一新发传染性疾病的可行性。
关键词:艾灸;传染性疾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24
|
610
|
1
<HTML>
<DownloadPDF>
<Meta-XML>
<引用本文>
<批量引用>
40644281 false
更新时间:2023-08-11
共 0 条
1
前往:
页
跳转
上一期
下一期
0
批量引用
回到顶部